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此時此刻的夢想,莫過於有朝一日可以實現日更,然而現實總是啪啪啪打臉,最近因為粲哥得了幼兒急疹,我連周更的基本要求都達不到了。
我不想以「沒有時間」的藉口掩蓋自己懶惰的本性,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自己做出的取捨,當然是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第一位的。畢竟我全職的目的是為了全身心陪伴孩子,而不是在帶孩子或者寫作的過程中,一直患得患失,或者焦慮重重。
沉著冷靜秒變驚慌失措
因為前陣子疫情形勢嚴峻,粲哥原本一周歲應該打的疫苗一直拖來拖去,我糾結了良久,終於在某個下午決定帶粲哥去社區扎針。
在準備前去醫院的路上,我跟婆婆因為給粲哥戴口罩發生了爭執,任憑我如何解釋外出時,必須給孩子戴口罩。最後婆婆依然堅定地認為,大熱天戴口罩這個選擇不夠明智,她認為這會捂壞她的寶貝孫子。
知乎上曾經有個熱門的帖子說,勸父母外出佩戴口罩是歷史性難題,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知友所言果然不虛。在婆婆的堅持和粲哥的拒絕下,我無奈選擇了妥協,只好盼望著打疫苗可以速戰速決。
以前都是婆婆抱著孩子打針,可是這次粲哥說什麼也不找奶奶了。我第一次抱著粲哥打針,真是害怕極了,因為我從小就特別害怕扎針。我一點也不敢看尖銳的針頭,戳進他小小嫩嫩的胳膊的情景,還沒來得及想好怎麼按住他,就聽到他一邊大聲喊「媽媽,媽媽」,一邊撕心裂肺地大哭。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粲哥沒戴口罩,還是母親特有的某種預感,我總感覺心裡極其不踏實,有種莫名的焦慮感。果不其然,哭累了的粲哥回家睡了一覺後,開始發燒了。
我對十三價肺炎疫苗的不良反應早有耳聞,加上粲哥6個月大時,回老家時發過一次燒,何況一開始是低燒,我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淡定的。
吃了退燒藥後,小盆友又恢復了往日的活力。直到第二天下午先生下班回家後,我們才發現不對頭。一摸正在學走路的粲哥,額頭滾燙滾燙的,額溫槍一測竟然39.6度。我們一度認為額溫槍不準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按住他,用水銀溫度計測了一遍,竟然高達39.8度。
此時已是晚上九點,我十分猶豫要不要去醫院,在這個特殊時期,高燒去醫院會不會就得做核酸檢測或者就地隔離。
我高度懷疑他的反覆高燒,是因為幼兒急疹,而不是疫苗的不良反應,因為單純疫苗反應不會高燒至近40度。最終我們沒有去醫院,看著吃了退燒藥的粲哥狀態好了不少,心想就算是查血常規也得發燒24小時後,等到第二天早晨去醫院也來得及。
有些事情總是會出人意料,9點鐘吃的退燒藥,不到12點粲哥又開始高燒,因為至少需要間隔4個小時,我們開始各種物理降溫,基本無效。1點鐘再次服用美林,2個小時裡頻繁測溫度,發現粲哥體溫有增無減。
我們倆開始無比慌張,都說幼兒急疹是高燒不假,可是吃藥也不退燒是咋回事,於是我們開始懷疑是否因為退燒藥已經過期了,又開始討論是不是藥量太低。先生實在待不下去了,堅持要求帶粲哥去醫院檢查,鑑於外面下雨溫度又低,我提議他先去醫院掛個急診諮詢下醫生再說。
