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臺灣餐飲業的差距只少一個專車師傅!

2021-02-14 門頭戰略餘奕宏

原創文章:行者奕宏

轉載請註明文章來自行者奕宏公眾號「xingzheyh」。謝謝!

我們與臺灣餐飲業的差距只少一個專車師傅!

咋看一眼,你一定覺得太無釐頭了,餐飲業和專車師傅風馬牛不相及啊!

真的不相及嗎?不著急,聽奕宏慢慢道來。

上個月奕宏去了趟臺灣,作為一個餐飲業的研究者,我要做的就是以研究的名義到處去吃,去看。臺灣的餐飲業水平遠遠領先於內地,只是究竟領先多少,優秀在哪,總得嘗一嘗才知道。

感謝我們失控餐飲俱樂部的成員「魚旨壽司」的吳總幫我們安排了一輛車,而司機師傅是個美食通,所以我們以最高效率滴嘗了十多種業態的臺灣美食。

從最知名的臺灣夜市到經久不衰的鐵路便當,從路邊小吃到大名鼎鼎的鼎泰豐。從特色農家樂到臺南私房菜,吃得我好辛苦。

既然吃了,不能僅僅是吃了,作業還是要交的,不然王小白童鞋要批評的。

臺灣美食之旅兩點感受:

1、做好餐飲,最核心就是食材與人才,這是餐飲業的未來。

2、在移動網際網路,社交網絡的運用上,還是所謂的O2O上,我們內地走在了前面,並且存在彎道超車機會。

我們可以把前者稱之為本質,後者稱之為催化劑,或者叫做革命推進器。

臺灣的美食行業領先內地不是一天兩天。無論街頭小吃,夜市排檔,還是連鎖品牌。

作為一個吃貨,我最直觀的感受是:

1、原料好,食材好,真材實料。

臺灣的美食都偏甜口,實際上我並不太適應。所以好吃這件事,仁者見仁。同時也告訴我們,餐飲的背後是文化,不同的區域,不同的飲食文化與習慣。

臺灣物產豐富,食材新鮮,尤其是海鮮。由於管制嚴格,食材來源豐富便利,食材無論安全性,還是新鮮程度都很好,因此做出來不會差。

所以我對餐飲業從業者的建議就是搞定優質,穩定的食材供應,就成功了一半。(這其實目前也得益於網際網路對餐飲供應鏈改造,只是這不是今天的話題,我對此方面暫時也缺乏深刻研究,不表)

2、服務好,服務好,服務好。無論街頭小吃還是米其林一星的鼎泰豐,還是臺南私房菜。臺灣餐飲業總體給我的印象就是服務特別好!

記得新周刊有期臺灣的專題: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此次臺灣行,確實感觸很深。每次買單,老闆或者服務生都和你說幾聲謝謝,而那個笑容如此真誠,比起國內麥記,開封菜裡的歡迎光臨,傳遞的是人與人之間真切的關懷。

實際上,我們作為一個遊客,幾乎沒有回頭重複購買可能,但是她們都如此熱情,真的不是裝出來的。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跳出來說,別扯了,臺灣人素質多高,臺灣服務生收入多高,內地怎麼比,沒法複製。

這就到重點了,奕宏要重點闡釋另一點感受:在移動網際網路,社交網絡的運用上,我們內地走在了前面。不僅移動網際網路和社交網絡的開放性,會倒逼這個行業迅速發生改變,以趕上與發達地區餐飲業的差距,並且存在極大的彎道超車機會。

因為移動網際網路的特性以及各種創新,我們有最大可能彌補我們與全球餐飲業之間的差距。

為什麼我敢這麼說,網際網路是萬能的嗎?

移動網際網路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它,已經是萬萬不能!

因為移動網際網路可以快速改造一個行業,甚至改變一個行業。我想,這是總理為什麼把網際網路+作為政府報告,如此重視的原因。

來,我們有請這篇文章的主角專車師傅上場

至今,你的城市裡有專車的,而你還沒去體驗,趕緊去體驗。否則你沒法感知我這篇文章的觀點。

為了避免廣告嫌疑,我也不提是哪家專車服務商。在沒有專車之前,我們在外地出行,經常用到計程車。而由於眾所周知的計程車行業壟斷問題,我們絕大多數時候的使用計程車體驗是不好的(上海總體計程車水平較高)。拒載,繞路宰客,車裡抽菸,各種陋習,我想很多人經歷過。

而我自從用上專車服務後,那些司機師傅們仿佛都來自於臺灣,語言溫柔親切,行為彬彬有禮,幫乘客搬箱子,放行李,車上備有礦泉水,紙巾,甚至有次遇到一位師傅,車上還準備拎袋,方便乘客使用。

上車前主動電話聯繫,不厭其煩,下車時連聲道謝。我遇到最好的一位師傅,居然冒著大雨幫我把行李先搬進室內。這要是在計程車時代,根本不可想像。

好了,問題來了。

計程車行業是個壟斷型行業吧,計程車司機文化程度普遍並不高吧,和餐飲服務業比較起來,恐怕計程車行業還不如餐飲業。

既然計程車行業可以被移動網際網路,被網際網路+所改造,而且是迅速改造,整個行業服務水平,從業者素質大幅提升。

那麼,這一切為什麼不會發生在餐飲業呢!

