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令人抓狂,卻實現了天才的責任

2021-02-11 藝集

作為致力於推薦和創造與藝術相關作品的平臺,藝集會分享很多與藝術、設計有關的內容。同時,藝集會不斷與不同的藝術家合作,未來我們會分享很多團隊成員原創的文章,體會藝術家不同的藝術理念和生活方式。

[藝集按]藝集與周迅工作室合作,邀請5位藝術家授權製作限量版T恤進行義賣,籌款捐助給華誼兄弟公益基金,給鄉下特別是一些特殊兒童放電影。藝術家們對於公益性的合作都非常慷慨,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徐冰、葉永青、徐累、梁遠葦、陳可五位藝術家即同意授權給我們作品。其中,徐冰和陳可特別提出要為此次主題單獨創作,可惜因為工藝問題,陳可的創作並未能用到此次T恤中來。希望接下來有機會呈現,不浪費藝術家的美意。

徐冰令人抓狂,卻體現了天才的責任

文/李冬莉

徐冰就是這麼讓人抓狂

藝集聯合周迅工作室,邀請徐冰創作藝術T恤。像他每一次的創作一樣,我們都在他完美主義的精益求精、細節狂的工作方式裡,等到集體抓狂。

此次設計團隊和工廠都是第一次跟我們合作,也是第一次跟藝術家們合作,他們沒有已經等到夜裡9點還不知道生產什麼的經歷。一件T恤的生產要經過設計師、面料供應商、印刷供應商、生產製作商,織嘜供應商等各個不同環節,環環相扣。徐冰非常忙,作為中央美院的副院長和版畫系主任,既要上課,又有開不完的會,見不完的人,但對於這麼小一個作品,只是幾行圖案,他仍然要親力親為,好像即使到最後一刻,也沒有對作品完全滿意的時候,好像對於他來說,只是因為要展覽、要製作的外力,才不得不停止。是停止,不是結束。

截稿的那天晚上,搭檔被設計師和工廠催到發瘋,只能催徐冰的助手。已經到8點了,得到的答覆仍是,你們知道徐老師的,他一定會改到最後一刻。

(周迅身著徐冰款T恤)

是的,我非常知道。2008年我作為當時的項目方臺灣睿芙奧藝術集團的代表跟著他一起製作鳳凰,已經見識到了徐老師對細節苛刻的程度。朋友知道我跟著徐冰做項目,提醒說:徐冰?你可小心了。

聽說他在美國做菸草計劃的項目,已經開展了他還在旁邊工作室忙著做作品,沒弄完。合作的人都要瘋掉了。曾經,有一度在製作鳳凰的工廠裡,工人們也快瘋掉了。冬天的北京,沒有暖氣,全靠廠房裡的煤球爐,徐冰不滿意鳳凰的鳳冠擺放的位置,工人上上下下改了好幾次之後徐冰才滿意。他走後,一個工人站在鳳凰下面看了半天,嘴裡嘮叨著,「他改了半天還不是跟原來一樣?」

這句話我家阿姨也說過。藝術T做完之後,因為工廠趕工,所以,鎖邊有些線頭沒來得及剪掉。我帶著阿姨和同事們在庫房忙了好幾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剪線頭。阿姨對於剪線頭這件事很不理解,在她看來,一件衣服有點線頭很正常,而且剪了半天,還不是穿在裡面,誰會看得見裡面的線頭呢?

