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龔宇說《延禧攻略》的成功將是中國影視行業發展的轉折點?

2021-03-05 數娛夢工廠

撰寫|鄭小玲

編輯|友    子

良心製作|片酬|爆款 

火爆了整個暑期的《延禧攻略》將在明晚正式收官,一路發盒飯的魏瓔珞成功笑到了最後。

2018年電視劇暑期檔,《延禧攻略》可謂是一匹勢頭猛烈的黑馬了,誰也沒有預料到,這部原本並不被看好的清宮劇目前已經拿下超145億的播放量,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現象級爆款,開闢爽劇模式。

這部劇到底有多火?我們先來看一組數字:

 

截止8月26日,《延禧攻略》日均播放量超3億、最高單日播放量達到7億,相關微博熱搜詞301個,上榜500餘次,其中TOP1共計38次;主話題#延禧攻略#閱讀量超117億,討論量超835萬,豆瓣超14萬人給出了7.2分的好評。

 

從莫蘭迪高級配色,到乾隆與富察的歷史愛情,「衛龍cp」「傅瓔cp」再到製作「3個億,演員片酬2400萬」,《延禧攻略》的反套路從來就不只是主角的黑蓮花人設。

 

VIP大結局的慶功會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直言:「我認為《延禧攻略》一定是中國影視行業重要的標誌性的劇。優秀的演員,高質量的製作一定會出好作品,好的作品也一定會博得用戶喜歡。」

 

龔宇的發言點出了《延禧攻略》的隱藏反套路——優秀的演員、高質量的製作以及在優異收視成績背後,大部分資金用於製作而不是演員片酬的用心。

 

啟用新人演員和實力派演員的做法,使《延禧攻略》得以避開流量明星和一線明星天價片酬的困局,所以可以投入大比例資金在劇本、服化道等製作層面精細打磨,在為製作方降低了演員薪酬成本的同時也為平臺降低了風險。而對於用戶而言,紮實的劇本,良心的製作,演技派的演員,無一不是喜聞樂見的好元素,從延禧的結果來看,無疑是多贏的。

「IP+流量」的天價套路,

用戶未必再買帳了

 

上半年的影視業,太平又不太平。「太平」指電視劇與網劇的市場表現過於平淡,《延禧攻略》之前,幾乎沒有掀起波瀾的熱劇;「不太平」則指崔永元曝光「陰陽合同」內幕,串聯出的一系列高薪酬問題,那些動輒上億的數字讓無數的網友目瞪口呆。

 

隨後,8月三大視頻平臺六大製作公司(愛奇藝、優酷、騰訊、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針對天價片酬發布聯合聲明,限制演員片酬。

 

(圖片來自網絡)

回顧一下近幾年來大肆宣傳的劇集,幾乎都伴隨著大IP、流量明星、高片酬的身影,遺憾的是「一分錢一分貨」的理論在此類作品上卻顯少體現。被天價片酬、大IP、花式摳圖、情節注水的劇情反覆折騰之後,用戶終於不願意再為不值「票」價的劇集買單了。

 

所以,對於期待看到精品好劇的用戶來說,有人出手管教「天價片酬」和「天價IP」這兩個欠收拾的「熊孩子」,當然是利好的消息。

由於題材的高度相似性,此前市場預估普遍認為,《延禧攻略》或將被《如懿傳》壓制。但搶先播出的《延禧攻略》在無流量明星加持的情況下,靠著秦嵐、聶遠、吳謹言、佘詩曼、許凱、譚卓等主演紮實的演技,走紅成爆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可見,如今大IP和流量的組合反而容易踩到用戶的雷區。可是,IP從來就沒有原罪,宣傳的是2塊以上的製作卻只交出了5分不到的成品,用戶不滿意的是與高成本投入不匹配的作品質量。而在明白高投入包攬流量,也不是穩賺不賠的保證之後,出錢的平臺與製片方自然也就坐不住了。

「流量至上」早就不是必勝的公式了,「以人帶戲」的風向轉為「以戲帶人」,演員回歸本來的位置——影視生產中的一個環節。無論河東河西輪流多少年,最終判斷好壞的核心標準都將回到作品本身質量上。

 

好的演員、好的IP、好的作品得到更好的商業回報,才是說得通的道理。要知道,天價片酬的背後是激烈的市場競爭。製片方為了分得一杯羹,嚴重依賴流量明星演員,集中性的大資本投入以圈定少數的頭部流量,才致使這部分流量明星的片酬不斷飆高。

同時也畫地為牢,造就了資源傾斜嚴重的困局。

 

年輕演員做背景板,老戲骨做配,而拿著上億片酬收入的流量主演們,在片約不斷,行程過度密集的情況之下,用摳圖、瞪眼、撅嘴等套路公式敷衍用戶,最終搬起石頭砸到的自然也就是自己的腳。流量明星砸掉自己的招牌,製作方拿不出高質量的作品,大家一拍兩散,用戶恨不能群起而攻之,能奉獻的也就只剩下了摳腳吐槽。

