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溼了口罩」的《八佰》背後,這段真實的歷史比電影更加直擊人心……

2021-02-08 光明網

今天,

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

近期正在熱映的抗日題材電影《八佰》

講述了在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

「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

拼命抵抗日軍的故事,

把觀眾帶回到那個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

一幕幕壯烈熱血的畫面,

讓無數觀眾在影院「哭溼了口罩」,

再次喚起了中國人民炙熱的愛國情懷。

 

孤軍奮戰的英雄團長謝晉元

率領隊伍堅守四行倉庫,

做著最後的抵抗。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謝晉元團長

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

 

1905年,

在廣東梅州蕉嶺縣一戶謝姓商人家

出生了一個男嬰,

父親給他起名叫晉元。

晉元從小就把「精忠報國」

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1924年,

謝晉元考入廣州中山大學。

1925年12月,他投筆從戎,

轉入黃埔軍校四期就讀。

黃埔軍校畢業後,

謝晉元隨軍北伐,

英勇善戰,屢立戰功。

 

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前夕,

日寇大舉南侵。

他對正有孕在身的妻子說:

「我是一個軍人,要以民族、國家為重;

沒有國家,哪有我們的家。

待全殲倭寇,定返鄉接你回滬。」

之後,便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偉大洪流中去。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內謝晉元寫給妻子的信

在淞滬戰場上第八十八師已經打了三個月,

傷亡慘重,經過多次補充,

老兵僅剩十分之二三,

新兵沒有實戰經驗,

主要靠老兵帶著。

 

8月28日的上海南火車站(華裔美籍戰地記者王小亭攝影,10月4日在美國《LIFE》雜誌發表,舉世震驚 )

四行倉庫緊靠公共租界,

是金城銀行、大陸銀行,

鹽業銀行、中南銀行

四個銀行設立的倉庫。

 

為了虛張聲勢,迷惑日軍,

謝晉元對外宣稱守軍有800人,

由此這支孤軍又被稱為「八百壯士」,

而實際上守軍只有400餘人。

 

當時抱著「沒有命令,死也不退」的決心,

謝晉元帶領戰士們激戰四晝夜後,

孤軍僅陣亡人,傷二十餘人

斃敵兩百餘,傷敵無數。

 歐美記者拍攝的四行倉庫,日軍攻擊的炮彈正在其前方爆炸,守軍頑強抵抗,寸步不讓

為保障租界區不被日本侵擾,

國民政府派人勸說孤軍配合英軍,

退到租界。

 

受命撤到租界後,

孤軍立即被英軍收繳武器。

在孤軍營中,謝晉元依然親率士兵堅持訓練,

還舉行升旗典禮,

同時鼓勵士兵,堅持必勝的信心。

謝晉元與麾下部分連長合影 

此後,汪偽政府多次派人

以高官厚祿誘降謝晉元,

均被其嚴詞拒絕。

 

1941年4月24日,

謝晉元被汪偽政府收買的士兵用匕首刺死,

時年37歲。

 

謝晉元遇害的消息傳出後,

舉國震驚。

同年5月,謝晉元被追晉為陸軍少將,

上海30萬民眾前往「孤軍營」弔唁,

瞻仰遺容 。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的西牆上,彈孔密布,它是當年戰鬥的見證,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要牢記那段戰爭歲月。

 

「弟兄們!來生再見」

電影《八佰》裡的這句話

讓無數觀眾瞬間淚崩,

在真實的抗戰史上,

將「最後一電」發布出去的老兵盧慶貽,

如今還生活在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的一個村子裡。

 

1944年,

日軍瘋狂實施所謂「一號作戰計劃」。

這是日軍發動侵華戰爭以來,

在中國戰場發動的規模最大的進攻,

扼守粵漢鐵路的長沙、衡陽是主戰場之一。

當年6月,長沙淪陷,衡陽北面再無阻擋,

日軍大舉南下進犯。

盧老所在的第十軍軍部奉命死守衡陽,

寸土不讓,等待援軍。

 

圖為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時捕捉殘敵

但雙方實力懸殊,

守軍只有一萬七千餘人,

日軍兵力超過十萬人。

援軍遲遲未到,

這支孤軍已經堅守了47天。

 

「我當時並不知道電報內容,

發報後不久,我就被俘了,

一千多人全部被日軍

關在衡陽城內的天主教堂。」

盧老回憶說。

 

圖為1944年11月,第十軍守備衡陽戰鬥要報

被俘官兵被日軍強迫去搶百姓種的糧食,

飽餐一頓後邊跑了。

盧老趁機偷跑出來,

才第一次看到《大公報》刊發的「最後一電」:

