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派:清代書院教育的典範
【專家論壇】 作者:江小角(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桐城派與清代書院研究」負責人、安徽大學教授) 書院是我國古代獨特的文化、教育組織。清初為了防止漢族士人利用書院進行反清活動,限制書院發展。
-
清代桐城古文派鼻祖方苞:四歲能對詩 七歲讀史記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這是清朝乾隆年間世人對桐城文章的讚譽。桐城派,又稱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劉大魁、姚鼐均系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是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參與作家之眾、播布地域之廣、綿延時間達200年之久,皆為中國文學史上罕見。桐城派文論體系和古文運動的形成,始於方苞,經劉大魁、姚鼐而發展成為一個聲勢顯赫的文學流派。方、劉、姚被稱為「桐城派三祖」。
-
從桐城派的古文,談姚鼐其人,和他對桐城派的影響
提起姚鼐,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會聯想到古文的桐城派。對桐城派的體價,是個複雜問題,學術界目前還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意見。但有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在清代的文學發展史上,桐城派的確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它是代表清代散文正統的一個重要流派。而在這個流派裡,姚鼐又是其中最為耀眼的那位代表作家。
-
桐城派研究再出發
吳懷東提出,桐城派作為清代文史研究的重要領域,對其進行研究既要做到「入乎其中」,又要做到「出乎其外」,打開思路,將桐城派置於政治、歷史、制度的背景下展開研究,同時他對今後拓展桐城派研究表達殷切期盼。 開幕式後,中國近代文學會會長、河南大學教授關愛和圍繞《吳敏樹與桐城湘鄉派》進行主題發言,關愛和從吳敏樹古文主張與創作入手,還原吳敏樹與曾國藩在戰爭背景下的心有靈犀以及曾、吳文訟的歷史真實,解讀出桐城湘鄉派鹹同之際形成的樞機奧妙。
-
桐城派古文的山水靈境
柳宗元《永州八記》則於古文中別開生面,意境清幽。宋元以來遊記也時入畫境。清代散文多宗桐城,寫景之作描摹山川景象,兼記登覽懷想,文辭清雅,別有意趣。近三百年間,桐城山水之文依次呈現出了以下三重境界:一、即景悟道的澄明之境。桐城文章肇興之初,方以智、戴名世紀遊之篇,往往以山水遣興,感慨流於筆端。
-
桐城派:以教育維繫文化傳承
,採訪了該中心主任江小角,他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桐城派與清代書院研究」。書院教育特色鮮明《中國社會科學報》:桐城派重視書院教育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這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江小角:就桐城派文人主講的書院而言,其書院教育具有以下特點。重視書院建設精心培養人才《中國社會科學報》:桐城派文人或為官、或從教、或遊幕,都心系書院與教育。曾國藩、吳汝綸等積極參與書院辦學,在宏觀上大力指導,在實踐中注重督查,力求將書院辦出特色和成效,促進了清代書院發展。
-
《桐城派大辭典》在合肥首發
據悉,《桐城派大辭典》由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於2011年立項並組織撰寫,耗時八年完成,總字數為2482千字,2019年5月經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出版發行。該書既注重桐城派文化本體及其源流衍變,也兼及其淵源背景和對它的研究批評,全書設立《淵源背景編》《作家編》《著作編》《文論編》《研究評論編》和《文化遺存編》6個單元,廣泛收錄桐城派歷史文化知識及其研究成果。
-
新文體取代桐城派的地位,使桐城古文無葬身之地,最後桐城派衰敗
以上文獻材料表明清初「列聖」們諄諄告誠和倡導的時文,並推向及於一切文章的衡文標準和文章規則是「清真雅正」,而方苞則「稟皇極之彝訓」,以其為核心,建立桐城文派的古文理論體系。因此,可以認為桐城派是清廷文化政策的必然產物。乾隆中,經學家程晉芳,周書昌說姚鼐「昔有方侍郎,今有劉先生,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
-
狀元龍啟瑞與廣西桐城派
清代乾嘉以後,廣西文風鼎盛,名家輩出。其中桂林的龍啟瑞、朱琦;永福的呂璜;馬平的王拯和平南的彭昱堯均為古文名家,習稱「桂嶺五家」俱屬桐城一派。及鄭小谷,亦以桐城門戶自守,鄭遍長各地書院,門生眾多,影響所及,致整個廣西文風無不以桐城派為依歸。及其死後,桂林尚於孔廟左側建鄭公亭以作紀念,抗戰時始毀於劫火。
-
高考語文文學常識:桐城派特點及代表人物
高考語文文學常識:桐城派特點及代表人物 2012-10-08 16:35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桐城派文化的現代傳承
桐城派又稱「桐城古文派」,內容多是宣傳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學,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顯赫地位。 桐城派講究「義法」,「義」即言之有物,「法」即言之有序。白夢告訴記者,桐城派與八股文是相對立的,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其實就是一種變革。
-
桐城派提出了什麼文學主張?他們的散文有什麼特色?
