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無產階級的歌手」、「革命的海燕」,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他為我們留下了《母親》、《我的大學》等一部部膾炙人口的佳作,他就是瑪克西姆·高爾基。
這為偉大的文學家,對世界文學、無產階級革命都影響深遠,與列寧更是親密無間的同志與戰友,但是當1917到來,二人之間的關係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月革命勝利後,布爾什維克政權幾乎取締了全國所有的報刊,留下的只有喉舌《真理報》,以及高爾基主持的《新生活報》。但是布爾什維克上臺後的殘酷鐵腕,卻遭來了以高爾基為代表的許多傑出人士的反對。1918年,幾乎一整年的時間,《新生活報》都在攻擊布爾什維克的紅色恐怖!
當時,史達林曾經這樣描述高爾基的處境「俄國革命推翻了許多權威。我們擔心,這些大人物的桂冠會攪得高爾基無法安睡,我們擔心,高爾基會醉心於鑽故紙堆。有什麼辦法呢,隨他去吧!革命既不會憐憫,也不會保護死人。」
但是,這位倔強的文學大師並不屈服,他依然以筆為刀揭露新政權的弊病!當時主持彼得格勒工作的季諾維也夫下令重拾沙皇故技。於是高爾基的劇本被禁,財產被查抄,季諾維也夫甚至逮捕了他的親朋好友,威逼高爾基就範。
面對來勢洶洶的恐怖,高爾基毅然決然的寫到「這個政權懼怕輿論的陽光,膽怯畏縮,反對民主,踐踏起碼的公民權,派討伐隊對付農民」!
鑑於高爾基巨大的聲望,布爾什維克不敢像史達林所說的那樣處死高爾基,但卻查封了《新生活報》。於是,列寧也只好建議高爾基出國修養。
1922年,高爾基以治病為藉口,黯然離開了俄國,無產階級文學之父就這樣被迫離開了祖國,離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