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新規:主播業務要評分,嚴禁黑名單主播「換馬甲」

2020-12-23 瀟湘晨報

網絡直播迎來「新規」,直播內容生態治理有了新方向。

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秀場網絡直播和電商直播的登記、內容、審核、主播、打賞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管理細則。

南都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研究中心注意到,此次新規的出臺對直播平臺內容生態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例如,以價值觀為導向打造精品直播間版塊或集群、加強審核能力建設、對主播實行分級管理、鼓勵算法支撐優質視聽內容推送等。

《通知》還針對直播打賞行為出臺細則要求,提出將對直播打賞實行實名制管理、限制未成年人打賞、設置打賞限額和打賞金額提醒等。

強化內容審核建設,及時上報封禁主播

在直播內容生態治理方面,新規強調「堵疏並舉」,提出多個亮點舉措,既要求加強內容審核和主播管理,也鼓勵優質內容創作。

例如,《通知》要求「相關平臺的一線審核人員與在線直播間數量總體配比不得少於1:50」「鼓勵有能力的平臺採取優於總體配比的要求加強審核能力建設。」該項規定首次以細項數據指標對直播平臺審核能力加以考核。

再如,提出「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建立直播間和主播的業務評分檔案,細化節目質量評分和違規評分等級,並將評分與推薦推廣掛鈎。」此前,國家網信辦等8部門開展的直播行業專項整治行動中也曾提出探索網絡直播分級分類管理,此次《通知》與「行動」前後呼應,進一步細化了實施路徑。

南都網絡內容生態治理中心觀察到,《通知》對此前國家建立的「網絡主播黑名單制度」提出了更為清晰的準則——「對於問題性質嚴重、屢教不改的,關閉直播間,將相關主播納入黑名單並向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報告,不允許其更換『馬甲』或更換平臺後再度開播。」

此前南都調查發現,單一平臺封禁主播後,主播跨平臺繼續開播不是個別現象,該項規定特別強調平臺在封禁違規主播的同時「需及時上報」,從而限制其「跨平臺流竄」,賦予平臺履行治理責任的「正當性」和「義務性」。

值得一提的是,繼《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後,《通知》進一步對直播內容的製作、生產等方面提出了正面的、引領性的要求。

比如,「以價值觀為導向打造精品直播間版塊或集群,讓有品味、有意義、有意思、有溫度的直播節目佔據好位置,獲得好流量」「鼓勵平臺積極探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服務於倡導的直播節目,讓算法支撐優質視聽內容的推送」。

從「管」到「治」,這些規定背後,踐行著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的「發展性」,關注著「治理」背後的價值取向。

封禁未成年人打賞功能,強化平臺責任

今年8月,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部署推進直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提出明確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引導用戶理性打賞。

此前,南都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研究中心曾針對直播間高額打賞及打賞怪象進行調查,發現存在打賞金額上限普遍設定過高、直播間內打賞過於頻繁等現象。直播打賞怪象:主播稱刷禮物可返現,直播間無主播卻「打賞不斷」;直播平臺打賞多燒錢?一個禮物超3萬,水晶直播充值引流借貸產品

此次《通知》對備受關注的直播打賞做出了多項細則規定,包括實名制打賞、限制未成年人打賞、設置打賞限額和打賞金額提醒等。

例如,提出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要求平臺對用戶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對「打賞」設置延時到帳期;而對於主播及其經濟代理「誘導打賞」的現象,平臺不僅須及時進行處理,還要對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書面報告。

針對網絡頻頻曝光的未成年人打賞行為,《通知》首次採用「封禁」字眼,提出平臺「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南都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研究中心曾梳理25家直播平臺用戶協議中關於未成年人相關的條款,發現僅有不足四成平臺對未成年人的充值消費行為做出提示,且多為「免責條款」,如「未成年人在使用充值及消費服務前需徵得監護人同意」「未成年人使用充值服務而產生的的一切後果,由監護人承擔」「 未成年人完成充值行為後進行消費後,不承擔退還相應消費金額的責任」等。此次新規出臺後,關於未成年人打賞所產生的糾紛,平臺將難以委責於人。

