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是怎樣看待十月革命的揭秘1922年他離開俄國的真相!

2020-11-19 騰訊網

他是「無產階級的歌手」、「革命的海燕」,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他為我們留下了《母親》、《我的大學》等一部部膾炙人口的佳作,他就是瑪克西姆·高爾基。

這為偉大的文學家,對世界文學、無產階級革命都影響深遠,與列寧更是親密無間的同志與戰友,但是當1917到來,二人之間的關係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月革命勝利後,布爾什維克政權幾乎取締了全國所有的報刊,留下的只有喉舌《真理報》,以及高爾基主持的《新生活報》。但是布爾什維克上臺後的殘酷鐵腕,卻遭來了以高爾基為代表的許多傑出人士的反對。1918年,幾乎一整年的時間,《新生活報》都在攻擊布爾什維克的紅色恐怖!

當時,史達林曾經這樣描述高爾基的處境「俄國革命推翻了許多權威。我們擔心,這些大人物的桂冠會攪得高爾基無法安睡,我們擔心,高爾基會醉心於鑽故紙堆。有什麼辦法呢,隨他去吧!革命既不會憐憫,也不會保護死人。」

但是,這位倔強的文學大師並不屈服,他依然以筆為刀揭露新政權的弊病!當時主持彼得格勒工作的季諾維也夫下令重拾沙皇故技。於是高爾基的劇本被禁,財產被查抄,季諾維也夫甚至逮捕了他的親朋好友,威逼高爾基就範。

面對來勢洶洶的恐怖,高爾基毅然決然的寫到「這個政權懼怕輿論的陽光,膽怯畏縮,反對民主,踐踏起碼的公民權,派討伐隊對付農民」!

鑑於高爾基巨大的聲望,布爾什維克不敢像史達林所說的那樣處死高爾基,但卻查封了《新生活報》。於是,列寧也只好建議高爾基出國修養。

1922年,高爾基以治病為藉口,黯然離開了俄國,無產階級文學之父就這樣被迫離開了祖國,離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

