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邁入「超大城市」圈 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922.82萬人

2021-01-12 華商網

  2018年1月10日,「百萬大學生留西安」首場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資料圖片) 首席記者 王健 攝

  人口素質穩步提升,人口紅利效應顯著,人口性別比逐漸下降,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升……24日,市統計局發布的相關統計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西安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大,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跨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環境。

  2017年和2018年

  全市淨遷入人口88.79萬人

  伴隨著西安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生育水平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即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較高自然增長率的「過渡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 「現代型」演變。

  「十二五」期間,西安年均出生人口數量為8.52萬人,出生人口規模基本觸底。2014年至2016年,人口出生率分別為10.11‰、 10.15‰和11.54‰,自然增長率分別為4.64‰、4.64‰和6.14‰。

  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後,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2016年,西安市人口出生率出現明顯拐點,人口出生率上升1.39個千分點,新增出生人口1.32萬人。2017年在二孩效應和戶籍新政的雙重作用下,全市人口出生率繼續走高,呈現進一步上升的趨勢,人口出生率上升1.08個千分點,新增出生人口1.91萬人。

  2018年全市出生人口達12.23萬人,達到近27年來的峰值。另一方面,隨著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等規劃落地實施,以及「史上最寬鬆」戶籍新政、百萬大學生留西安等各種利好政策的推進,西安市吸納了更多更優質的人口資源,2017年和2018年,全市淨遷入人口達88.79萬人,佔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市淨遷入人口的三成以上,人口遷移成為此階段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各種利好政策的加持下,創造出西安人口新的增長極,截至201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達922.82萬人,常住人口達1000.37萬人,西安市正式邁入「超大城市」圈。

  去年全市高校在校生127.13萬人

  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925倍

  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安市始終堅持「教育奠基,科技興市」的方針,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市形成了多種類、多層級的教育體系,使西安市人口文化水平繼續向更高層次邁進。主要表現在:

  ——受教育程度持續提高。2015年每十萬人擁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6880人,是1964年的14.3倍;每十萬人擁有高中學歷的人口為19800人,是1964年的5.4倍;每十萬人擁有初中學歷的人口為31370人,是1964年的3.5倍;每十萬人擁有小學學歷的人口為13670人,是1964年的41.3%。

  ——高學歷人口大幅增加。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僅有1374人,1978年增加到28785人,2008年達到了60.10萬人。2018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共63所,在校學生127.13萬人,較2008年相比人數翻了一番,是1978年的44倍,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925倍,高等教育實現了從少數到大眾的轉變,教育層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文盲率大幅度下降。1964年,西安市文盲人口為100.87萬人,文盲率(指文盲人口佔15周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為26.18%。到2010年,文盲人口下降為13.59萬人,文盲率降至1.60%,較1964年下降24.58個百分點。

  ——受教育年限不斷增長。隨著人口文化程度的顯著提升,全市6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2000年,西安市6歲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 9.23年, 2010年達到10.62年。

  人口性別結構逐漸優化

  總人口性別比呈現下降趨勢

  新中國成立後,西安市人口性別結構逐漸優化,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呈現下降趨勢。按戶籍人口計算,1949年全市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1.42,到2018年人口性別比為100.04。自2003年以來,西安市男女比例失衡狀況逐年緩解,總人口男女比例已連續15年下跌。男女人口數量差從2003年的24.05萬人,減少到2018年的0.2萬人。表明人們的生育觀念和性別偏好發生轉變。

  此外,西安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升。1964年,西安市城鎮人口為228.26萬人,人口城鎮化率為29.99%,到2018年城鎮人口為740.37萬人,人口城鎮化率達74.01%,提高44.02個百分點。