 

限酬的本質有助於提高製作成本,而製作成本的提升則有助於影視內容精品化的發展。

(《延禧攻略》劇中配飾)

 

《延禧攻略》給了市場一個提示:只要能撐得起內容,沒有流量明星,新人演員挑大梁,但製作精良,用戶就會支持。

「《延禧攻略》是中國影視行業發展的

一部標誌性的劇作」

 

你以為《延禧攻略》的反套路只有魏姐的黑蓮花人設嗎?TOO YOUNG TOO SIMPLE,沒有重金購置流量明星、服道化大手筆投入、演員片酬佔比不到10%等這些才是它真正的反套路。

當用戶還沒從億來億去的高片酬風波中完全走出來,爆紅的《延禧攻略》帶著於正在媒體的採訪中所說的「投資了3個億,演員費2400萬」打了市場一記響亮的耳光。

 

沒有選用流量明星自然就省去了大部分的成本,想想看那些動輒大幾千萬甚至近億的片酬,2400萬的價格,四捨五入可能連主角的背影都請不到。

事實上,恰恰是這些「這樣的演技,雙耳(聶遠)值得更高的片酬」的聲音肯定了演員演技,同時又說明了觀眾對流量明星高片酬的反感來源於價值與價位的不符,而不是出於演員收入過高而「仇富」的心態。

那麼沒有花重金購置流量做主演的《延禧攻略》把錢花哪兒去了?

 

精美的服道化都是需要用錢堆砌起來的。40多萬的皇后華服、8個繡娘8個月製作龍袍、超200個搭景以及花費數月時間探訪江浙一帶的傳統民間手工藝人及博物館,請來繡娘歷時數月縫製上百件戲服,復刻了博物館珍藏的展品等等,這些都是經費的大頭。

劇中用到的緙絲、羅、絨花、點翠,全都是真品,而這些技藝都已經名列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達到完美,劇組還特意邀請這些工藝的傳承人親自製作。參考原版一針一線縫製而成的服裝,劇組甚至專門找來了曾在故宮擔任文物修復工作的繡娘,由她們親手縫製。

 

據了解,劇中富察皇后(秦嵐飾演)頭戴的絨花,來自南京絨花工藝大師趙樹憲之手,所穿的服裝面料則出自蘇州吳羅織造大師李海龍之手,其中所用的「羅」是純手工木機生產,一天僅能織出5公分,需另外訂製,這種技藝因技法過於繁雜,無法批量生產,一度瀕臨失傳。

 

(《延禧攻略》皇后所著禮服面料)

除此以外,有些頭飾甚至是古董級別,《延禧攻略》出品人於正曾在採訪中說道:服道化等製作方向上的投入佔比是用戶用肉眼看的見的質量。

 

適合的演員加上精緻的服道化與劇相輔相成,帶來的遠遠不只是播放量這個數字。

 

聶遠帶著網友調侃的「大豬蹄子」翻紅,佘詩曼用本劇再度證明了自己精湛的演技,形象百變的譚卓、戲裡戲外都是「白月光」的秦嵐、摸爬滾打的新人吳謹言,《延禧攻略》的爆紅陳述了一個事實,是戲成就流量,而不是流量成就戲。

低片酬,高製作投入,《延禧攻略》的成功為當下影視行業面臨的明星高片酬的壓力帶來了全新的拐點以及全新的機會。如果繼續天價邀約流量明星勢必會在哄抬市價上添磚加瓦,畢竟頭部的流量明星數量有限,而片酬上的高投入對平臺與製片方而言都不是好消息。一旦流量明星不再具備一張臉吃遍天下的號召力,領走居高不下的薪酬之後,風險將全部落在製片方與平臺的肩上。

 

經歷過天價片酬風波,在限薪令的背景之下,《延禧攻略》給了平臺和製片方一個最新的爆款方向——良心的製作+打動用戶的演技。

 