懂得和欣賞藝術是一種能力

有一次吃飯,跟徐冰聊起對細節的感知,他提到一個例子,他說,在倫敦展出以911為題材的「何處惹塵埃」時(此作品也是利用911時留在地上的建築灰燼創作的)的一個插曲。他說有一次他看現場的字,怎麼看怎麼怪,助手也沒看出來,到處問有沒有人動過現場。結果,確實是博物館的人動了一個小裝置,導致地上的字母呈現交錯了不到1釐米。「我對作品的細節很敏感,這和人對生活的感知是一致的。」

徐冰這種對細節的敏銳度是天生的還是訓練出來的,不得而知。不久之前,徐冰見到朋友的孩子,一個才100天的小嬰兒木果,木果的頭長的比較圓,常常有人誇她頭型好,只有徐冰第一眼就指出:她的後腦勺左右有點不對稱,睡的時候要注意一下。聽徐冰這麼一說,父母看了半天都不太看得出來左右後腦勺都差別,只能嘆服徐冰的敏銳。

很難說,當我今天開始做產品時,所擁有的挑剔、龜毛有沒有受到徐冰的影響,但是,對於有一天有人說「她很難搞,特別挑剔」時,我欣然接受。誰願意做一個友好的但是做出來的東西很差的人,就讓誰去做吧,好人裡缺少我一個對這個世界沒有損失。

藝術其實很樸素

(徐冰的鳳凰今年2月起在紐約聖約翰教堂展出)

前幾天,朋友從紐約聖約翰教堂發來「鳳凰」的展覽圖片給我,這是繼鳳凰在北京今日美術館、上海世博會、馬賽諸塞州當代美術館(Mass Moca)展出後的第四站。她並不知道「鳳凰」會在此展出,上一次看到「鳳凰」還是2010年在北京今日美術館展覽的時候我帶她去的。忽然的不期而遇讓她有種他鄉遇故知的驚喜。加上即使是聖約翰教堂這種宏偉、靜穆、莊嚴的地方,一對「鳳凰」依然不失自身的氣勢。讓她身為一個中國人,在神聖的宗教氣氛中越發萌生出某種民族自豪感來。她給我發微信,「你能有機會參與到如此宏偉的大作品的創作過程中,真棒!」我回給她一句:「你在紐約,能夠到處看到很好的展覽,真棒!」

放下手機,我試圖從書架裡找出第一次辦展覽時的畫冊,可惜因為搬了兩次家,不知被塞到哪裡去了。這本畫冊講述了「鳳凰」從2008年到2010年的創作歷程。原本以為最多8個月就能完成的項目,結果用了整整2年時間。這兩年時間裡,徐冰當時的助手結婚生子,緊接著我作為項目合作方的執行人員結婚生子。兩年孕育一對「鳳凰」,兩個「兒子」。巧合的是,徐冰為助手兒子取名陸寬,我為我兒子取名黃行。直到做這本畫冊,要將兩個小傢伙的照片放進去,我們才發現這兩個名字如此地對仗工整。後來,詩人歐陽江河專門寫了一首「鳳凰」的詩歌,也把兩個小傢伙的名字寫了進去。偶爾,我們會開玩笑說,「這麼小就進入藝術史了!」

黃行今年4歲半,他並沒有因為我從事與藝術相關的工作而對藝術更為親近,我們也並不刻意培養他所謂的藝術能力。甚至,至今他握筆的能力還是很差,畫不好一個圓和一朵花。他的繪畫作品常常只是一片混沌顏料的疊加。不過他會告訴你畫了一條鯨魚,從海底躍到天空上,跟白雲在玩呢。有時心血來潮,也會讓他陪我看看世界上最重要的美術館的收藏品的畫冊之類,問他從維納斯的眼睛裡看到了什麼?我滿懷期待地想要聽到的憂傷啊,哀愁啊,或者希望啊,全部在他毫不猶豫的「眼珠子」裡碎裂。「恩,是的寶貝,眼睛裡就是眼珠子!沒錯!」有一天,我開始教他用筆寫字,我寫了一個1,握著他的手寫了一個1,他自己在兩個1上面加了一個弧形,「媽媽快看,變成一個房子了。」那天晚上我們的寫字計劃泡湯,一起在本子上亂塗亂畫,加上海闊天空地胡說八道。