南都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研究中心

採寫:南都記者 張雨亭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原標題: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直播打賞必須實名認證、未成年人不能打賞、打賞資金須設置延遲到帳「冷靜期」……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接連發布直播平臺及電商直播監管新規,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
  • 直播平臺迎來強監管 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據國家廣電總局官網23日發布的《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此外,平臺應對「打賞」設置延時到帳期,如主播出現違法行為,平臺應將「打賞」返還用戶。平臺不得採取鼓勵用戶非理性「打賞」的運營策略。
  • 廣電總局出手,嚴管頭部主播,嚴禁未成年人打賞
    基於此,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來規範這個新興行業存在的問題。細化節目質量評分等級,重點關注頭部主播日前,中消協點名批評了一些頭部主播,指出汪涵直播帶貨存在刷單行為、李雪琴直播帶貨造假,李佳琦的直播間買完不換等等。
  • 觸礁直播新規羅永浩 「奔A」計劃流產 尚緯股份回應質詢陳情方案細節
    公告稱,因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和國家網絡信息辦公室發布《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下稱直播新規)影響,決定終止收購成都星空野望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空野望)股權事宜。
  • 這回輪到秀場直播平臺,廣電總局新規確定直播打賞必須實名制
    通知明確要求開辦網絡秀場直播或電商直播的平臺要切實落實主體責任,上述平臺應於2020年11月30日前,將開辦主體信息和業務開展情況等在「全國網絡視聽平臺信息管理系統」登記備案。一、出招「打賞」近年來,直播行業發展迅速,打賞收入是不少娛樂類直播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 封面評論|「黑名單」主播違規復活,放行平臺必須承擔連帶責任
    蔣璟璟據新京報,自2018年4月第一批主播黑名單發布至今,已有數百名主播上榜。按照規定,被列入黑名單滿5年的主播,可移出黑名單。5年後本人擬繼續從事直播工作的,可向相關直播平臺重新申請註冊,具體是否同意開播由各平臺自行決定。
  • 58名網絡主播被拉黑名單釋放信號:為直播監管起點
    藏著觸犯行業規範的劣跡網絡主播。近日,58名網絡主播被拉入黑名單,5年內在全行業禁止註冊和直播。黑名單將劣跡主播請出直播行業,拉緊行業規範的第一道防線,是網絡環境的強力清洗劑。近日公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億。直播平臺遍地開花,綜藝、美食、遊戲、電商,直播品類近乎無所不包。網絡直播行業繁榮,成為民眾線上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 廣電總局發布通知監管直播行業,關注頭部主播、禁止未成年人打賞
    細化節目質量評分等級,重點關注頭部主播日前,中消協點名批評了一些頭部主播,指出汪涵直播帶貨存在刷單行為、李雪琴直播帶貨造假,李佳琦的直播間買完不換等等。為此,在此次發布的「通知」中特別提到,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建立直播間和主播的業務評分檔案,細化節目質量評分和違規評分等級,並將評分與推薦推廣掛鈎;要做好主播尤其是頭部主播政策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培訓。
  • 網絡直播今起實行主播實名制 仍有主播衣著暴露
    這種環境下,日前,新浪、搜狐、優酷、百度等20家網絡直播平臺共同發布了《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對主播提出了實名認證等要求,今日開始正式實施;同時對現有主播未完成實名註冊者,明年6月1日前完成實名認證。自律公約還承諾,網絡直播視頻保存不低於15天,不為18歲以下主播提供註冊通道。
