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手接生自己孩子是怎樣一種體驗?這位男助產士說:我可太牛了!

2020-12-22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孫美燕

吳林的寶寶降臨這個世界時,小小的身體第一個觸碰到的就是爸爸寬厚的手掌。這雙手,將他慢慢託住,迎接他來到這個世界,再輕輕放到媽媽溫暖的胸前。

吳林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分娩室的一名助產士,也是為數不多親手接生自己孩子的男人。這樣的男助產士,浙大婦院分娩室一共有11個,約佔了總數的1/6。

吳林和他親手接生的寶寶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錢報記者記錄了吳林普通的一天,帶大家走進「助產士」這個特殊的護士群體。

認可:二胎媽媽來生產,點名要他做導樂

早上7點多,吳林從家裡出發前往醫院上早班,在另一家醫院當護士的妻子通常早半個小時出門,兩人白天幾乎見不上一面,半歲的寶寶還跟著奶奶熟睡。

此時,浙大婦院分娩室的待產房裡已經躺著5個產婦,她們正感受著規律的宮縮,等待宮口的開大。疫情下醫院不允許陪護,所以爸爸們都不在場,整個待產室安靜有序,只有胎心監護儀發出的「撲通撲通」聲此起彼伏地響著。

吳林先和晚班的同事交接班,了解一下幾位產婦的情況。正看著病歷,他突然聽到6床產婦發出了低沉的呻吟聲,趕緊起身走到床邊。

吳林在查看產婦資料 張冰清/攝

「醫生,我能不能直接剖啊。」孕婦側躺著,雙眼無神,有氣無力地擠出一句話。

「你現在情況挺好,完全可以自己生,不要這麼快放棄嘛!你已經開到2指了,再堅持一下,我教你做深呼吸放鬆,或下床活動活動,如果實在覺得疼痛明顯,過會兒也可以打無痛。」

吳林說,很多產婦在打無痛前都會「一時不冷靜」,想趕緊剖剖掉,但其實大部分最後都能順利自然分娩,「自然分娩對產婦和孩子的創傷最小,只要條件允許,我們都會鼓勵她們自己生。」

吳林檢查產婦情況 張冰清/攝

醫生,這是很多產婦對吳林和同事的稱呼。一位產婦說,她也分不清醫生、護士、助產士的區別,「醫生是對他們的尊稱。」準確來說,助產士是能獨立接生和護理產婦的護士。一名優秀的助產士,臨床經驗不亞於專業的產科醫生。

吳林6年前剛到浙大婦院時,也對助產士這個職業知之甚少,「我一個師兄在這裡,他說在產房工作挺開心的,很有價值感,我就過來了。」

但初來時,他最先感受到的卻是男助產士尷尬的處境:有些產婦看到男助產士會立馬提出換一個。他說,畢竟生產涉及隱私部位,產婦和丈夫拒絕男助產士也能理解,但心裡多少有點不自在。

這兩年,分娩室男助產士的比例不斷上升,產婦對他們的偏見和抗拒也慢慢減少。當天,待產室的一名孕婦還指定讓吳林給她做導樂,送錦旗和表揚的也越來越多。

吳林抱著一個剛出生的寶寶 張冰清/攝

王女士是來生二胎的,1年半前,她在浙大婦院生下了大寶,正是吳林幫她做的導樂,「我很怕疼的,上次他給我做導樂感覺蠻好的,所以這次也叫他。」

導樂是全程陪伴孕婦自然分娩的服務,通常由優秀的助產士擔任。王女士待產時,吳林帶著她用瑜伽球做訓練,緩解疼痛和不安;上無痛時,他和麻醉師一唱一和講起笑話,分散她的注意力;最後生產階段,他全程握著產婦的手加油打氣,指導她正確呼吸。

在同事的助產和吳林的導樂下,王女士順利生下一個男寶寶。

幸福:親手接生自己的孩子,收穫雙重成就感

和安靜的待產室不同,產房想對熱鬧多了。醫生和助產士穿梭在不同產室之間,每扇門打開,裡面時而傳出產婦的呻吟聲,時而有產婦的用力聲,時而有寶寶降臨時美妙的哭聲,中間還夾雜著助產士的指導聲:「很好,再來一次!」「鼻子吸氣,嘴巴吐氣。」「用力!加油!」「好好好,先休息一會。」……

