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錢,來自寧波,是貴州黔西南望謨實驗高中的一名支教老師。當我得知學校有去貴州支教的名額,第一時間就遞交了報名表。8月23日,我坐了3個小時的飛機和2個多小時的高速後終於到達了支教的學校——望謨縣實驗高中。 一到學校我就感受到這裡的教師熱情好客,這裡的學生十分有禮貌,使我很快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之中。這裡的老師給我的印象很深刻。每個教師一周有至少20節課,早自習、晚自習也要上課。這種每天超負荷的工作量是我無法想像的。他們是令人欽佩的,任勞任怨,毫無怨言,在崗位上勤勤懇懇地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
我擔任高1個班的英語教學工作,我在上第一節課之前,心裡忐忑不安,雖然已有16年的教學經驗,但第一次面對這群孩子還是有些緊張。這種緊張在上課時馬上就消失了,60雙求知若渴的眼睛盯著我這位陌生的老師,他們表現出的對知識的渴望,讓我更加明白此行的意義。 英語教學是山區學校普遍的痛點,在我來之前已經有老師給我打過「預防針」。當我接手班級教學後卻發現,這比我想像中的還要糟糕,100分的試卷全班平均分只有20多分,很多初中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和詞彙量,到了高中都還沒弄明白,更有甚者連26個英文字母都寫不全。 所以,我開始轉變教學思路,從最基礎的英語音標開始教學,利用課餘時間給學生們補課和談心,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逐漸地,我和這群孩子們成為好朋友,他們求知的眼神堅定了我從容不迫繼續走好支教之路的信心和決心。 作為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我很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幫助他們改正英語學習中錯誤的習慣和養成有效的課堂學習方法。在英語教研組內,我也積極參與到其中,幫助組裡的年輕教師快速成長,每一個年級的集體備課我也會去參加,大家各抒己見,碰撞出提升教學方法的火花。 如今,我的支教生活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工作逐漸走上正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希望能夠和老師們一起努力,提高薄弱學科的教學教研能力,讓孩子們均衡地發展。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登成 唐波 整理
編輯 肖慧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