  首席記者  梁璠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何媛

相關焦點

  • 成都戶籍人口破一千五百萬,深圳少的有點意外,大家怎麼看?
    我國部分特大和超大城市戶籍人口數據,其中成都戶籍人口破一千五百萬,深圳少的有點意外!2019年部分城市戶籍人口數量:成都1500.07萬,上海1450.43萬,天津1108.18萬,西安986.87萬,廣州953.72萬,武漢906.4萬,杭州795.4萬,瀋陽756.4萬,南京709.82萬,深圳494.78萬,東莞251.06萬,(數據來源各市統計局)由於西安
  • 濟南市常住人口即將突破一千萬_山東各地 _山東新聞_新聞_齊魯網
    常住人口更偏向於流動人口方面的統計,若常住人口>戶籍人口,說明有更多外地戶籍的人員到本地就業、生活。今年3月發布的《2019年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末濟南市常住人口890.8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78%。戶籍人口796.74萬人,增長1.46%。
  • 杭州之後,誰是下一座千萬人口城市?
    此前,阿城已對下一座萬億GDP城市作出預測;那麼今天阿城就來預測一下,誰是下一座千萬人口城市?-01-千萬人口城市有哪些?截至2019年末,中國大陸共有16座城市常住人口數量突破千萬門檻。而餘下的城市中,多數常住人口總量還處於1000至1100萬之間,這其中就包括2018年剛剛邁過千萬人口大關的西安和鄭州,以及2019年剛剛加入「千萬人口俱樂部」的杭州。2019年杭州以55.4萬的常住人口增量,在16座千萬人口城市中,排名第一。
  • 控不住的人口: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
    隨著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加速到來,以及人口大遷移的都市圈城市群化,未來搶奪年輕人才是城市競爭的關鍵,「搶人大戰」正在西安、鄭州、長沙、成都、武漢、蘇州、廣州、東莞、深圳等城市如火如荼上演,落戶政策大幅放寬,當然,除了北京。
  • 達州7大區人口一覽:通川區人口達78.21萬,達川區110.76萬
    達州航拍圖截至2019年,達州全市下轄2個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591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千米,達州戶籍人口為658.94萬人,常住人口574.1截至2018年末,達川區戶籍總人口110.76萬人。著名景點真佛山、列寧主義街、仙女山、九龍湖。
  • 用腳投票,過去3年這10座城市年均常住人口增量超20萬
    此次疫情讓長期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們意識到了社會醫療資源在面對突發疫情時的薄弱,同時部分城市日益增長的常住人口也成為了對城市管理者的考驗。 2020年6月,廣州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對外公布:廣州市實際管理服務人口超過2200萬人,流動人口超過1000萬人的超大城市。
  • 什麼是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最新城市規模劃分人口標準
    什麼是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2014年11月20日,國務院曾發布過《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通知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其中,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2019中國人口數量 全國總人口及各省人口排名)。
  • 鹹陽14區縣人口一覽:禮泉縣47萬,秦都區34萬
    ,2019年末2020年初全市常住人口435.62萬人,常住人口規模略低於湖南益陽、廣東梅州,略高於內蒙古赤峰、四川瀘州。,戶籍人口55.49萬人。禮泉縣位於鹹陽市中部,原名醴泉縣,1964年更名為禮泉縣,是西安半小時經濟圈衛星城市、全國最大的優質蘋果基地縣,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位於境內,戶籍人口47.33萬人;武功縣位於鹹陽市西南端,鹹陽、西安、寶雞三市交界處,是關中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於此,戶籍人口43.87
  • 《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公布 西安排名13屬特大城市
    當前,中心城市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對區域的帶動引領能力日益增強。根據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下稱「年鑑」),目前有30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其中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有6個;位於500萬到1000萬的特大城市增至10個,濟南晉升為特大城市;此外,位於300萬到500萬之間的I型大城市有14個。
  • 「人口爭奪戰」風起雲湧 膠東一體化發展或為青島破局
    值得注意的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中,除了北京和上海明確提出控制人口外,剩下兩大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都從規劃上為進一步吸附人口預留了很大的增長空間。深圳和廣州兩大都市圈近年來始終保持著領跑姿態,2015-2018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分別高達61萬、60萬。
