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IT桔子」(ID:itjuzi521),作者: 吳梅梅,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沒有一個「獨角獸」背後不是站著強大的資本方。
初創企業經過多輪高額融資後,當達到10億美元估值這個門檻時就成為獨角獸;也意味著它已經長大為一家相對成熟的公司,需要「獨立謀求出路」了。
對於這些獨角獸企業而言,最好的出路是獨立 IPO,在二級市場檢驗其價值,既贏得資本回報,又收穫品牌榮譽,皆大歡喜,比如完美日記;
次好的出路是被收購,通常有能力買單的只有巨頭公司,併購雖然沒有上市那麼對成功的儀式感來得強烈,但好歹也算是創業有成,比如跨越速運被京東物流收購;
最差的結果就是行業洗牌期來臨,獨角獸也融不到下一輪融資,或者估值縮水,公司進入衰退期,甚至破產倒閉。
這樣的企業可能也不少,根據 IT 桔子觀察,2020年就有8家曾經的獨角獸企業已經面臨估值跌落、經營困難、甚至被申請破產、瀕臨倒閉的風險,包括拜騰汽車、博郡汽車、人人車、易果生鮮等。
從上表來看,今年隕落的獨角獸有一大半分布在汽車領域,其中有3家是新能源造車相關企業,另2家分別屬於網約車、二手車電商行業;另外,還涉及到電商行業和金融、區塊鏈行業。其中,過往估值最高的是比特大陸——胡潤財富在2019年給出其估值高達800億美元。
以上獨角獸大多成立於2010年以後,成立時間最短的是2016年11月創立的造車新勢力企業博郡汽車;從成立到變身獨角獸歷時大多也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其中用時最短的是拜騰汽車——成立1年半估值就超10億美金了;但成為獨角獸後各自的境遇就各不相同了,有的在榜時長僅僅1年多,就經歷風雲變幻,有的在榜6年之長,後來也沒撐下去。
無論新能源造車,還是比特幣,這些項目無一不是近幾年來誕生的新風口,資本的瘋狂下注造就了一批批獨角獸。然而當行業加速洗牌,市場風雲變幻,政策從利好走向利空,資本由熱血湧入變為理性觀望,多方面因素的持續疊加影響下,一個個獨角獸轟然倒地。
比特大陸:創始人之間矛盾激化、內鬥嚴重
沒想到,除了噹噹李國慶外,「搶公章」類似的戲碼居然再次在科技創投圈上演。
2020年5月9日,比特大陸合伙人詹克團正在北京市海澱區政務服務中心領取公司營業執照之時,卻被該公司創始人吳忌寒搶奪——媒體描述的當時現場是「被一群不明身份的大漢從工商行政人員手中搶走。」
到了6月,詹克團採用同樣的方式「回搶」——「詹克團攜眾保安,撬鎖進入北京比特大陸辦公樓,並發表致員工和股東的公開信,呼籲全體員工返回辦公室辦公。」
這還沒完,7月份吳忌寒發了一封公開信,痛斥詹克團「自我膨脹,奪取政權、威脅員工、非法變賣公司資產(超算伺服器)、控制公司官方對外渠道、拔網線等」種種不端行為。
現在的比特大陸也是一言難盡,畢竟管理層的內鬥給一家新興公司造成的傷害是莫大的。
比特大陸的兩位創始人皆是高知分子,詹克團畢業於中科院,負責晶片技術研發;吳忌寒是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負責區塊鏈業務;公司成立之初即採用聯席 CEO、雙 CEO 制。
2015年11月,比特大陸最新型螞蟻礦機 S7量產,成為比特幣礦機界的分水嶺。2018年,比特大陸成為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礦機公司,正式站上金字塔頂端,同時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最高估值達500億美元。
據報導,當時螞蟻礦機佔有市場份額將近8成,佔據絕對壟斷地位。比特大陸不僅僅賣礦機,也參與挖礦,直接和間接掌握著50% 以上的比特全網算力。
根據招股書,比特大陸2017年淨利潤超過11億美元,2018年預估淨利到22億美元。在眾多不賺錢的新經濟公司中,比特大陸讓資本圈感到興奮。
但是到了2018年下半年以來,比特大陸負面不斷,兩位創始人因「CEO 必須二選一」而矛盾激化,最後雙方都做出妥協,由新的管理人員出任 CEO,但是內鬥也沒有停止。同時,公司上市受阻、礦機價格暴跌,以及比特幣大幅縮水,比特大陸的估值瞬間從巔峰時500億美金「斬到了腳脖子」50億美元。