這就是我認為,移動網際網路,社交網絡對內地餐飲業的正向作用。

奕宏經常說,如果你把網際網路餐飲僅僅理解為網際網路營銷和網際網路炒作,然後就炮轟網際網路思維,炮轟先進的網際網路餐飲品牌,我認為你基本已經老了,或者Out 了。

講到這,奕宏不禁又要提到黃太吉,提到赫暢。上次有個媒體採訪我,問我為什麼那麼力挺黃太吉與赫暢。

我的觀點是,無論黃太吉未來能取得多大成就,赫暢都是中國餐飲業裡程碑式的人物,他運用移動網際網路,社交網絡的新思維,新方法,新模式所創立的黃太吉,給中國的保守,落後的傳統餐飲業帶來一股新風。

而那些只會說黃太吉不好吃的人,而放棄研究學習別人長處的人,如果你是顧客,我們尊重口味差異,你有權不選擇黃太吉,如果你是餐飲人,辣麼,我告訴你,你這種思維就像十多年前說淘寶賣假貨,馬雲是騙子、必不長久、遲早倒閉一樣可笑!

因為赫暢這樣的跨行業精英加入,讓原本在人們心目中髒,苦,累,伺候人,看人臉色的餐飲服務業,變得性感,好玩,有趣。

從而影響了一大批跨界精英進入這個古老的傳統行業,整體提升了這個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今天,你再去建外soho看看,各種小而美的餐飲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新生。

而一個行業,要想發生變化,難道不是應該先改變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素質嗎?

而一個給行業帶來如此大變革的品牌和創始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尊重嗎?

再來看看我們失控俱樂部成員,無論是跨界而來的蔡幸福孫總,用服裝行業的美學來做盒飯,用服裝業的供應鏈管理來重新設計餐飲業的供應鏈。把酸辣粉開到海外的辣辣,讓牛肉麵變得性感的乘美,讓傳統北京奶酪變得迷人的寶珠哥,從中國裝飾行業龍頭企業高管跨界而來的朱達歌。

哪一個不是原先行業的精英,他們跨界而來,不是為了湊熱鬧,而是把不同行業的經驗,帶到餐飲業,讓這個原本封閉的行業更加開放,透明,有想像力。

而她們帶來的新思維,新方法,新模式,新鮮血液,不正是這個行業煥發勃勃生機最好的養分嗎?

而我們失控網際網路餐飲俱樂部正是要聚集這樣一批志同道合者,為提升這個行業的整體水平盡我們一份力量。

因為我知道只有人變了,行業才會變了。

我們與臺灣餐飲業的差距,真的只差一個專車師傅!

餘奕宏,廣告人、自媒體人。15年品牌營銷,傳媒策劃經驗,專注網際網路餐飲生態圈,獨創《8小時打通粉絲經濟》訓練營;2015年3月1日成立「失控」網際網路餐飲俱樂部,(國內首家,目前聚集北,上,廣,深,成,渝,寧等幾十位網際網路餐飲創業精英)。

品途網、餐飲老闆內參,餐飲O2O之道,新食品雜誌等多家新媒體特約專欄作者,任多家媒體、商業集團、企業品牌粉絲經濟戰略顧問。

獨立思考,絕不盲從;

只做原創,從不轉載。

個人微信:shikonghui(xingzheyihong已滿)

