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愛學習」的家長,是在緣木求魚!改倆字,會更好

2020-12-24 齊魯晚報網

這兩天,廣東汕頭一13歲初中女生退學後,和17歲的退學高中生「結婚」一事,鬧得沸沸揚揚。

此舉已經涉嫌違法:婚姻法和義務教育法。

這點姑且不論。我想說另一點:13歲的初中生,為何退學?老師、家長如何讓孩子愛上學校?

01讓孩子「愛學習」?錯了!

先說點題外話。

多數家長,最大的夢想,是讓孩子自覺自發,愛上學習。他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這孩子挺聰明,就是不知道學。如果知道學了,成績肯定不錯。」

我心裡只能默默道:「等他知道學的時候,恐怕已經和我一樣老了。」

是的,我也是老了才知道學。不僅我,很多人都如此。老了,時間金貴了,才珍惜。

小時候,未來的時間似乎無限多,時間仿佛是個過剩的東西,讓他知道學?呵呵。

人這輩子,脫不了這個魔咒。

家長想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立足點就是錯的,緣木求魚,南轅北轍,欲速則不達。

02那讓學生愛什麼?改倆字

只要改兩個字,就會豁然開朗。

把「愛學習」,改成「愛學校」或者「愛老師」。

只要讓孩子沾上一個,他很快就會愛屋及烏,愛上學習。

至於原因,不必多說,尤其師生關係方面。

因為孩子喜歡老師,導致這門課程成績迅速上升的情況,每位家長都遇到過;或者,你遇到的情形相反,很悲催——

孩子討厭授課老師,成績急速下降。

孩子,永遠是感性的動物。理性要到三四十歲後,才慢慢成熟。

所謂感性就是,我喜歡,我就好好學;不喜歡,我再擅長、再聰明,也懶得學。

03「愛老師」比「愛學校」容易做到

「愛學校」比「愛老師」困難得多。所以先從愛老師做起吧。

一個基本的常識是:不要在孩子面前非議甚至詆毀老師,千萬!

家長對老師有看法,很自然;夫妻之間討論一下,未嘗不可,但不要守著孩子。

你們的議論,很可能改變或者強化孩子對老師的固有印象。

比如,他原本覺得某老師還不錯,家長卻評價不高,孩子對他的印象也會改變;

如果本來對他印象就不好,則會強化孩子對老師的負面印象。

我為什麼對那位退出家長群的家長不感冒,原因也在於此。家長和老師,無論矛盾多激烈,至少要在表面上維護好關係,否則孩子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學業。

這個問題很複雜,不多涉及了。

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在孩子入學之時,搜集老師的「趣聞」,讓尚未謀面的老師生動起來。

沒有條件的話……還是算了吧,遇到什麼樣的老師,就跟相親一樣——誰知道對方什麼樣?你孩子又不是太子。

04「愛學校」,歸屬感很重要

「愛學校」比「愛老師」還困難,但只要努力,並非不可能。

你孩子如果早戀了,說不定他每天起早貪黑,總愛往學校跑,還不想回家。

呃……我的意思是,所謂「愛學校」,本質上就是愛上這座學校裡的人,要有知己;有了朋友,他在社會生活中就有了穩固的連接,就會有歸屬感、安全感,什麼抑鬱、焦慮之類的,會少很多。

從嬰兒到成年,是一個慢慢給自己定位的過程,他要知道,自己到底在這個社會中處於什麼位置、是個什麼角色。

比如,有了父母,他才是個孩子;父母去世,自己就再也不是孩子了,從此失去了最重要的社會連接,他會無比悲痛。

親人去世,人之所以痛哭、痛苦,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孩子之於學校,也是如此。他要確定自己在學校的角色和位置。如果被同學孤立、被老師冷落,厭學是必然的。

05這樣的學校,這樣的典禮!

美國的羅恩·克拉克學校,有一個非常經典的開學儀式,對提升孩子的歸屬感大有裨益。

很多中國學校學不來,但至少可以「部分模仿」一下。

新生入學前,這所學校規定,所有老生,必須記住全部新生的名字!

全部!看來新生人數不會很多。再說,可以給老生每人發一張新生名單啊,好解決。

羅恩·克拉克學校

關鍵是開學儀式。

學校會把大門用帘布遮住,新生一個一個,掀開帘布,走入校內,踏上紅毯。

——這場景不稀奇,很多私立學校都有。

稀奇的是,新生踏入校門的那一刻,全校掀起浪濤般的喊聲,所有人都在喊——這名新生的名字!

新生,怯生生的新生,作為菜鳥,自然會認為全校沒幾個人認識他。然而!所有人都在喊他的名字!

他們會愣住,然後激動不已、欣喜不已、感動不已……

他們的校長說:「來到這裡,你不是無形的,你屬於這裡,我們知道你是誰,我們看得到你!」

這樣的學校,所有人相互之間都叫得出名字,學生怎麼可能沒有歸屬感?