這部劇用口碑與播放量雙收,證明了市場需要的是好故事、好演員、高質量的製作而不是套著知名IP外殼的注水劇情和昂貴沒演技的流量明星。


相關焦點

  • 「延禧」有攻略 《延禧攻略》幕後團隊歡娛影視的成功之道
    歡娛影視CEO楊樂、歡娛影視創始人、《延禧攻略》總製片人於正,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博士、愛奇藝首席營銷官王湘君、秦嵐、聶遠、佘詩曼、吳謹言、許凱、王媛可、王冠逸、洪堯、王茂蕾、練練、姜梓新等主演紛紛到場共享延禧家宴,缺席現場的譚卓、蘇青、宋春麗、張嘉倪、劉恩尚等主創,以及劇中精品的非遺大師也特意發來VCR送上祝福。
  • 專訪|CEO楊樂:《延禧攻略》是歡娛影視重要的轉折點
    《延禧攻略》的製作方歡娛影視的CEO楊樂說:「《延禧攻略》的成功,可能是國產影視行業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當大家都還在呼籲拒絕流量明星高片酬,專注於製作與創作本身時,歡娛是真的做到了。」《延禧攻略》劇照說起歡娛這家公司,觀眾往往想起的第一個名字是「於正」。但在業界內,很多人都知道,楊樂是這家公司經營上的領軍人物。
  • 愛奇藝《延禧攻略》舉辦慶功會 媒體粉絲相聚延禧家宴提前觀看VIP大結局
    ,歡娛影視創始人、《延禧攻略》總製片人於正,歡娛影視CEO楊樂,以及秦嵐、聶遠、佘詩曼、吳謹言、許凱、王媛可、王冠逸、洪堯、王茂蕾、練練、姜梓新等演員悉數到場。現場龔宇表示,《延禧攻略》是中國影視行業發展的一部標誌性的劇作,它的火爆充分向市場印證,當好的故事、優秀的演員、精良的製作相互影響和作用,定會獲得行業的認可和用戶的喜愛。同時,《延禧攻略》的成功也為當下影視行業面臨的明星高片酬的壓力帶來全新的拐點和新的機會。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製作精良,以新人演員、實力派演員擔當主角的大劇相繼出現。為市場、為用戶提供更多精彩的內容。
  • 《延禧攻略》提前預定「年度劇王」,歡娛影視再樹行業新標杆
    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在評價《延禧攻略》時說:「我認為《延禧攻略》一定是中國影視行業重要的標誌性的劇。優秀的演員,高質量的製作一定會出好作品,好的作品也一定會博得用戶喜歡。」 《延禧攻略》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來源於其背後實力強大的團隊,為了拍好這部品質之作,歡娛影視精挑細選著網羅了多位行業中的「老炮兒」組成最強陣容,可以說,這部劇從導演到編劇、攝影、配樂、美指、服裝造型等幕後各個職能工種在行業中都有著超強的實戰經驗,幾乎每個細分的工種都有十分出色的代表作品:
  • 從《中國新說唱》到《延禧攻略》 愛奇藝找到了中國視頻領域發展的正確方式
    從2015年《盜墓筆記》,到2016年《餘罪》《老九門》,到2017年《無證之罪》《河神》,再到即將上線的近百部劇集;從《奇葩說》到《機器人爭霸》《熱血街舞團》《中國新說唱》以及即將上線的《中國音樂公告牌》等熱門綜藝,愛奇藝成功實現了內容升級。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愛奇藝跟傳統娛樂公司最大的不同是,驅動力不僅來自於內容的創意,同時也來自於科技的創新。
  • 《延禧攻略》為啥子這麼火?
    為何在內容競爭激烈的暑期檔,無流量明星、無大IP、低片酬的《延禧攻略》卻成功吸引了用戶時間?從劇本籌備階段對話於正,到結束之後對愛奇藝的營銷與排播策略復盤,毒眸記者梳理了該劇的各環節發力點,試圖找到延禧成為爆款的攻略。
  • 《延禧攻略》成功背後,愛奇藝的靈活排播模式成「助攻」
    在8月26日丸美贊助的延禧家宴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直言:「《延禧攻略》是中國影視行業發展的一部標誌性的劇作,它的火爆充分向市場印證,當好的故事、優秀的演員、精良的製作相互影響和作用,定會獲得行業的認可和用戶的喜愛。」
  • 看上《延禧攻略》,挑中趙麗穎,最懂中國觀眾的男人為什麼是他?
    2011年2月,龔宇在一次公開活動上宣稱,愛奇藝的獨立用戶數達到1.48億。《財經天下周刊》寫道,這意味著上線僅10個月,愛奇藝已經覆蓋了中國視頻用戶的一半。數據如此強勢,這也難怪龔宇會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採訪時說:「做第二沒什麼意思,在這個行業,我們要做就做老大。」
  • 對話愛奇藝|《延禧攻略》收官復盤 暑期爆款誕生記全解讀
    8月26日,熱播了一整個暑期的古裝宮廷劇《延禧攻略》迎來VIP大結局,愛奇藝也為這部在話題和流量上創造了多項新紀錄的作品舉辦了盛大的收官慶功活動。《延禧攻略》的走紅是今年相對冷清的影視市場上難得的亮眼存在。
  • 電視劇《延禧攻略》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
