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山區教師的懇求:大學生寒假能別來支教了嗎?放過這群孩子吧

2020-12-28 素心箋言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文丨素心箋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寒假又快到來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到假期,很多高校都會組織大學生去山區或農村支教。尤其是最近幾年,到偏遠落後地區參加支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

當然,從理論上來說,大學生去支教確實是一件「雙贏」的好事。一來,可以提升大學生自身的教學能力,增強他們對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同時還能讓他們真正地了解社情,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品格;二來,可以為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鄉村教育事業增添新的力量,幫助農村的孩子們學習更加先進的知識,拓展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和視野。

不過,從過去幾年大學生支教情況來看,所取得的效果與我們預想的有些出入。因此,一位山區教師朋友向我吐露了他的苦衷,並懇求大學生們,寒假不要再來鄉村小學支教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01一位山區教師的懇求:大學生朋友,寒假能別來支教了嗎?放過這群孩子吧

對於這位山區教師朋友的懇求,剛開始我也感到很詫異,直到他向我吐露出了事情真相。

他說:「大學生來鄉村支教,確實讓這些山裡的孩子們見識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同時也讓這些孩子們的心靜不下來了,不能安心念書了。」

眾所周知,很多山區農村的教育資源十分薄弱,師資力量也相當睏乏,有時候一個老師要帶三四個年級。但是,每當他們聽說城裡有大學生下來支教時,心裡都會非常高興,甚至激動地一晚上睡不著覺,心想有這些大學生的幫扶,這裡的孩子們將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學生的到來,開拓了孩子們的視野,讓他們見識到外面更大、更繁華的世界。他們用手機、電腦向孩子們傳遞大城市裡的生活,讓這裡的孩子們見識到城裡學生的學習環境,長了見識。但是,當這些大學生走了之後,這裡的孩子卻一個個沒有了學習的心思,整天想著過上大城市裡那種光鮮亮麗的生活。

甚至有些孩子還會對老師說:「老師,我不想上學了,我想去大城市打工,過上他們視頻裡的生活。」

其實,作為一名鄉村的老師,他深知這裡的孩子只有好好讀書,將來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現在輟學去城裡打工,不久的將來,他們一定會後悔。

在過去的幾年裡,這個小小的山村,前前後後來了幾十支大學生支教隊伍,村子裡面的大人和孩子也都已經疲憊、厭倦了。

這位山區教師朋友還說到,當年第一支大學生支教隊伍到來時,全村的男女老少很早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每家每戶都敲鑼打鼓、張燈結彩地歡迎大學生們的到來。他們是從心底裡感到高興,各自拿出平時家裡捨不得吃的好東西來招待客人。

可讓他們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些大學生支教隊伍,待了不到一個月便返回了學校,讓鄉親們的心涼了半截。

從那以後,大學生支教仿佛就成為了一種潮流,每到假期都會有不同的大學生前來支教,相同的是他們都待不了多久就都走了。直到現在,這個小山村前前後後已經來了幾十支大學生支教隊伍,但沒有一支能夠紮根下來,全心全意地教育這些孩子們的,鄉親們也都已經厭倦不已。