藝術從來都不是能夠完全靠教育教出來的。儘管藝術教育極其之重要。保持對生活和世界的好奇心,以自己獨特的人格特點,通過一種藝術的方法表達對世界的理解和認知,無疑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觀。關於什麼是藝術,徐冰最常說的就是一句老話是: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他所有作品幾乎都秉持著這個最樸素的藝術觀,創造了代表這個時代又超越了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當你看到這些作品的時候,他們會在瞬間擊中你,讓你似曾相識,又得用心思考才能反應過來——好的作品都有擊中靈魂的能力,不論美醜。它們不需要策展人的解說和藝術家的旁白,每一個普通人都能通過自己的方式解讀到其中的意思。那些故弄玄虛、假大空的藝術往往嚇不了人,還容易驚著了自己。

如果不是徐冰,鳳凰能否飛到今天?

「鳳凰」作品的發起是因為中央電視臺對面的WFC環球金融中心,委託方想要在中庭懸掛一件裝置作品,希望邀請剛剛回國的徐冰創作。2008年1月,我第一次陪徐冰去現場,當時還是工地,我們倆帶著安全帽,圍著建築轉了一圈,徐冰當時已決定用現場的廢料來做作品。創作原型經歷過仙鶴,最終確定為鳳凰。現在看,圍繞著鳳凰製作過程的各種起伏,幾經停工,最終涅槃飛翔,更符合這件作品的寓意。

聖約翰大教堂主教詹姆斯·科瓦斯基稱徐冰為「從建築垃圾中洞悉人類現狀的國際公民。」

關於「鳳凰」及對徐冰作為一名國際知名藝術家的讚譽,作為項目團隊成員之一,歷經2008年至2012年,去美國巡迴展覽前最後一次修繕的5年參與裡,聽過無數評論家和媒體記者的版本,「鳳凰」取材於建築工地和物質廢料的材料垃圾性和「從鳳喙到鳳尾的每一個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飽含中國民間藝術精髓的完美性,以及這對神話中的巨鳥象徵著鴻運、統一、權利和昌盛,如此地具有代表當代中國的特點,被認為是當代中國萬象的一個代表。」

(徐冰(左一)在聖約翰大教堂布展現場)

(紐約時報對鳳凰在聖約翰大教堂對展出給予了報導)

事實是,在整個製作過程中,也是相當地有中國當代性。鳳凰製作所需的廢舊材料遠非我們所料想的僅從建築工地直接拉回即可以。整個WFC被幾十家分包商承包,每一個我們看似是廢料的垃圾都有歸屬,想要協調30多家同時給我們物料,隨我們使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協調取物料花了很長時間。不管是時間還是物料本身,都不允許,整個工作室開始開著車整個北京周邊買廢料和後來在鳳凰身上變成各種重要組件的建築垃圾。2008年,恰逢北京奧運會,周邊的此類舊貨廠陸續被關掉,助手們一度要跑到河北去,買物料。加上金融危機,更換收藏機構等各種插曲,鳳凰在北京郊區的工廠裡,從半年到8個月到1年,到2年。

這是真實的中國。如果不是徐冰,換成另外一個藝術家,不知道鳳凰能否飛到今天?

我曾經帶著前羅丹美術館館長去郊區工廠看鳳凰,他指著工廠裡一個高達數十米的城市雕塑,問製作這個需要多長時間。老闆回答,3個月。他驚呼太不可思議了,在法國,至少要2年。

當然,我們已經知道了,2年和3個月的不會是一個東西。而當我們希望自己不管是以藝術還是產品的方式站在國際的舞臺上,不管我們今天在經歷怎麼一個中國,失去資金支持也好,工廠配合度不高也罷,政策影響都算在內,最終,還是要經我們每一個個體之手創造的作品本身證明我們的能力和高度的時候,克服一切不可能,成就美好的結果,變成了一門更重要的藝術。

(鳳凰在今日美術館)

(夜幕中的鳳凰)

