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人生路上,總有點猝不及防

2020-09-22 少年奇風

在好萊塢式商業大片橫行泛濫的時代,現代人越來越追求驚險刺激,血脈僨張的影片,某種程度上講,我們開始變的浮躁,不安。

有一種慢節奏的電影,如果沒有一顆安靜的心來慢慢欣賞,你無法體會電影的魅力。《步履不停》就是這樣一種真實生活化的電影,擅長拍紀錄片的導演是枝裕和,這次把鏡頭切到一家人的聚首,在一天的時光裡,道出了無數家庭的一生。

該片榮獲第22屆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是枝裕和也因此獲得第3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這部影片被譽為家庭片的巔峰佳作。


本片的故事情節很簡單,良多帶著再婚的妻兒在哥哥忌日這天回家,姐姐家已經提前到達,準備飯菜,之後一家人嘮嗑吃飯,待了一晚後,第二天他們坐車離去。

是枝裕和的鏡頭很平淡的記錄了這次的家庭聚會,生活本就是平凡的瑣事,但就是這些瑣事中透露出一家人的矛盾,展現了生活的真實和人生的況味。

01

良多vs父親

活成父母期待的模樣,還是自己渴望的樣子

「你的工作能餬口嗎?」

「養一個單身母親帶著孩子還是可以的。」

在良多他們回來後,這是第一次與父親的正式聊天,父親第一句話不是說工作順利嗎,而是你的工作能不能養活自己,兩人的交談被院子裡打鬧孩子們的聲音掩蓋,場面尷尬。

可見他跟父親之間的芥蒂和疏離,之前在剛進家門時,妻子由香裡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提到你父親你就特別嚴肅。」說明他們父子關係已經早有不和。


吃完午飯後,淳史(良多的繼子)來到爺爺的診室,爺爺希望他成為一名醫生。良多看到後,跟父親有了一次針鋒相對。

良多反感父親的強勢,同時,也反感醫生這個職業,將來也不希望兒子做醫生。

可能之前,父親曾經對於他有強烈的控制欲,希望他將來繼承家業,但是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長大,成了一名繪畫師。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年近40歲好像沒什麼成就,不僅沒有駕照,沒有車子,而且是失業狀態,還勉為其難地讓妻子幫忙撒著謊。

之前網上流傳過這樣一個話題,我們應該成為父母期待的模樣,還是自己渴望的樣子?

我想大家在年輕時都有過這樣的思考,影片裡,父親想讓良多當醫生繼承家業,但是他毅然選擇做了繪畫師,跟父親對著幹,在他們沒見面之前就能感受到父子之間的距離感,等真正見面,火藥味更加濃鬱。

父母真的希望我們按照他們的意願來過一生嗎?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會被父母催促上學的時候要好好學習,考好大學,將來找工作的時候,父母又來建議,考公務員進體制,收入穩定,各種福利又好,這是父母對我們的期待。

但我們有自己的喜好和興趣,喜歡街舞,喜歡唱歌,有自己的理想,將來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想要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不想活在父母的設計和庇護下,我們有錯嗎?


是的,都沒有錯,其實仔細想想,這兩者都不衝突。

父母,他們想要我們考公務員,因為在他們看來,公務員是他們認為最好的工作,同樣影片中良多的父親從事的是醫生,這個職業也是很好的工作,他給自己帶來了尊嚴和價值,還有很好的生活保障,所以他想讓兒子從事相同的職業。

從本質上講,父母是希望我們能過得好,他們年事已高能夠幫助我們的事情已經不多了。只能在他們的意識中,盡力幫我們做出最好的選擇,就是從事醫生或者公務員的職業。

我們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活成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我們也沒有錯。

但影片中近40歲的良多,事業上,工作沒有著落,婚姻上則是娶了帶個孩子的女人,父親當初讓他繼承衣缽,他卻叛逆,選擇獨自出去闖蕩,但許多年後回來,還是窮困潦倒的模樣,父親自然有些情緒。

其實,父母的初心是希望我們能夠生活得好,如果我們可以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到一定成績獲得社會認可,不說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但總得衣食無憂,健康快樂吧,那麼父母對於你想不想做醫生或是公務員真的就那麼重要嗎?


