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居民消費支出額達14.14萬億美元,上一篇文章,我梳理了美國居民消費額近5萬億美元的商品消費分布、各行業頭部公司與國內機會。本文作為下篇,將繼續梳理美國居民花了超過9萬億美元的服務消費全版圖數據,對應的頭部公司與國內機會。
上文在總圖表中也提及,服務消費包括:住房、健康護理、交通服務、娛樂消遣服務、餐飲住宿、金融服務、其他7個行業。下文將基於此分類進一步拆解具體消費數據。
住房佔美國居民消費支出比達17%,支出分布在:自有住房、租賃房屋、家用電器服務三部分。家用電器服務提供商,與耐用商品家電產品的廠商具備一致性,在此不展開。
美國居民在自有住房支出佔比11.5%,消費額達1.63萬億美元。自住房的生意以房地產開發、金融公司為主,以房地產信息類(數據搜索、中介)公司為輔。
房地產開發頭部公司有198億美元市值的 Horton 霍頓公司、189億美元市值的Lennar 萊納公司、144億美元的NVR住宅房產公司、108億美元的普得公司PulteGroup。其餘在100億美元以下。金融地產公司方面,300億美元的住宅類REIT公司Equity Residential 。房地產信息類頭部公司,有99億美元市值的Zillow、22億美元市值的線上中介代理公司Redfin。
在中國,有492億美元的萬科,458億美元的新鴻基地產、422億美元市值的民生地產(及文化旅遊、健康)公司恆大、376億美元市值的碧桂園、733億美元市值的長江實業、372億美元市值的華潤置地、327億美元市值的龍湖地產,其餘還有數個100-300億美元市值體量的地產公司。相較而言,基於中國與美國的土地所有權與居住年限等存在差異,房地產商頭部體量高於美國且有更多的公司參與其中。以REITs模式進行的地產金融商業,在國內還在早期階段,行業有待法規明朗。在房地產信息公司方面,國內頭部有估值60億美元的鏈家,與美國對標公司體量接近。
美國居民在租賃住房支出佔比4.1%,頭部公司包括Equity residential properties出租公寓REIT公司,其市值達309億美元,市值AVB長租公寓型REIT公司市值306億美元,以及數家百億美元體量的同類公司。美國的租賃公寓公司,不乏採用REITS(房產領域的資產證券化融資方式)渠道融資,提高融資效率、擴大資金規模。
在中國,租賃房屋頭部公司包括長租公寓自如、蛋殼等。目前市值、估值在百億美元之下。相對而言,國內的租賃房屋/公寓品牌,有待更低成本的融資方式(以及相對穩定的風控管理保障)進入,實現擴展。基於國內年輕人對租賃房屋需求每年存量(應屆畢業生及就業的前幾年)及未來接受租房生活常態人群增量,國內房屋租賃頭部公司還有更大體量的機會。
美國居民在健康護理支出佔比達17%,對應消費額2.4萬億美元。健康護理包括:門診、醫院與護理家庭服務(含健康管理、保健、養老產業)。對應的商業落地方向,除了醫院、門診類重資產類業務,美國頭部公司落地包括:線上遠程醫療服務、醫療健康管理及福利公司、健康(養老)REIT公司。頭部公司體量分別為60億美元(遠程醫療公司Teladoc )、482億美元(醫療健康計劃與保險公司Humana)、177億美元 (養老REIT公司HCP)。值得關注的,還有上周上市、打通線下線上的基礎醫療服務公司One medical,其市值約為27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居民消費在健康護理領域支出比例如此高,對應的是:無論在相對人口密集度低的聖何塞(3429平方公裡、95萬人口)、還是人口密集的紐約(789平方公裡、851萬人口),住宅區、商業區步行距離範圍內,都可以看到各類牙科、眼科、普通門診、綜合藥店與服務機構,甚至寵物醫院藥店等。
國內商業化運營的頭部公司,在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健康管理服務兩個方向。前者有估值10億美元的丁香醫生、後者有市值約80億美元的美年健康。相較而言,中國居民在健康護理服務的消費遠未及美國,隨著居民消費結構不斷上升,在服務消費支出比例增加的同時,健康護理類方向,將會有新一批公司產生的可能性——比如遠程醫療、養老REIT落地上。
