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電影 |《步履不停》來不及的人生,停不下的步伐

2021-03-03 看看電影bar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們常常忽略身邊的美好,每當稍停下腳步,才驚覺那些最珍貴的事物竟在不知不覺中匆匆流逝。自己想要抓住它們,伸出的手卻總是慢了半拍。

《步履不停》,既是導演是枝裕和對生活的理解與體悟,也是他對世間人生常態的深情描摹:時間總是這樣流逝著,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瑣碎裡,不疾不徐地行走,跨過快樂歡笑堆疊的山峰,也蹚過悲傷淚水匯成的河流。

《步履不停》究竟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生活本身對於其中的角色、對於你我而言,又有怎樣的深刻意義?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步履不停》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夏日,橫山一家如從前一樣,為祭奠逝去的長子,家庭成員們從各地返鄉,團聚一堂。

這一家子,如今已分裂成三個小部分。作為一家之主的爺爺恭平,如今已從診所退休,與老伴敏子一同照料兩人的家,女兒千奈美和小兒子亮太已分別組建自己的家庭,在外安居。而長子純平則永遠停留在十五年前的夏天——為了救一個溺水的孩子,他失去了生命。

電影隱去了十五年前那天的悲痛慘烈的心緒,只講著生離死別淡去之後,他們一家當下的日常生活。奶奶敏子準備家宴、帶晚輩掃墓……在絮語交談中,兩天轉眼過去,子女們分別回歸各自的生活,許下的諾言沒有兌現,而帶著難以言明的情緒,仍在繼續著普通的生活。

影片中有一個聲音令我印象深刻。

那便是影片開頭奶奶敏子削胡蘿蔔的聲音。

第一遍觀影時我沒有想通,卻不甘心。我總覺得聲音比畫面先出現定有某種特別的寓意。

第二次觀影時,再度聽見那個聲音,竟一瞬間豁然開朗。

仔細想來,那個削胡蘿蔔的聲音像極了人穿著木屐在地上迅速前進的聲音,更像一個時鐘的秒針,在不間斷地飛快轉動著,步履不停。

畫面出現,我們看見敏子和女兒千奈美各自拿著一個蘿蔔在削。

敏子手上的刀飛快,而奈美則是慢悠悠地刮下蘿蔔的皮。
此刻,這個畫面又何嘗不是在告訴我們,年邁的父母和尚還年輕的兒女之間,似乎總存在著一點時差。

對於慢慢老去的父母來說,人生的時鐘轉動地更快,留給他們的時日已然不多。
所以他們要一刻不停地嘮叨,甚至是過度的關心。他們太害怕了,害怕有些話現在不說,就再也無法說出口,也永遠不會被聽見。

而對於孩子們來說,生命剛剛走到最美好的階段。那是享受人生的時刻,他們不想過早地難過,不想為了那些還未到來的悲傷,就犧牲了眼前的幸福。一切都應該慢悠悠地進行,畢竟往後的日子還長著呢。

所以他們總是一拖再拖,直到錯過了種種,不論是開車帶著母親兜風,還是與父親共同在足球場邊歡呼。

「我第一次感覺到父母不可能永遠都像以前一樣。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即便我眼看著父母年華老去,我卻什麼都沒有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遠遠看著同樣不知所措的父母。」

電影裡有三代人關於親情與成長的描繪。

首先是良多父母,在步入老年之後,時間變多,事情變少。曾經受人尊敬的父親,隨著年齡的增加,叫他老師的人也越來也少,也變成在救護車到來時只能退後的普通人。人生剩餘的時間只能用來等待,等待孩子們的相聚。

中年的良多,雖然已經結婚,但沒有自己的孩子。看到母親這麼多年始終放不下哥哥,去給哥哥掃墓時,甚至化了淡妝,僅僅因為一隻誤飛進家的黃文蝶,就失控追逐,偏執的怨恨著良雄,對於這一切都十分不解。