記得影片開始,父親獨自一人拄著拐杖,走過街道,穿過樹林,在馬路邊張望,期待兒子的歸來。

影片結束時,父親語氣輕快地說,「他們下次回來就到過年了吧。」

即使我們忤逆父母的意願,他們依舊期盼我們的歸來,依舊愛他們的孩子。

02

母親vs方雄

雖有不幸,但並沒有寬恕

「我永遠無法忘記那雙擦得乾淨的鞋的樣子。」

母親總是會自言自語道。

良多的哥哥在電影中並未出現,但是卻是整個電影的靈魂人物,這次的聚會就是因為今天是他的忌日。

15年前的一天,純平去海邊遊玩救了一個溺水的男孩,結果自己被淹死了。

15年後的這一天,純平用命換回來的這個男孩方雄已經長大成人,肥胖臃腫的身材,在超市兼職發傳單,做著底層平庸的工作,純平每年的忌日,母親都會請求方雄到家裡來作客。

對於純平的死,母親心裡的痛楚無法撫平,總是自責,當初沒有阻止純平去海邊。

「那天晚上純平在擦鞋,臨時起意要去海邊,如果當時我說些什麼,他也許就不會去了。」

「我永遠無法忘記那雙擦得乾淨的鞋的樣子。」

……


晚上飛回來一支黃蝴蝶,母親魔怔似得,追著那隻蝴蝶,嘴裡叫著「純平,純平」,最後蝴蝶落在純平的遺像上,他相信那是純平所化身的蝴蝶,他回家了。

母親對兒子的死,令人感動揪心,同樣,作為醫生的父親也是暗自內疚。

兒子純平在死之時,他出了急診,治療一個食物中毒的患者,沒能陪在兒子身邊。他一直為將來能夠繼承自己事業,以醫生作為理想的長子純平而驕傲,但是發生這樣不幸的事情,他內心裡也歉責不安。

父母之間經常相互埋怨,同時也獨自傷心。

你說都15年過去了,他們家放下了心裡的傷痛了嗎?

沒有,他們每年都會要求那個被救的孩子來家做客,進行祭奠。

晚上良多跟母親聊天,良多說放過那個被救的孩子吧,不要讓他再來了。


這時,鏡頭切在母親的側臉,昏暗的燈光下,兒子剛剛給了零花錢的喜悅笑容,搞怪賣萌的鬼臉,瞬間變得陰沉詭異。

「是他的錯,導致純平死了,才十多年就忘了,未免太讓人心寒了。」

「對做父母的來說,沒有人可以恨的話,就只能自己承受痛苦了。就算我們讓那孩子一年痛苦個一次,也不至於會遭天譴吧......」

良多認為母親太殘酷了,剛開始我也這麼想,或許很多人有同感,勸說母親放過那孩子吧,是啊,都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

「來掃自己孩子的墓,沒有比這更讓人痛苦了吧。」

這是一個母親的心聲,終究是不可能放下的,自己兒子的死,總要找個人來怨恨,才「故意」讓那個被救的孩子一年又一年的來。

是啊,自己孩子死了,到哪裡去傾訴呢,唯有讓那個孩子來,他或許只是痛苦一天,或是那一會兒,但是作為父母需要忍受喪子之痛一生,往後的一輩子啊。


面對這個被救孩子的平庸,母親為純平的犧牲感到不值,但如果我們假設這個孩子生活的很好,功成名就,事業有成,或許他們心裡會有些寬慰吧。

都說地裡的莊稼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不管方雄千萬優秀還是平庸無奇,也不是自己的孩子,對於付出很多心血時間培育的孩子就這樣死去,難掩傷痛,母親每年還是會邀請那孩子來,看著被救孩子的長大,這也是純平存在的唯一證據吧。


15年過去了,母親接受不了純平的離去,方雄每次的登門祭拜,就像在折磨他一樣,只要母親心裡的痛在,永遠不會得到寬恕。

母親說,「不管明年後年,我都會叫他來的……」。

或許,我們會有不解,良多也是,母親說當你成為一個真正的父親就會知道了。

之前網上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刀不扎在自己身上,就不會知道有多痛。」

是的,我們不知道母親忍受了多少痛苦生活了15年,我們也不能輕易說讓母親就應該寬恕那個被救的孩子,生活總有很多不幸和真實,人性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般高尚偉大。

