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讀不讀書,過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2021-01-13 小星星的情感觀

我出生在一個南方的偏遠小城,那裡有著最傳統的思想。男孩可以自由、任意地做選擇,而女孩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到了適婚年齡之後找一個好人嫁了。

雖然我出生的時代已經是非常先進的時候了,但是人們的思想依然沒有改變。

我讀小學的時候,每次放假回家,來我家串門的親戚朋友看到我在寫作業,就會跟我的父母說:

「女孩子,識幾個字就差不多得了,她長得水靈,總能嫁個好人家;」「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最後不是要結婚生孩子帶孩子的嗎?」

但是我媽卻不以為然,她在我小時候跟我說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不僅要好好讀書,而且要努力讀書,要考出去,看到外界的世界。爸爸媽媽這輩子就這樣了,但你不行,不要因為是女孩子就被別人看不起。」

那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所以我在中考的時候考上了我們市裡的重點高中,那所高中跟我家隔了好幾個縣,我成了寄宿學生,每個月只能回家一次。

我記得有一次我回家,我奶奶跟我說:「你看看你爸爸為了你讀書,每天多辛苦的工作,早出晚歸的,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全都花在你身上了。你要學會感恩。」

其實話說到這份上都算是挺溫馨的,但奶奶最後說的那句話讓我實在感覺不舒服,她說:「別你爸媽這麼辛苦供你讀書,以後看上哪個男人了就跟別人跑了。」

當時我骨子裡的叛逆勁就上來了,我在想我一定要證明我不是那種人,而且我父母生我養我那麼大,我怎麼可能會在將來某一天棄他們於不顧呢?

但是奶奶說的一些話並不是沒有道理,我們家經濟條件確實不好,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這樣的家庭供一個孩子上學的確費勁,更何況當時我還有一個上初中的妹妹。

在我們那個地方,很多女孩子都是上了高中之後就不得讀書了,很多人都會選擇畢業後回家幫襯父母,幹個幾年活,就找個人嫁了,之後生兒育女。但是我沒有,因為我在高考那一年考上了上海的一所高校。

我第二次聽到女孩讀書無用的話,是在我考上大學那一年,因為我選擇的專業是我非常喜歡的,可那個專業的學費並不便宜,一學年的學費需要一萬多塊錢,對於家庭富裕的人來說一萬塊不算什麼,但對於我們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所以在我爸去跟我爺爺借錢給我交學費的時候,他拒絕了,並且告訴我爸:「你已經供她讀了高中夠了,現在還要把她送去上海讀大學,這跟失去一個女兒有什麼差別。因此借錢沒借到,我爸把他摩託車賣了三千塊,加上一些東拼西湊的錢把我送去了大學。」

後來整個大學四年我努力學習,在我大四那一年得到出國留學的全額獎學金,我又再一次的踏上了自己的求學之路。畢業之後我選擇留在了上海,想要過一種不一樣的生活。

現在我回家,聽到最多的話依然是嘲諷,旁人依然覺得我的成績,我的經歷,我的父母對我的栽培是為了我將來嫁出去有更高的要求,即使我說我不願意結婚,他們都視為我是眼光太高,誰都瞧不上。

而說這些話的人,要麼沒讀過書的人,要麼就是喜歡嚼舌根,在背後說別人的人,要麼就是嫉妒別人的人。

可女人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兩種不一樣的人生。

古時候可能女孩子被教育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那個時候的女孩大多都是依附於男人而存在,只能在家洗衣做飯帶孩子,伺候家裡人,因此,那會兒的女人地位是非常低的。

但是現代,依然有人會存在女人無需讀太多書的想法。

就拿我老家的一個女孩來說,她比我小兩歲。因為是女孩子關係,所以她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教育無需讀太多書,只需要在將來找個差不多的男人好好過日子就行。因此這個女孩在初中畢業之後連高中都沒有上,就回家待著了。