桐城派提出了什麼文學主張?他們的散文有什麼特色?桐城派是清代的一個散文流派。首創者是方苞,繼承發展的是劉大槌、姚翻等。因為他們都是安徽桐城人,程晉芳、周永年便對姚鼐開玩笑說:「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姚鼐《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從此,人們便稱這一派的古文為桐城派。
-
中國桐城文學小鎮策劃方案——繼承「桐城派」文化傳統,打造「中國...
那麼,桐城應該是一張什麼名片呢?人們為什麼要選擇來桐城一遊呢?這是我們在打造、推廣桐城文旅之前,必須要完成的歷史命題。桐城,最核心的價值,就是它的文化——桐城派。桐城派是我國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稱「桐城古文派」,通稱「桐城派」。
-
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清代文學流派——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的一個文學流派,清朝200餘年的歷史中有很多文人都出身於桐城派。當時有一種說法,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桐城派的創始人是方苞,派中主要文人有劉大櫆和姚鼐,他們三人並稱為「桐城三祖」。桐城派的命定來自於方苞等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古人喜歡用地名命名派別名稱,這樣的命名方法通俗易懂。
-
桐城派研究諸問題新釋
桐城派研究諸問題新釋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達敏 2019年05月24日 12:3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吳楠 字號 內容摘要:桐城派是文學流派,還是學術流派?
-
桐城:天下文都今何在,院士之鄉續輝煌
桐城的地名在唐代最終確定 久居紛亂之地,桐城人摸索出了一套自保的本領。明代,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座圓形城池在這裡誕生了。根據清代《桐城續修縣誌》記載,明萬曆四年(公元1576年),知縣陳於階籌銀兩萬一千二百兩,改桐城土城為磚城。城圍六華裡,高三丈六尺,設六座城門。城牆之高大、城池之堅固堪稱江淮之首。
-
《桐城派》紀錄片籤約儀式在桐城舉行
周學明洪長久張文芳汪艾東江山太等出席籤約儀式圖為籤約儀式現場為全面展示桐城派歷史發展軌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12月15日上午,我市舉行《桐城派》紀錄片拍攝籤約儀式。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洪長久在講話中對安徽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桐城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和7家企業在《桐城派》紀錄片前期籌備中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謝。他要求,製作團隊要樹立精品意識,注重創作質量,拍出一部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精品力作,確保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圖為籤約儀式現場周學明對《桐城派》紀錄片的如期籤約表示祝賀。
-
紀錄片《桐城派》籤約儀式在桐城舉行
12月15日上午,紀錄片《桐城派》籤約儀式在桐城隆重舉行。安徽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海外中心)主任周學明,桐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洪長久,副市長張文芳,市政協副主席汪艾東、江山太等出席。他對安徽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海外中心)、桐城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和有關企業對紀錄片拍攝給予的大力支持和資金資助表示感謝。他指出,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桐城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發展,不斷推進資源整合和機制創新。他要求,製作方和創作團隊要樹立精品意識,注重創作質量,拍出一部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紀錄片,確保作品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
以桐城派姚鼐的山水散文為例,剖析古代文人如何在山水中照見自己
桐城姚鼐今天,我們以桐城派文章大家姚鼐的《登泰山記》作為欣賞依據,和你詳細地剖析「啥叫寄情山水?」一、中國的山水詩歌文化概念:泰山與儒家精神山水中寄託的感情是多樣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講的是自己對於生死的感悟;柳宗元有名的《永州八記》,既有政治和生活上的雙重抑鬱,也有一種通過自然界來審視內心的寧靜。
-
"桐城四祖"將現桐城派文化牆
老城區,桐城路,將出現一段翰墨飄香的桐城派文化百米石雕照壁,記者最新獲悉,該項設計方案已於近日通過了市政府相關會議研究審議,目前進入深入創作和實施階段。記者就此採訪了負責該項目設計創作的國家一級美術師、安徽省城市雕塑院院長徐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