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香港黑勢力大片收割了港臺影視市場地大波韭菜。當時的街頭巷尾,是孩提們的諸多效仿,打打殺殺仿若遊戲一般的存在。如今想來,也算不得一個良好的社會引導。可當時,眾人只沉浸於快意恩仇的江湖黑勢力之中,如何能夠看破?
當然,論及黑勢力的存在,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從口耳相傳之間,現如今許多「用爛」的「喪心病狂」之套路,在清朝便已然存在。那些清朝「黑勢力」的故事,現如今看來,也是一片觸目驚心。而這番情況之下,儼然是清朝的腐敗與無能。
國之根本為民也,當百姓遭受如此不公之對待,清朝政府竟也無意改變,可窺其之滅亡為必然也。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記
清末動亂,鴉片戰爭敲響了清朝的喪鐘。廣州沿海一帶,儼然是鴉片泛濫,吸食鴉片者,萎靡的不止身體,還有人心。
清廷深知鴉片之害,故而調遣各路人手進行禁菸一事。此處不經感慨,欲貪之人,何患無處可貪。其中某位廣州的禁菸千總,深覺自己攤上美差,整日瞅準殷實的商賈之家,一旦發現風吹草動,便是一番訛詐。
此番操作,倒也真讓他逮到幾個不法之徒,為自己積攢了一筆較為豐厚的家底兒。不過總歸天道好輪迴,千總的不法之舉,便為他日後的遭遇埋下伏筆。
倘若吸食鴉片的商賈是蟬,那千總便是螳螂,而螳螂之後,還有一隻虎視眈眈的「黃雀」陳譚。陳譚此人不學無術,專靠坑蒙拐騙過活,此次,他盯上的便是千總。說來詐騙也是一門技術,首先挑人便是一門學問。
無依無靠之輩,惹怒了便是同歸於盡或者雞飛蛋打,未免得不償失;而權勢潑天之人,絕不屑這些螻蟻之徒,定然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唯有千總這類,有些小權小錢,又懷揣把柄,生怕失去眼前利益的人,方為上等目標。
於是,一場為千總精心鋪設的詐騙便展開了。陳譚先是喬裝一番,與幾個同夥分工之後,敲鑼打鼓地住進了千總對門。接下來的日常,便是絡繹不絕的登門拜訪者,日常出行的僕從皆衣著華服。千總這一日日的看著,自然眼饞。
而陳譚掐算著,深知時機到位,便示意扮演奴僕的同夥前去誘騙。奴僕趁著夜色,敲響了千總家的房門,他憤憤不已的對開門的千總訴說著自家主人的諸多暴行,還露出身上的傷口,以示對陳譚的仇恨。
這番層層遞進的話語下來,千總倒也被繞了進去。接下來,便是此行的關鍵之語。奴僕告訴千總:「我家主人如此待我,我定然不會偏袒於他。千總大人,我要和您告發我家主人,他吸食鴉片。」
聞言,千總的眼睛都亮了。他滿心以為自己發橫財的機會再度降臨,殊不知自己儼然步入陷阱之內。千總生怕錯失機會,趕忙問清細節。一再推敲,確定無誤之後,千總便要奴僕帶著自己和手下去捉人。
然後,好戲正式開場。千總一行人踹開房門,只見陳譚拿著煙槍側躺在床上吞雲吐霧,好不快活。千總二話沒說,命人拿下陳譚,將其押解回衙門。
陳譚剛開始表現的瑟縮,待步入衙門之後,便不再偽裝,盤坐在地上哈哈大笑起來。千總將陳譚的煙槍丟在地上,猛力拍起了驚堂木,怒喝道:「大膽陳譚,抽食鴉片還咆哮公堂,簡直罪加一等。」
陳譚輕蔑一笑,回擊道:「縱然你是大人,無緣無故抓我這等小民,也是犯法的。大人怎得不好生看看這煙槍呢。」
千總聞言,趕緊撿起煙槍,才發現這不過是個模具。於是,當下情形立刻反轉,陳譚反客為主,賴在衙門不走,死活要千總給予賠償。而千總偷雞不成蝕把米,只能自吞苦果,最終付了陳譚一大筆銀兩擺平此事。
這樣的局中局,從開始到最終,陳譚都把握的恰到好處,足可見其之機敏。但這番機敏之心,用在坑蒙拐騙之上,也算一條黑路走到底。不過,與其他血腥的清朝黑勢力相比,陳譚這點伎倆,未傷人性命,也算不得最壞。
而真要論及,不過是環環相扣,倘若富賈不吸食鴉片,何來千總的敲詐。而千總盡忠職守,又有陳譚一伙人何事。不過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沒心沒肝記
在清朝,有那麼一群人沒心沒肺的潑皮無賴,專盯手無縛雞之力的懵懂孩童,施以小計將其誘騙到人跡罕見之處,而後實行傷害。他們的目的十分明確,金錢而已。此類人常年混跡市井之中,十分清楚世人憐憫之心。為了這份憐憫,就此催生出一條致人傷殘的產業鏈。
被誘騙的孩童尚且年幼,便要承受傷殘、毀容等悲慘的洗禮。隨後,他們被丟在街頭巷尾之處進行乞討,一日所得還被全數剝削,每日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
待小乞丐長大之後,便成為了大乞丐,一群殘廢之人,毫無自救之法。多年的壓迫和遭受的暴行,儼然讓他們變成了麻木之人。從不敢反抗到不會反抗,這個過程,本就在摧毀人心。
沒心肝的無賴們得到了滿意的結果,每日遊手好閒等著乞兒們的「上供」,而這群乞兒,在一日日的反覆折磨中,黯然死去。
雖不願承認,當一批乞兒離去,自然有潑皮負責下一批「貨物」的供應。孩子們,是最無辜的貨物,淡薄的肩膀承受了人性之惡。
何而為人?當人性的黑暗全然釋放之後,這個世道,定然是黯淡無光的。在清末那個慘澹的時代當中,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並非只有孩童遭殃,婦女也是這群無賴的目標。
當時成都一代有一個專業的拐賣婦女團夥,他們分工明確,有人出面誘騙防範心不足之女子,然後將其帶入匪窩。待女子察覺不對,已然為時晚矣。
在那個三從四德、貞潔大過於天的年代,這幫團夥先行將婦女J侮,而後是武力威脅。婦女惶恐不安,但仍舊心存獲救的希望。此時團夥便會叫人偽裝買家,對婦女進行套話。被拐婦女一旦哭訴喊冤,立馬會遭來一頓毒打。
兩次三番之後,婦女基本便徹底認命。此時,便是「賣貨」的最佳時機。而就此,山高水長,婦女不知會成為誰的妻。是否會憶起過往,無人可知,但其在過程中所遭受到的一切,皆為痛苦。
可這一切,誰又在乎?買賣一事,除了婦女本人,大家不過是各自歡喜。弱勢的女性地位,男尊女卑的社會現狀,已然將許多悲劇註定。
如今再回顧清朝黑勢力的那些故事,依舊覺得觸目驚心。一切的背後,是利益糾葛和人心扭曲。但緣何今時今日,過往的這些慘痛還在繼續上演?這足以令人深思。
文/趣史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編輯處理,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