「敵人今晨由城北突入以後,即在城內展開巷戰,我官兵傷亡殆盡,刻再無兵可資堵擊。職等誓以一死報黨國,勉盡軍人天職,決不負鈞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電恐為最後一電,來生再見。」

看完後盧老大哭了一場:

「那麼多戰友,有的年紀跟我差不多,

還不到20歲,就壯烈犧牲了。」

盧老說。

 

彈指一揮間。

這70多年來,

他曾在心中無數遍默念過這封電報,

當年慘烈的戰鬥場景仿佛就在昨天,

夜深人靜的時候還依稀能聽到槍炮聲。

8月11日在位於湘潭市姜畲鎮易建河村的家中拍攝的盧慶貽。

「戰爭太殘酷,無數人因為戰爭生離死別。

我們要銘記歷史,不能忘了曾經的傷痛,

只有這樣才對得起那些

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英勇獻身的將士們。」

盧老說。

 

 

2019年6月29日,

在北京天安門,

94歲高齡老兵李安甫

深情親吻國旗的一幕被刷屏,

李安甫老人的故事後來也逐漸傳開。

1925年,李安甫出生於德州樂陵劉橋村。

爺爺對他最大的心願,

就是希望他成為一名老師。

但爺爺未曾想到的是,

理應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李安甫,

被戰爭的洪流卷到戰場,

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戰士。

 

李安甫(左一)

1937年7月7日夜,

盧溝橋事變爆發。

同年,戰火燒到了山東樂陵。

全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被激發,

以樂陵為核心的冀魯邊區,

也燃起了救亡圖存的熱血。

12歲的李安甫報名入伍,

卻因個子太小被拒絕。

但他硬是憑著一股韌勁毛遂自薦,

再加上自身的文化知識和射擊本領,

終於打動了當時的駐軍政治部主任。

 

李安甫如願以償穿上了軍裝。

學生時代,李安甫吹過學生號,

所以吹起軍號格外振奮激昂。

李安甫照片

1938年,

年僅13歲的李安甫參加了八路軍,

先後擔任司號兵兼文化教員,

後又任班長、代理排長,並多次立功。

1939年10月,

李安甫被秘密調入了武工隊。

他槍法準、聰明伶俐、又有特別的身高優勢,

利用精準的槍法刺殺敵人,

成了他進入敵後武工隊的主要任務。

幼年的李安甫

「由於我的個子矮小,情況特殊,

武工隊領導決定讓我刺殺罪大惡極的敵人,

我領著領導的任務,

刺殺在樂陵的一個壞蛋日寇——川島谷川。」

在一場戰鬥中,

李安甫右耳失聰,失去了右眼,

腦垂體受損,身高永遠停留在1.2米。

抗日戰爭勝利後,

李安甫先後參加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

曾多次榮立戰功,

被授予 「一級人民英雄」「全國戰鬥英雄」等

10多個榮譽稱號。

離休後,

李安甫將自己經歷過的殘酷戰爭、

烽火歲月寫成回憶錄,

希望以此告訴人們:

勿忘歷史,珍惜和平!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那段無數先輩

用血淚寫就的崢嶸歲月,

這些赤城擔當

頑強奮鬥的英魂傲骨,

我們不敢忘、不會忘!

 

人民英雄紀念碑

75載滄桑巨變,

硝煙散去,山河重振。


如今,

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中國

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新時代的人民軍隊,

鐵甲生輝,威武雄壯,

給足了14億中國人昂首的底氣。

(2019年閱兵圖↓)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

而是要以史為鑑、開創未來。

經歷過戰爭的中國人民,

更懂得和平的可貴。


我們致敬先輩

致敬那場艱苦卓絕、永不妥協的抗爭,

更是要提醒你我 :

牢記歷史,珍愛和平,

振興中華,吾輩自強!