美國居民在交通服務(陸空海)上支出佔比3%(基於較少的海運作為日常出行支出,此處暫不加入)。道路交通有580億美元市值的汽車租賃公司Uber;鐵路有1230億美元市值的Union Pacific Railroad 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19世紀60s建成,使美國東西經濟打通的鐵路公司)。航空有美國有383億美元市值的達美航空,223億美元 United Continental Holdings航空公司。
在中國,估值560億美元的滴滴出行、鐵路1369億元市值的中國中鐵。航空方面,市值196億美元的國航航空,125億美元市值的南航;101億美元市值的東航。交通運營商方面,除了道路運輸,其他為壟斷性較強的(鐵路、航空)行業,暫不做進一步探討。
美國居民在娛樂消遣上消費支出佔比為4%,可拆解為9個細分類:電影劇場、現場娛樂、體育運動、電視與服務、照相攝影、賭場、彩票、旅行社服務、其他。細分類別支出比如下:
儘管國內大眾娛樂消費中,常提及電影產業,但基於數據,這一類別支出僅佔0.1%,消費額約為141億美元。
電影劇場類公司,包括傳統製作、出版、宣發及線上影視視頻平臺公司。頭部公司包括:市值2500億美元的迪士尼(影視製作)、市值1485億美元的在線影片租賃公司Nextflix、市值230億美元21世紀福克斯(電影電視製作發行)、750億美元被併購的Time Warner(影視及出版公司)。其他還有Youtube等新視頻媒體平臺。
在中國,有傳統影視公司市值371億元的光線傳媒(電視節目製作發行)、446億元市值的萬達影業、 130億元市值的影視娛樂公司華誼兄弟。線上影視視頻服務公司173億美元的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相對而言,傳統影視製作發行類頭部公司,美國體量級別遠超國內;新興線上影視服務公司中美存在差距、但體量差距小於前者。
相對電影而言,票價較高的現場娛樂活動,支撐起其0.3%的消費額佔比,消費額約為424億美元。除了迪士尼等覆蓋現場娛樂活動,美國還有154億美元市值(音樂及巡迴演唱等現場活動及票務)公司Live Nation。在中國,有大麥網相對新秀平臺。上市且達美國對標體量的公司暫時缺失。
美國居民在體育活動服務上消費佔比0.2%,消費額約為283億美元。對應根據美國體育產業營收來源:「賽事門票收入177億美元(29%),媒體版權收入146億美元(24%),體育贊助收入147億美元(24%),體育特許商品收入135億美元(23%)。」
對應體育產業中消費額流向:把控賽事的關聯門票方、媒體、贊助、體育產品。門票方,包括球隊和體育聯盟(聯盟收取球隊賽事門票分成),球隊方面(估值以及球隊球星知名度,影響票價)暫不展開;後者NFL橄欖球聯盟估值118億美元 ,以及NBA等。體育媒體方面,有估值500億美元體育有線電視ESPN。體育用品公司主要在上一篇文章提及的商品消費品。相對而言,國內在四個細分子行業暫沒有對標的體量數據。
在電視服務上,美國居民消費支出佔比0.6%,消費額約為848億美元。電視運營服務運營商包括:市值2803億美元的通訊及電視綜合運營商AT&T、2094億美元的有線電視、寬帶網絡及電話運營商Comcast等提供信號與頻道服務,另外還有上文提及的電影關聯頭部製作發行方,提供電視影視內容服務。在中國,總體由廣電(國有)運營,暫不展開。
美國居民在照相攝影上支出佔消費比達0.1%,這是比較有意思的數據,但暫時沒有找到行業頭部(10億美元)公司數據,感興趣讀者可以進一步延伸。
賭場類消費支出佔比0.8%,對應美國居民約1131億美元的支出額。頭部公司包括:177億美元市值的MGM美高梅 ,92億美元的Caesars Entertainment凱撒賭場公司。在中國,有市值3073億港元的賭場娛樂綜合度假村金沙中國、市值2695億港元的銀河娛樂、市值1073億港元的娛樂場博彩與娛樂度假村永利澳門。相對而言,國內(以澳門產業為主)的賭場頭部公司市值遠高於美國。
彩票支出佔比0.2%,對應消費額約為283億美元。基於彩票開展的目的:幫助公益事業與活動(科教文衛等)籌集資金,彩票業一般由政府統籌,在美國由各州政府發行,在中國也是由政府統籌。
寵物服務類支出佔比0.3%,對應約在424億美元消費額。商品消費中已提及美國頭部公司(市值80億美元的線下連鎖產品服務公司)petsmart、110億美元的Chewy線上電商產品公司,它們也是寵物日常、醫療等服務的頭部公司。國內頭部公司市值相對低一個量級。