一個產婦的胎兒胎心突然減弱了下來,但虛弱的她一直無法很好地用力,急得查房的醫生提高了嗓門,「你寶寶的胎心掉下來了,你快好好地用力,腿張開蹬牢或自己抱腿,否則會很危險的!」

吳林說,分娩室的最高記錄是一個班內接生了28個產婦,平均1小時就有3~4個產婦生產。平常一個助產士一天要走2萬多步,那天的步數估計超過3萬。

做完導樂後,他被安排為另一個二胎產婦助產。林女士2016年生下大寶,當時也是一名男助產士接生,所以看到吳林沒有絲毫驚訝。

吳林正在為產婦接生 張冰清/攝

作為一個有經驗的產婦,她感覺用力姿勢還是比較恰當,陣痛襲來時立馬匯報,「來了來了!」但經驗再豐富,疼痛還是躲不過。生產時,她要麼忍不住叫出聲,要麼喉嚨口發出悶響,吳林不得不反覆提醒她,「儘量不要喊,節省點力氣用力。」

林女士生得很順利,由於羊水比較清,生下的寶寶乾乾淨淨,還遺傳了媽媽白皙的膚色。吳林抱起寶寶讓她確認性別,「來,看一眼,男孩還是女孩?」

吳林向產婦確認寶寶性別 張冰清/攝

「女孩。」剛卸完貨的林女士迅速恢復了體力,語氣平穩有力,「這下她爸爸和哥哥要高興壞了。」

寶寶緊貼媽媽的胸前 張冰清/攝

林女士說,生二胎完全是因為兒子整天念叨「生個妹妹」,丈夫也想要一個貼心小棉襖,但她覺得養女兒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反而更想要個男孩,「奇怪了,我做B超的時候都看到蛋蛋了!」在場的助產士都被她逗樂了。門口等候多時的爸爸見到寶寶後,更是激動地確認了3遍,「是女兒吧?」

吳林把寶寶抱給爸爸看 張冰清/攝

吳林覺得,助產士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職業之一,因為每天他都和父母共享新生命誕生的喜悅。而這種幸福感的頂峰,則是他給自己寶寶接生的那天。

去年12月7日,他特地調了班,空出完整的一天,因為那是妻子的預產期,「導樂啊、助產啊,全都是我上,當了一天她的專屬助產士。」

那天,他既是助產士,也是丈夫和爸爸,角色反覆切換。助產士上線時,他拿出最專業的指導,幫助妻子調整體位,減輕疼痛指導;但一旦變回丈夫,他又看不得妻子那麼痛苦,恨不得自己替她遭這份罪。

「平時也覺得母親很偉大,但到了自己老婆生的時候,這種體會就更強烈了。太不容易了。」

進入分娩最後階段,吳林不斷提醒自己「專業、沉著、冷靜」,一步步來,不要摻雜太多個人情感。以至於孩子出生後,他依然保持著這種理性,只顧忙著擦拭、給媽媽看性別……反而忘了初為人父的激動和喜悅,沒有流一滴眼淚。

吳林和親手接生的寶寶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事後回想起來,他才覺得親手接生兒子這事兒,太牛了!

挑戰:危險隨時可能發生,不忍看到引產產婦的淚水

幸福是產房的常態,但它同樣暗藏危機,而且一旦爆發,往往就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臨近下班,吳林收進一個孕28周的產婦。早上她突然破水、見紅,在當地醫院建議下趕來浙大婦院急診,隨後被轉至產房。

吳林為轉院的產婦檢查胎心 張冰清/攝

這個產婦也是二胎,本身有妊娠期糖尿病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症,之前產檢一切正常,不知怎麼就突然破水了。

當天值班醫生檢查後表示,寶寶太小了,如果能保就儘量保,實在保不住再嘗試生產,「你雖然是瘢痕子宮,但畢竟胎兒沒有足月,比較小,還是可以嘗試自己生一生。」

吳林和產婦家屬談話 張冰清/攝

這個產婦雖然出了點小狀況,但還有保胎的希望,情況不算太糟。在產房,「羊水栓塞」才是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消息。這種因羊水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起的嚴重併發症,病情兇險,病死率高,吳林剛入職時就體會了一回。