  • 廣電總局出手,網絡直播帶貨要被「重點管理」了
    經歷頭部主播造假、雙11成維權重災區後,廣電總局出手了,趁熱打鐵直接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一消息給直播電商,乃至網絡直播領域帶來了重大影響。主播業務評分將與推廣、推薦掛鈎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建立直播間和主播的業務評分檔案,細化節目質量評分和違規評分等級,並將評分與推廣、推薦掛鈎。當主播評分低時,將直接影響他所賣產品的銷量。試想銷量不好,還有哪個品牌方敢把產品放在他的直播間呢?
  • 網信辦公布:五五開已被列入網絡主播黑名單
    剛剛,網信辦公布一則新聞,對網絡平臺以及網絡主播進行專項整治,五五開已被列入網絡主播黑名單。原文如下:針對當前網絡直播存在的低俗媚俗、鬥富炫富、調侃惡搞、價值導向偏差等突出問題,根據有關部署,國家網信辦近日對網絡直播平臺和網絡主播進行專項清理整治,依法關停一批嚴重違規、影響惡劣的平臺和主播。
  • 美女主播直播時撕開緊身褲
    今年4月14日,文化部公布了一批網絡直播平臺查處名單,其中包括鬥魚、虎牙直播、YY、熊貓TV、戰旗TV、龍珠直播等19家直播平臺。4月18日,《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問世」。《公約》要求主播實名制、直播內容存儲不少於15天等。劍指涉黃,是制定《公約》的目的之一。2015年下半年以來,「直播造人」等涉黃事件頻繁現身網絡。
  • 網絡主播黑名單即將公布猜猜都有誰?和明星撞臉的網絡主播們
    小編聽說全民直播將終結,下個月將公布第一批主播黑名單。這些上了黑名單的主播將不得再被網絡直播平臺僱用。
  • 主播「喬碧蘿」「紅花會貝貝」上行業黑名單:5年內不得直播
    主播「喬碧蘿」「紅花會貝貝」上行業黑名單:5年內不得直播 屈暢/@北京青年報 2019-08-07 14:57
  • 封住「黑名單」主播的違規復活之路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自2018年4月第一批主播黑名單發布至今,已有數百名主播上榜。按規定,被列入黑名單滿5年的主播,可移出黑名單。記者近日梳理發現,這六批被列入黑名單的主播中已有人「另闢蹊徑」以身試險,以使用小號在國內平臺直播、轉戰海外直播平臺或開公司直播帶貨等方式,仍在直播市場活躍著。
  • 封住「黑名單」主播的違規復活之路|新京報快評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自2018年4月第一批主播黑名單發布至今,已有數百名主播上榜。按規定,被列入黑名單滿5年的主播,可移出黑名單。記者近日梳理發現,這六批被列入黑名單的主播中已有人「另闢蹊徑」以身試險,以使用小號在國內平臺直播、轉戰海外直播平臺或開公司直播帶貨等方式,仍在直播市場活躍著。
  • 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主播要對消費者負責,對團隊嚴格規範
    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主播要對消費者負責,對團隊嚴格規範  olivia chan • 2020-11-28 10:14
  • 廣電總局加強網絡直播管理 封禁未成年用戶打賞功能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3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 網絡主播經紀公司、公會怎樣運作?揭秘主播背後那群人
    在監管力度不斷加強的當下,網絡主播、直播平臺成為社會公認的監督對象,但是,在網絡直播江湖,還有一群人藏的很深,但影響不小,這就是所謂的網絡主播經紀公司及公會。網絡主播經紀公司、公會是怎樣運作的?文丨趙麗「找好公會,是成敗的關鍵。」
  • 一文讀懂廣電新規:直播打賞將被限額
    、直播電商門檻變高,無人直播灰產要涼、直播打賞增設限制,未成年人被禁打賞、平臺責任變大等五個方面為大家帶來分析。 1、秀場直播間將被專業化劃分,「失德藝人」無望靠直播帶貨翻身 新規指出,秀場直播平臺的主播們將嚴格按照標籤進行分類直播,且一旦進行節目類別標註,未經審核不得擅自變更。這一規定將對一些跨領域直播的才藝主播們造成不小影響,想必接下來跨領域主播們需要更加清晰自身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