2012年,鳳凰從世博會撤展後一直在郊區工廠存儲,等著接下來的美國巡展。因為鳳凰涉及防腐、燈光等複雜的技術問題,需要在出發美國前進行一次大修。我和徐冰多次從北京往返上海。我們一起坐經濟艙,住平價酒店,中午吃盒飯,每次從工廠出來的路口會有一個賣甘蔗的小販,我們會買一根打包,在路上邊啃邊聊天。他會笑著說,你多吃點,我牙齒不行了。在日常生活裡,徐冰從未表現出其在藝術上的挑剔和不滿足。他謙和、平易,對物質的欲望也不高。他不是梵谷,絲毫沒有瘋狂的一面,也不是當代的時髦藝術家,抽雪茄喝紅酒。他更像隔壁的老教授,慢條斯理,學富滿車。唯一不能觸碰的底線是他的藝術,那會將他變成另外一個人,真正的藝術家。

因為這樣一個不完美的時代,各種捉襟見肘,才有可能創造經典的藝術和好的產品——有才華並且不放棄的人終將有自己的機會。而作為普通人,將一地雞毛的生活過出藝術的質感,同樣是藝術家。

相關焦點

  • 雖敗猶榮的「徐冰天書號」
    《雖敗猶榮的「徐冰天書號」》提要00:14 「徐冰天書號」發射失利00:42 網上的很多評論很搞笑,認為這是「鬼畫符」01:25 有一些油管主播還把徐冰當成了航天公司的總裁,很業餘02:36 雖敗猶榮的「徐冰天書號」02:52 提要:民營航天的全球概覽03
  • 【內容精選】《藝術當代》NO.6/2014 從「徐冰:回顧展」看徐冰的藝術 王嘉驥
    徐冰(1955 年生)回憶自己在幼年時期,母親因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的工作繁忙,經常將他「關」在書庫裡。 20 世紀50 年代以後,中國大陸官方厲行文字改造,漢字簡化成為運動。因此,徐冰的成長過程經歷了「一批批新字的公布、舊字的廢除,對新字的再更改和廢除,對舊字的再恢復使用」。這一對待文字的特殊現象和概念,在徐冰心中種下了因子—也就是「文字是可以『玩』的」。
  • 徐冰和他的「人民立場」
    徐冰從小在北京長大,兄弟姐妹五人,他排在中間,雖然自幼體弱多病,但從小是好學生,春光明媚的童年也造就了他平和、吃苦耐勞的性格。「文革」中徐冰的父親被劃作「黑五類」,徐冰的進取心一下子落空,因為字好才勉強成為「有用之人」。從1974年到1977年, 徐冰到北京偏遠窮苦的延慶縣花盆公社收糧溝村去插隊,人稱「小徐」。
  • 徐冰 Xu Bing
    導演:徐冰音樂:馮昊製作團隊:張佐,葛宇路,張文超,房超,付偉,劉永芳,喬俊博,郭珠珠(聲音)此預告片在這裡作為一件影像作品展出,帶有戲仿性。徐冰祖籍浙江溫嶺,1955生於中國重慶,長在北京。1977年考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1987年獲得中央美院碩士學位。1990年作為榮譽藝術家訪美。2007年回國就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 【A&F閱讀】徐冰:藝術背後的聲東擊西
    故而,徐冰給人的印象,是濃鬱的學術氣息。  「藝術家最終的落腳點是要向藝術系統提示新的藝術語言、藝術手段,沒有完成這些東西,你就不是一個好的藝術家。」而徐冰,顯然走在這條極力向好,甚至追求完美的路上。  《背後的故事》探討的並非只是「表象與背後」這一哲學矛盾。
  • 徐冰展覽年表
    」,東伊利諾大學,十二月藝術中心 美國,奧士科士「徐冰裝置-—藝術的另一種語言」,澳蘭波巴畫廊 中國,香港「徐冰:英文方塊字入門」,漢雅軒 日本,東京「徐冰」,東京畫廊 西班牙,馬約卡島「書法教室」,米羅基金會
  • 專訪徐冰:我的作品「不嚇人」