由香裡跟兒子說,「人是不會真的走的。死去的人,還是會以某種方式繼續存在。」

我想說,這種方式或是方雄的良心不安,或是母親的悲痛,只要有人記得,那這個人就一直存在,母親想讓大家都記得純平,就好像純平從未離開一樣。

03

愛vs遺憾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是那麼一點來不及

「在這段不斷失去的日子中,如果說我還得到過一點什麼,應該就是: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來不及——這麼一種近似於認命的教訓吧。」

這是同名書籍《步履不停》中,良多的一段話,同樣也是作者兼導演是枝裕和想表達的主題。

《步履不停》創作的靈感來自於母親。當時,母親病危住院,是枝裕和經常去醫院做陪護。母子都很珍惜一起相處的時間,母親會在病榻上回憶往事,兒子也在床邊認真的聆聽。

不久母親過世,是枝裕和不斷回味這段珍貴的記憶,同時也給他帶來很多啟示。時間不停地向前,人生也在推進,但是總有那麼點來不及。

一輩子行醫的父親,面對突發疾病的鄰居,訊問病人的脈搏,等來的卻是工作人員的「請退後」。

出去散步,看著拄著拐杖步履蹣跚的父親,良多假裝打電話,故意落在父親身後照看。

衛生間新裝了鋁製扶手,牆壁上掉落了瓷磚,房子舊了,人也老了。

當然,這都是些生活的平淡細節,乏味但真實,父母總會老去,我們也會成為父母,人生總是這樣猝不及防,從步伐矯健到步履蹣跚,從滿額青絲到白髮蒼蒼,好像只是一瞬間的事。


影片裡母親最終沒能坐上兒子的車去購物;父親也未能如願跟他們一塊兒看場足球賽;送走他們後,母親在回去的路上想起昨晚討論的那個相撲選手的名字,而此時在巴士上的良多,回頭看了一眼後窗,嘆了口氣說,「是黑山姬,每次都這樣,總有那麼一點點來不及……」

良多坐的那輛巴士就好像時間一般,不斷向前,我們只能回望記憶,有些答案差那麼一點,有些遺憾來不及彌補,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已經在消解,但是還是慢了時間一拍。

母親在純平墓前用長柄勺給墓碑澆水,說「天氣這麼熱,這樣舒服點吧。」回來的路上跟良多說,「白蝴蝶如果能夠熬過冬天,就能變成黃蝴蝶飛回來……」

良多有些不信,問母親在哪裡聽說的,母親忘了。

幾年後,父母過世,良多一家回來祭祖,也拿著長柄勺給墓碑澆水。下坡時,跟女兒講蝴蝶的故事,女兒問,誰告訴他的呢,他喃喃地說「誰呢?」


良多大概也記不起來,關於蝴蝶的故事是誰告訴他的,父母過世後,他買了車,生了孩子,好像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不都是父母在時所期盼的嗎,可好像一切總是慢了一拍。

我們被時間的洪流裹挾著,一邊向前生活,一邊製造遺憾,沒有什麼完美的人生,只有步履不停。


04

總結

寫這篇文章時,我總是忍不住的鼻子發酸,影片只是記錄了一次平常的家庭聚會,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親戚們回家祭祖,那時父母沒老,我們還小。