再延續到2020年的宮鬥劇情,雖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我們也不得不把走向不明的比特大陸移出獨角獸榜單。
比特大陸歷次融資信息如下:
新能源造車迎來洗牌期,2家南京車企倒下了
新能源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長期來看,成長的確定性趨勢明顯,再加上短期內新能源補貼政策不斷刺激著市場需求。
201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4884輛,到2016年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實現指數級增長,因而前幾年風險資本對新能源造車企業趨之若鶩。
2020年整個新能源造車行業在一級市場都處於靜默期,因為資本已經開始冷靜,行業到了洗牌期,只有頭部新能源造車企業才有生存的希望——而蔚來汽車率先於2018年9月上市,今年7、8月,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也相繼上市,留給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機會並不多了。
其中,拜騰汽車和博郡汽車恰巧都是南京的新能源造車企業,並且其背後的資方都有來自政府的身影——如拜騰汽車得到了南京產業基金的支持,該基金背後正是南京市人民政府;博郡汽車的戰略投資方浦口高投——背後的控股股東是南京浦口開發區管委會。此外,他們的最後一輪融資也都止於2019年。
2020年,在疫情重壓下,拜騰汽車宣布中國區從7月1日起停工停產,全員待崗,時間預計為6個月。
而在去年底拜騰汽車就已經顯示出資金緊張的局面,根據未來汽車日報對拜騰核心員工的採訪:「其對外宣稱獲得融資5億美元,但實際只有2億美元,而真正到帳的僅有2000萬美金。」
拜騰汽車歷次融資信息如下:
另一邊,博郡汽車的官網已經無法打開,就在幾個月前,創始人黃希鳴發表了公開信,宣布決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業模式,也意味著在融資未果後,博郡汽車將放棄造車業務。
根據未來汽車日報報導,今年6月,博郡汽車內部決定將由人力資源總監張暢牽頭成立新公司從事諮詢業務,新公司將以較低價格整體收購老公司(博郡和思致),老公司通過出售人才、數據、智慧財產權、供應鏈等「無形資產」獲得資金,資金到位後優先支付之前拖欠的員工工資和墊付的社保等款項,這是博郡汽車眼下唯一的自救路徑。
誰能想到,幾年前的博郡汽車正是風光無兩:剛成立不久即宣布投資100億元在南京建設純電動整車製造基地,2018年底還宣布在臨港產業區投資35億元興建生產基地。
博郡汽車歷次融資信息如下:
斑馬快跑:剛平息了一場「被破產」烏龍,過去兩年並不好
斑馬快跑是一家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的網際網路出行公司,它曾是繼滴滴、神州、首汽、曹操之後的第五大網約車出行平臺。
過去五年斑馬快跑共進行了5輪融資,在2018年登上獨角獸榜單。2020年,斑馬可能跑不動了——
根據(2020)鄂01破申30號文書,2020年8月24日,申請人武漢普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普華公司) 以被申請人武漢斑馬快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斑馬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斑馬公司進行破產清算。
戲劇的一幕發生了。一個月後,斑馬公司向普華公司支付了墊款25.5萬元及逾期還款利息,普華公司因喪失了債權人資格,也不再具備申請斑馬公司破產的資格,為此,其破產申請未得到法院受理。
在這個案件中,我們知道斑馬快跑運營主體斑馬公司是「被申請破產」的,有別於其主動申請破產。這種情況其實只是債權人為了清償債務的一種手段,不代表公司真的可能破產。
即便鬧了一場「破產」烏龍,但我們還是發現在成為獨角獸後的2年斑馬其實過得並不好。
根據武漢市人社局信息,2018年6月,斑馬快跑因資金鍊斷裂,經營出現困難,無力支付員工工資。截至2018年12月,該單位共拖欠77名離職員工工資166.23萬元,156名在職員工工資447.37萬元。