所以,對於這裡的孩子們來說,大學生支教隊伍的到來,其實是一種非常大的傷害,他們讓孩子們的心變得浮躁,卻又很久沉不下來。

02【寫在最後】

雖說上述只是一位山村教師的一家之言,但我相信他說的都是真心話,他的真情吐露也刷新了我對大學生支教的看法。

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學生支教確實是一件好事,只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罷了。當然,凡事我們也要辯證地去看待,不能一味地去否定大學生支教這件事,因為它確實是一件利大於弊的好事情。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朋友,你們對於大學生假期支教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支教老師萬思遠踢飛農村學生,你可以另有所求,但請別傷害孩子
    就拿大學生支教來說,支教在保研和學分上都是重要的加分項。 而有些學生,正是打著這樣的主意,去「支教」。 這不是無端臆測。 因為這兩天,有一條短視頻刺痛了不少人的心。
  • 是什麼原因,讓剛畢業的大學生義務支教一年,又讓自己堅守十餘載
    我國有教師大約1780萬人,其中鄉村教師大約有290萬。別看這290萬鄉村教師只佔了全國教師不到兩成的數量,但這依然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正是因為有了這群鄉村教師,鄉村的孩子們才能夠獲得好的教育。鄉村教師不僅僅要負責學生們的學習,又要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老師家長都要當。但是作為一份工作、一份職業,它所帶給每一位教師們的酬勞卻要比想像中的低得多,付出遠遠大過了回報。究竟是有怎樣的魔力,能讓眾多教師不顧一切奔赴鄉村呢?學生家長的無比信任與認可,打動了老師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 「一起雲支教」啟動 白巖松邀請大學生積極參與
    1月7日電 1月7日,「一起雲支教」大學生服務鄉村教育公益行動在北京正式啟動,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十餘所高校代表和大學生加入到此次行動中。未來三年,活動計劃招募一萬名大學生,通過在線教育的專業培訓,為我國邊遠山區超過十萬名中小學老師提供信息化教學的遠程服務。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這群孩子成為好朋友|望謨實驗高中支教老師張錢
    我叫張錢,來自寧波,是貴州黔西南望謨實驗高中的一名支教老師。當我得知學校有去貴州支教的名額,第一時間就遞交了報名表。8月23日,我坐了3個小時的飛機和2個多小時的高速後終於到達了支教的學校——望謨縣實驗高中。
  • 德國小夥在廣西山區支教10年,稱:我沒感動中國,是中國感動了我
    不過因為很多處於深山之中的老百姓,因為交通不便與世隔絕,學生上學也便更加的困難,因此在我國每年有不少的大學生前往貧困的山區支教。 教書育人僅僅靠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明白如何去系統的去教孩子才行。另外因為支教都是處於偏遠的山區,因此存在著一系列的安全隱患,比如一旦出現傷病,可能無法及時的救援或者沒有充足的醫療設備救援。 而且如果是個體的支教行為是沒有經濟收入了,如果維持生活以及適應當地的環境,是重中之重的一環。
  • 黃愛玲 懷揣教師夢 這女孩連續三年回國支教(組圖)
    今年14歲的這名女孩,因為一個偶然,於2013年暑期回國,首次前往甘肅地處偏僻的宕昌縣義務支教,為一群喜歡英語但不知道該如何學習英語的同齡人上課,此後年年不斷。在縣城、在山區,在一次次教學中,她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感受到了真正的快樂,更堅定了自己對夢想的追求……感言:每年暑假只要有時間,我一定回到宕昌,陪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學英語。甘肅省宕昌縣縣城,舊城中學。
  • ​陸倩芳:《我和我的家鄉》現實版支教教師,如今支教已有三十年
    ​陸倩芳:《我和我的家鄉》現實版支教教師,如今支教已有三十年市場信息網   2020-11-16 09:54:05   來源:    評論:   最近在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範偉扮演了一名支教老師,故事在感人的同時也非常令人敬佩。其實這樣令人另配的支教故事在現實中也有著原型。
  • 公大研究生普安支教故事|李浩楠:千裡支教,點亮脫貧「燈塔」
    在入選研究生支教團之前的大三暑假,李浩楠就積極參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帶領實踐團隊前往甘肅省臨夏地區東鄉族自治縣小學進行推普脫貧攻堅實踐教學活動,並獲得優秀實踐團隊榮譽,這也為他的支教生涯打下了教學基礎。 一說起支教這件事,他的眼神格外堅定,泛著亮光。李浩楠說,在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他的父母也參與到了對口幫扶的工作中。
  • 研究生小夥兒紮根山區當特崗教師,起初因為女朋友的一句話……
    研究生小夥兒紮根山區當特崗教師,起初因為女朋友的一句話…… 2020-09-17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單眼最美支教老師陳曉婷:孩子的未來是我眼中的光