他記得,那個產婦是生產中突發羊水栓塞,第一時間被推進了手術室。同事們全都屏氣凝神、埋頭搶救,氛圍緊張得讓人喘不過氣,「他們讓我拿藥,我神經緊繃、全身僵硬,汗毛都豎起來了,生怕拿錯。」好在最後搶救成功,產婦雖然摘除了子宮,但保住了性命,孩子也平安出生。

吳林為寶寶穿衣 張冰清/攝

除了羊水栓塞、大出血這種緊急搶救,吳林最不願面對的就是給產婦引產。每周,產房或多或少都有幾臺引產手術,基本是胎兒查出畸形,不得不終止妊娠。

他說,引產的產婦,生產前都異常平靜,表面看不出悲喜。但一旦胎兒引產下來,她們的情緒就會出現劇烈的波動,「有的會要求抱給她看一眼,看了之後就哭得停不下來。還有的會準備好小衣服,讓我們給寶寶穿上。」

吳林為一位產婦抽血 張冰清/攝

產婦情緒波動很容易造成大出血,所以吳林和同事儘量讓產婦和寶寶避免過多接觸,還時常安慰她們,「我們會告訴產婦,你還年輕,還有機會,太傷心對身體不好,現在身體恢復好最重要之類的。但說實話,這時候語言都是很蒼白的,沒有哪個母親會不傷心。」