2019年4月,斑馬快跑創始人、CEO 李佳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2018年是斑馬快跑發展過程中挑戰最大的一年。公司在過去一年經歷了三次融資,均中途天折,「這其中包括去年底已經籤約的千佳園基金3億融資」。
雖然,拖欠工資的風波過去了,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了上文提及的未及時清償債務,斑馬快跑也暴露了一些隱憂:今年5月,在多個路段被查出平臺開展網約車服務的駕駛員未取得合法有效從業資格,因而公司冶屢次被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罰款。
斑馬快跑是否為了快速發展鋌而走險選用無證人員上崗,平臺是否存在大量無證人員,他們是否會威脅交通道路的穩定,甚至乘客的人身安全,這些都是一個隱患。
斑馬快跑歷次融資信息如下:
人人車:砸錢買不來二手車電商的未來
人人車曾經也是一家明星企業,不光是因為它請了明星黃渤代言,其背後的資方背景陣容也很強大,既有科技巨頭騰訊、出行領域小巨頭滴滴,也有一線風投機構順為資本和王思聰的「普思資本」,還有投行高盛、個人投資者等等。
但是在今年10月,其創始人李健已經退出了人人車公司股東行列。坊間更有傳聞,人人車正計劃以1萬港元(合人民幣8586元)的價格將主要資產出售給李健的「老東家」58同城,而李健本人也去了58同城任職,擔任汽車業務板塊負責人。
時間倒回到三年前,瓜子、人人車、優信鋪天蓋地的二手車買賣廣告席捲而來,頭部二手車電商平臺和資本都相信砸廣告的策略是「奏效」的,可以教育市場,培養消費者的習慣。
二手車交易頻次低,復購率極低,做大營收只能依靠擴大新用戶規模。於是,平臺就陷入了不投廣告就沒有收入、一投廣告就入不敷出、投入越大虧損越大的怪圈。
2017年,有知情人士透露,優信二手車在2016-2018年歸母淨虧損分別為17.76億元、37.73億元和23.86億元,而2017、2018年瓜子二手車(後來的車好多集團)更是連續巨額虧損,分別高達16.17億元、43.39億元。相比優信、瓜子,人人車燒錢不是最猛的,但也無法避免虧損,人人車11月單月總支出2.71億,收入僅為4000萬元。
行業環境如此,用戶對線上購買二手車的認知度一時難以扭轉,各家比拼的是耐力、是毅力,尤其是領軍人的管理能力和組織的勝任力,這也許才是人人車更為致命的弱點。
李健是產品經理出身,曾任百度產品總監,後擔任58同城產品副總裁、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沒有過在一線衝鋒陷陣的經歷,被評價為「缺乏狼性」,公司內部員工私自牟利、飛單現象屢見不鮮。
2019年2月,人人車業務模式轉變為「合伙人制」,實質上是以鬆散的合作關係取代強僱傭關係,這也意味著銷售、經紀人、評估師不再是人人車的員工,而是「合伙人」。隨後,媒體便爆出人人車大量裁員,合伙人制度一度難以推行(盈利難、退出難),人人車的最後一顆救命稻草沒了。
人人車歷次融資信息如下:
人人車:砸錢買不來二手車電商的未來
雖然生鮮電商誕生了多個像每日優鮮、易果生鮮這樣的獨角獸,但根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統計:「在生鮮電商行業裡,88% 處於虧損,7% 處於巨額虧損,只有1% 能實現盈利。」可見,生鮮電商一直以來是塊難啃的骨頭,連阿里這樣的電商巨無霸也沒法完全搞定。
易果生鮮最初獲得了阿里巴巴的投資,後來又引入了新的戰略投資方——國內零售巨頭蘇寧。投資易果生鮮是阿里在新零售戰略中的重要一環,阿里通過對生鮮電商領域的布局,以解決阿里電商體系內對生鮮品類的控制較弱、覆蓋不足等痛點。
2017年8月,天貓宣布向易果生鮮投資3億美元,意在藉助易果生鮮旗下的安鮮達冷鏈物流,加強天貓超市的生鮮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建設。
但在2018年12月,阿里巴巴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將天貓超市生鮮運營權轉交盒馬,易果生鮮轉為服務於盒馬、大潤發、餓了麼在內的阿里生態內新零售、新餐飲業務。
