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24日訊車庫管理員、志願者、推拿達人,俞偉良的身份很多,但是他最喜歡的是那些患者親切地稱呼他一聲「俞爸爸」。
老俞的經歷也比較傳奇,在東北的鋼鐵廠上班的時候,學會了推拿,從那以後一直用這門手藝幫助著別人。雖然不是職業醫生,但他的推拿手藝在癱瘓病人中間可很出名。
最近,在杭州北山街道寶石社區,一支名為「管家婆」的愛心聯盟正式成立,社區各個領域的12位愛心達人們被聚集在一起,為各個助老項目服務。社區的孤寡、獨居老人們每個人都領到了一張愛心熱線卡,12位達人的電話號碼被寫在了聯繫卡上,老人們有啥需要一個電話就可以了。俞偉良就是其中一位達人。
車庫管理員「俞爸爸」
是位推拿達人
初見老俞,和普通的杭州大伯沒什麼兩樣,見人帶著笑意,看上去就是一副熱心腸。如果再留意看看他的這雙手,手指粗大,關節突出,應該是經常出力的一雙手。
俞偉良的按摩手藝是上世紀70年代在黑龍江學來的。「那會兒我在鋼鐵廠工作,很多工人胸前是火,背後吹風,腰背都容易出問題,我於是學了按摩手藝給大家按摩。」俞偉良說,「我回杭州以後,在施家橋的二輕軋鋼廠,好多爐前工人都知道我有這個手藝。」
後來,俞偉良成了一位地下車庫管理員,但是他按摩的手藝一直沒有擱下。「我在市中醫院和市一做志願者,幫癱瘓病人,還有一些四肢受傷的病人做康復。」
老俞在醫院裡有個特別有趣的綽號,叫「俞爸爸」。「病人們和小護士們,都說我管得比爸爸還寬,就管我叫俞爸爸。」說起這個他自己笑了。
幫助地震中受傷的姑娘
重新站了起來
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俞偉良的按摩手藝好,市中醫院的醫生也是知道的。「2008年汶川地震以後,有個病人叫牟登琴,她腰部受傷,一直癱瘓在床上。有一次她的病房消毒,病床被推在走廊上。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聊了幾句。她才32歲,家裡有個4歲的孩子,人生還有那麼長的路要走,就想幫她。」
「俞爸爸每天都會來幫我做推拿,先是泡腳,然後是熱敷、按摩,至少一個小時。幾乎是天天都來,不來肯定是家裡有事情,他會給我打電話說明情況。」已經回到四川的牟登琴現在還記得當年的俞爸爸,「他年紀也大了,每次做完按摩,整個人身上都是汗。」
牟登琴最終站著出院了,「我能康復,有一半的功勞應該記在俞爸爸頭上。」牟登琴說。俞爸爸的手藝在病人圈子裡出了名,他每次接下一個重傷的病人,就開始至少三個月療程的免費按摩服務。
徒弟已經買了別墅
老俞卻說做志願者更自豪
這些年,老俞去給病人免費推拿,光路費都不知道自己貼了多少錢。
有時候想幫忙但是沒時間。他給記者看了一下最近的服務時間表:每周有四五個早上要去市中醫院做志願者,早上6點半到崗,然後忙到中午,基本上是到下午2點才下班,之後才開始上門服務。
俞偉良說,最忙的時候,他要同時幫三個病人,「先去餘杭,再去艮山門,最後去給市中醫院的一個病人做按摩,每個人至少一兩個小時,有些重症病號要花3個小時。」
推拿這個手藝可是很賺錢的,俞偉良帶出的徒弟在土耳其幫人做按摩,日薪能賺上百歐元,已經買了別墅。
「他也動員我去土耳其搞個執照賺錢算了,但我不願意,雖然靠退休工資清貧些,但是我高興呀。」俞偉良說,他就是看雷鋒的故事長大的一代人,能幫助大家他很自豪。
寶石社區的「愛心達人」,還有很多
除了「俞爸爸」這樣的推拿達人,這次寶石社區推出的另外11名「愛心達人」也是各有所長。
「老人家裡的煤氣灶電池沒有電了,叫孩子們回來裝個電池,太麻煩,我幫忙做做就好了。」負責水電維修的羅賢根是寶石社區物業的員工,因為專業對口,他主動接下了老人家裡的各種水電服務。他每天把電工膠布、老虎鉗都裝在口袋裡,只要有老人的電話召喚就上門服務,「我也住在社區的,所以下班時間也有很多老人給我打電話。」
家裡有病人的話,還能找社區的王利東醫生。王醫生幾乎是社區好多老人的家庭醫生。「幫老年人管管慢性病,很多老人能記得你好多年。」王醫生說。
雖然上門服務的社區醫生挺多,但是要能服務好這些老人,不僅要靠職業道德,愛心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