那天,吳林為3位產婦助產,抱了3個別人家的寶寶。下班後,他終於可以回家抱一抱自己的寶貝兒子。

相關焦點

  • 【感動之星】李嘉文:在無聲世界演繹助產士的讚歌
    漂亮媽媽緊緊地握著護士的手,沒有說一句話,流下喜極而悲的淚水。正是身邊這位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姑娘,陪她度過了初為人母的難關。身旁一張白紙上寫著一行字:「謝謝你們,謝謝你!美麗的助產士!」故事以慢鏡頭的方式定格回那個令她一生無法忘懷的時刻。
  • 千萬別拿助產士不當乾糧!
    你看那大小電視劇裡:孕媽大著肚子進去哇哇哇叫一通,一堆醫生圍著分工幹活,接生、斷臍、包裹好,不一會兒白胖小子就抱出去給家屬報喜了。」要說你想像中的生孩子是這樣,那我也只能弱弱說一句:「你可能——真是電視劇看多了吧。」
  • 男醫生充當了「接生婆」的角色,產婦的隱私怎麼辦?寶媽先別慌
    接生婆:中國民間育兒習俗,三婆之一,多為本村或鄰村有臨床接生經驗的老年婦女。生過孩子的寶媽都知道,現在大多數醫院的婦產科都是男醫生居多,雖然說醫生眼裡無性別,但是很多女性生產的時候仍然會覺得尷尬,尤其是一些新手孕媽。
  • 國際助產士日 | 致敬託起新生命的第一人!
    圖片來源: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醫院    產婦的守護神和「合作」夥伴今天一大早,河南省登封市人民醫院助產士吳儷博發了一條朋友圈,為自己慶祝節日。吳儷博說,「從大學的開始,我就喜歡這樣專業,畢業我也如願成名了一名助產士」。當記者問道做助產士有沒有累的時候,她回答道,「累是一種常態,熬一熬就好啦」。關於這個節日,吳儷博還有一個「小小」的願望,「不同於教師節、醫師節、護士節,她希望更多人關注到助產士這個群體,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關愛和respect(尊敬)」,接著是一串爽朗的笑聲。
  • 千萬別拿助產士不當乾糧
    你看那大小電視劇裡:孕媽大著肚子進去哇哇哇叫一通,一堆醫生圍著分工幹活,接生、斷臍、包裹好,不一會兒白胖小子就抱出去給家屬報喜了。  要說你想像中的生孩子是這樣,那我也只能弱弱說一句:「你可能——真是電視劇看多了吧。」
  • 孕婦突然發作來不及送醫,臨時男產婆趕忙接生,第二天雙手還在顫抖
    圖/受訪者提供「雖然外表顯得很鎮定,但內心其實很慌亂,那一刻只想著產婦平安,胎兒順利娩出,我這個『男產婆』就是這樣硬著頭皮上了,到現在雙手都還是顫抖的。」1月10日早上,準備下班的長沙市第三醫院急救站曾慶醫生跟同事們講起頭一天晚上為一產婦緊急接生的經歷時,仍心有餘悸地調侃自己說。原來,頭一天曾慶經歷了一次特殊的接生,臨時當了一回男產科醫生。
  • 昌德醫院的這位61歲助產師堅守產房一線42年,接生了上萬寶寶,向她致敬!
    前不久,已經是二胎的修女士在昌德醫院待產,回想臨產前的心情臨產時,修女士表示「雖然是二胎,但還是有些緊張,但是看到產房護士長鄭曉春就安心了,原來大寶就是鄭曉春護士長接生的,鄭護士長的技術和經驗都讓我很放心。鄭護士長和工作人員不斷地安慰我、跟我聊天,這才使我放鬆緊張的情緒,最終順利生產。我還用了無痛分娩,減輕了疼痛。」修女士說道。
  • 呼叫助產士:關於生命的故事
    ▍歷史上的助產士 歷史上,無論是護士還是助產士(這時大多還只能被稱為「接生婆」),都沒有什麼重要記載,只能偶爾看到她們閃爍的身影。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生母就是一位助產婦;《出埃及記》中的古埃及法老為了控制以色列人,曾要求收生婆(也就是助產士)利用職務之便,殺害以色列男嬰,最終未能如願;中國古代「三姑六婆」裡「穩婆」的主業就是接生,曾出現在「狸貓換太子」這樣的故事中。 這些時候參與接生的大多為社會下層婦女,護理的工作要麼由醫生代勞,要麼由修女、下人等完成。
  • 她們是新生兒面對的第一人 走近助產士的一天
    助產士把產婦推進產房這個20人的團隊,一年接生近5000名新生兒,她們是新生兒來到世上第一個擁抱他們的人。  她們 是新生兒面對的第一人  黃玲,2004年來到南寧市婦幼保健院產房工作,從事助產士工作已經有14年之久,如今是產房的副產長。助產士的工作看起來似乎很輕鬆,但其實有著嚴格的要求。
  • 疫情期間產婦將要生產打電話求救,男警察成「助產士」母子平安
    近日,一名印尼的地方警察得到了一個特殊的榮譽,因為他充當了一回助產士。據印尼媒體4月13日報導,4月7日上午,在Endang警官和其他幾名警務人員共同巡邏時接到附近居民的報警電話,對方稱自己的妻子Ika馬上就要生產了,但沒有助產士,也因為疫情期間封禁道路而無法將其送往醫院。
  • 臺灣最老「產婆」離世 當年被接生嬰兒今已古稀