在她十六歲那年,她去外面打工,年紀小什麼也不懂,城裡的規矩更是無法適應,後來就回家了,在家裡又待到了十八歲,父母便把她許給了同村的一個男人,那個男人兩萬塊錢的彩禮就娶到了一個比自己小將近十歲的女孩。

從那以後,這個女孩就過上了和別人一樣的生活,生兒育女,生了一胎生二胎,每天跟村裡的其他女人談八卦,說別人家的瑣事,說著毫無意義的話題。

我不能說這是一種悲哀,只能說這就是我們那座小城的灰色地帶,是無數女孩重複的命運安排。

這樣看來我是幸運的,至少我有一個十分疼愛我的父母,他們深知不讀書的女孩的命運的天花板在哪裡,也知道只有我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他們才不枉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

有句話說:腹中有書氣自華。

時間流逝,書香是女人最迷人的味道。楊絳先生曾在《我們仨》裡寫道:「我們的閱讀面很廣,所以人心惶惶時,我們並不惶惶然。」

讀書,是一個人成長最好的捷徑,也是豐富自己知識面最好的一種方式。

就像董卿說的:「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

讀書,能讓一個女人遠離心窮,讓自己變得更加有內涵,有氣質。

就像我媽一樣,她是一個十足的農村婦女,但因為我十分喜歡買書,家裡的書堆了一個又一個柜子,因為我很少回家所以她會把我的書翻出來看,雖然不見得每個字她都能認識,但她學會了上網查閱資料。

在跟我聊天的時候還能說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是我想不到的點她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後來時間久了,她自己便覺得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了,她不愛傳別人的八卦,也不愛出門跟人聊天了。

我爸看到她如此沉迷於書的世界,自己為了能跟我媽說得上話,也開始跟著她一起讀書。後來他們倆甚至能在我們一家人的聊天群裡分享彼此的讀書心得,順便讓我看看他們說得對不對。

我們家算不上書香門第,也沒有這個基因的存在,但讀書這一件事卻是潛移默化的,他們會因為我熱愛的東西想要了解,因此他們自己也愛上了讀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白巖松曾說:「讀書不僅了解世界,還可靠近人心,更重要的是,越來越知道自己是誰,該去哪,想要什麼?」

不讀書的女人,往後餘生過的都是一眼到頭的日子;而讀書的女人會明白,除了外面的花花世界,還有眼界之外的世界。

我相信,每一個人願意讀書,並且堅持讀書的人,肯定不會是一個平庸的人。就像我在上面說到的我媽媽的例子,她只是一個平凡的農村婦女罷了,但因為讀書這件事,讓她在她的世界裡,在別人的眼裡不再是一個平凡的人。

讀書改變的不僅僅是她看待一件事的看法,還有別人對她的態度,就像以前覺得我媽媽供我讀書是一件很傻的行為的人,都會來跟她請教該如何教育孩子一樣。

這個世界,會善待每一個熱愛讀書的女人。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終將會成就一個更好的你。

