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淳鎧 | 臺灣的同性戀議題:年輕世代與社會共識

2021-02-14 IPP評論

IPP評論是鄭永年教授領導的國家高端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臺。

 

2017年5月24日,臺灣「司法院」大法官通過釋法判決《民法》中排除同性的婚姻規定,與《憲法》中保障的人民婚姻自由及人民平等權相違背。該判決做出的兩年內,立法機關將依照釋法進一步完成相關法律修訂。這意味著不晚於2019年5月24日,同性戀婚姻將在臺合法化,臺灣將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

 

作為同婚議題在臺灣政壇一直以來的主要推手,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當局是否可以藉由在任內推動同婚議題挽回執政以來的民調頹勢?其與20—29歲年齡層的臺灣年輕選民在同婚議題中的關係如何?以及在缺乏社會共識的情況下推動同婚合法化對臺灣會產生怎樣的的影響?這些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問題。

 

早在2001年民進黨陳水扁當局執政時期,「中華民國法務部」曾提出的《人權保障基本法》草案中,明確支持同性伴侶在婚姻與收養子女上的平等權利,雖然草案因部分內閣成員的反對無法進入立法程序,但這確是臺灣第一次試圖在法律上保障同性伴侶的婚姻和收養權的嘗試。2006年,民進黨籍立委蕭美琴首次提出《同性婚姻法》草案提交立法院。馬英九時期,由民間支持同婚團體最先提出的《多元成家立法草案》的第一部分婚姻平權草案,在不少民進黨立委竭力推動通過立法院一讀後,因在司法委員會遭法務部的反對而未能通過。馬英九亦在2008與2013年的兩次採訪中,對修改傳統婚姻制度持保留意見。蔡英文早在競選期間,就公開支持同性戀婚姻合法化。2016年末,民進黨立委尤美女的同婚提案中,議案將「平等適用」直接加至《民法》第971條姻親通則中,以期一步到位將原本只屬於異性伴侶的婚姻權、繼承權等平等地給同性伴侶所享有。

 

過半數的20—29歲臺灣年輕選民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選擇了蔡英文,年輕世代也成為了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的重要票源。然而,據《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顯示,蔡當局上臺執政後的一周年時,20—29歲的臺灣年輕人對其信任度與滿意度均大幅下降,分別跌至36%和21%。民進黨引以為傲且甚為依靠的年輕票倉衰退,似乎與蔡當局從作為在野黨時期的社運領袖到行使政府職能的執政者的轉變是同一個步調。

 

不同於馬英九時期作為活躍的在野黨,成為執政者的民進黨毫無疑問將面臨相同而持續的、來自民主臺灣的對於政府職能的質詢。婚姻平權議題,相較於其他更為棘手的經濟、社會議題(如一例一休改革、核電問題、廢除死刑等),更具對立場偏左、更認同多元文化價值、具有後現代性的年輕選民的吸引力。據調查,臺灣超過8成年輕人支持實現同性婚姻平權。2016年總統大選時,首次擁有投票權的20歲及以上的「首投族」多達129萬,佔總投票人數的6.9%。「首投族」與其他年輕選民一樣普遍具有厭倦「藍綠」之爭、政黨意識較弱、政治光譜上偏左等特點。據臺灣智庫民調顯示,2016年總統大選中20—29歲年輕選民中有高達75%的投票率,其中54%的人選擇支持蔡英文。這部分選票是蔡在總統大選中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若能成功實現在臺同性婚姻合法化,民進黨無疑給自己在「兵家必爭」的年輕世代中更添競爭力。

 

無疑支持同性婚姻平權,以及形塑臺灣多元文化價值都是民進黨和蔡英文本人一以貫之的觀點和政策選擇。然而現實是,2017年年底20—29歲受訪者對民進黨當局的信任度與滿意度兩項指標進一步跌至26%和22%,數據顯示同婚合法化議題並沒有給蔡當局帶來支持率回溫,遑論為接下來的2018「九合一」選舉爭取更多的年輕選票。

 

究其根本,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的年輕選票減退,筆者認為與蔡當局下的年輕世代的特點與境遇有關。臺灣年輕人在就業上普遍面臨低薪、就業困難、工作成就低、本土機會少的現實經濟困境,加之以臺北、新北等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最高的城市以房價為首的生活水平居高不下,使得年輕選民對於臺當局的經濟發展與就業政策滿意度低。據近年來臺灣「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顯示,20—24歲臺灣年輕人的薪資中位數22,000新臺幣僅為全臺平均薪資的約52%,遠低於新加坡的87%、日韓兩國的70%。這一年齡層的失業率高達11.89%,遠超總體平均水平3.70%,臺灣的大學升學率常年在80%以上,遠高於英法日三國平均60%的水平。超過60%的年輕人因為臺灣薪資低、工作機會少而願意遠走國外工作。2015年統計顯示,一般人要平均不吃不喝15年才能在臺北買得起房子,臺北、新北兩市的貸款負擔率分別高達62%和52%,臺北已然成為全世界住房負擔最大的城市之一。