    張新春20歲擔任助產士(前排右一站立者)與丈夫張進國醫師(前排坐者左一)及同事合影。圖自臺灣《聯合報》中新網10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最高齡助產士(105歲)張新春病逝,16日在嘉義市舉行告別式,多名由她接生、如今已六七十歲的老人到場追思。「張新春用雙手接生逾萬名新生命來到世界,遺愛人間!」,嘉義副市長李錫津代表市長率主管弔祭,讚揚張新春艱困年代慈悲接生故事,讓人感動。
  • 初戀男友幫我接生,導致老公卻讓我守6年活寡,這樣的婚姻我還要繼續嗎?
    在網上看到一篇帖子是這樣說的,《初戀男友幫我接生,導致老公讓我守6年活寡,這段婚姻我還應該繼續嗎?》夫妻本是恩愛羨煞旁人,老公在外地出差也會在孕期常打電話回家,詢問老婆和寶寶情況。孩子早產,臨忙去醫院,陰差陽錯接生的是初戀情人,老公趕回來,看到初戀男醫生抱著孩子在病房裡說笑,從此便冷言冷語,說她噁心,說什麼再也不肯同房。
  • 水中分娩,這位媽媽都經歷了什麼?
    11:15:產師UIIa輕車熟路開始了生前準備,連接氧氣泵,準備好接生過程中所需的乳膠手套。Pia的表情越來越不放鬆,她已經開始出血,但卻沒有感到孩子突破重圍的行動。Pia說,我覺得好像要去廁所。Pia抬頭看著自己的丈夫,認真地說:「你真偉大,多虧你了。」2水中分娩安全嗎?
  • 這個帥氣的臺灣小哥,親手接生了6隻小巴哥
    這件事情讓James非常自責,他一心想要做點什麼彌補一下自己犯下的錯誤。在朋友的聯繫和幫助之下,James於13年4月養了第一隻自己的狗——一隻白色的巴哥弟弟,因為腦袋小小身子圓圓的樣子很Q很可愛,所以就起名為Q仔。
  • 婦產科男醫生性侵數十名患者,其中還有他親手接生的
    都說印度國內女權地位低下,頻繁發生女性被侵犯的惡性事件,從6個月大的嬰兒到92歲的老婦人都先後被爆出遭遇侵犯,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此次感染新冠肺炎的女性患者在被送往醫院途中,居然遭遇救護車司機的侵犯,種種案例都讓人為印度女性擔憂。但實際上,這樣令人髮指的案件在全球範圍內都存在。
  • 「我的玩具1000萬買的」!家有愛吹牛的孩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本圖片來自百家號圖庫有一次去學校接兒子放學,我叫了幾聲兒子都沒有反應,兒子和幾個男同學圍坐在一圈,不知道再說些什麼,我湊近一看,原來他們幾個在玩奧特曼的玩具,邊玩還邊爭論,其中有一個男同學說兒子聽到我的聲音,這才知道我來了,聽我這麼說,他還有點不好意思了。晚上吃過飯,我把這件事告訴了老公,老公一聽,就板起了臉,說道:「兒子這吹牛的習慣可不好,以後必須給他改正。」
  • 漂亮的凹肚臍眼,難看的凸肚臍眼,是助產士斷臍的手法決定嗎?
    說到肚臍眼兒,人人都希望自己的肚臍眼是凹的,如果肚臍眼突出去,顯得很難看,特別是對於一些愛美的女孩子來說
  • 牛聽聽讀書牛早教機親測體驗——是孩子的老師,更是玩伴!
    經常聽到朋友跟我開玩笑說,"我覺得自己還沒長大,卻要照顧自己的的孩子,工作又忙,真的頭痛"。其實這真的是目前年輕家長的常態了,中國人口多,競爭壓力大,哪裡有那麼多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呢?這幾年二胎政策放開,可是很多家長都不願生二胎了,可見一斑了。我家孩子今年3歲,平時陪伴的時間真的不多,偶然經朋友介紹,買了"牛聽聽讀書牛"之後,真的解決了孩子教育的大問題了。
  • 助產士精神的傳承發揚與偉大,一個實習生在產房發生的真實故事的體驗感受及心理歷程開始上演【三】
    我上大夜班,忙完手頭的事情凌晨一點來了一個已經有規律宮縮的經產婦,我斷定這個人四點鐘要生,結果進展很快,孩子生下來的時間是凌晨三點二十左右。我接生的,在徐老師的陪同幫助教導下開始鋪臺消毒保護會陰幫助俯屈……第二次接生還是暴露出還多問題,送完病人後,徐老師並沒有去睡覺,而是返回到產房趁熱打鐵的問我自己感覺出現了什麼錯誤,我一邊說她一邊給我糾正錯誤,我在空產床上又練了兩遍,其實我頭上的汗還在冒,縫合會陰這種活確實是很吃力的,不過傷口縫合還算可以。
  • 「萬嬰之母」林巧稚:親手接生袁隆平,受邀開國大典,傳奇女英雄
    這張照片就是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出生照片,而在這份檔案上有為他接生的醫生的籤名,這位醫生姓林,叫林巧稚。林巧稚是中國的傳奇女醫生、女英雄。她是新中國第一位女院士,一生救助了上萬名女性,幫助5萬多個嬰兒平安出生。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醫學,為了醫學救人,她一生沒有婚戀,膝下無兒無女,她用一生來講述了什麼叫「醫者仁心」這4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