電影裡好像有我的影子,有父母的影子,時間擋不住,我們一代又一代不僅僅是血脈的流傳,還有情感的流淌,愛的傳承。

故事結尾,良多在內心對自己說:「想起母親,可能會哭,也可能會笑吧。」

相關焦點

  •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總有一些無法挽回.枝裕和經典代表作《步履不停》的原著小說(附電影)
    《步履不停》作者:是枝裕和類型:文學情感豆瓣評分:8.7《步履不停》是是枝裕和經典電影代表作《步履不停》的原著小說。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已經是夏末的季節了,院子裡的紫薇花開得璀璨,黃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飛舞著。
  • 《步履不停》:人生路上步履匆匆,為何總是有些來不及?
    「我不喜歡主人公克服弱點、守護家人並拯救世界這樣的情節,更想描述沒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骯髒的世界忽然變得美好的瞬間」。是枝裕和是日本頗具盛名的電影導演,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父如子》、《海街日記》、《小偷家族》等等,而《步履不停》是最偏愛的一部。
  • 音樂:生活路上有這樣一首歌,讓我們《步履不停》走下去
    一切都步履匆忙,路燈忙著發亮,黑夜忙著睏倦中醞釀,人們忙著和過往告別, 我忙著欣賞煙花的光,我收回眼睛,黑夜望向我。我與舊事歸於盡,來年依舊迎花開。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步履不能停,加油!生活路上有這樣一首歌,讓我們《步履不停》走下去。其實在《步履不停》中所表達的情緒很像那種困於世俗,但是又茫然無奈無法改變甚至有點享受現在生活的感覺。
  • 豆瓣8.8分|《步履不停》人生取決當下,卻要步履不停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步履不停》是一部家庭治癒系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8分。該片被評為第22屆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是公認的是枝裕和最好的作品之一。不像哥哥那般優秀,去做醫生的人生,就是沒有前途的人生嗎?沒有娶一個一婚的女子為妻,就是不幸福的婚姻嗎?聽著裡屋姐姐給孩子們讀著自己小時候"想當外科醫生"的作文,良多的情緒爆發了,他衝上前撕毀了作文,並對父親說"我不想當醫生,以後我有了孩子,我也不會讓他成為醫生的!"
  •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親還有母親之後,我最真實的感受。」電影《步履不停》,呈現的是一個被長子去世的陰影所長期籠罩的家庭。夏末秋初,紫薇花開,紋黃蝶在山坡上翩然飛舞。生活,就是這樣,步履不停,步履不停。歡笑之後的隱約哀傷,埋藏在波瀾不驚的對話之中又是小心翼翼的試探,那些忍不住的爆發的爭執之外又是於心不忍的疼惜。在沁涼的麥茶,紅透的西瓜,母親拿手料理炸玉米天婦羅,糖炒蘿蔔絲的溫吞中,是母親對頂級壽司和鰻魚飯外賣侵入的抵抗。
  • 周末電影 |《步履不停》來不及的人生,停不下的步伐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們常常忽略身邊的美好,每當稍停下腳步,才驚覺那些最珍貴的事物竟在不知不覺中匆匆流逝。
  • 遠方很遠,步履不停;我還年輕,我渴望在路上。李若寧
    去看不一樣的日月星辰、山川湖海;去看不一樣的世間萬象、人生百態。7. 有趣的人生,一半是家長裡短,一半是山川湖海。8. 一個人如果專注於傷害,將持續遭受痛苦;如果專注於得到,那麼將繼續成長。9. 須臾生命的鋒利刀鋒,刺出去的是傷痛,留下的是成長。
  • 《步履不停》:這慢一拍的生活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人間三部曲之一。是枝裕和曾表示自己「想要拍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故事」,甚至希望這部電影「除了細節別無他物」。是枝裕和因為對過世的母親的思念和懊悔拍攝了《步履不停》,他稱這部作品純粹從私人的感情出發,沒有絲毫的社會性,但就是這些細枝末節的累加才構成了生活,似乎什麼都沒發生,又似乎把所有人生都講完了。生活總是在繼續,而我們一直慢一拍,跟不上父輩們的腳步,到頭來又隱隱約約變成他們的模樣,才恍然大悟地遺憾起來。
  • 從《步履不停》看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相處三種形態
    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親還有母親之後,我最真實的感受。 ——《步履不停》 成年後的子女,面對日漸老去的父母親,心裡總有一點矛盾。 《步履不停》就是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緬懷剛過世的母親創造的作品。比起沉湎於失去母親的悲痛,是枝裕和更懷念在日常與母親相處的點滴。於是,他將自己的經歷改編成《步履不停》電影,並寫成小說。是枝導演說,這是一部為自己而做的作品,卻受到了意外的收穫。此片不僅在日本國內橫掃當年的電影獎項,還獲得了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評審團大獎和最佳影片。