  • 中西部「七小龍」成超大城市儲備軍,4城邁入GDP萬億俱樂部
    向超大城市進軍人口是城市發展的基礎,一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集聚規模的大小,往往決定了城市的對外輻射能力,以及基於人口規模基礎上的其他產業的發展趨勢。所以,這些城市發展成為中心城區人口超過千萬的超大城市可能性很大,也將在某種程度上分擔北上廣深的部分功能。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曾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中國是一個總人口接近14億的大國,是美國、日本的多倍,目前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僅有北上廣深,未來這一數量將達到10個或以上。
  • 廣州:「人口虛增」型城市,中小學生跨市畢業呈現淨流出趨勢
    為此,我們選取常住或戶籍人口位於全國前50的人口大市為樣本,從中小學生人口統計指標切入,結合各城市常住、戶籍人口指標,進一步對樣本城市的人口吸引力進行分類評判,並藉此進一步分析各類城市在房地產市場方面的表現差異,以此提供相關結論以供參考。
  • 你好,特大城市——西安!
    住建部最近公布了《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目前有30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其中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有6個,位於500萬到1000萬的特大城市有10個,西安城區637.81萬人口,屬於特大城市,較2018年的同比數據新增加了
  • 中國高收入城市排名:深圳近3萬美元居首,萬億GDP城市僅重慶落榜
    2019年末,GDP達萬億元的城市有17座,按照GDP突破萬億的時間順序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寧波、鄭州、佛山。此外,2019年末GDP總量在9000億元區間的城市有7座,分別為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由於2019年末,GDP在8000億元區間的城市「斷檔」。
  • 中西部「七小龍」成超大城市儲備軍 4城邁入GDP萬億俱樂部
    向超大城市進軍人口是城市發展的基礎,一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集聚規模的大小,往往決定了城市的對外輻射能力,以及基於人口規模基礎上的其他產業的發展趨勢。省域人口規模的大小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省會城市未來的發展潛力。
  • 中國零門檻落戶第一城,戶籍門檻全放棄,人口超千萬卻怕搶不到人
    最近有言論稱:「搶奪人沒有下限,只有更低的,沒有最低限度,」這裡所說的情況,就是各大城市爭取人才的現狀,最近幾年裡,各大城市為了確保人際關係,正在降低進入戶口的門檻,各大,新,日城市都不甘落後地開始了爭奪人的戰爭,但是最近「族門」成為了中國第一大門戶,既是2線城市,人口也在數千萬的這個城市為何如此之急
  • 經濟學家:中國人口大遷移!東北97.7%區域人口外流
    由於抽樣比例、數據調整及協調等問題,地區常住人口加總可能會與上級行政單位公布的常住人口有一定出入。比如,因全國總人口包括現役軍人數和難以確定常住地的人口,一般會大於分省人口之和,但差額逐年縮小,2018年甚至比分省人口之和少115萬;2005-2010年末各省年末常住人口加總平均低於全國人口近1842萬,2011-2017年平均低約462萬。
  • 山東城市規模排行榜來了!8個中等城市、9個大城市、2個特大城市,你...
    巧合的是,就在速豹新聞網·山東商報記者梳理報導時,山東省傳來最新消息,「十三五」期間,山東新型城鎮化發展邁入新階段,形成2個特大城市、9個大城市、8個中等城市、75個小城市、1072個建制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那麼,一起來猜猜,究竟是哪個中等城市在2020年邁入了大城市行列?
  • 搶人大戰背後 什麼阻礙了人口流動?
    儘管放鬆程度十分有限、地方政府對人口流動的支持意願也不高,但我國流動人口規模從1982年的657萬人增加至1990年的2135萬人,年均增長約7%。上世紀90年代開始,流動人口規模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從1990年的2135萬人增至2010年的22143萬人,年均增長約12%。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入城市,促進了個人、家庭及社會、國家財富的積累。公平對待流動人口的理念也隨之提出。
  • 這年頭,敢主動讓人口「外流」的,也只有帝都了
    外來人口 北京老齡化的稀釋劑想挖掘老齡化問題,就得看當地的人口結構。查看了下北京統計年鑑2019,也就是2018年的情況,在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年齡構成以及數量分布這些條目下發現了一點端倪。數據來源:北京統計年鑑2019從北京2018年度常住人口的年齡組成來看,15-64歲這個「有效勞動力」年齡段佔比是78.2%,共1687.2萬人(外來人口735.6萬人)。而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是11.3%,241.4萬人,算一下老年人口撫養比大概是14.5%的樣子,和界面新聞總結的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