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午間,B站通過微博@嗶哩嗶哩彈幕網發布公告稱,自即日起,對於不幸離開人世的B站用戶,我們將在取得其直系親屬確認和同意後,將其帳號列為「紀念帳號」並加以保護,以紀念他們和我們曾經存在於同一個世界,曾經看過同樣的風景,為同樣的事物欣喜或悲傷。
來源:微博截圖
對於逝者社交帳戶的所屬問題,網友也是各有看法。有人覺得社交帳號中的內容,對於親人朋友來說是一份珍貴的回憶;也有人認為社交帳號涉及隱私內容,希望提前被隱藏,不願被繼承。
9月29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個人帳號、郵件信息等大量數據檔案,在擁有者去世後該如何處理?作為網絡時代產物,「數字遺產」正亟待規範。
早在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保存數字遺產憲章》中就曾明確提出,數字遺產是人類特有的知識及表達方式,它包含文化、教育、科學、管理信息和技術、法律、醫學以及其他以數字形式存在的信息,或從現有的類似模式轉換成數字形式的信息。
學界一般認為,數字遺產可以分成物質和精神兩類。物質數字遺產指的是跟財產直接掛鈎的,比如支付寶餘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精神數字遺則是指社交帳號、個人文件等,是用戶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形成的虛擬財產,不僅是用戶日常生活的精神家園,也能夠通過繼承使親屬得到精神上的撫慰。
在我國《物權法》《繼承法》以及相關說明,都只對有體物作了規定,數字遺產可能涉及的無體物的繼承均無法從中找到依據。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目前,數字遺產的處理方式,基本以各家網際網路平臺運營商自定為主。
此前,9月17日,微博也曾發布《關於保護「逝者帳號」的公告》稱,為了保護逝者隱私,防止逝者帳號被盜,微博將對逝者帳號設置保護狀態。設置為保護狀態的帳號不能登錄、不能新發內容、不能刪除內容、不能更改狀態。
其實,對於如何處置逝者帳號的問題,其實國外已有相關保護機制。國際社交平臺Facebook的「悼念帳戶」功能,可讓用戶可在生前進行相關設置,即可選擇委託一位聯繫人繼續更新使用你的帳戶,也可選擇永久刪除帳戶。
以下為B站公告原文:
2020年12月11日,我們得知UP主「卡夫卡鬆餅君」因癌症在美國波士頓某醫院去世,享年25歲。2020年10月6日,UP主「虎子的後半生」也因癌症在中國海南醫治無效去世,享年41歲。根據B站客服接收到的情況,近些年裡,還有一些用戶,或因病魔纏身,或因遭遇不幸,早早離開了人世。
我們首先向逝者致以哀悼。
同時,我們誠摯的向大家發出呼籲:
一、對於聲稱自己患病或遭遇不幸的人,無論是否能驗證其真偽,都應無條件給予其基本的善意與尊重。這是人性中的善良本能,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人的前提,也是維繫文明的紐帶。
二、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講究「死者為大」。在人道主義價值觀裡,人的生命是無價的,是具有特殊意義的。每一個生命的結束,我們都應給予基本的尊重。
三、中國有完備的社會服務體系和公益體系,並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我們應依法在有資質的機構或平臺為遭遇不幸的人實施捐贈或救助,而非通過網絡娛樂平臺充電打賞等功能進行募捐或救助。
自今日起,對於不幸離開人世的B站用戶,我們將在取得其直系親屬確認和同意後,將其帳號列為「紀念帳號」(具體紀念帳號詳情請點擊:網頁連結)並加以保護,以紀念他們和我們曾經存在於同一個世界,曾經看過同樣的風景,為同樣的事物欣喜或悲傷。
願大家好好生活,善待彼此。
bilibili公司
2020年12月24日
(文章來源:億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