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轉自財經三分鐘(qgq1818)
有仇不報非君子。
烏鎮網際網路大會,馬雲不小心被擺了一道
一群網際網路大佬聚會拍照,獨缺馬雲
一群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紛紛開始感嘆
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馬雲太壞,沒人願意跟他玩
一臉懵逼的馬雲,欲哭無淚
倉促的解釋,還被嘲諷解釋就是掩飾
從來口才無敵,公關無敵,劍法無敵的馬雲
什麼時候吃過這等啞巴虧
僅僅過了不到一個月,阿里就開始了強勢復仇。
前幾天,阿里公關王帥突然不屑的表示:有些人說自己的半條命是在競爭對手手裡,實際上他的整條命都是小學生給的。
這句沒有一個髒字,甚至未提名又偏激的話,卻瞬間為騰訊引來了潮水般的罵聲,讓正在吃著餃子的馬化騰,瞬間如中雷擊,口吐白沫。
要知道,罵人的關鍵不在於罵的對不對,而在於罵的痛不痛。
騰訊最大的痛處就是遊戲,雖然很賺錢,但卻總被人質疑坑害祖國青少年,這是騰訊最不願意提起的話題,提起就等於打騰訊的臉。
王帥可謂深知這一點,而且絲毫不客氣,上次你搞我們老大,這次我弄的就是你,雖然我說你們整條命都是小學生給的很偏激,但有種你們解釋啊,解釋也沒用。
而騰訊雖然怒不可遏,用數據瘋狂的打了王帥的臉,亮出遊戲只是眾多業務中一部分的數據,順便還不客氣的說了一句,小時候要學好數學啊,不然長大了說話沒邏輯。
然而面對這個看似天衣無縫,又充滿嘲諷的回應,王帥卻絲毫不在乎,依然笑嘻嘻的瞅著騰訊。
正如他所料,這個解釋根本沒有用,完全止不住眾人對騰訊如潮的謾罵,因為遊戲坑害青少年這個話題,一旦提起,別人是不會在意騰訊的整條命在哪裡的,別人只記得遊戲害人……
上次烏鎮飯局,馬雲輸了一局,這次冬至罵戰,阿里可謂大獲全勝,騰訊這次簡直欲哭無淚。
就這樣,雙方你一嘴我一言,唾沫橫飛,幾乎讓人忘記了這兩位大咖背後真正激烈的商業戰爭。
商場如戰場。
不知從何年何月何日起,騰訊阿里已經成了一對冤家,已經勢如水火。
他們雖然一個向左,阿里建立生態帝國,完成全產業鏈整合。
一個向右,騰訊縱橫聯合,旗下兄弟各自獨當一面,
但雙方的競爭卻越來越多。
電商領域,阿里獨步天下,騰訊騎著掃把奮起直追,不斷扶持京東、投資美團、拉攏唯品會,染指新零售,四處出擊,招招致命,無奈馬雲輕功如飛,根本追不上。
➤社交領域,馬雲投資陌陌,怒推來往,改版支付寶,再戰釘釘,無奈QQ微信傲視天下,馬雲縱有六脈神劍,也奈何不得;
➤支付領域,支付寶重砸10億現金紅包,跪舔用戶,籤約線上線下大量商場,搶佔支付場景終端;騰訊從財付通到微信支付,後發先至,獲得大量中老年用戶的青睞,短時間內佔據40%的市場份額,幾乎趕上支付寶54%的市場份額。
➤文娛領域,阿里影業,優酷土豆,馬雲甚至不惜食言做遊戲;騰訊互娛、騰訊視頻,遊戲更是全世界第一。
➤其他,阿里牽手小鵬汽車、騰訊愛上蔚來汽車,阿里建立芝麻信用、騰訊建立騰訊徵信,阿里雲、騰訊雲……
從電商到社交,從金融到實體,從娛樂到生活,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你來我往,爭奪激烈。最後甚至不惜王婆罵街,用口水淹死對方。
然而無論雙方如何使力,如何較勁,卻最終誰也弄不死誰。
從高大上的網際網路科技到菜市場的王婆罵街,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競爭手段,令無數人感到眼花繚亂,很多人甚至開始懷疑這兩家企業的智商。
口水戰有用嗎?鷸蚌相爭不是讓漁翁得利嗎?
以阿里、騰訊今天的體量和地位,恐怕沒有人有能力當漁翁,就算有,那也是國家。
而他們之所以口水橫飛,做這等無用功,實際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巨頭相爭,刀劍紛飛,誰是沛公?
想當年,加多寶、王老吉瘋狂開撕,官司一波接一波,好不熱鬧,然而不知不覺和其正卻消失了,市場被這倆撕逼大神瓜分了;
如今依樣畫葫蘆,騰訊、阿里撕逼大戰如火如荼、愈演愈烈,百度無疑就是那個等著被刺的沛公。
無論是烏鎮飯局,還是反阿里聯盟,還是如今的口水戰,始終都沒有李彥宏的戲碼。
媒體上充斥的始終是阿里、騰訊、京東,曾經的BAT首位,網際網路江湖的三大男主角之一,李彥宏似乎已經被人遺忘了。剩下的只有馬雲、馬化騰和劉強東。
且不說騰訊、阿里、京東省了多少廣告費,單就是他們那種排山倒海的聲勢,就已經壓得百度喘不過氣來。
更不用說百度錯過移動網際網路風口,本業搜索也止步不前,越做越差,公關、營銷能力完全跟不上阿里、騰訊了。
而李彥宏寄予厚望的人工智慧,更是一片紅海,跟阿里、騰訊正面對決,競爭激烈。
很多人不禁要擔憂,百度要沒落了。
如果再沒有足夠的警惕和危機感,再不好好把握未來,百度極有可能會淪為騰訊、阿里戰火的炮灰。
面對這種危險,李彥宏可謂焦灼不堪,甚至聲稱百度距離倒閉只有30天。
但看客們卻不這麼認為,他們看熱鬧不嫌事大。
而且特別愛站隊,總是貶損一個,褒揚一個,完全無視第三者,這讓李彥宏早已哭暈在廁所。
但無論你貶損誰,褒揚誰。
在熱鬧的背後,始終是中國網際網路科技的強勢崛起。
如果沒有他們和一大堆網際網路獨角獸們的努力,中國今天所有的產業,都將會受到美國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降維打擊。
就像歐盟、日本一樣,無數傳統企業面對萬物互聯的時代,不得不低下頭,抱住谷歌、蘋果的大腿。
所以,歐盟只能不斷的尋找著蘋果、谷歌的麻煩,打壓美國網際網路巨頭,企圖扶持本土網際網路企業,卻一直效果有限。
而我們慶幸有他們,撐起中國網際網路的一片天。
而騰訊、阿里們,作為中國的驕傲,與其大打口水戰,低俗營銷,讓全世界笑話,不如面向未來,深耕技術創新和服務,為中國的崛起努力添磚加瓦。
- end -
/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