讓孩子愛學校,就要從這樣的細節做起,固然很難。

中國學生多,當然更難。每一個負責任的任課老師,開學的頭等大事,就是拼了老命記住上百個新生的名字、上百個陌生的面孔。

不用懷疑,那些第一時間被老師記住名字的學生,一定會是有歸屬感、愛學校的學生。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教育學者,研究員,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專欄作者,高級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給家長的35堂教育思考課》《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人生是一場修行》《賈伯斯告訴中國》《唐朝那層窗戶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23本。

壹點號高了高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孩子做錯一道題,老師在群裡追著家長訓,家長四個字回懟太霸氣
    孩子做錯一道題,老師在群裡追著家長訓,家長四個字回懟太霸氣 現在的家長和以前不一樣,以前家長只要將孩子送到學校,學習上的事情就幾乎是全權交給老師了,而家長只要承擔一個監督和引導的責任。
  • 孩子的書寫很重要,家長如何讓孩子練好字?
    【原創首發,歡迎轉發】◎文/編 烏江寫得一手好字,不僅上學時寫作文老師會給高分,將來走向社會也算一技之長,同等條件佔一定的優勢。有網友提問烏江說教育:「孩子六年級,談談如何把字練好?」不要等到中考或高考才引起重視,平時作業和檢測都要重視,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是一個學生的基本學習習慣。寫字有一定的天賦在裡面,不知道大家認可與否?有的人從來沒有練過,但是寫字還算好,實際就是他的模仿力強,喜歡觀察,愛動腦筋。因為寫字它是一種技藝,需要觀察,需要思考,需要記憶。如果孩子具備這些好習慣,寫字再差也有幾分。
  • 3歲前,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長該怎麼做?每個年齡段學習內容不同
    例如:如果孩子是穩重愛學習型的,父母不妨早點讓孩子接觸兒童書籍、繪本等,也可以送到早教中心去學習;另外也要經常帶孩子出去和同齡小朋友玩,拓展一下他們的社交,讓他們在穩重的同時也變得活潑開朗一些。比如,有的孩子偷拿家長的錢去買吃的,有的孩子對家中長輩不禮貌,還有的小孩學罵人等等。這些壞習慣如果不及時糾正,很容易讓他們習以為常,最後想改都很難了。
  • 孩子不會主動學習怎麼辦?家長利用「鳥籠效應」,孩子學習更自覺
    相信大多家長在孩子讀書階段,都會遇到一個頭疼的問題,孩子不會主動學習怎麼辦?在學校裡有老師監管,但是一回到家,孩子就像脫籠之鵠,一心想放飛自我,絲毫沒有學習的興趣。書包一扔,轉頭孩子就沒影了。許多家長不得不用家法伺候,硬性要求孩子學習。畢竟每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可以出人頭地。然而,父母也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24小時全天候的監管孩子,而且長時間的監管,也會讓孩子的學習效率降低。因此,從源頭解決問題才是唯一的辦法——養成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
  • 孩子作業到底誰改,教育部定了,家長該如何做?
    孩子作業到底誰改,教育部定了,家長該如何做?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一個家長及家庭都非常重視的問題。如何讓孩子上個好學校?如何讓孩子有個好成績?孩子的未來應該怎麼規劃?從孩子一出生,作為家長的我們,就開始思考這些問題。孩子終於上學了,早晨送、中午接,下午半天一半就得等在校門口。
  • 孩子識字認字量不夠?家長別急,這3條可試試,比死記硬背更好用
    鄰居家的小珍就是個很愛閱讀,識字量多的孩子,平時在外邊的一些字都可以認讀出來,雖然才中班,讓大家羨慕不已,詢問了她媽媽之後,才知道她媽媽每天堅持讓小珍閱讀,而且無意識地教孩子識字,比如出去超市買東西,讓孩子記住一些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名稱,平時出門多注意身邊的廣告牌或者一些有字的地方,這些都是讓孩子無意識識字得很好的方式
  • 孩子不愛閱讀,家長先懂其原因,改變孩子學習習慣從當下抓起
    一、想要讓孩子愛上閱讀,就要搞清楚孩子不喜歡閱讀的原因家長抱著拔苗助長的心態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會選擇合適自己的書籍,因此總是會幫助孩子做出選擇,大多會為孩子選擇一些經典名著,以此來提升孩子的文學素養。和家長的啟蒙教育方式有關很多的家長對於孩子不太關注孩子的啟蒙閱讀,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能看懂書籍上的字,家長可以試著給孩子讀故事,在讀故事的過程中,不要摻雜太多的私心,也不要妄想通過一個道理能夠讓孩子學會多少道理,重在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為孩子將來喜歡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 家長會上之乾媽媽發言稿:關於孩子愛讀書、會學習、好習慣養成的那些事兒
    這樣堅持下來後,他四歲半基本可以無障礙閱讀,從沒有刻意教他識字,所有字都是在聽故事時無形中吸收的2、孩子表達能力優於同齡人。(3)注音版兒童文學注音版四大名著、笨狼的故事(湯素蘭)、愛的教育、草房子(曹文軒系列)、稻草人(葉聖陶)、經典世界名著(木偶奇遇記、小王子、綠野仙蹤等)註:初期需要家長配合,讀給孩子聽或陪孩子一起讀,幫孩子建立興趣。
  • 陪孩子寫作業寫到心梗的家長,都少說了這六個字