    觀展中他們被人群簇擁著、被手機攝像頭包圍著,但徐冰並沒有被旁人影響,邊走邊向嘉賓介紹展品背後的故事。 觀展的起點是位於展廳入口甬道處的徐冰成名作——《析世鑑——天書》。《天書》是一套藝術裝置,它由上百冊古書、懸掛的古代經卷式捲軸和兩側牆壁上放大的書頁構成,書頁和捲軸上印著4000多個徐冰製造的「偽漢字」。這些文字沒有任何意義,就連徐冰自己也無法釋讀。
  • 徐冰,威尼斯的「鳳凰」更兇悍,更有危機感
    故事要從去年秋天奧奎拜訪工作室開始,奧奎很早就了解徐冰的創作,2004年,徐冰的《何處惹塵埃》獲得了「Artes Mundi」威爾斯國際當代藝術獎,正是他擔任評委會主席。藝術理念方面的認可使兩人言談甚歡。而當奧奎看到工作室陳列的《鳳凰》模型時,他變得非常興奮並告訴徐冰,「我覺得找到了我想要的作品。20多年以來你的作品一直在往前走,而且是在和現實世界發生關係」。
  • 徐冰:我的藝術世界
    當代藝術家徐冰「背後的故事」系列裝置作品第十二幅。徐冰和助手在創作中  「這次『背後的藝術』系列作品和徐冰之前的作品一脈相承,既延續了中國的傳統智慧,又秉承了非常前衛的當代理念,是現代與經典的對話。徐冰根據該大廈的空間特點和室內裝飾風格,初步設計方案是做兩隻飛翔的仙鶴,取意古曲牌「鶴沖天」。沒想到這個方案被最終的甲方認為不吉利,疑有「駕鶴西去」的意思。徐冰於是再改,決定用「鳳凰涅槃」這個典故,來做兩隻以垃圾為材料的鳳凰。徐冰認為用垃圾作材料,之間有一個垃圾和財富的隱喻關係,於是他開始了兩年的製作和實驗。最終,這兩隻鳳凰終於3月27日在CBD地區升騰起來。
  • 鳳凰藝術 獨家 | 徐冰撰文悼念奧奎·恩威佐:難過,難過!流淚,流淚!
    徐冰當時展出的作品《鳳凰-2015》是2008年《鳳凰》的升級版,以北京的建築和工業廢料為材料完成創作,是威尼斯雙年展歷史上最大的單體作品之一。徐冰自2008年開始創作「鳳凰」,緣起於對資本與勞動、生產與耗費的質疑。而奧奎認為徐冰的《鳳凰》既是中國現場的縮影,更和這個時代的世界狀況有種對應關係。
  • 徐冰:一直以來,我們對藝術教育的理解都錯了
    當代著名藝術家今天是大年初四,我們推送一篇來自著名藝術家徐冰的文章。作為當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徐冰擅長以圖象性、符號性等議題深刻探討中國文化的本質和思維方式。在徐冰看來,藝術的核心無關乎形式,而是一種有價值的思維,是社會現場,你生活在哪兒,就面對哪兒的問題,你的處境和問題就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而中國是正是這樣一個可以汲取巨大能量的地方。
  • 28000隻單眼、11000小時的鏡頭和徐冰的圈套
    這時,徐冰產生了用公共攝像頭視頻製作一部影像作品的大膽設想。然而,專業電影人給他的建議大多是否定的:沒有演員和攝像,怎麼可能做電影?但在徐冰看來,或許正是沒有人做過,才值得去做。不如就用攝像頭採集到的視頻,變著花樣戲仿一部電影大片。它的每一幀畫面都不是為藝術而產生,但最終卻被藝術所用。這太有趣了!
  • 徐冰:一個藝術家的文字觀
    ∧ 藝術家徐冰以下文字來自徐冰自述:把這些舊稿整理了一遍,說實話,我邊整邊想,這些文字有人讀嗎?∧ 徐冰作品《菸草計劃-維吉尼亞》可在我這代開始學寫字時,正值簡化字運動,一批批新字的公布、舊字的廢除,對新字的再更改和廢除,對舊字的再恢復使用,把我們搞糊塗了。
  • HISFF X 徐冰《蜻蜓之眼》|10000小時的監控畫面孵化而成的劇情長片
    三位重磅嘉賓,當代藝術家徐冰,導演張揚,電影評論家、北大電影文學系教授戴錦華來到現場,場面堪稱火爆。同時,此次活動正逢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徐冰:《思想與方法》」三十年回顧大展,海內外文化娛樂各界名人紛紛慕名而來。