    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影視劇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據製作方介紹,在《延禧攻略》劇中,使用了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將非遺文化和歷史進行有機結合,使觀眾充分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故宮延禧宮也在影視劇熱播後,成為各地遊客參觀的熱門景點。研討會上,專家對《延禧攻略》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意識有機融合表達了肯定和讚許。
  • 為什麼《延禧攻略》讓人追上癮?
    ▲《延禧攻略》採訪截圖有網友發現,《延禧攻略》中對部分配飾、造型的運用準確程度甚至超過了《如懿傳》,這是於正此次選擇美術團隊的成功。▲《延禧攻略》截圖說到團隊,影視作品從來都是團隊的協作成果。當然,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可以深度影響自己的團隊——而於正就是一個這樣強有力的領導者。
  • 直播預告丨《延禧攻略》之後,於正又在籌備什麼爆款?
    於正的作品都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與很多追求電影質感的導演不同,在於正的作品中劇情的發展至關重要,看他的戲,觀眾總是緊跟隨劇情發展看下去,很少有快進的想法,於正作品節奏快,人設吸引觀眾,轉折多。大多是以女主的視角帶入故事。
  • 《延禧攻略》出品方歡娛影視亮相香港國際影視展
    據悉,這兩部作品的主創團隊沒有大的變化,將繼續沿用《延禧攻略》和《皓鑭傳》班底,以保證作品品質的穩定和統一。歡娛影視CEO楊樂在展會現場與記者交談時說,《延禧攻略》得到如此多的海內外觀眾的厚愛,與這部作品在諸多細節對傳統文化上的體現一定是分不開的,正是對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共鳴,讓這部戲不僅入眼,更是入腦、入心。
  • 【島妹說】當臺灣同胞追起了《延禧攻略》
    以《延禧攻略》為代表,這幾年的大陸影視作品一度成為臺灣民眾的心頭愛。其中蘊含的文化、歷史風景,也成了喚起兩岸之溝通了解的窗口。 這麼說吧,臺灣島從南到北394公裡,處處都有大陸劇作帶來的文化音量,處處也都是兩岸割捨不斷的文化根源。
  • 愛奇藝《延禧攻略》《中國新說唱》等多項內容獲藝恩2018泛娛樂指數大獎領跑行業
    在內容項目中,愛奇藝《中國新說唱》、《偶像練習生》、《熱血街舞團》榮獲2018年最具價值網絡綜藝TOP10;愛奇藝《延禧攻略》、《芸汐傳》榮膺2018年最具價值網絡劇TOP10。在營銷傳播方面,愛奇藝憑藉《中國新說唱》創新、出圈的營銷,一舉斬獲2018影視營銷創新案例榜單TOP10。
  • 《延禧攻略》:沒有攻略,只有光環|女性說
    在宮鬥劇的空窗期裡,《延禧攻略》以「反於正」的新鮮感成功吸引了觀眾。
  • 《延禧攻略》爆紅樣本:影視公司後流量時代「機與危」
    歡娛影視的方法論,確有獨特性。比如在確定具體項目事前,會做大量分析,選題方向確定後則是執行階段的工業化。9月初見到楊樂時,她已懷著近6個月身孕,不施粉黛,笑眼盈盈。「保持正常工作,偶爾還是會孕傻。」她笑著說。楊樂是《延禧攻略》出品方歡娛影視(歡娛)CEO,正處於風口上的歡娛,也不允許她停下來。
  • 如懿傳、延禧攻略突遭下架,但IP商業模式奇蹟成功!
    編輯|橙子來源|知產行業觀察 封面圖|橙子《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實現版權費收入超18億,通過各類營銷及影視IP開發,價值倍數放大。當前IP商業開發市場走向,及上下遊產業鏈關係如何?一起看。微博熱搜榜突然爆出前期熱播宮鬥劇如懿傳、延禧攻略下架,事發突然,沒有任何預先通知。
  • 扒一扒《延禧攻略》背後的營銷攻略
    比如妃嬪們手中的團扇,是以故宮博物院中清宮文物為樣本製作,不論是主角還是群演的服裝,風格不但素雅清新,還添入絨花、刺繡等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其中。在高度還原的同時,自然造價不菲,秦嵐頭上所佩戴的「絨花」價值就值上萬,衣服則是由2000塊錢1釐米的羅製成;皇帝的龍袍造價更是高達幾十萬。在《延禧攻略》幕後紀錄片中,造型設計宋曉濤和梳妝總監林安琦表示「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戲,把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讓大家更認識和了解這些技藝。」
  • 延禧攻略下架什麼情況?延禧攻略為什麼看不了下架原因
    9月28日,電視劇《延禧攻略》在愛奇藝下架,搜索《延禧攻略》後,頁面顯示暫無片源,目前平臺方暫未公布下架原因。據悉,該劇於2018年7月19日在愛奇藝獨家播出。網易娛樂記者向愛奇藝平臺以及出品方歡娛影視詢問下架原因,對方都未給出回復。有關《延禧攻略》下架的相關消息,網易娛樂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