文章來源:光明網  作者:樂通、靳鈴涵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哭溼口罩」《八佰》裡亂世浴血的家國情懷
    ,重整旗鼓,真正找回行業的信心,於是,《八佰》來了!熟悉電影的觀眾都知道,《八佰》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大片,拍攝設備、技術的革新升級,讓宏觀戰場與真實細節在大銀幕淋漓展現,更大畫幅、加倍震撼地呈現於觀眾眼前,映照片中小人物的掙扎與情懷,更具感染力、衝擊力。《八佰》無疑奉獻了影院重啟以來最強感官的視聽盛宴,看過影片的觀眾盛讚:「這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裡程碑之作」!
  • 電影《八佰》背後的真實歷史
    電影《八佰》作為影院復工後最早上映的電影之一,《八佰》在點映期間票房就突破了1.8個億,到現在《八佰》的總票房已經突破了30億。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主要是影片對歷史真實性的還原上的爭議那麼這部影片背後的真實歷史又是如何的呢?
  • 《八佰》口碑出爐,影迷:中國戰爭片翻身之作
    劇情震撼,還原度最高正視歷史的前提就是尊重每一個創造歷史的人,《八佰》做到了。《八佰》作為一部講特定時代故事的戰爭片,有著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的歷史背景做基點,它的難能可貴之處就在於更加真實再現了當時「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時內心最真實的寫照,給人心靈以極大的震撼。
  •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電影《八佰》背後的真實歷史
    近期熱映的電影《八佰》因題材、導演和演員的原因備受矚目,口碑也呈現兩極化,感覺好的是極盡讚美之詞,感覺不好的認為有所缺陷的也是各種吐槽。電影的本身就是藝術創作的產物,其中免不了會有誇張、失實、藝術化處理等成分在內,而《八佰》本身是根據真實的歷史進行了藝術再創作的,所以要求電影完全按照歷史紀錄片的形式來拍是不可能的,只要電影的主題明確,核心價值觀是正確的,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因此去爭論或者苛求什麼。而且我並不覺得電影《八佰》的本身是值得我們爭論的,它只是一個引子,我們更應該關注和探究的是電影背後所存在的真實歷史事件。
  • 不愧是真正的大片,《八佰》口碑出爐,影迷:中國戰爭片翻身之作
    2020年真正意義上看的第一部電影,被稱為是中國戰爭片翻身之作的《八佰》,基本只有兩個字:震撼!早前,電影《八佰》就因為技術問題,在觀眾呼之欲出時匆忙撤檔,好不容易重整旗鼓後結果又撞上疫情,於是一拖再拖終於在2020年8月21日重新定檔。
  • 《八佰》背後真實的歷史,比電影更讓人動容
    周末和朋友一起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說實話,很感動,特別是戰士排隊綁炸藥跳樓阻擊日軍和護國旗這兩段(很可惜都是影視創作),偵探君差點哭出來,整部電影看完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是非功過,由後人評說"(大概這個意思,原話不記得了),偵探君今天就講一下"八百壯士"的真實歷史與電影《八佰》。
  • 電影《八佰》,這才是符合歷史事實的電影
    電影《八佰》的點映口碑現已出爐,據豆瓣電影顯示,截至8月16日11時,2.25萬評價者為該片打出8.1分,該分數好於75%戰爭片和81%歷史片。公開資料顯示,《八佰》是世界第3部、亞洲第1部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出品方及聯合出品方涵蓋華誼兄弟、阿里影業等公司。該片定檔於8月21日在國內各大院線上映,並自8月14日率先開啟點映。
  • 比《八佰》更真實的,是這段真實歷史……
    近日,電影《八佰》全國公映「八百壯士晝夜血戰守四行」的故事令數萬觀眾淚目。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八佰》戰役發生的幾天,還發生一場更加慘烈的、震驚中外的寶山保衛戰!,歷史上的姚子青就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勇有謀的少年,18歲就是排長,21歲就是連長,26歲是營長。
  • 哭溼了口罩,我看《八佰》
    後疫情時代,9月5日,第一次走進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哥們兒問我哭了嗎,我說哭了。他回我一個字——好。《八佰》一部我覺得可以回看N遍的電影。它是一部戰爭片,但場面不僅僅是所能想到的硝煙瀰漫狂轟濫炸血肉橫飛屍野便橫的殘酷慘烈,融恢宏大場景和具體入微的點結合,群像塑造和個體展現結合,戰爭和人文人性結合,隱喻象徵和現實真實結合,兩個小時,我是在浸泡的感覺中看光影交錯,看一段屈辱與血勇交織的歷史。田鼠的逃遁與白馬的飛奔人在險境面前,要麼逃,要麼戰,還有一種僵住。
  • 《八佰》: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動人心
    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 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