 

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全面執政兩年來,20—29歲年輕群體對經濟與產業、勞工權益兩項政策的滿意度僅有16.3%和18.4%,高達86%的人認為現在臺灣的整體經濟狀況難以令人滿意。年輕人就業困難、世代不正義、勞資關係緊張、貧富差距拉大、產業升級乏力、島內發展機會受限等等執政業績上的問題,歸根到底,才是蔡英文當局與民進黨支持率在20—29歲群體中持續低迷的原因,試圖政治化操作已成為青年人共識中的多元文化價值的一部分的婚姻性別同權議題,並不能帶來支持率的回溫。


 

經濟困境置於一邊,臺灣年輕人卻在公共政治參與以及多元文化價值上呈現出較為顯著的後現代性特點。後現代性一般建基於經濟發展帶來的良好物質基礎,主要體現為將個人權利與自由、公眾事務參與優先於物質改善的價值選擇。在政治上,後現代性大致表現為反抗壓迫自由的威權與官僚機構,和捍衛自由民主價值。在社會文化層面,後現代性是從以種族或族群平等為核心的政策層面,轉向關注超越種族邊界、為全社會所共同認可的性別、人權、環境等議題的多元文化價值。

 

後現代性亦與臺灣身份認同相關。具有後現代性的臺灣青年,普遍認為自由民主與多元文化價值,是構成有別於中國大陸、具有獨立主體性的「臺灣人」身份認同的核心元素。20—29歲的臺灣年輕人普遍出生於1990年解嚴後的臺灣,經歷過3次民主選舉,學生群體主導以及參與過「太陽花學運」、「反課綱微調」、「同志大遊行」等包含政治改革、勞工權益、環境問題、性別平權等廣泛議題的社會運動。年輕世代可以說是推動臺灣民主價值與制度從建立不斷走向鞏固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他們的舞臺更多是在不為政府與政黨主導的公民社會之中。

 

他們經歷的歷史教育與認知歷史的方式從大中華史觀轉變為以臺灣為中心、更具國際視野的方式。婚姻性別平權,從一種來自西方的「舶來品」,經過民進黨當局一直以來的多元文化政策推動、2004年開始的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以及每年高舉彩虹旗的同性大遊行,已然演變成臺灣年輕人身份認同與價值取向中多元文化的重要一環。當更多的臺灣年輕人從小接受在公民社會中參與政治與公共話題的訓練時,他們對於政黨和政府的評價與支持亦更為獨立客觀。可以說參與同志大遊行、支持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不過是臺灣年輕世代通過公民社會參與政治、形塑公眾議題的又一個範例而已。政治化操作同婚議題,對於這一代具有公民意識和能力出色的臺灣年輕人來說,註定難以收穫預期的效果。

 

婚姻性別平權,支持更為多元的婚戀成家選擇和價值觀,已然成為多數臺灣年輕人的共識,然而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否已經成為整個臺灣的大多數共識,卻並未見得。2016年末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56%的民眾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僅有35%表示支持;而在是否為同性戀婚姻設立專法上,各有44%的民眾表示支持和反對;以及71%的民眾認為不急於馬上通過立法。立法院門前揮舞的彩虹旗的另一面,捍衛傳統家庭形式和價值的反同婚陣營亦在抗議遊行。不僅僅是同性婚姻,意在增進青少年對LGBTQ群體的平等意識的多元性別教育亦遭到反對。

 

婚姻性別平權對於傳統儒家觀念下一夫一妻制的異性婚姻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對此,年輕人以外的中老年群體,以及集中在臺灣中南部的較為保守的群體尤其需要較長的消化和接受時間。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李敏儀(Dr. Karen Lee)曾提出,LGBTQ群體在社會中的平權過程,往往要經歷以下過程:(1)去除同性戀犯罪化的法律身份;(2)社會對進行同性或異性活動自主決定的年齡進行廣泛討論;(3)同性戀反歧視立法;(4)立法允許結成同性戀公民群體或伴侶;(5)討論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總體而言,臺灣社會現在仍然僅處於第三階段,社會仍未對反對歧視同性戀的立法達成共識,遑論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同婚釋法通過時,正是蔡英文執政以及民進黨在立法會佔據大多數的狀況。

 