如果你覺得人生無趣,那是你讀的書還不夠多。願你能夠讀萬卷書,還能保持著內心的謙卑和熱愛,淡定從容;願你走過很多路,依然能夠乘風破浪,直濟滄海,活出自我。

如果你不知道讀書應該從何開始,那不如就將世界十大名著翻來看看,《簡·愛》、《傲慢與偏見》、《飄》、《安娜卡列尼娜》等等,都是值得我們這一生去品讀的名著。

本文配圖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相關焦點

  • 《父母愛情》:讀書的女人和不讀書的女人,待遇差別究竟有多大
    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關於讀書的問題,問得最多的無非是人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到底有什麼用處。我想,《父母愛情》這部劇可以告訴你答案。對一個女人而言,讀書和不讀書差別到底有多大?01不讀書,鬧了笑話還渾然不知?
  • 董卿:愛讀書的女人,人生究竟有多精彩?
    被生活瑣事纏繞的家庭主婦們,在歷經生活的磋磨中才會感受到讀書別樣的魅力。同樣的家庭勞作、同樣的相夫教子、同樣的生活瑣碎,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卻是不同的心境。讀書的女人,沒有被生活折磨得氣急敗壞,也沒有覺得日復一日的生活枯燥乏味,因為讀書已經讓心境變得豁達,所以面對生活的種種,都一笑而過。所以,女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不讀書,只有讀書,你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天空,也唯有讀書,你才不會被這個社會所拋棄。
  • 【夜讀】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說工作和生活是為了讓我們不斷地去適應社會、了解他人,那麼讀書恰恰是為了更多地去理解自己,學會和自己相處,並最終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3 每當我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喜歡隨手拿起書來讀一讀。
  • 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人生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當然,這個留言被很多人抨擊,但是並沒有人提出讀書和不讀書之間的差距在哪裡。現在,我想來談談這個問題。前些年,我去參加了一場同學會。在同學會上,我驚訝地發現,短短幾年時間,我們曾經的同窗竟然有著如此巨大的差距,我們先從畢業後的工資說起。
  • 愛讀書的女人,活得很高級
    一個人愛讀書的話,其氣質就會顯得和不喜歡讀書的人不一樣。在我看來,這句話好像是會更加地適合對女人說,因為我們常常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愛讀書的女人,活得很高級。喜歡讀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是整天抱著書愛不釋手,是一刻不讀書就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好像缺了一點什麼,是覺得讀書就是自己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還是就是單純地想要多讀一些書?
  • 「愛情觀」不同的女人,過的是不同的人生
    精神獨立,不過度依附他人,才能使內心世界平和充盈,掌控自己的人生。即使後來兩人忍不住複合過,也還是忍受不了無盡的爭吵謾罵,不得不分手。在此之後,泰勒再也沒有遇到過真愛。泰勒這樣總結自己的人生:「我愛過七個男人,有過八次婚姻,上帝給了我美貌、聲名、成功和財富,所以沒給我幸福。」
  • 《芙蓉鎮》裡的故事:一個時代的尾音,兩種不同的人生
    讀書可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讀書可以明辨是非、堅持真理;讀書還可以怡情悅性、完善人格。在浩瀚的書海中,每個人閱讀的書籍可能只是滄海一粟,但卻總有那麼一兩本經典珍藏於心。古華創作的小說《芙蓉鎮》便是這樣一部作品,它是一個可悲可嘆的時代的尾音,也很好地詮釋了兩種不同的人生。
  • 農村俗話說:「讀書讀書讀老鼠」,「讀老鼠」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讀書讀書讀老鼠」是很有趣的一句話,主要是「老鼠」這種人們非常熟悉的動物,讓人聯想頗多。也因為如此,我國農村就有很多種說法,都是各人站在各人的角度來解釋,各地又有各地的說法,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此文就這句俗語在我國民間的不同說法例舉如下。
  • 陳婷和鞏俐,中國女人的兩種極致人生
    陳婷和鞏俐,中國女人的兩種極致人生憑藉電影《奪冠》,鞏俐再一次成為話題中心。即使觀眾質疑她太浮誇,在電影中形象太醜。她只霸氣回應:"讚美、意見、建議、噴子,我全全接受。"她早已不需被人指點人生,正如觀眾所說:"別人最多是影后,只有鞏俐才是女皇。
  • 2017年大不同十大好書推薦|人生大不同·讀書
    ——大不同「黑八」讀書會會訓大不同的鐵粉可能很多次被大不同的演講和活動嘉賓圈粉,膜拜過大不同學院的導師,觀看過大不同舞團、劇社的演出,甚至客串過大不同童書島的島主……但是你們知道大不同內部還有個閃閃發光的神秘組織——「黑八」讀書會嗎(為啥叫「黑八」,嘿嘿