美國居民在旅行社服務支出佔比僅為0.1%,約為141億美元支出額——在這樣的容量下,仍然支撐下百億美元以上數個高市值公司。
這一領域包含四個細分子行業:酒店、交通、旅行社(傳統及線上)、主題公園及娛樂休閒。前兩者在3.交通、5.住宿處提及。旅行社服務有1050億美元市值的頭部公司American Express美國運通(旅遊綜合服務及財務、金融),線上旅行社服務公司有870億美元的Priceline 、878億美元市值的booking.com、估值310億美元的線上新型頭部品牌Airbnb。主題公園及休閒類公司包括上文提及的迪士尼。
國內有傳統頭部公司中國國旅,市值1768億元。線上旅行服務公司有205億美元的攜程、飛豬、去哪兒(已退市)等。其他還包括旅遊內容服務公司窮遊網、馬蜂窩等。主題公園及旅遊娛樂休閒公司有待進一步開發,目前頭部公司均在10億美元以下。
此處提及的其他,包括綜合類休閒娛樂社交、搜索、遊戲、線下商超服務及線上電商、其他生活服務(此處提及的頭部公司不乏包括其他行業業務;以及基於C端注意力獲得B端營收的公司),支出佔比1.3%,支出額約為1838億美元。
休閒娛樂、社交、搜索大類頭部公司包括超過萬億美元市值的Google、6334億美元的Facebook,數百億美元市值/估值體量的Instagram、Snapchat、WhatsApp。在國內有3.56萬億港元市值的(社交、廣告及遊戲等)騰訊、微博、字節跳動。新型(媒介形式或用途)社交有快手、B站、陌陌等。
遊戲類有329億美元的Electronic Arts垂直遊戲公司,其他還有微軟、蘋果等巨頭公司的遊戲業務。國內垂直遊戲公司有市值581億元的完美世界、609億元的三七互娛等,綜合類巨頭有騰訊,其2018年遊戲營收197億美元,佔全球遊戲市場份額9%、排名第一,其餘還有網易等。
線下商超服務Walmart、Costco、Target、Dollar General等頭部公司,市值在100~3000億美元之間,線上有接近萬億美元市值的Amazon。國內線下有華潤萬家、永輝、華潤、銀泰等,線上有阿里系(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唯品會等。相較而言,美國線下形態比國內頭部更為成熟,線上模式國內實踐更為豐富(尤其在產品價格分級體系)。
其他生活服務,相較而言國內有市值較高的公司,包括5773億港元市值的美團、95億美元被收購的餓了麼、83億美元的58同城。
美國居民消費支出佔比6%(餐飲5.6%、住宿0.8%),約為8484億美元。
美國居民在餐飲服務消費支出約為7918億美元。頭部公司有1555億美元市值的麥當勞、303億美元的肯德基、退市前120億美元的漢堡王、116億美元市值的達美樂披薩。在中國,有市值1870億港元的海底撈、161億美元市值的百勝中國(美國百勝集團分拆)、137億港元的九毛九、124億港元的呷哺呷哺等,相對而言,國內餐飲頭部品牌,體量還有上升空間;初創公司健康或快餐飲食類品牌,仍有創新探索空間。
住宿的場景多為外出旅遊或者出差,即便單價相對比餐飲高,但相較而言是一個低頻類消費,因而支出佔比也相對後者低:佔比約為0.8%,且頭部公司市值也不如餐飲類公司。比如473億美元市值的MARRIOTTINTL萬豪國際、市值300億美元的希爾頓酒店、120億美元的洲際酒店集團。在中國,最大的酒店集團錦江酒店是市值238億美元、華住集團市值110億美元。
美國居民在金融服務支出佔比約為7.4%,其中以銀行為主的投資理財類金融服務支出(下稱:金融服務消費)佔比5.1%,保險服務支出佔比約為2.3%。
金融服務消費包括傳統線下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新型線上金融平臺。傳統銀行頭部機構包括市值4029億美元的Visa、3265億美元的MasterCard等支付服務類公司;市值4262億美元的JPMorgan、市值3067億美元的USBank、2200億美元的Wellsfargo、1700億美元的CitiBank等。其他還有市值在千億美元以下的高盛、嘉信理財等等。新興線上公司以支付服務公司PayPal為頭部,其市值為1362億美元。
