歷史在進步,我們為什麼還要讀古文?

2020-12-23 不書說史

唐朝宰相魏百策曾對李世民治國有言「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

學習歷史,可以治國是可以肯定的。

歷史的意義在於學習與借鑑,在學習中借鑑,在借鑑中進步。

且不單說李世民,縱觀中華五千年,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哪個不讀史治國?就連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都曾自詡以一部《孫子兵法》打天下,自稱與「歷史無用論」勢不兩立。

說到《孫子兵法》,自春秋末年孫武著之起,而來兩千多年的浩瀚煙塵,哪個軍事家兵法家乃至政治家不曾一夜一夜又一夜地秉燭夜讀,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地琢磨借鑑乃至應用其中的道理?

顯而易見,《孫子兵法》對晚於它時代的人而言,便是歷史。美國西點軍校將之定為軍官必備軍策。這部歷史,起於軍事,但可借鑑地地方卻不限於軍事,包括政治、商業等等,乃至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他的影子。

這算是對歷史無用論反擊的最好例子,也算是我們學習古文的代表意義。

比如我們關於人的幾乎所有美好品德與處世良言,都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以前孔子講禮義廉恥,仁義禮智信。儒家有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論語》,千百年來薪火相傳,教導我們,鞭策我們,使我們民族之所以是一個有傳統美德的君子之國,禮儀之邦。

這種幾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傳承,是別的國家所羨慕不來,學習不來的,他是我華夏子孫屹立於東方,世界民族之林所驕傲的資本。

過去,我們的先人通過讀史,知道春夏秋冬應該幹什麼,何時春耕,何時秋收。現在,我們讀史,知道我們的民族發展史,是什麼使我們之所以成為了我們。

古人用無數血汗史,諄諄教誨我們,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至如何活著。

時至今日,幾乎可以這樣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歷史,是沒有底蘊,沒有傳承,沒有驕傲資本的,是腰杆子不硬的。

一個人不讀史,是不能算作是一個有內涵、學識的人,乃至不能算作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