公眾號:xingzheyh

新浪微博:行者奕宏


相關焦點

  • 直播壞蛋王師傅:春光無限,我專車裡發生的那些故事
    滴滴與Uber中國合併,資本市場波瀾迭起;乘車顧客遇險、被差評司機花式糾纏,民間談資也不少...我們在不同角度和風格的報導裡捕獲了不少關於共享經濟下「便捷出行」的悲與喜。但關於司機這個群體的故事,似乎還少了些。不認路、不準時、找不到人...大概是專車司機被談論最常見的標籤。
  • 印象臺灣||拜託了!花蓮的師傅!
    幾乎沒有任何討價還價,我們就成交了。這就是後來8天一直陪著我們走遍大半個臺灣的小武師傅。小武師傅說:「與往年相比,大陸客起碼下降9成啦。現在多一些的是韓國客,大陸客已經變大熊貓了。」意思是陸客十分稀少。或許是因為客少的緣故,我們包車的費用相對比較便宜,一天2500-3000元臺幣,按照臺幣即時匯率1:4.4,折算人民幣大約500-600元。
  • 【魔發專車】施華蔻專車來襲,魔都聚變勢在必行!
    酷炫十足的魔發專車已於今日亮相魔都,之前預告的幾位酷帥型男也隨之登場。我們的專車還有一個狂拽酷炫的名字:魔發專車。顧名思義,就是將專車改造為髮型工作室,滿足你隨時隨地更換造型的願望!  那麼具體這場#聚變上海#之行還有哪些細節,此次活動還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呢?讓小編為你細數這次的surprise大集合吧!
  • 職場起薪差距大 臺灣職場新人月入22k是真是假?
    有媒體分析稱,因為島內持續的低薪問題,造成大量臺灣人才來到大陸或者出走海外以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那麼臺灣大學生畢業以後在臺灣的職場裡到底能掙多少錢呢?傳說中的大學生畢業月薪只拿22k(22000新臺幣,約合4696元人民幣)是不是普遍現象呢?
  • 米其林救得了臺餐飲業嗎?
    「臺北是一個美食文化多元融合的城市,擁有數不盡的美食,進而孕育出活潑又創新的精彩佳餚,讓本地的食客都驚喜連連,總是能體驗層出不窮、新穎別致的口味。」《米其林指南》國際總監米夏埃爾·埃利斯說。   涵蓋多元美食   唯一入選首本《臺北米其林指南》三星餐廳的是粵式美食餐廳頤宮。
  • 電玩暢銷餐飲業轉型 疫情升溫臺灣「宅經濟」
    綜合中央社、《中國時報》《經濟日報》等媒體報導,據臺灣市場調研機構「東方線上」近日發布的「宅居經濟大衝擊」報告,疫情期間,臺灣消費者工作日在家時間平均增加1.7小時、假日在家時間平均增加2.4小時。僅約33%消費者自認沒有減少外出。  媒體報導,在家時間的增加帶動了電視、電玩及廚房家電等用品的銷售。
  • 臺灣交通大學「陪媽媽專車」限高雄人 杏仁哥檢舉賄選
    臺灣交通大學學生會在4、5日針對設籍高雄的學生,推出「返鄉陪媽媽專車&車票現金補助」,時間恰在6日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投票日前夕。搭車時須出示學生證+身份證,發車後直達高雄車站,重點是「免費」!    臺灣交通大學聯合會在臉書倡議,三不五時、愛要及時、開口說愛、讓愛遠傳,不分年級年齡,讓同學都能多回家陪家人!
  • 臺灣和大陸的網際網路應用差距越來越大,上帝遺忘了臺灣?
    臨近年關,一家人張羅著回臺灣過年,妻子開玩笑說:「從中國回臺灣,就像回到原始社會。」她還是習慣把大陸稱作中國,與臺灣幷列,但其實這只是習慣,幷沒有什麼政治含義。我笑著說:「你當時還不願意來,怕這怕那呢。」是的,我們已經習慣了大陸的先進和發達,適應了大陸的快捷和方便,回到臺灣,真的有回到原始社會的感覺,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身體的移動去完成,真的很不習慣。
  • 賣出10萬個包子、看臺灣名店鼎泰豐的包子奇蹟
    曾經不知道有多少餐飲業老闆,排隊去鼎泰豐吃飯,又派底下骨幹去吃,甚至別家小籠包店乾脆去臥底當師傅或外場人員。太平洋SOGO百貨復興店長許淑賢表示,國內餐飲業者加起來超過70家,光是鼎泰豐的交易客數就佔一成,通常開店不到半小時,第一輪客人就坐滿了。臺北101發言人劉家豪更表示,鼎泰豐進駐後,平均效益增長了五成。 2013年一整年,鼎泰豐臺灣賣出了2800萬個有著18摺、體重21克的招牌小籠包,平均每天有76000個小籠包被吞下肚,這還不包括海外86家分店。
  • 臺灣之光麵包師吳寶春上海開店被群嘲,上海新天地廣場低調開業,5個餐飲品牌獲融資