  • 《步履不停》:是枝裕和最好的電影,希望爸媽老得慢一點
    他的鏡頭裡總有日常,日常裡總有溫存,溫存裡又總有一脈人生遺憾。壹1968年,石田良子以一首《藍色街燈下的橫濱》風靡大街小巷,創造了150萬張的銷售記錄。那一年,是枝裕和6歲。32年後,他把自己的童年往事改編成劇本,故事的名字取自石田良子那首歌中一句歌詞,叫《步履不停》。
  • 豆瓣8.8《步履不停》:別瞧不起平凡,它才是人生的唯一答案
    他導演的《步履不停》,就是一個家庭日常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長子純平忌日這天,次子良多拖家帶口,回到久別的老家,跟父母團聚了2天1夜。這樣的團聚,在千千萬萬個家庭裡發生過,但是,是枝裕和導演出來的細節,總有幾處,能點中你的穴位、戳痛你的內心,隱隱喚起你對人生的感觸、對生活的反思。
  • 從《步履不停》中解讀導演是枝裕和創作背後深邃從容的人生感悟
    是枝裕和一向以溫暖的治癒片著稱,《步履不停》同樣也是一部關於家庭的治癒系電影,但是與他的其他電影不同的是,《步履不停》在細膩的人物塑造和情感筆觸之下,看似輕巧卻深刻地同觀眾探討了深邃從容的人生感悟,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哲學深度和豁達的人生態度。
  • 人生本就步履不停,所以只能一直往前走
    是枝裕和總是用最溫暖的鏡頭和語言畫面,撕開人生最悲苦也最溫情的一面面。他的電影,在於把人生本意一點點撕開給平凡人看見。是枝裕和一向擅長用瑣碎的日常互動,以及平淡的鏡頭來營造空間中微妙的氣氛。在觀影時,你會覺得這段對話好像在自己和媽媽之間也發生過,或者是,廚房裡的老婆婆忙碌的身影和自己奶奶是如此相像。在是枝裕和的故事裡,你總能看見自己的影子。
  • 步履不停,殘忍而溫柔
    其實《步履不停》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恰逢長子純平的忌日,次子良多和姐姐千奈美帶著家人回到家中。所有的劇情,都發生在這歸家的兩天一夜。 可這部電影的魔力,便是那些細枝末節中可去琢磨的人生況味,通過一家人關係的暗中角力,展現生活的無奈,人生的世事無常,同時,還有家人間愛的羈絆。 人物如鏡 看這部電影,我總會感慨,是枝怎麼能把角色塑造得如此真實、複雜且引人共鳴。
  • 不要讓《步履不停》停下來
    偶偶然翻到《步履不停》,是枝裕和的作品,豆瓣評分8.8,入選TOP250電影排行榜,爛番茄新鮮度7.9分。>爛番茄7.9評分讓人想說太多話卻不知從何說起的一部電影,男主人公小良的哥哥去世了,他的父母一直在懷念著他的哥哥,他在職場上失意,而且他似乎也總生活在哥哥的陰影之下
  •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過往,與時間講和
    電影《步履不停》,是著名日本導演枝裕和的經典作品之一,此電影改編自是枝裕和親撰的同名小說,這也源自是枝裕和的部分真實經歷,是為懷念自己母親所作。是枝裕和在《知日》雜誌上說過:「《步履不停》是迄今為止我拍過的電影中個人成分最重的一部。……大概是母親的去世讓我太悲傷了,需要通過這樣的形式悼念她,否則人生無法繼續。」
  • 唐嫣:步履不停,一如初見
    在她看來,這許是因為她的人生就是一直不斷地向前走,「我畢業之後就開始工作,然後工作一直很忙忙碌碌。直到這一兩年,我調整了工作和生活的比例,才稍微有點放緩腳步。在這之前,我覺得所有的一切讓你來不及去過多猶豫和停留,就是一直在迫使你往前走——沒有人逼我,這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相比很多一直在追趕,一直不停轉動著轉動著,卻漸漸忘了為什麼開始的人,唐嫣一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追求的是什麼。
  • 從《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記》看是枝裕和對家庭的解構
    今天,從他其中的兩部作品《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記》,看是枝裕和對家庭的解構。是枝裕和並沒有刻意為了大團圓結局而讓他們和解,而是當良多成為一名真正的父親後,感悟到:「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三年後父親去世,跟父親的球賽沒有辦成,母親也隨父親而去,最後還是沒有坐過一次汽車,對良多而言,是有缺憾的吧。相聚後分離,疏離後想念,時間從不會為任何人停留,那些隔閡終歸在時間的流逝中逐漸淡去,直至消解。
  • 《步履不停》:無論發生什麼,人都會跟著時間往前走
    步履不停《步履不停》也沒有例外可即便是這樣,親人之間不會因為這些而不聯繫,時間也不會因此而停滯,總會往前走,步履不停。思念不會隨著時間淡化,會步履不停大兒子純平15年前在海邊因為救溺水的方雄而死,如今方雄卻長成了肥胖油膩的小子。父母都覺得不值,可是又怎麼樣的,只能剩下無盡的思念。
  • 血脈相連,生死相依 ——日本電影《步履不停》賞析
    《步履不停》這部2008年日本的家庭劇,當年就曾看得我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