先生匆忙回來後帶了一瓶泰諾林,粲哥吃了後竟然退燒了。焦慮異常的我,總算暫時鬆了一口氣。
淡定小夥扎針哇哇大哭
第二天一大早,給粲哥餵完飯後,我跟婆婆帶粲哥來到了醫院,幸虧我家離兒童醫院比較近,要不然光是坐車也得折騰半天。粲哥不是很有精神,他一向不怎麼粘人,這幾天發燒卻一定要我抱著,別人再怎麼哄也不行,嘴裡還不停地喊著「媽媽,媽媽」。
兒童醫院必須掃碼才能進入,沒來得及給婆婆註冊健康碼,也沒有帶身份證,只好我自己抱著粲哥去看醫生了。
醫生簡單問了下情況,就讓粲哥坐在她面前的床上,將聽診器放在他的前胸,小傢伙竟然絲毫沒有抗拒。醫生又將一個小木頭片放進他嘴裡,看他的喉嚨,他被戳得一直乾嘔,竟然也沒有哭泣,他的高度配合真是出乎我的意料,連醫生都忍不住表揚了他說:「這個小朋友好乖啊。」
我母親以前常說,小孩子可是不經誇的,果然這句話應驗了。因為要化驗血常規,我抱著他到了採血窗口,前面有個5歲左右的小男孩正在嚎啕大哭,他媽媽和護士兩個人也沒能壓住他抽血,護士十分無奈地說,還是讓小寶寶來給你做個示範吧。
我掰著他瘦瘦的小手腕,眼看尖銳的針頭扎進了他嫩嫩的小手指肚,粲哥哇哇大哭,眼淚譁啦啦直流,還不停地喊著「媽媽,媽媽」,拼命掙脫我壓制他的手。我說媽媽知道扎針很疼,我也很害怕扎針,只是你發燒不舒服,我們得搞清楚是誰在作怪啊。粲哥根本不聽我的安慰,鼻涕眼淚一大把,響亮的哭聲蓋過了剛剛那個小哥哥,這個示範真是無比成功啊。
取完血後,粲哥手指還在不斷冒血,可是他不允許我用棉籤按他的手指,十分嫌棄地將我的手推開。我只能眼睜睜看著他手指流血,直到自然凝血。在等驗血結果的過程中,他一直哭聲不止,只是後來變成了小聲啜泣,他不停地指著大門的方向,我猜他可能特別渴望回家吧。
我抱著他看金魚、看電視,他都毫無興致,與此同時,我感覺他身上急劇升溫,又變成了一個滾燙的小火爐。果然,藥勁過去了,這哥們又開始高燒了。
我問醫生會不會是幼兒急疹,醫生說有可能,化驗結果顯示也確實有病毒感染,囑咐觀察兩天後看會不會燒退疹出,如果沒有的話,一定再來找她。醫生順便開了幾種抗病毒的中藥,還有一個口腔噴霧,我們終於回家了。
深夜高燒不退身心俱疲
粲哥白天吃退燒藥就可以迅速退燒,晚上一過9點吃什麼退燒藥也白搭。摸著他滾燙滾燙的肚皮和小臉,我真是揪心不已。
耗同學愁眉不展,十分擔憂地問我:"他這樣會不會燒壞腦子啊。"我特彆氣憤,沒好氣地說:「你腦子才會燒壞呢,別胡說八道,他退燒了不是就生龍活虎了嘛。」耗同學很無奈,小聲說:「可是……」我立馬打斷了他:「沒有可是,再胡說我扔你出去。」
其實我心裡真的十分忐忑,畢竟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裡,我們心裡都非常害怕,唯有祈禱疹子趕緊出來。
我有些身心俱疲,感覺自己腦子應該真是燒壞了,上眼皮跟下眼皮總想黏在一起,洗了N遍臉,不停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睡著了。先生說他看著讓我好好睡,想著他白天上班那麼忙碌,還是不忍心,其實還有大部分原因是不放心。
既然不能睡覺,那就索性看書吧,正好看到「微信讀書」正推薦扶霞的《魚翅與花椒》。既然我對一切都難以提起興致,不如讓花椒的香氣幫我提神醒腦吧。我有個特殊的愛好,心情不好或者生病的時候,就瘋狂看下廚房裡的食譜,那些美味總能幫我按摩不適的身心,這真是件無比神奇的事情。
我一邊強忍著困意看書,一邊抱著粲哥,給他物理降溫。雖然醫生說這並沒有什麼作用,可是老母親總是固執的認為,這樣孩子會舒服些。其實比較省事的是退熱貼,只是粲哥可能不喜歡被粘著的感覺,總是很容易就撕扯了下來。