    照例,這樣的店開來上海應該會受歡迎,但是評論卻出現了一邊倒的罵聲,原因就在於臺媒之前對吳師傅的報導,引起了廣大大陸同胞的憤怒。2016年,吳師傅在採訪中表示,大陸有投資方邀請他去大陸開店,但是他不想去:「中國市場雖然大,但是13億人口不能代表全世界,只想把全世界帶來臺灣。」此番言論剛好戳中灣灣綠媒的紅心,繼而大肆報導表彰。
  • 喊順風車主為師傅?78%網友表示不支持 稱應平等稱呼
    從第五期議題投票來看,不支持叫師傅的為78%。多數網友認為,順風車的稱呼應體現平等互助的合乘關係,師傅一般是服務行業的特定稱呼,不符合順風車的文化特點。有22%的用戶支持叫師傅,認為師傅是一個尊稱,用來開場比較習慣也比較自然。
  • 【臺灣鼎泰豐一天翻臺19次的奧秘:對員工又好又狠】
    就連在鼎泰豐習過藝的師傅,出去自立門戶後也沒有成功如鼎泰豐。為什麼鼎泰豐的生意會這麼好?為什麼大學生、碩士生們都紛紛應聘、探秘?如果你到臺灣的鼎泰豐吃過飯,就會發現這裡不僅人潮如流、味道好,而且服務也十分周到。據臺灣諸多電視臺的介紹,臺灣的很多大學畢業生、碩士生都爭先恐後地去鼎泰豐應聘。聽到後你是不是會覺得很詫異?為什麼鼎泰豐的生意會這麼好?
  • 臺灣住宿餐飲業僱員2月減少1.6萬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住宿餐飲業僱員減少1.6萬人。該機構官員稱,今年2月平均薪資環比和同比都下降,主因是臺灣廠商今年集中於1月發放年終獎金及績效獎金,而去年主要在2月發放。統計顯示,2月臺灣全體受僱員工人均經常性薪資為42317元,同比增長2.62%。
  • 臺灣名店鼎泰豐一天翻臺19次、一年賣2800萬個小籠包
    鼎泰豐在國內的名聲更響亮,每8個到臺灣旅遊的觀光客中,就有一個指名要到鼎泰豐的,在過去的20、30年來,不知有多少海外富豪,捧著鈔票來邀請鼎泰豐到當地開店。 曾經不知道有多少餐飲業老闆,排隊去鼎泰豐吃飯,又派底下骨幹去吃,甚至別家小籠包店乾脆去臥底當師傅或外場人員。然而,不管怎麼被偷學,終究還是沒有把鼎泰豐的精髓學會。
  • 60%的臺灣餐飲人全年無休?只因為競爭太激烈!
    據臺灣2016年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報告公布,餐飲業目前經營上遭遇的困境主要為食材成本波動大、人員流動率高、同業間競爭激烈。 大陸餐飲業注重做大,臺灣餐飲業注重做強,兩岸餐飲業如果能夠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做大與做強之間取得一個良好的平衡點,這對於中餐做強做大具有重要意義。
  • 慕名遊碉樓卻美食難覓,僑鄉美味眾多卻鮮見大品牌 餐飲業如何為...
    餐飲業作為旅遊的重要元素,在開平旅遊中還未得到充分發掘。記者了解到,開平市較有知名度的鵝城和景區周邊的大型餐飲店,大部分都是靠和旅行社合作,為旅行團準備團餐盈利,自由行旅遊散客佔比較少。鵝城總監戚校明就曾表示,面對疫情,鵝城今年走過了一段較為漫長且艱難的路,直至「五一」期間,他們的營業額和上座率都還未能完全恢復。
  • 臺灣股神「焦師傅」辭世:傳奇一生,留下人生投資不敗四大絕招!
    2018年離世的名人比較多,比如李詠、藍潔瑛、金庸、紀梵希、史蒂芬霍金、李敖、常寶華、單田芳、朱旭、師勝傑、計春華、臧天朔、科菲⋅安南、斯坦李等等,最近我們驚聞臺灣風雲人物焦廷標「焦師傅」辭世,但鮮有人知曉和媒體報導,最近我們就梳理了一下
  • 臺灣鼎泰豐一天翻臺19次 一年賣出2800萬個小籠包
    2013年一整年,鼎泰豐臺灣賣出了2800萬個有著18摺、體重21克的招牌小籠包,平均每天有76000個小籠包被吞下肚,這還不包括海外86家分店。鼎泰豐在國內的名聲更響亮,每8個到臺灣旅遊的觀光客中,就有一個指名要到鼎泰豐的,在過去的20、30年來,不知有多少海外富豪,捧著鈔票來邀請鼎泰豐到當地開店。
  • 調理包:正在摧毀未來中國的餐飲業! 餐館長此以往,還能指望一個怎樣的未來?
    以簡單的臺灣滷肉飯為例,一個調理包不會超過5元錢,配上蔬菜和米飯,可以賣到18元以上。批量生產調理包,不僅原料便宜,食材消耗少,綜合製作成本也低,餐館利潤空間自然就大。第二、 標準化:口味、衛生、品質有一定保障。調理包另外一個誘人之處,是開闢了中餐標準化的新路徑。這一點,對連鎖餐飲店非常重要。
  • 德媒記者吐槽臺灣檢疫漏洞百出:機場隨便走,專車只是計程車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自3月14日開始,臺灣地區確診的新冠肺炎境外輸入病例不斷攀升,臺當局不得不從19日起,實施「全面入境管制」:非臺灣籍人士一律限制入境,包括臺灣人在內的所有入境者皆需居家檢疫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