    因為讀完一年級已經能認很多字了,也會寫很多字,孩子應該能很容易明白老師布置了什麼作業,我能不能寫下來。當然這是我個人的建議,各家也不一定都要一樣。不陪寫作業,他能磨蹭到死。怎麼辦?很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也是被逼的啊!不陪就永遠寫不完,作業寫不完,全家都不得安生。
  • 學生作業家長要不要改?來看看各地老師及家長怎麼說
    有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學生的作業到底要不要家長來修改,核心在於家校教育的邊界:學生作業批改的權利屬於老師,家長應該督促、檢查孩子作業,並非「批改」作業。不過有家長對「要求家長改作業」表示理解,認為給孩子批改作業能及時掌握孩子學習中存在薄弱的地方。
  • 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什麼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
    很多的家長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人中龍鳳,再不濟也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是家長怎麼去教,才能教好孩子?怎麼做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要想把孩子教育好,下面幾個方法給你提供一些思路。一,家長做好自己,給孩子做榜樣。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你是改原件,還是改複印件?
  • 孩子讀書磕磕絆絆,剛學過的字馬上就忘?專家:或有「學習障礙」
    生活中古靈精怪,一拿起書就讀得磕磕絆絆,剛學過的字馬上就忘,寫起字來要麼多一筆、要麼少一畫……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老師總是說:「你也太不認真了!」「你怎麼這麼不努力?」……可無論怎麼提醒,怎麼嚴管,孩子卻起色不大。「這孩子怎麼這麼笨?」有家長問。
  •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做到這四點就可以,家長:原來是這樣!
    其實,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你不能剝奪他們的愛好。所以如何讓孩子變得愛學習?家長要和孩子談論分享學習剛進學校的時候孩子們都是會感到好奇的,然後回家興高採烈的和父母敘述他們在校的有趣生活,家長這時候就應該學會傾聽,然後和他們談論談論學習中的生活,這對於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
  • 孩子討厭學習的原因,可能是家長的這些做法,別不當回事
    過重的學習負擔,讓孩子失去了玩耍、歡樂的時間,所以會讓孩子覺得是學習讓自己變得這麼壓抑,慢慢就對學習產生了牴觸。事實上,父母的期望應該和孩子的實際能力相匹配,不要對孩子太過嚴苛。適當地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讓孩子充滿自信,孩子也會在學習上充滿激情的。2.
  • 專家指責接送孩子是「溺愛」,希望向日本家長學習,被家長怒懟
    不論多辛苦多累,為了孩子家長都願意付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在孩子身上,父母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精力,只想讓孩子長大之後有出息,能給家庭爭臉面。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從孩子出生之後,有的家長就會為孩子報名幼兒園,就怕去晚了沒有名額。
  • 熊孩子掰斷14輛豪車車標被家長罰跪:你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態度
    兄弟倆年齡在10歲左右,當天在小區樓底下玩耍,沒想竟然幹出這種事,父親得知消息後,趕緊在業主群裡向鄰居道歉,希望能儘快聯繫到車子受損的業主,並表示會一一賠償。
  • 學習中的「暈輪效應」:孩子成績不好,家長的責任少不了!
    晴晴說:"因為老師說了我愛學習。"看到了嗎?當晴晴被定義為某一特徵時,她自己就會自動對號入座,哪怕她是假的愛學習都不重要了,她會直到找到老師要到答案為止,因為她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去吻合"愛學習"這一特徵。
  • 家長如何激發孩子鋼琴學習的動機?鋼琴學習
    孩子鋼琴學習動機激發的作用家長對孩子學琴動機的決定性影響雖然鋼琴學習活動是發生在孩子與教師之間,但由於孩子年齡小,理解、自制能力較差,因此很多家長都相當程度地介入到孩子學習之中去,更由於家長每天與孩子在一起,有時伴隨著他練琴的全過程,因此家長對孩子學琴動機的影響往往是決定性的
  • 這個夏天,讓家長省心孩子盡興的在線學習秘籍來了!|推薦
    對今年特殊的記憶體會最深的群體之一,一定有長時間在線學習的「小神獸」和他們的家長。當在線學習、智能應用已成為「後浪」們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有沒有一種學習做到既有有趣的交互、生動的場景,還有科學、豐富的課程內容,更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最終助力孩子的長遠發展呢?對此,騰訊用「樂學探索季」給出了一種答案。
  • 幫助孩子高效學習,智慧的家長都選OK學習機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學習,家長是費盡心力的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培訓班,今年疫情的原因,讓在線學習也成了一種重要的方式。無論是報班還是在線學習,孩子學習的關鍵是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針對薄弱知識點集中攻克,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