一年後,易果生鮮旗下生鮮電商平臺「我廚」官網和 APP 暫停服務,同時,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被上海長寧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為1411.02萬元。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易果生鮮于2020年10月進入自願破產重組。
易果生鮮歷次融資信息如下:
人人貸:P2P 網貸終究回歸於陽光下
2020年11月6日,人人貸聯合創始人楊一夫表示:「之前,我們希望能夠繼續開展業務甚至有朝一日可以備案,這種努力一直持續到停標前的最後一刻。如果可以繼續開展業務,就能用新業務(產生的利潤)甚至融資去逐步化解風險,大家也不會有損失,也不會這麼焦慮。」
而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透露,全國實際運營 P2P 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峰時期約5000家,壓降到目前的3家。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8個月下降。
人人貸的努力是徒勞的,在監管升級的壓力下,實現良性清退是網貸平臺目前唯一可行的退出方式。曾經裹挾了一大批用戶,堪稱「龐氏騙局」的 P2P 網貸大戲,終將落下帷幕,哪怕是這場戲的頭號主角「人人貸」,等待他的也將是曲終後人散離場的結局。
2014年,人人貸獲得了騰訊投資、摯信資本等1億美元多投資,也迎來了他的高光時刻。
但是伴隨著2018年貝米錢包等 P2P 平臺集中暴雷,人人貸也難以獨善其身。
「2019年,受政策變化影響,人人貸開始關店,從高峰時的300家下降到十幾家,一線員工從2萬多人下降到幾百人。」楊一夫還指出,「2020年疫情對小微企業影響很大,而人人貸主要經營的貸款客戶是小微企業;這導致人人貸2、3、4月風險暴漲、墊付激增,只能通過短期信貸維持流動性……目前公司現金儲備消耗殆盡」。
人人貸歷次融資信息:
銀隆新能源:誤闖入獨角獸行列的生產型企業
11月20日,銀隆新能源被被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超過1070萬元。此前,該公司已被多次列為被執行人。
這家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珠海,以鋰電池產業為主營業務的新公司,除董明珠個人以10億元投資外,還得到了包括京東、萬達集團等眾多新老企業的戰略投資。
擺在銀隆新能源面前的至少有兩條疑雲:
一是,技術路線搖擺,新能源客車銷量連續兩年大幅下滑。
銀隆新能源的核心業務鈦酸鋰電池在市場上遇冷,鈦酸鋰具有快充、循環壽命長(據稱可以達到30年)等優點,但弊端也很明顯,比市場主流的磷酸鐵鋰、三元鋰電池價格貴,而且能量密度低、體積大。到底選擇何種技術路線,這也是董明珠和管理層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的主要原因。
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數據顯示,2019年銀隆新能源客車銷量達2708輛,同比下滑高達62.8%;2020年前8月,銀隆新能源客車銷量為596輛,同比下滑56.65%。此外,銀隆新能源前高管涉嫌騙取國家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金額高達1.12億元。
二是,公司股份被拍賣,或是資金鍊緊張,或是管理層、股東尋求退出。
自今年7月以來,銀隆新能源的股份頻頻掛在阿里拍賣網上的資產交易頻道,10月29日,公司的900萬股被掛在網上拍賣,起始價為2.43億元,不過並無人出價。截至這筆,銀隆新能源累計共4805萬股被拍賣,但成交的僅有7萬股。其中,有些股份是因被凍結查封而由被執行人委託拍賣,有些是委託人直接拍賣。
銀隆新能源歷次信息如下:
獨角獸是資本奶大的,但獨角獸能不能健康成長,僅有資本顯然是不能夠的。
在行業風口期加速跑馬圈地,在競爭激烈的角鬥場上「拼刺刀」,在靜默期練好內功——這些是獨角獸們必經的一場「成人禮」,熬過了,就是鮮花與掌聲;沒有熬過,便是谷底和深淵。
話說回來,獨角獸也好,上市企業也罷,創業是無限遊戲,也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