因為粲哥的高燒,我在那個周創了讀書時長的新高,位居好友排行榜之首。這本書也讓我獲益匪淺,從一個外國人的視角看中國的美食,真是一種很別致的體驗。
燒退疹出全家喜出望外
發了四天燒,三天高燒反覆,終於等來了燒退疹出,這個過程真是太艱難了。聽聞粲哥出了疹子的消息,粲哥姥爺和大姨遠在山東老家都激動到無以言表,我們更是喜出望外。
最初看到他臉上若隱若現的小紅點,身上不再那麼滾燙了,我內心特別激動,眼淚幾乎奪眶而出。孩子在跟病魔抗爭的同時,父母何嘗不是在與自己的擔憂和焦慮的情緒作鬥爭,這份心情裡,不摻雜任何矯情的成分,全部都是真情實感。
其後的兩天裡,疹子從額頭迅速蔓延全身,直至腳指頭後才逐漸消退。因為眼睛疹子密集,粲哥眼皮腫得特別高,大眼睛直接變成了三角眼。我甚至不敢看他的臉,燒退後的粲哥恢復了往日的活潑,還是那麼喜歡笑,即使頂著滿臉厚厚的紅疹子。只是因為太過虛弱,剛學會走路的粲哥已經走不穩當了,又改為了熟練的爬行。
又過了整整三天,粲哥身上的疹子才慢慢褪去,他也終於漸漸有了食慾,我倆過了過稱,他瘦了整整2斤,本來就被醫生定義為「消瘦」的他,這次連「小圓臉」也真的不圓了。
短短幾天裡,我成功減掉了4斤,這真可謂是意外之喜,看來對我來說,熬夜是效果比較顯著的減肥方式。只是令我欣喜的同時,我還落了個毛病,可能因為長時間以錯誤的方式抱著粲哥,我的老腰劇痛無比,其疼痛程度僅次於出月子時得了腱鞘炎的雙手。
摸著粲哥終於不再滾燙的身體,我和先生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也終於體會到了為人父母的另一種挑戰。我想起來十幾歲時自己突然失眠,母親徹夜不睡在旁邊摟著我,一直為我梳頭助眠的情景;某個深夜我突發高燒,母親緊握著我的手去村裡的衛生室喊人打針退燒。
如今的母親連我都不認識了,更別提這些往日的回憶了,母親健康時也從未提及她對孩子的關愛和付出,我也將這些回憶深深埋在了心底。
結語
當我自己成為了母親,看著粲哥發燒難受的時候,腦海中就突然浮現出了這些溫暖感人的畫面。我不自覺地學著母親的樣子,極盡柔情地哄睡粲哥,窮盡各種辦法安慰這個正在受苦的小人。
我想如果母親心智清醒,看到如此笨拙又用功的我,一定會略帶嘲諷地說:「抱個孩子還能腰疼、手腕疼,我帶了8個孩子也沒跟你一樣,我怎麼會生出你這麼笨的女兒?」
我可能也會以從小怒懟母親的口吻犀利地還擊:「我就是這麼笨啊,也不看是誰生的?」母親最後肯定會不停地嘟嘟囔囔,然後一把抱過去粲哥,心疼地丟一句:「既然那麼笨,就趕緊去歇著吧。」
令人心痛的是,所有的這些都只能來源於我的回憶和想像了,如今想跟母親吵架鬥嘴已經再也不可能了。每當看到記憶全無的母親,我都在想為什麼以前沒有將那些與母親相處的小事記下來呢,以至於現在只能靠著支離破碎的記憶片段,去回憶母親的溫暖與無微不至,這真的是一筆巨大的損失。
我立志要將我與粲哥相處的過程儘可能記錄下來,不是為了讓他銘記我們對他的愛,而是我想讓自己記住這勞累又幸福的感覺。多年以後,回憶起陪伴孩子長大的這幾年,至少不會誤認為自己是在虛度光陰,而是堅信自己當時在做一件極具意義的事情。
我也希望粲哥長大後,能體會到這種被愛包圍的感覺,當然我指的不僅僅是父母之愛,更多的是那些給予他深切關愛的親朋好友們。
願粲哥將來成長為眼中有光,心中有愛的陽光男孩,願他能帶著足夠的愛與希望,去追尋自己的人生目標,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