但是最後,多年以後,良多去給父母掃墓,身邊多了一個小女孩,現在良多也成了父親。在回家的路上再次看到當年母親追逐的黃文蝶,當年不相信黃文蝶的良多也給女兒講起了黃文蝶的故事。

幼年喪父的淳史,在班級飼養的小白兔死後,竊笑要給小白兔寫信的同學,認為這是無用的。在隨良多回老家祭拜的過程中,感受著奶奶對兒子的思念,看到奶奶滿懷期待地追捕可能象徵逝者歸來的黃文蝶之後,也開始正視對父親的思念,在心裡許下了想當鋼琴調音師的願望,那是他死去父親的職業。

生命不停,循環不止,家庭一直在延續。

父母沉湎在往昔的回憶裡,孩子們卻耽於當下的幸福和對未來的想像

奶奶將一個又一個紙袋藏在冰箱旁的角落裡。千奈美不解。

對此,奶奶回答,「滿」能讓她有安全感。

細細想來,成長的過程便是不斷填滿自己的空缺。而衰老的過程,則是將這些填滿你的人事物漸漸抽離,使人再度歸於虛無,回到一片空白。

我不禁想起《飲食男女》裡一個接一個從父親家裡搬走的女兒們。

時間已到,孩子們都需成家立業。他們帶著活力和吵鬧離開曾經與父母共處的天地,去開闢屬於自己的世界。只留給父母一個空蕩蕩的房子。

那是所處空間的空曠。

所以敏子和恭平每日期盼新年,期待淳平忌日時所有人的歸來。只有這些特別的日子才能讓孩子們重聚,讓房子再度充滿,也緩解他們的不安。

對面住著的婆婆突發心臟病。爺爺這個曾經人人尊敬的老醫生,卻只能在救護車旁,插不上話,不知所措。這意味著他正慢慢從聚光燈照耀的舞臺上退到幕布後面,不再被需要。

一瞬間,他曾經所有的豐功偉績仿佛都變得不值一提。此刻,他能做的不過是對著婆婆的家人深鞠一躬,然後留下一個落寞的背影。

這是內心的空曠。

所以他們需要牢牢抓住過去的回憶。讓自己留下的痕跡填滿內心每一處的無人問津,以此證明自己也曾是一條鮮活的生命,並在這人世間驕傲地存在過。

另一邊還在向上攀爬的年輕人們,卻在極力擺脫著過去。在他們看來,曾經的路途上鋪滿了懵懂和稚氣,而他們渴望探求自己的邊界,所以不屑於回顧過去。

此時回憶對他們來說,更像牽制。
他們還沒有意識到,當翻過大山的那一刻來臨時,便再也不能回頭了。

最後

對這個故事的體悟,也是遲遲而來。也許真如那句話所說,「總是慢一步」才是人生的真相吧。

電影推薦 | 假如愛有天意,願你終其一生,終會找到那個值得遇見的人

周末推薦 | 不容錯過的治癒系暖心電影,送給正在對生活絕望的人們...