  • 八佰電影講的什麼 八佰真實歷史事件
    8月倍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上映了,對於太久沒進影院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太多太多的淚點湧現,相信大家在觀影時都忍不住流淚吧。不過沒去電影院看過《八佰》的朋友有福利,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電影《八佰》講的什麼?《八佰》真實歷史事件又是什麼?
  • 電影《八佰》全球雲首映
    早報訊 (記者張博)電影《八佰》舉辦了全球雲首映禮,實現北京、丹東、武漢、深圳、上海5城16影廳同步連線。影片主創兵分兩路於北京、丹東「雲相聚」,實現兩城實時互動。首映禮上,演員紛紛以自報角色與籍貫的方式開場,暢聊觀影感受。
  • 看《八佰》,記得多備一個口罩
    《八佰》電影內容的背景是1937年滬淞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豆瓣評分為7.8分。《八佰》從2016年就開始籌備,並搭建拍攝實景。《八佰》從美術、制景、攝影、道具、化妝等各方面都十分到位,而杜淳、歐豪、張譯、王千源、姜武們的演技則給了電影強力的支撐。
  • 讓無數人哭溼紙巾的《八佰》,現實取景地曝光,已物是人非
    來源:環球旅行(ID:Viphuanqiu)作者:旅行菌原文標題:讓無數人哭溼紙巾的《八佰》,現實取景地曝光,已物是人非你還認得出嗎?大家看《八佰》哭了幾次?說實話,小編哭了整整三次,感覺呼吸都顫了!看到那些因戰爭壯烈犧牲的英雄,太心疼了。
  • 直擊《八佰》背後的戰場:國人皆如此,誰與爭鋒?
    所以,戰爭片也是電影藝術形式的主要構成部分。成就大我,犧牲小我的胸懷,毀滅自我,點燃中華民族奮起直追的火焰精神,是電影《八佰》能讓無數觀眾落淚的英雄主義情結。其次,《八佰》又是一部展現人性的電影,展現戰爭場景的槍炮隆隆的同時,又有一種靜悄悄的但更為巨大的力量,自始至終,直擊著「對岸」的心靈,輟取著在場觀眾的內心。尼採曾經說過,最平靜的語言往往是狂飆的先鋒,靜悄悄而來的思想越來越領導著這個世界。
  • 直播預告|電影《八佰》爆紅背後比影片沉重八百倍的真實歷史
    8月21日,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正式上映。此前,該片在全國舉行了超前點映,票房突破2億元,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極大振奮了剛剛復工的電影行業。隨著影片票房的如火如荼,搜狐文化和搜狐視頻聯合策劃,特邀知名影視達人小片片說大片和知名文史撰稿人袁載譽以連麥的方式從電影劇情與真實歷史背景兩個角度,來聊一下《八佰》這部電影,一起追憶一下那段慘烈而又令人難以忘懷的戰爭往事。也為網友們分析一下,這部電影都有哪些看點。
  • 《八佰》究竟有多感人?準備十年,觀眾:口罩被哭溼好幾個
    《八佰看完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有這樣一個想法,《八佰》絕對是今年最好的一部影片。它的亮點就在於並沒有什麼主角光環,觀眾們甚至都記不清楚部隊領導的樣子,但是普通士兵的故事卻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群人來自全國各地,方言也都是五花八門,比起整部電影都是普通話的抗戰劇,他們顯得更加有趣一些,同時也給影片加分不少。故事的背景在上海蘇州的河兩岸,雖然只隔了一條河,但兩邊的情況卻天差地別,南邊歌舞昇平,北邊戰火連天。
  • 電影《八佰》與其背後真實的「八百壯士」
    周末和朋友一起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說實話,很感動,特別是戰士排隊綁炸藥跳樓阻擊日軍和護國旗這兩段(很可惜都是影視創作),偵探君差點哭出來,整部電影看完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34;的真實歷史與電影《八佰》。
  • 電影《八佰》裡面的真實人性
    電影《八佰》已經上映18天,引起大眾影迷熱捧,目前票房過24億,引領了疫情之後國內電影市場的振興。可以說無論是這部電影本身,還是電影背後的歷史,都是值得稱讚而留名於史冊的。這部歷史軍事題材電影以抗戰中的真實事件為原型,經過適當的藝術加工和部分情節虛構,拍出了一部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佳作。電影《八佰》的製作水準和藝術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希望這樣的好電影今後越來越多。這部電影給我帶來觸動的還有影片中的那些人性。
  • 抗戰愛國電影《八佰》:被宣發耽誤的好片子?
    《八佰》算是自電影院恢復營業之後第一部引起廣大網友討論的一部影片。這部影片講述的是1937年在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慘烈戰爭,史稱「淞滬會戰」。《八佰》原本計劃於2017年1月在蘇州開機;後因搭景一直耗費了很長時間,計劃推遲到10月。最終該片於2017年9月9日,在蘇州開機,2018年4月,歷時230天的拍攝,該片正式殺青。可見一眾主創人員對這個影片的付出和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