  • 《心有靈犀》 徐冰研究生作品展亮相臺灣
    2013年7月6日,臺北誠品畫廊精心籌備的《心有靈犀》——徐冰研究生作品展正式開幕。本次展覽由著名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教授策劃。參展藝術家均為徐冰在中央美術學院的碩博士研究生,這些藝術家包括:孔希、伍琳、樸美麗、耿雪、張文超、張曉雪、楊宏偉。本次展覽的作品形式多樣,呈現出了每個人不同的面貌。其中有些作品已經被國內和世界重要的美術館收藏。孔希出生在山東曲阜。他是徐冰教授招收的第一位研究生,學習期間是在版畫系。參展的這兩件作品也和版畫有著很內在的關係。
  • 《海底總動員2》3D效果極佳 黃健翔魔音令人抓狂
    《海底總動員2》3D效果極佳 黃健翔魔音令人抓狂 時間:2016.06.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γ大頭蝦 分享到:
  • 徐冰與《天書》:一次解決所有「看不懂」
    《天書》徐冰說:「漢字是由一些表示世界要素的符號組成的,把類似於『山』的符號與一個類似於『水』的符號拼湊在一起,你一定會說這個字是表示自然的;如果把『工』與『刀』部拼在一起,你一定知道這個字是說人造物的。這讓你自己首先相信,明明有這個字。這就像你看到了一張熟悉的臉,卻叫不出他的名字。這讓我的這些假字,比起古字典中那些已經死掉的文字更像真文字。」
  • 盤點電視劇中出現的渣男,究竟誰最令人抓狂呢?
    何書桓一直在感情中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任的狀態,不想傷害任何一個女生,但卻把任何一個女生都給傷害了,他的渣是無能為力的、情不自禁的。打著真愛的名義,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做著傷害別人的事,還自認為是深情款款。
  • 「保定省蓮花河北市」保定汽車總站官微「英文地址」令人看了抓狂
    3月21日,網友@拉轟少年傑柯德 向《燕南趙北》爆料:今天瀏覽手機裡訂閱的微信公眾號,發現保定汽車總站官微發布的多篇文章中,所寫的英文地址出現低級錯誤,達到了「令人抓狂」的程度。原文如下:「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裕華東路1085號,Lotus Hebei city of Baoding province Yuhua District Road No. 1085」爆料網友說,他反反覆覆看了五分鐘,愣是沒搞明白保定汽車總站的英文地址,是如何「神翻譯」出來的,直看到自己抓狂,只看到自己懷疑人生!
  • 徐冰專訪 | 愛你在心口難開的我, 給你發了一個心形符號
    藝術家徐冰。圖/李偉用符號來表情達意,成了全球趨勢。在徐冰稱之為「新一輪象形文字時期」的當下,表情符號就是通用語言。「現在很多人不習慣說愛,這話一說出來就覺得太簡單了,因為它太具體了。2014年,徐冰創作了《地書》的姊妹篇《她的中國故事》,用6米長卷講述了深圳蛇口水灣村原住民一家三代的故事。2015年,徐冰把《地書》發展成了立體書,講的是主人公小黑工作日白天的12小時(白本)和晚上的12小時(黑本)都忙些什麼。這兩本書只有12頁卻很厚,設置了各種極具互動性的小機關,把你我的日常細節都容納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