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高爾基《海燕》開篇如是寫到。
縱觀高爾基的一生,猶如這隻海燕,在社會蒼茫的大海上,直面暴風雨,智鬥烏雲,高傲地朝著自己的方向飛翔。
圖片來源網絡 刪除聯繫作者
01早年成為孤兒,皮肉之苦換取讀書權利
1868年,高爾基生於尼日尼·諾夫戈羅德一個細工木匠的家庭。
1873年,高爾基的父親因霍亂突然去世,當時高爾基只有5歲,他跟隨母親寄居到開染坊的外祖父家裡,不久,母親又離開了人世。那時、外祖父的家業瀕臨破產,實在無力供他繼續上學。
10歲那年,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他先後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麵包工人等,
一隻小小的海燕出生在風雨搖擺的沙皇俄國,但是它用它稚嫩的翅膀拼命的飛翔,只為追尋藍天。
而通向藍天的階梯,便是乘書籍破海浪。
「撲在書籍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高爾基嗜書如命,總是抓住每一分鐘空閒時間讀書。
店老闆不許他讀書,他千方百計地弄到書,躲到閣樓上、儲藏室裡,夜晚借月光或自製的小燈盞照著讀書,沒有蠟燭,他就把老的燭盤上的蠟油收集起來,裝在一隻罐頭盒裡,再注入一些燈油,用棉線卷一根燈芯照著讀書。
在麵包房當工人時,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面的臺子上架起一個臨時的書架,一面揉麵團,一面讀書。
不僅如此,為了讀書哪怕遍體鱗傷也毫不在意。
有一次,他到一戶富人家做工,讀書讀得入了神,燒水時把茶壺燒壞了。兇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說就朝他身上打來,將他打得遍體鱗傷,不得不請醫生來看。醫生從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非常氣憤地支持高爾基去告發。
女主人害怕了,生怕高爾基告她虐待,馬上換了一副可憐的面孔說:「孩子!只要你不去告發我,你提什麼條件我都答應。」高爾基正色言道:「只要你允許我在幹完活後可以讀書,我就不去告發你。」
女主人極不情願地答應了。高爾基以皮肉之苦的代價,換來了多餘時間讀書的權利。
童年時代的高爾基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用讀書不斷的充實自己,壯大自己。
晚年高爾基回憶其童年說:「我不斷地、拼命地學習,讀書,在我的生活中,開始真正地迷上了文學……我已經開始考慮,在我的生活中,除了文學以外,再也沒有別的可幹了。」
通過讀書高爾基拒絕平庸,走上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02走上文壇,謳歌底層大眾的堅毅
1892年,24歲的他在《高加索報》上用高爾基·馬克西姆這個筆名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開始走上寫作之路。
1898年,高爾基《隨筆與短篇小說集》問世,從此蜚聲俄國和歐洲文壇引起國內外廣泛注意。
20世紀初,俄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高爾基的創作轉變方向,主要描寫當時的社會矛盾。
1901年他參加了彼得堡的群眾示威,並著文駁斥政府對這次事件的歪曲,因而被捕,列夫·託爾斯泰等曾設法營救。
高爾基曾徒步旅遊俄羅斯,深入接觸了那些飽受剝削的勞動人民,正是因為這樣,他常年被沙皇當局的警察監控著。
年輕的海燕飛上了藍天,從高處俯瞰大地,並希望給人們帶來光明。
在參加革命期間高爾基結識列寧,為廣大勞動人民爭取權。後蘇聯十月革命成功,高爾基成為著名作家,其長篇小說《母親》就是在這一時期創作。
「人必須像天上的星星,永遠很清楚地看出一切希望和願望的火光,在地上永遠不熄地燃燒著的火光。」
高爾基就是俄國上空那顆最明亮的星,他不僅追求自己理想,還為廣大俄國貧苦群眾帶來光明。
03與好友分道揚鑣,流浪義大利
革命成功,蘇俄面臨各種社會矛盾。在蘇俄的內戰、經濟崩潰等方面,高爾基卻與列寧有嚴重分歧,尤其對列寧的知識分子政策尤其不滿。
紅色恐怖之下不少知識分子遭難。比如作家古米廖夫被「契卡」槍決;詩人布洛克病死。令高爾基痛心。
契卡行動之下,高爾基與第一任妻子發生激烈的矛盾,妻子離去,隨之他與列寧的關係破裂。
1921年,列寧以高爾基的身體狀況欠佳,以養病為由,安排他前往義大利。
雁群有時也會離散,海燕總是獨自翱翔。在失去朋友信任和妻子的愛之後。他還要堅持與暴風雨搏擊。
一邊治病休養,一邊寫作,發表《我的大學》、長篇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回憶錄《列夫·託爾斯泰》等多部作品。
「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份,勤勞者能叫時間留給串串的果實,懶惰者時間留予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
不管是多麼艱難的環境、高爾基從沒有忘記讀書和寫作,就是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讓他越挫越勇,越飛越高。
04重歸故土,拒絕為史達林寫傳記
1924年列寧去世。1928年,史達林兩次邀請高爾基到蘇聯全國各地旅行參觀,高爾基看到了蘇聯的蓬勃景象,感到非常驚喜,決定留下來。
回到蘇聯的,高爾基擔任了蘇聯作協主席,極大的推動了蘇聯文學的發展。
高爾基雖然在史達林盛情邀請之下回到了蘇聯。但是史達林依舊把高爾基當作他加固政權的一顆棋子。
利用政權,讓陪同的國家安全人員和當地政府代表,向高爾基介紹蘇聯取得的成就,讓高爾基以隨筆集《蘇聯遊記》的方式,為蘇聯勞改營制度鋪路。
高爾基要求可以勞改營說些好話,但必須改善囚犯的生活和勞動條件。
在這樁政治交易中,高爾基讚美了勞改營,史達林卻沒有兌現諾言。兩人關係開始疏遠。
後來史達林讓高爾基為自己寫傳記,高爾基推三阻四不願動筆。1936年兒子死於車禍。傷心的高爾基從兒子的墓地回家後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
有資料記載,高爾基是被史達林暗殺而死。
在一場政權的廝殺之中,這隻海燕永眠在蘇聯的大海上空。但他的靈魂依舊徘徊在世界的上空,並引領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飛翔藍天。
他說,:「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忽視而令人後悔的是時間。」
高爾基做了時間的主人,他讓自己作品代替身體的軀殼更長久的陪伴人們。
05不畏風雨 海燕永遠翱翔在天空
回顧「高爾基」的一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充滿著苦難。(高爾基在俄語中是「苦難」的意思)。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在苦難中頑強的毅力自學,積極的面對生活,對人們保持積極的態度,才成就了他非凡的一生。
高爾基最忠誠的朋友就是書籍,給予他力量,照耀著他前行。
正如高爾基所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變成輕鬆而舒適的詩。」
他在讀書中找到人生的快樂和真諦,並且不管處於何種處境,他一生都在踐行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並且不斷向高處攀登。
他就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
時至今日,他還在吶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