在中國,有2.08億元市值的工商銀行、1.77萬億元市值的建設銀行、1.17萬億元市值的中國農業銀行、1.07萬億元市值的中國銀行、0.95萬億元市值的招商銀行、1.16萬億港元市值的滙豐控股等,以及數個數千億元市值的傳統銀行。銀行類業務不僅包含ToC消費者的金融投資理財、支付等服務,市值「超」高的背後還有其他業務支撐。新型金融服務公司以螞蟻金服為首,其業務覆蓋支付與金融理財等。此外還有金融信息及交易平臺東方財富,其市值約為1057億元。
美國居民在保險消費支出額約為3252億美元。保險服務公司包括5585億美元市值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市值2800億美元的健康商業保險公司UnitedHealth Group,其業務值得國內公司參考。其他還有約為十多個數百億美元垂直領域保險公司(部分未上市,營收30億美元以上計入其中)。垂直領域頭部公司在領域(員工保險、個人互助、人壽保險、醫療健康保險等)以及各年齡階段、收入階層作了產品分層。
在中國,以綜合型保險公司為主,包括1.57萬億元市值的中國平安、1.05萬億元市值的知友邦保險、0.93萬億元市值的中國人壽等。以及數個50-100億美元量級的保險公司。此外,還有新興頭部比如水滴籌。
此處的其他服務,包括非營利/公共服務、蜂窩式電話/手機服務、郵政與快遞、網絡連接、教育消費、法律、美發與個護、洗衣與乾洗。其中部分以國有把控或壟斷性極強,比如公共服務類(水電燃氣等)在此暫不展開。
美國居民在蜂窩式電話服務消費支出佔比0.9%,約為1273億美元消費額。頭部公司(軟體硬體服務公司)包括1.36萬億美元市值的蘋果,在國內有華為手機、小米、OV等廠商。國內廠商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數量型銷售市場份額,創新也在加強。
美國居民在郵政與快遞上消費支出佔比0.1%,約為141億美元消費額。頭部公司包括美國隨處可見的UPS聯合包裹速遞公司,其市值1005億美元。此外還有聯邦快遞,其市值423億美元。在中國,有營收達9600億元的中國郵政集團(除快遞物流、旗下還有金融與電子商務等業務),民營頭部公司有市值1641億元的順豐,以及京東物流、菜鳥、百世、三通一達等。
美國居民在教育服務消費支出佔比2.2%,消費額約為3110億美元。上市公司中頭部公司有高等教育公司GrandCanyonEducation 大峽谷教育公司,市值約為45億美元。相對而言國內基於人口紅利與教育消費的支出意願,支撐了國內頭部公司超過百億美元的體量。中國的教育行業有334億美元市值的好未來、市值219億美元的新東方,以及新型在線教育公司,包括77億美元市值的跟誰學等。
法律服務在美國居民消費支出佔比0.8%,約為1131億美元消費。這一方向,對於國內居民而言可能是一個較為陌生的服務,但是在美國東西部居住區,不難看到高掛著的個人律師、律所廣告信息等。法律服務企業傳統律所(均無上市)、以及新型在線法律服務公司。前者,美國營收最高的律所為Kirkland & Ellis,其營收超過31億美元。後者有市值20億美元市值的LegalZoom線上法律事務公司。在國內,頭部傳統律所盈科營收約為4.5億美元,線上暫無。
此前提及在美國寶潔、聯合利華等提供頭部公司提供個護產品與服務,在中國亦然(包括美國頭部品牌及中國本土品牌),垂直服務類公司暫時沒有數據(10億美元以上公司數據)。在美發方面,美國有美髮沙龍類公司Regis,但其市值目前已低於10億美元,在中國暫沒有上市頭部公司。
本文是中觀行業層面的下篇:美國居民在各行業服務消費支出額、佔比數據、對應頭部大公司體量全版圖梳理。結合上篇文章的商品消費數據,可以初步全局了解消費ToC各細分行業的市場體量與頭部格局,以及對標之下進一步思考國內對應細分行業的機會(是否要基於細分行業市場空間數據重新選擇方向;頭部公司市場份額集中度能否提高、創新公司是否有新的機會進入等)。如果想了解更宏觀一些的視角,可以查閱基於中美居民全貌篇。
* 美國居民居住的組成部分,另一部分為耐用商品佔比3%的家居部分,美國居民居住總體佔消費支出比20%
* 文中部分數據原為缺失,做了折中處理,不影響各行業總體量數據。
*本文所指佔比,均為居民消費支出總額的佔比數據,即細分行業/當年居民消費支出總額(含商品、服務)
* 文中各公司市值數據整理於春節前,春節後首日(2月3日)國內外頭部公司不乏跳水10-20%,此文沒有作對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