周末電影推薦|古惑仔心裡也有北鬥星

周末電影 |《海蒂和爺爺》在溫情裡出哲學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

文字排版 : 月亮拌飯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步履不停》:人生路上步履匆匆,為何總是有些來不及?
    是枝裕和是日本頗具盛名的電影導演,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父如子》、《海街日記》、《小偷家族》等等,而《步履不停》是最偏愛的一部。在這段不斷失去的日子中,如果說我還得到過一點什麼,應該就是: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過往,與時間講和
    電影《步履不停》,是著名日本導演枝裕和的經典作品之一,此電影改編自是枝裕和親撰的同名小說,這也源自是枝裕和的部分真實經歷,是為懷念自己母親所作。是枝裕和在《知日》雜誌上說過:「《步履不停》是迄今為止我拍過的電影中個人成分最重的一部。……大概是母親的去世讓我太悲傷了,需要通過這樣的形式悼念她,否則人生無法繼續。」
  •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親還有母親之後,我最真實的感受。」如何維繫著這命定的羈絆,那是每個心有餘悸的家庭成員終生都逃不開的網。電影《步履不停》,呈現的是一個被長子去世的陰影所長期籠罩的家庭。夏末秋初,紫薇花開,紋黃蝶在山坡上翩然飛舞。
  • 《步履不停》:人生路上,總有點猝不及防
    有一種慢節奏的電影,如果沒有一顆安靜的心來慢慢欣賞,你無法體會電影的魅力。《步履不停》就是這樣一種真實生活化的電影,擅長拍紀錄片的導演是枝裕和,這次把鏡頭切到一家人的聚首,在一天的時光裡,道出了無數家庭的一生。
  •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總有一些無法挽回.枝裕和經典代表作《步履不停》的原著小說(附電影)
    《步履不停》作者:是枝裕和類型:文學情感豆瓣評分:8.7《步履不停》是是枝裕和經典電影代表作《步履不停》的原著小說。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已經是夏末的季節了,院子裡的紫薇花開得璀璨,黃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飛舞著。
  •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最好的電影,希望爸媽老得慢一點
    他的鏡頭裡總有日常,日常裡總有溫存,溫存裡又總有一脈人生遺憾。壹1968年,石田良子以一首《藍色街燈下的橫濱》風靡大街小巷,創造了150萬張的銷售記錄。那一年,是枝裕和6歲。32年後,他把自己的童年往事改編成劇本,故事的名字取自石田良子那首歌中一句歌詞,叫《步履不停》。
  • 豆瓣8.8分|《步履不停》人生取決當下,卻要步履不停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步履不停》是一部家庭治癒系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8分。該片被評為第22屆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是公認的是枝裕和最好的作品之一。喪偶的田香裡帶著自己10歲的兒子嫁給了良多,良多一方面覺得人生大事完成,父母不用再催婚自己了,一方面又急於知道,父母對於自己婚事的態度。他在回家的車上想著——如果可以,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逃離那個家,土地和房子全讓給姐姐,我也不覺得可惜。
  • 不要讓《步履不停》停下來
    偶偶然翻到《步履不停》,是枝裕和的作品,豆瓣評分8.8,入選TOP250電影排行榜,爛番茄新鮮度7.9分。爛番茄7.9評分讓人想說太多話卻不知從何說起的一部電影,男主人公小良的哥哥去世了,他的父母一直在懷念著他的哥哥,
  • 血脈相連,生死相依 ——日本電影《步履不停》賞析
    《步履不停》這部2008年日本的家庭劇,當年就曾看得我淚流滿面。
  • 《步履不停》日本高分佛系電影卻也映射中國家庭!
    由此展現出看似和睦的家庭下的複雜關係與矛盾。豆瓣評分:8.8父親恭平是位退休醫生,固執,一板一眼,不善言辭。良平此前一直認為父親不考慮自己的感受,強行決定自己的人生。直到看見父親對鄰居生病手忙腳亂的力不從心,他有些理解父親。樹欲動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祭日之後,良平一家回到了城市。三年後父母相繼離世。想讓母親坐上自己汽車的願望也沒能實現,答應陪父親看的球賽也沒有去看。