相關焦點

  • 傳奇人物死亡的故事總是耐人尋味,揭秘俄國首富之死|百家故事
    (20世紀初的俄國棉紡織廠)薩瓦的化學知識幫助他擴展了家族企業的經營領域。1890年他在彼爾姆創建了股份制企業莫洛佐夫、克雷爾和奧特曼聯合化工廠,生產甲醇、醋酸、丙醇等化工產品。薩瓦還涉足採礦、醫療和新聞出版業,成為20世紀初俄國著名的實業家。為表彰薩瓦為推進俄國工業化所做出的貢獻,1892年沙皇授予薩瓦三級聖安娜勳章,4年後薩瓦又獲得了二級聖安娜勳章。
  • 吃不飽飯的高爾基,是如何成為在文學天空翱翔的海燕?
    1873年,高爾基的父親因霍亂突然去世,當時高爾基只有5歲,他跟隨母親寄居到開染坊的外祖父家裡,不久,母親又離開了人世。那時、外祖父的家業瀕臨破產,實在無力供他繼續上學。10歲那年,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
  • 為什麼高爾基的《童年》近百年來無人超越
    高爾基的童年是世界上最悲慘的,也是最美好的,它把幻想的世界殘忍地撕開,赤裸裸地暴露出它的真相,在孩子們瞪大眼睛開始看世界的時候,這無疑是非常殘忍的。但是,主人公反而像被火燒過的森林,一次次地挫折和苦難使他越加茁壯,更加頑強。小茨岡去世,家裡失火,這些平凡的故事讓你一邊流淚,一邊微笑,故事跌宕起伏,情節似海浪,一波一波湧來,衝擊著我們。
  • 高爾基:從高傲的海燕到溫順的夜鶯
    馬克西姆·高爾基(Maxim Gorky,1868-1936),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姆維奇·別什可夫,前蘇聯作家、詩人、政論家。正如高爾基所預言,革命很快在俄國爆發,沙皇專制政府最終在1917年被革命者推翻。
  • 《日瓦戈醫生》中文譯者藍英年:尋找蘇俄文學真相
    尋找蘇俄文學真相 在蘇聯時,藍英年整天跟俄國人在一起,到過遠東很多地方。他身邊總帶著個本子,聽到不懂的,無論俗話還是俚語,都請人寫下來。他跟著俄國朋友去庫頁島、勘察加看馬哈魚洄遊,在海邊住了3天,渾身沾滿腥味。
  • 20171107唐師曾 | 視頻:《十月革命 一聲炮響 》
    小學唯一的英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摟冬妮婭式的女朋友,戴保爾的綠帽子,頂閃閃的紅星,逃避上山下鄉……老鴨從小崇拜共產主義戰士——保爾·柯察金,幻想戴保爾的綠帽子、摟冬妮婭,2004年冬在阿芙樂爾號全實現了。
  • 名著導讀:高爾基《童年》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生於伏爾加河畔的一個木匠家中,幼年父母雙亡,寄居在開小染坊的外祖父家裡。後來外祖父破產,十歲的阿列克謝就在社會上流浪,當過各種雜工。雖然他只上過兩年小學,卻一直堅持勤奮自學,讀了許多書。加上他本人曾廣泛地接觸過社會生活,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終於使他成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高爾基的處女作是發表於1892年的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
  • 高爾基是死於史達林的謀殺嗎?
    在史達林的力促下,高爾基於1928年5月回到蘇聯,官方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索忍尼辛把高爾基的回國歸結為他的「謬見和糊塗」以及「更低下的動機——物質欲」:「高爾基在索倫託(義大利南部城市,1924~1928年高爾基曾在此居住——筆者注)吃驚地發現他既未獲得更大的世界聲譽,也未獲得更多金錢(而他還有一大幫僕役要養活)。
  • 美媒:通往紅色十月之路——出版界可圈可點的十月革命主題書
    這是希納·米維爾對那段他稱之為「極為振奮人心」的俄國革命歷史的記錄。他寫道:「這是俄國的革命,但是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它都不是俄國自己的革命。它可以是我們大家的革命。如果它還沒有寫完,那麼應該由我們來畫上句號。」米維爾是一位備受尊重的英國科幻小說家,但也是一位極左派人士,《十月》雖然寫作手法嫻熟,但是對事實歪曲得太厲害,以至於整本書有顛倒歷史的風險。
  • 民調:積極評價十月革命的俄羅斯人數超過50%
    舉報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俄羅斯社會輿論基金的一項民調顯示,認為1917年的十月革命更多帶來的是積極影響的俄羅斯人數量超過了
  • 十月革命爆發後,英國決定幹涉卻分身乏術,只能藉助於美日力量
    在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之後,英國政府對此十分關注。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之後,英國政府對其十分敵視,並採取了幹涉蘇俄的政策,這是因為英國政府擔心布爾什維克獲得俄國政權之後,會有損於英國的利益。英國不希望俄國退出世界大戰。
  • 「課堂實錄」歷史老師帶你學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正式改革的時間是在1861年,記住這個年份,退一萬步來講,俄國農奴制改革,你可以什麼都記不住,但是這個年份你要記住,年份是歷史的骨架。記住1861年改革,這是改革的時間。改革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你像亞歷山大,他有一句名言,他說:「與其等著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民。」
  • 羅宋湯其實是俄國的舶來品
    在十月革命時候,有大批俄國人輾轉流落到了上海,他們帶來了伏特加,也帶來了俄式的西菜。有道湯最為知名,它是從俄式紅菜湯演變而來。這道源自烏克蘭的濃湯實在是太深入尋常人家了,以至於經過近百年不斷改良,許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原型是西餐,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羅宋湯。
  • 118張圖,詳解蘇聯設計史(1922-1991)
    04蘇聯設計是一段歷史,它匯集了上千人的靈感,百萬人的驕傲。「階梯」,羅欽可,1929Smolin 的領導下,高爾基汽車廠(GAZ)的設計實驗部(KEO)研發設計出的第二部跑車。GAZ-魚雷參加了1951年的蘇聯競速錦標賽,由車手N. Sorokin和G. Zyablov駕駛。他們在2500平方釐米的級別創下兩項全聯盟記錄——1公裡內,從靜止加速到106.856公裡/時;300公裡內,可加速至165.899公裡/小時。GAZ-魚雷車最後一次參加競賽是在1954年。
  • 瞿秋白翻譯高爾基《海燕》
    原標題:「它確信,陰雲是遮不住太陽的」   1901年,高爾基創作了一部帶有象徵意義的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並將其中末尾一章單獨發表出來,這便是傳誦至今的散文詩《海燕》。20世紀20年代,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作家、翻譯家瞿秋白在訪蘇期間將高爾基的這篇作品從俄文翻譯成漢語,名為《暴風鳥的歌》,十年後又將其改譯成《海燕》。
  • 中國最懂契訶夫的人離開了|單讀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 Anton Pavlovich Chekhov ),( 1860 年 1 月 17 日 - 1904 年 7 月 15 日),俄國世界級短篇小說三大巨匠之一,傑出的劇作家,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
  • 沙皇俄國滅亡後,在一個歐洲小國重新復活,最後被法國警察推翻
    1917年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在俄國的統治,很多仇視布爾什維克的貴族地主階級逃到了西歐,他們不甘心失敗,妄想著有朝一日在俄國恢復沙皇的統治。1918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慘遭到當局殺害。消息傳來,保皇黨們如喪考妣,不得不接受了復闢無望的事實,但有位野心家卻並未因此放棄他恢復俄羅斯帝國榮耀的夢想。此人名叫鮑裡斯,出生於俄國的一個貴族家庭,十月革命後,他隨家人以難民的身份來到了西歐。十幾年來,鮑裡斯一直為復闢努力。但蘇聯的統治日益牢固,鮑裡斯深知自己無力推翻蘇聯政府,於是他萌生了在海外重建沙皇俄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