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助力個人成長,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歡迎大家訂閱專欄,閱讀更多精品文章!
本期專欄文章,我將用10個章節為大家詳細講解五代宰相長樂老馮道所寫的《小人經》這本權謀奇書。
五代宰相長樂老馮道一生仕唐晉漢周四朝,相六帝。他本人就是一位官場常勝將軍,更是一部完整的小人活教材。《小人經》,又名《榮枯鑑》,全書共10篇,分別為:圓通、聞達、解厄、交結、節義、明鑑、謗言、示偽、降心、揣知。
曾國藩讀完《小人經》,感慨道:「一部《榮枯鑑》,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
《小人經》為大家提供了審視小人的獨特視角,告訴大家:小人不是「惹不起」就能「躲得起」的,小人並非不可戰勝的,小人的秘跡是有跡可循的,可以破解的,只有了解小人,才可戰勝小人。
《小人經》的意義就是:我們在與小人打交道時,怎樣處世才能使個人利益最大化。現代社會的職場上,我們經常要與小人打交道,所以「混跡職場,請必讀《小人經》」。《小人經》,為職場人士保駕護航。
今天我為大家講解《小人經》的第一章「圓通卷一」,該篇認為小人是不會執念於名聲的好壞的,而是更看重實際的利益。有智慧的人,也是不會理會善惡的定義,而是要按事物規律辦事,做人要圓通變化,多愛惜自己,追求實利,不惜虛名。
馮道所處的官場,和我們現在職場差不多,都是為了利益,而不是為了虛名。試想一下:大家辛辛苦苦上班,不都是為了賺錢養家嗎?所以職場上面,要多追求實實在在的利益 ,而不要圖什麼虛名,不要當「老好人」。
同事不是朋友,很多人容易混淆這兩種關係:同事關係,只能談利益與合作;朋友關係,才可以談感情與互助。有些人,對同事付出真感情,把同事當作朋友來對待,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同事之間始終存在著利益競爭關係。
在明白了這些道理後,我們再來學習《小人經》裡面的智慧。
01
「圓通卷一」中說:善和惡各自有其內涵,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會因此被束縛;天下事物變化都有自然規律,聰明的人不會去違背。道理的阻礙與通暢,順應變化的人根本也不關心這些。
這番話和老子《道德經》中的思想一致,老子說:天地視萬物與草紮成的狗一樣,沒有貴賤分別。所以天地對待世間萬物是一律平等無私的。聖人的眼中,百姓與草紮成的狗一樣,沒有高低、貴賤的區別,所以聖人對待所有的百姓是一視同仁的,不會有分別心。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九章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裡所說的善人不是指善良之人,而是指:上天不分親疏,經常眷顧善於順應天道的人。
仁義道德、好壞善惡,都是人們主觀想像出來的東西,不是客觀存在的。君子容易被這些虛名虛物束縛,而小人更加注重實際利益,更加順應趨勢、順應大道而為,所以最後獲利最多。
大自然的規律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君子顧忌太多,難以得到好處,所以他們批評小人是:「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如果我們在職場中,想要實現利益最大化,就要懂得順勢而為,懂得趨利避害。職場不是秀場,不是展示我們高風亮節的地方,而是一個充滿利益鬥爭的地方。職場上的生存規律就像大自然的「弱肉強食」一樣,你不善於鬥爭,不能創造價值,就隨時可能被淘汰。
02
「圓通卷一」中說:珍惜名譽的人,反而最容易損害他的名譽;愛惜自己身體的人,得以保全他的身體;名譽和利益本身並沒有壞處,追逐這些也不能算是什麼罪過,有過錯的是因為人獲得後目的不同。
又說:君子不會自認為尊貴,小人不會自認為下賤,尊貴或低賤這些虛名不足以稱道於世。君子不一定能得到,小人也不一定會失去,得到和失去跟思想境界其實毫無關係。名譽都是虛的,利益能誘惑人,但都是人難以抗拒的。
君子的自尊心強,愛貪圖好名聲;小人更加務實,更加注重實利,這也是兩者的最大區別。但是對於職場人士來說,選擇當君子好,還是當小人好呢?
馮道給大家的建議是:做一個注重實際利益的君子,外圓內方;外小人內君子,才是真正的君子。
孔子也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所以說,我們不要認為君子是不食人間煙火,不要走極端,不要只看重道德名聲,而忽略了利益的重要性。
就如現代人所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曾國藩在《挺經-廩實篇》也說:大抵治軍、治國方面,沒有充足的財力使用,就無從下手。仁人君子不應當不講理財問題。
所以說,在職場上面,賺錢比面子更加重要,要懂得放下面子去努力賺錢,面子不能填飽肚子,但是麵包可以。做人要務實,大家都是俗人,追逐名利沒有什麼過錯,只要合法合規就可以了。
03
「圓通卷一」中說:發達顯貴的人,有可能會成為君子;身敗落魄的人,必定是小人。能達到君子標準的人沒有多少,成為小人的人可能有很多,不要與很多人成為仇敵。
又說:名譽容易轉變,思想境界也容易變化,但事情的成敗、人生的命運,卻難以更改。一般人不會加害於君子,為什麼會去加害於小人呢?
馮道的這番話是告訴大家: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需要時間來證明,而不是他自己說了算。君子,必定會名留青史;而小人,必定會被後世唾棄。
但是君子總是很少,而小人很多,就如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所說:「歷史上是治少亂多,太平日子很短,但是亂的時間很長,為什麼?就是因為君子少,而小人多。」
小人多是事實,我們接受它就可以了,何必總想著改變它呢?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本性是很難改變的。順勢而為,其實也可以理解為順著利益而為,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這是每個人天生都懂得的道理。
所以說,我們在職場上面,面對名聲和利益的時候,最後要以實現目的為大方向,而不是拘泥於虛無的名譽、思想境界。有些人,在職場上裝很清高,但做不成事情,人際關係也緊張,還自認為是正人君子,最後處處受挫,得不到半點好處。
結語: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大家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都是為了養家餬口。更何況,我們不僅是為自己而活,還要為身邊人而活,正如作家張愛玲所說:「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
真正成熟的人,早就放下了面子,做人做事更加務實。職場上面本就是一個利益場,我們若是不去大膽追逐利益,還去職場幹嘛?所以說,懂得馮道《小人經》第一章「圓通卷一」,明白實利大於虛名的道理,再懂得圓通變化、順勢而為,才能更好立足職場。
閱讀更多洞悉「職場與小人」的精品文章,歡迎大家免費訂閱本專欄!下期再見!
今日話題:
您是重名還是重利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跟著琢磨君一起,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讚、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