在未能取得社會總體大多數共識的情況下通過民法的修訂,未免有政黨操作、操縱性別平權作為政治正確、違反三權分立,以及司法能動性(Judicial Activism)抬頭之嫌。臺灣在同婚議題上走在亞洲甚至世界前列之餘,亦不應忘記民主化的議事和決策方式,不能讓來自西方、所謂更加自由進步的性別多元議題反而成為壓制其他群體價值的「威權」。

本文作者:曹淳鎧,香港大學學生,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實習生;文章首發於《聯合早報2018年8月15日。

編輯:IPP傳播。

關於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臺。由華南理工大學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資創建。IPP擁有一支以鄭永年教授為領軍的研究團隊,圍繞中國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中國話語權與國際關係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新和政策諮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IPP的願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新和政策研究平臺,成為領先世界的中國智庫。

微信ID:IPP-REVIEW

國家高端智庫

中國情懷 國際視野

購買鄭永年教授全套叢書,請掃二維碼進微店

相關焦點

  • 臺灣「年輕世代」正在扳倒民進黨
    或者應該說這也壓根沒用,如今真正決定政治族群生態風向的「主人」早已不是藍綠政黨,而是新一批「強大又無形的臺灣年輕世代」!蔡英文太過「漠視」他們的訴求與需求了,他們將如何成為決定年底選舉結果的關鍵族群?這一次縣市選舉是民進黨「執政」後的檢驗指標,而針對於「年輕世代」投票取向的觀察調查,卻不知怎地彷佛被集體遺忘,至今也沒有任何相關的民意問卷專項。「年輕世代」在臺灣彷佛是一個過氣、消逝、不值得掛齒的名詞,這是因為當年被「太陽花運動」篡奪了這個族群的意義與價值之後,染上了負面色彩。
  • 大陸2000人參加臺灣同性戀遊行 蔡英文表態支持
    蔡英文支持婚姻平權  10月31日,「亞洲最大的同性戀遊行」第十三屆臺灣同性戀遊行在臺北舉行。據主辦方介紹,本次活動共吸引來自全球近8萬人參加,而來自大陸的同性戀接近 2000人。今年遊行主題為「年齡不設限---解放暗櫃 青春自主 No Age Limit」。不少臺灣年輕人走上街頭,呼籲人人生而平等,為同性愛發聲。  目前臺灣「大選」正打得火熱,各「總統」候選人對同性戀婚姻、多元成家等議題的看法也格外引人關注。
  • 臺灣部分女校12%高中女生坦承是同性戀
    中新網香港8月19日消息:臺北訊,以拍攝同性戀電影為主的臺灣「美麗少年工作室」負責人陳俊志最近收集島內多所高中職的調查資料表明,臺灣高中職學生坦承自己是同性戀的比率約為3%到5%之間,部分女校自承是同性戀者更達12%;六、七成的學生都表示能接受同性戀。
  • 媒體報導同性戀議題的誤區
    幾天前,廣州一家同性戀會所被查,《中國青年報》以「廣州查獲大型同性戀淫亂會所,多是白領教師」為題報導。今年1月,南方衛視的《城事特搜》節目連續三晚對同性戀議題進行報導,該節目製作方利用交友軟體,謊稱與一位男同「約會」,騙取對方赴約後,南方衛視未經當事人同意,對「約會」對象進行偷拍,稍做處理即作為報導內容在公共電視臺播出。
  • 臺灣社會再傳蔡英文性取向:同性戀?
    終身未嫁的蔡英文,其性取向一直是臺灣社會關注和熱議的話題。
  • 臺灣「立委」選舉,藍綠都難逃年輕世代反撲
    此次臺灣「立委」選舉有著2014年縣市選舉的氣氛,藍綠情緒激化,也形成世代強烈對決。不只是「大選」這樣,連「立委」選舉都是這樣的趨勢,國民黨派系包袱,與韓國瑜過度靠近的「立委」候選人,幾乎難抵年輕世代的反撲,民進黨在這些選區都拿下勝選,例如臺中派系老大顏清標兒子顏寬恆,雲林張家女兒張嘉郡等是代表著過去國民黨舊勢力。此外,民進黨政黨票不如預期,讓臺灣民眾黨、「時代力量」搶下席次,也代表著世代革命成功。
  • 中評智庫:臺灣社會的脈動與國民黨的出路
    三、臺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質變對政黨競爭力的影響  在臺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上述質變的背景下,民進黨當前在兩岸關係性質定位及發展取向上「政治正確」,獲得臺灣多數民眾特別是年輕世代的認同與支持,已經進入「政治正確」的收穫期。