    單眼最美支教老師陳曉婷:孩子的未來是我眼中的光金羊網  作者:周聰  2020-05-12 大學生志願者陳曉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
  • 「寧願落後也不要大學生來支教」,家長感慨:影響日常生活
    倒是他們的父母,從吞吞吐吐的語氣裡,透露著一些對現實生活的滿足和保守,他們覺得支教去過後,改變了一些孩子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甚至不安於現狀的蠢蠢欲動,倒不如以前老實、本分、聽話、遵規守紀。而教室裡的這群孩子們,一點都不比教室外的環境安靜,或許新開學的興奮,或許根本沒把我這位突然而來的支教放在眼裡。在來之前,我想當然地以為山裡孩子都應該是淳樸聽話的,渴望知識,急於改變現狀的,在我的這外來血液的注入下,有我的關愛和教育,他們的成長一定會發生不小的變化。我非常期待著去改變他們,也渴望看到自己的改變。然而事實並非這麼理想化,不愛學習的孩子大有人在。
  • 寒假招募末班車 | 臺灣國際義工支教項目!!!
    在年初悄悄在心底許下心願2018年體驗兩次衝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轉眼已經28天過去,愛情可遇不可求而旅行,18年寒假如果不走就要等6個月後了這一次,Frontier小姐姐為你推薦臺灣(花蓮)國際義工支教之旅
  • 10年,19所學校,千名學生,這位90後女教師公益支教感動無數人
    談起十年來義務支教湘西的初衷,她眼裡泛著淚花,動情地說道:「我只想盡我所能,讓用我微薄的力量幫助他們改善一點點,哪怕一點點……」助殘支教 開啟公益之旅在母親的影響下,胡巧萍自小熱心公益。家訪時,學生家中的貧窮深深刺痛了胡巧萍,她儘自己所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教孩子們寫字、畫沙畫、唱歌、剪紙等。雖然每天跑山路、睡地板,但她感到這半個多月過得十分快樂,苗家孩子的純樸和善良令她終生難忘。
  • 吳川女教師林文婕:「支教西藏,不負青春與夢想!」
    她漸漸將高中教學方法與初中教學實際實現較好的融合,並以一種較為新穎的案例教學法讓學生領會她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這也讓她更有動力去進一步改進,去嘗試新的有效教學模式。 林文婕希望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能「儘快融入」,不能只是把自己當做一個客人,而是應該慢慢地有主人翁精神。
  • 「只要山裡孩子需要,我就不離開」|英語|支教|開原市|蓮花鎮|樂器|...
    >開啟了她的山區支教「圓夢」之路期間,多所學校向她拋出橄欖枝她都毅然回絕了辭去北京主管到村小支教早在大學時期龐夢堯便心懷支教夢想填寫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報名表》但由於父母極力反對她只好放棄夢想畢業後龐夢堯在北京美派英語學校做一名英語教師她先後擔任金牌英語教師和學校人事主管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她總會翻出手機裡的西部支教志願表看看始終惦念著未實現的夢想2014年,龐夢堯得知遼北地區招聘偏遠農村學校特崗教師她毫不猶豫地辭去了北京的工作
  • 被家長「靈魂質問」的濟南教師宋曉曉與她的湘西支教故事
    與濟南的教育相比,保靖縣的教育教學工作相對薄弱,我支教的學校是距離保靖縣有1個小時山路的水銀鄉水銀小學,水銀小學有三個校區,我所在的是水銀小學完小,6個年級共6個班。班上的學生大多家庭困難,三年級往上的學生住校,保靖的氣候入秋較早,早、晚都較冷,有的孩子依然穿著很單薄的衣服以及涼拖鞋,有的孩子只有兩支筆,更多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家裡基本是爺爺奶奶照顧,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幾天。
  • 來自懸崖村支教大學生的真實體驗:今天的懸崖村小學和懸崖村
    "貧困山區要想改變落後的面貌,必須靠教育。如果沒有接班人,只要我爬得動,就要在懸崖上教孩子們……"李桂林的話,讓全場安靜下來。大屏幕上的影像,顛覆了人們的想像。天梯,總共40多米,當地人號稱只有猴子才能上去。山上12歲以下的孩子,若沒有大人的陪同,決不允許下山。
  • 退休高校教師夫婦連續6年支教
    (勵彤 攝) 本報訊(記者陳朝霞 通訊員勵彤 周秉)「感謝你們千裡迢迢遠赴我校來支教,你們就像是一把金鑰匙,打開了我們新視野的大門……」這幾天,74歲的忻元華和老伴滕崇在海曙區的家中整理來自千裡之外的學生來信,看到信中溫暖的文字,感慨良多。上個月,忻元華夫婦剛從四川大涼山支教回來。
  • 【致敬教師】來自公安大學的支教老師,普安歡迎您!
    一周多來,我既被這裡孩子們淳樸良善的民風和天真無邪的笑容打動,也被他們較為薄弱的基礎和理解學習能力弄的有些頭疼。接手五年級語文和二年級語文兩門科目的我,通過簡單的摸底了解,發現孩子們的語文功底很薄,對讀書的熱情也不太高漲,甚至連最基本都漢語拼音都沒有掌握。
  • 天津兒藝推出音樂兒童劇《奔跑吧少年》講述扶貧支教感人故事
    中新網天津11月25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25日從天津市兒童藝術劇團獲悉,該團最新創排的原創大型音樂兒童劇《奔跑吧少年》正在緊張排練中,即將亮相光華劇院。該劇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支教老師們與山區孩子們從陌生排斥到相知相惜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