雖然歷史向前發展,但是我們今天所發生的幾乎所有事情,都可以從歷史中找到縮影,我們學習古文的意義,不止有傳承,還有借鑑,更有我們對下一代子孫薪火相傳的民族重任。

點擊關注不書,了解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從小讀古文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
    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尋找一套真正適合孩子閱讀和背誦的古文書:既要篇目齊全,符合「大語文」時代的考試要求;也要註解精準到位,讓孩子一看就懂,背古文就跟白話文一樣簡單輕鬆。將近30cm高的歷次審校稿件讓孩子拿到手就喜歡,一讀就入迷,每天朗讀背誦不再喊難叫累。
  • 我們為什麼要求孩子學習小古文呢,如何才能學好小古文呢?
    我將和大家一起穿越歷史,回到春秋,品味戰國,為漢唐文學驕傲,給宋元明清小文點讚。親愛的小讀者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在前面幾百字的簡要描述中,我已經多次寫到了年代。這是我常用的方法,不能算獨家秘籍,但絕對好用。
  • 「古文是用來讀的,不是用來翻譯的」哥大教授推出學古文新書
    「我的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背古文?應該怎麼教孩子的古文?」這幾乎是每一個家長的疑問。六一兒童節要到了,一本《給孩子的古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給孩子系列」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叢書,此前已經推出了《給孩子的詩》《給孩子的散文》等迅速在學生家中走紅。
  • 小古文《破甕救友》| 誦讀
    延伸閱讀:《小學生小古文100課》第1—20課 | 音頻圖文誦讀 | 小古文《讀書須有疑》小古文《鐵杵磨針》| 誦讀小古文《曹衝稱象》| 誦讀小古文《道邊李苦》| 誦讀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 而是時間和堅持的力量 就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 「一起學小古文」第8期:《破甕救友》
    今天呀,咱們就來讀一讀這個故事的小古文版本,名字叫《破甕救友》,先聽我慢讀一遍: 破甕救友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書不釋手,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 這篇古文共78個字,卻全部讀一個音,舌頭捋不直的建議多讀幾遍
    當今世界的已知語言已然有5651種,而漢語的魅力是尤為獨特的:它源遠流長,看起來古色古香,寫起來龍飛鳳舞,讀起來字正腔圓,品起來字字璣珠。那一筆一划,都蘊藏著歷史的波瀾壯闊;那一撇一捺,都流淌著文化的濃鬱韻味。
  • 商偉:活色生香的古文中,有過去時代的吉光片羽
    學習古文,首先要克服對古文的偏見和畏懼,一些偏見根深蒂固,對我們學習古文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障礙。古文中不少篇章展示了豐富的表現力和自我更新的適應性,也留下了過去時代的吉光片羽,讓我們一瞥古人的生活理想、審美情操與情感體驗。古人留下了文字的豐富寶藏,其中蘊含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感受,還有那些啟迪心智的快樂。讓我們一起來讀活色生香的古文吧!
  • 《給孩子讀文言》:鍾叔河為孫輩學古文而作
    給孩子讀文言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卡爾維諾說,經典是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經典是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對於中國人來說,文言經典就是這樣的作品。
  • 黃昱寧: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簡奧斯汀
    歷史上文藝作品塑造了數不勝數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女作家、女藝術家自身的經歷和創作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近年來,女性議題在中國乃至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受關注,女性的困境和訴求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如今,我們仍可以通過經典文學、影視文學重新審視、深思女性面臨的問題,並通過文學創作中的女性形象來探索女性「自我生長」的話題。
  • 三國時代最精彩的古文,全文627字,被評為「讀之不哭者不忠」
    三國時代是歷史上最精彩的時代之一,因為在這一段歷史中發生了太多膾炙人口的故事。無論是戰爭,還是文學,無論是智謀,還是人性,都在這宏大的歷史畫卷中有所展現。不過要說其中的文學成就,有建安文學,有建安七子,更有這三國時代最精彩的古文: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古文分級閱讀叢書《童年的古文課》今日在深圳首發
    主創團隊在談及編選系列叢書的初心時表示,「涵養精神、家國情懷」是這套書最為看重的選錄標準,希望書中這些適合孩子們讀背的古文,能讓孩子們在「最好的童年」遇見「最好的文化」,親近古文愛上古文,由此真正改變孩子們古文學習的現狀。
  • 臺灣青年怒斥「臺獨」:你們終將成為歷史的垃圾!
    原來,臺灣有關人士呼籲修改教材刪減古文,稱這是與世界接軌普通高中分組提出語文科必讀古文由20篇降為10或15篇《文學臺灣》雜誌社甚至整合135位本土作家來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這些要求「被刪減」的文言文中高雅進步的文明,往往都會被粗鄙的野蠻毀於一旦。此次事件並不是白話和文言之間的「戰爭」。
  • 從桐城派的古文,談姚鼐其人,和他對桐城派的影響
    提起姚鼐,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會聯想到古文的桐城派。對桐城派的體價,是個複雜問題,學術界目前還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意見。但有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在清代的文學發展史上,桐城派的確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它是代表清代散文正統的一個重要流派。而在這個流派裡,姚鼐又是其中最為耀眼的那位代表作家。
  • 2020年了,高考為什麼還要考文言文?
    文言文是眾多高三考生的心頭怕,讀不懂,也用得少,為什麼高考還要考文言文?什麼是文言文?文言文是相對於白話文(口頭語言)來說的,王力先生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
  • ...唐朝|小學|漢字|古文|語文|萬裡路|教材|張泉靈|中國詩詞大會|...
    1文、史、哲三維度立體學習語文自古文史不分家,漢語有著悠久的歷史,甚至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的歷史,學習語文要先了解歷史。不同的階段,因為歷史背景不同,詩人的經歷也就不同,所以他們所寫詩歌的風格也就迥然不同。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詩仙李白將盛唐子民的傲嬌體現得淋漓盡致;而詩聖杜甫為什麼總是愁眉苦臉?這跟他所處的時代有關,因為八年的安史之亂,他全趕上了,所以才能在《春望》中吟出那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家國情懷。
  • 讀歷史,為什麼要讀《資治通鑑》?
    因此,要活得豁達通透,就一定要讀歷史。 讀歷史,身為中國人便不可不讀《資治通鑑》,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史通史,司馬光和他的助手用了19年的時間才完成。詳細講述了從戰國初期到宋朝之前中國1362年的歷史,共計十六個朝代。其中的興衰成敗,可以給人無數的啟示。
  • 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書中不少格言警句,我們都能脫口而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兵者,詭道也」「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儼然已經成了象徵東方智慧的一個超級符號。然而,大部分人對《孫子兵法》的理解基本就止步於此了。短短六千字,少有人通讀,更不要說讀懂讀透了。相隔2500多年,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 唐宋古文運動的文學維度
    鄭振鐸先生1932年《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28章直接用了「古文運動」作為章節標題。龔書熾先生將這個說法用到書名裡面,寫了《韓愈及其古文運動》,由商務印書館1945年出版,這是第一部專門研究古文運動的專著。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了錢冬父(錢伯城)先生的《唐宋古文運動》,他的觀點承襲胡適,且第一次直接用「唐宋古文運動」作為書名。
  • 清代桐城派古文的歷史價值
    清代桐城派方苞繼承歸有光的「唐宋派」古文傳統,提出「義法」主張:「義」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說文章要有內容;言有序,說文章要有條理跟形式技巧。他對於文章,要求的是「雅潔」。「言有物」即「經世致用」。其《中都城記》,狀寫鳳陽城廢棄的明中都,挖掘朱元璋在故鄉建都又廢都的背後成因。「言有序」強調謀篇布局條理,組織運用材料,剪裁架構文章。
  • |古文|古風文|我們結婚吧|思...
    如今我們日常表情達意常用到的一些口語白話,假以古文道出,則頓生詩情畫意,不信你往下讀。  2  我們結婚吧  古風文:  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3  很高興認識你,無論結局  古風文:  三生有幸遇見你,縱然悲涼也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