  • 放棄「九二共識」?中國國民黨「不可能的任務」……
    與會人士透露,「九二共識」毫無疑問是改革委員會中的一大重點,不過九二共識的創造者、前陸委會主委蘇起也在改革委員會中,會中對於九二共識的討論相對穩健;有不少黨內青壯派拋出九二共識要擱置或拋棄,退下論述前線的建議,但另一派認為,應維持九二共識的現狀。
  • 臺灣年輕世代從「天然獨」向「理性統」挪移
    臺灣《天下雜誌》最近發表「2018調查」,結果顯示,臺灣民眾的「統獨」態度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 天涯·視野林泉忠:蔡英文與臺灣"天然獨"世代的蜜月期能維持多久?
    筆者以為臺灣年輕世代與這次大選結果的關係,不應籠統地一言概之,而應從選情、社會氛圍、年輕族群三者的互動關係、首投族在此次選舉的參與度與投票取向、選後總統府新主人蔡英文與年輕世代的微妙關係等來作更細膩的分析。
  • 「臺獨」支持率下降,臺灣年輕人並不是「臺獨」世代
    臺灣旺報13日社評說,民進黨一向重視青年工作,積極培育青年政治人才,近幾次選舉,帶領年輕族群衝撞國民黨體制,對臺灣政治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自「太陽花學運」後,青年世代的投票意向更成為誰得天下的決定性因素。
  • 快訊:一年一度的臺灣基督教「國家祈禱早餐會」因為蔡英文挺同性戀被取消
    根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第20屆「國家祈禱早餐會」原訂今(30)日舉行,因近日蔡英文挺同性戀大遊行,籌備會要求蔡改派代表出席而引發爭議
  • 「太陽花」成員求職大陸 臺灣將現「天然統」?
    林家興認為未來一二十年臺灣有可能出現「天然統」新世代 中評社記者 餘東暉攝有來自臺灣藍營的九零後年輕菁英表示,他們這些被稱為「天然獨」的年輕世代,除了國族認同有分歧外,在民主價值觀上大致相近。他們中的許多人哪怕是傾向「臺獨」,但為了自己的未來和實際的民生問題,依然會去大陸工作生活。
  • 臺灣原住民「立委」:蔡英文消費原住民議題撕裂社會
  • 臺灣大選將至 兩岸議題成主軸
    總統」候選人27日出席首場辯論會,就兩岸關係等議題交鋒。另一方面,將繼續改善兩岸關係,包括維護「九二共識」、將兩地最高領導人會面常態化、機制化。他強調,未來四年的關鍵,將建立在國際溝通與兩岸互信基礎上。朱立倫又借「九二共識」等兩岸問題炮轟蔡英文,指她當選「勢必將臺灣帶入可怕的深淵」。
  • 壓力山大臺灣年輕人眼中的世代不公是這樣的?
    2016年臺灣新任政府的內閣閣員平均年紀62歲,官員年紀最小是47歲,即使是臺灣元首蔡英文,也是1956年出生近60歲的銀髮族世代,雖然媒體經常稱她是「小英」,但她的年紀實在不小了,甚至從蔡英文的官僚平均年紀和近期釋放出的社會政策來看,臺灣的新政府依然沒有站在年輕世代的立場,替他們想想所背負的世代成本有多大;如果依然是仰賴這群「長輩」來治理國家,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事。
  • 蔡英文稱臺灣是一個國家,正式拒絕「九二共識」
    採訪內容如下:在被問及對習近平主席的印象是什麼時,蔡英文認為習近平在反腐方面的的勇氣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她還希望習近平在處理兩岸關係時可以多一點彈性,她還聲稱臺灣是一個具有民主意志的社會,領導者必須遵循人們的意願。
  • 一種參考:臺灣社會如何討論代孕
    2002年,臺灣大學社會系的「科技、社會與民主」團隊從丹麥引入一種名為「公民共識會議」的模式,作為審議式民主的實踐在臺灣本土進行嘗試,第一個議題是討論二代健保規劃。這種模式主張公民通過自由而平等的對話、討論、審議等方式,參與公共決策和政治生活,而且是針對某個社會議題發展的初期進行。
  • 關注 蔡英文就職演說未提「九二共識」 國民黨對此發表聲明
    另外,對於新任領導人提到將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達到社會真正和解,國民黨也希望能說到做到。因為立法機構民進黨團過去3個多月來,提出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其中充滿了政治鬥爭的思維,非但無助於和解,反而製造更多對立。國民黨表示,新任地區領導人所提及的年金、教育、能源、青年及世代正義追求等議題,國民黨將秉持做實事、做對事的理念,積極監督民進黨政府的施政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