  • 《步履不停》:這慢一拍的生活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人間三部曲之一。是枝裕和曾表示自己「想要拍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故事」,甚至希望這部電影「除了細節別無他物」。是枝裕和因為對過世的母親的思念和懊悔拍攝了《步履不停》,他稱這部作品純粹從私人的感情出發,沒有絲毫的社會性,但就是這些細枝末節的累加才構成了生活,似乎什麼都沒發生,又似乎把所有人生都講完了。生活總是在繼續,而我們一直慢一拍,跟不上父輩們的腳步,到頭來又隱隱約約變成他們的模樣,才恍然大悟地遺憾起來。
  • 從《步履不停》中解讀導演是枝裕和創作背後深邃從容的人生感悟
    是枝裕和一向以溫暖的治癒片著稱,《步履不停》同樣也是一部關於家庭的治癒系電影,但是與他的其他電影不同的是,《步履不停》在細膩的人物塑造和情感筆觸之下,看似輕巧卻深刻地同觀眾探討了深邃從容的人生感悟,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哲學深度和豁達的人生態度。
  • 從《步履不停》看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相處三種形態
    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親還有母親之後,我最真實的感受。 ——《步履不停》 成年後的子女,面對日漸老去的父母親,心裡總有一點矛盾。直到看到父母的衰老、死亡,才深刻領悟「子欲養而親不待」遺憾與無奈。 《步履不停》就是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緬懷剛過世的母親創造的作品。比起沉湎於失去母親的悲痛,是枝裕和更懷念在日常與母親相處的點滴。於是,他將自己的經歷改編成《步履不停》電影,並寫成小說。是枝導演說,這是一部為自己而做的作品,卻受到了意外的收穫。
  • 日常的真相——電影《步履不停》
    很多觀眾把電影《步履不停》歸結為導演在重複一個生活教訓—「子欲養,親不待」。其實這又是對是枝裕和的誤讀。在自傳《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中是枝裕和談到自己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這裡的唱反調指的是「不以常規的慣性思維去處理題材,不以流俗的見解去理解事物,而要在紛繁的俗見中找到自己的眼光。」這部電影同樣是這樣。
  • 節目音頻精選:日本電影《步履不停》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 (2008)
    節目給大家推介了日本導演是枝裕和2008年的電影《步履不停》(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介紹了電影《步履不停》的一些背景資料,包括:導演、演員及電影的獲獎情況等。圖片來源:電影《步履不停》劇照簡單介紹電影《步履不停》的大致內容。主講:葉沙
  • 《強風吹拂》--步履,不停
    20歲,遠離了少年時的熱烈,步入稀鬆瑣碎的未來,高壓社會環境下,這是一類「社畜」開始慢性死亡的時期。我們用努力與時間換來的知識和眼界,來一點點否定曾經的、「不切實際的」願望與希冀,竭力讓自己看起來更「成熟」。我們開始按部就班,躺在預定的道路上,為下一階段的苟且著。有時也會突然清醒一番,似乎沉寂著的那顆躁動過的心在清晨又有了溫度,卻又在失望的深夜回到冰點。
  • 壹號影評 | 薛凌:月明如晝,門前湧入潮頭——是枝裕和電影《步履不停》賞析
    在車上,良多夫婦商量過年不回來,一年回來一次足夠了,下次回來也不必過夜,當天往返就好。三年後父母相繼離世,良多的旁白說:「我沒有開車載過母親,也沒有陪父親去看一場足球賽。」是啊,「人生總是有點來不及」。是枝裕和是當代日本著名的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電視製作人、作家。
  • 夏日電影推薦:《步履不停》
    幾場離別宴過後,嬉笑怒罵間師兄師姐們已經開始下一個人生階段。有時候,我們的人生裡,總覺得什麼慢了一步,有些東西就錯過了。因此,生命裡最多的感慨,不是高興,不是憤怒,也不是悲傷,也許,是遺憾吧。對於大部分普普通通的人的生活來說,生活也許並不總是如意和順風的,平平淡淡的生活裡,穿插最多的還是不順心和煩惱。《步履不停》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日本小鎮上,一戶普通的人家,住著一對老夫妻。
  • 《步履不停》|家庭故事裡的現實主義和「物哀」之美
    電影《步履不停》是由日本當下著名導演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一部反映傳統日本家庭生活的影片。在影片大量貼近生活化的對白裡,在流水似的日常瑣事之中演繹出了最本質的生活和最真實的人生感悟。《步履不停》所講述的東方文化裡的家庭故事很容易讓觀眾找到同感,也很有代表性的反映出是枝裕和創作風格裡現實主義和「物哀」之美。
  • 好看的日本家庭電影《步履不停》推薦,豆瓣評分8.8
    日本電影《步履不停》是一部好看的家庭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