  • 世界讀書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人生可以擁有的最大財富
    無論古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一直被人認為是值得去做,並且做了會有極大收穫的兩件事情。甚至很多人以這句話為座右銘,去努力達成這樣的成就。實際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僅僅是能夠讓我們增長見識和胸襟的事情,更是我們人生中可以擁有的最大財富。
  • 讀屏本是「零食」 讀書才是「正餐」
    「讀屏不讀書」正在成為一個讓人揪心的社會現象。讀屏與讀書,只有一字之差,看似都是在「閱讀文字」或「閱讀信息」,其實這是具有天壤之別的兩種閱讀生態。以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等行動裝置為載體的閱讀,儘管融通了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綜合感官於一體,但大多數屬於「淺閱讀」體驗。
  • 董卿:愛讀書的女人,大多活得漂亮
    活得漂亮,也就是活得精彩,從書裡面能夠看到世界上不同的風情和人文,了解的更多,其實也就活得更加的通透。所以說,女人在任何時候,都要讀書,從書裡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廣闊天空。你讀一本書,就能從那本書裡讀到一個故事,一個哲理,那是多少金錢財富都換不回來的精神糧食。
  • 感受不同人的不同人生
    多讀書,不如多出去走走,多出去走走,卻又不如多讀點書。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書,每當有人跟你說要讓你多讀點書的時候,你會不會有點疑惑,甚至不知道 為什麼自己要去讀書,自己為什麼要去讀那麼多書,難道生活的真諦不正是因為活著嗎?
  • 讀書三問(讀什麼、怎麼讀、為什麼讀)
    法語的" le savoir-faire"(直譯:會做)非常準確地解釋了該詞與"connaître"的不同含義。法國人在同中國企業談判時特別喜歡說的話是:「我們的優勢是擁有 le savoir-faire!這正是你們需要的」。    讀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讀什麼書(what),怎麼讀書(how)和讀書為什麼(why)。在北京批評有些人時常說:「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
  • 早生娃的女人和晚生娃的女人,35歲後,簡直是兩種不一樣的人生
    文|全文共2061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結婚生子是女性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甚至是一個轉折點,而生孩子無疑是更加重要的「人生轉折點」。是否要生育,選擇何時生育,對於整個人生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有的女性結婚早,20出頭就已經當了媽媽,有的女性為事業拼搏或者是家庭條件原因,30多歲才生育,那些早生娃和晚生娃的女人,會有什麼不同呢?35歲過後,她們的人生會有什麼變化呢?
  • 愛讀書的女人,大多很厲害
    作者:霖筱筱(富書籤約作者)嚴歌苓曾經在《讀書與美麗》中寫到:讀書這項精神功課,對人潛移默化的感染,使人從世俗的渴望(金錢、物質、外在的美麗等等)中解脫出來,之後便產生了一種存在。的確,讀書不但可以開闊眼界,還可以豐富你的精神境界,還可以讓你的認知得到提升,改變你的人生。
  • 趙薇黃奕兩代小燕子重逢:兩種女人,兩種人生
    趙薇不再是當年的小燕子,成就了萬人空巷的經典,結束了一段不值得留戀的愛情後,轉身投身事業,去電影學院進修導演課程,一邊參演不同於以往的屏幕角色,一邊完成業務上的轉型。看著《還珠格格》長大的那群人,瘋狂地在KTV裡喊著「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又去影院為她導演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貢獻票房。
  • 央視女主播歐陽夏丹求職曝光:原來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真不一樣
    這份工作上,來諮詢的人很多,每天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有的時候同樣的問題,別人會問好幾遍;有時候,看似是常識的問題,別人也不知道,只能一次一次問歐陽夏丹。原來,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人生完全會不一樣。讀書的女人,耐得住寂寞,做任何事情不會急於求成,不會片面的只求一個圓滿和結果。讀書的女人,更會有長遠的目標,相信眼前不如意的一切,都是對自己的磨練,只要自己堅持,慢慢往前走,一切都會柳暗花明。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就如《讀書讀書》中東方望就《「書讀完了」》所舉的例子來說,只讀過《紅樓夢》本書可以說是知道一點《紅樓夢》,若只讀「紅學」著作,不論如何博大精深說來頭頭是道,卻沒有讀過《紅樓夢》本書,那只能算是知道別人講的《紅樓夢》。讀《紅樓夢》也不能只讀「脂批」,不看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