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檀扒爺
這年頭,敢主動讓人口「外流」的,也只有帝都了。
10月25日,界面新聞統計了2018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老年人口撫養比,之前我們的目光都被排名前三的山東、四川和重慶給吸引了,因為它們是我們認知中的人口大省,按道理不應該排這麼高。
往下看了看,突然發現,原來反常識的地區不止它們仨,還有個更特別的——北京。
新京報2015年6月就有過報導,根據北京2014年度的健康白皮書來看,北京50後和60後最多,每五個人裡,就有一個老人,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
結果都這樣了,北京居然只排在了19位,100個勞動力要負擔的老年人口僅15個(前三都超過了20個),可以說北京的勞動力們「負擔不重」,而同為一線的上海居然高居第5,差別略大。大家都是國人趨之若鶩的城市,北京,怎麼做到的?
外來人口 北京老齡化的稀釋劑
想挖掘老齡化問題,就得看當地的人口結構。
查看了下北京統計年鑑2019,也就是2018年的情況,在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年齡構成以及數量分布這些條目下發現了一點端倪。
數據來源:北京統計年鑑2019
從北京2018年度常住人口的年齡組成來看,15-64歲這個「有效勞動力」年齡段佔比是78.2%,共1687.2萬人(外來人口735.6萬人)。而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是11.3%,241.4萬人,算一下老年人口撫養比大概是14.5%的樣子,和界面新聞總結的相符合。
根據聯合國1956年發布的《人制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後果》一書的標準來看,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的7%時,就進入了老齡化,然後82年時維也納舉辦了老齡問題世界大會,會上規定60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超過10%就是進入老齡化。
那按以上標準,不管哪個北京都達標了,老齡化問題,實實在在。
上邊講的還是常住人口,如果單看戶籍人口,這個問題會顯得更加嚴峻點。
數據來源:北京統計年鑑2019
白色背景從左往右第四列就是人口佔比,可以看到有效勞動力這一部分北京戶籍人口的佔比是69.2%(951.6萬人),比常住人口整整低了9%!還不止這些,在各個分層上,從20-54歲這個年齡區間裡,常住人口都明顯佔比更大,只有在更加年輕和更加年長的分層中,戶籍人口的佔比才會有優勢(那放在這裡就成了劣勢)。
戶籍人口中65歲及以上的有236.2萬人(根據《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9)》,朝陽、海澱這些城六區成員老年人最多),而常住人口中這個年齡段的一共才241.4萬人,佔了97.8%......
換句話說,外來人口幾乎就沒給北京帶來任何老齡化的壓力,反倒是強勢稀釋了北京整體人口的年齡分布,讓北京「年輕」了許多。
那說到這裡其實已經很明顯了,為啥北京步入了老齡化社會,但是老年人口撫養比卻相對來說並不高呢?就是因為強大的外來人口支援,來的幾乎都是「非老年人口」,想想總是提到的北漂,那也就不意外了。
說白了,這都是北京綜合實力長期以來積累的成果,全國最強的教育資源(生產人才)、國企資源(招攬人才),以及強勢的薪酬待遇(留住人才),讓年輕人趨之若鶩,他們不是沒有老人要負擔,而是他們要負擔的老人不在北京而已。如此長期的輸入,讓北京的老齡化抑制的很有效果。
這種情況還能維持多久?
大量的外地人口湧入成功刺激了北京的經濟發展,但是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頭疼的問題,比如各類資源如何重新配置啥的,北京2016年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這類問題被稱為了「大城市病」。
有病就得治,而北京又是一個很特別的城市,有的時候變化起來比深圳這種試點還要大膽。
北京的辦法就是——非首都功能疏解,而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控制外來人口的輸入。
這是從十二五就開始計劃的事,目的是治療大城市病,減小城市負擔,而手段之一,之前的計劃是在2020年限制在2300萬人。
這個不是突發奇想,畢竟有東京都「瘦身」這個例子在前,北京只是在走一個超大城市該走的方向之一罷了。
數據來源:小喵奇談
人口的轉折從2016年開始就出現了,是一個拐點,具體就是要「人隨產業走,人隨功能走」。根據北京本地寶整理的消息,除去不予辦理登記、關停汙染企業以及疏散市場外,北京外來人口增量也從11年的2.9%大減到15年的0.9%,城六區16年上半年同比減少了十幾萬人。
2016年,成了北京常住人口增量的轉折點。對於北京來說,攢人發展的路,它覺得走不通。
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減輕城市負擔,資源更合理分配,讓居民生活得也更有質感,甚至是房價之類的東西都能有效抑制住。
但是問題也很明顯,短期內老齡化會上升,這一點是由於戶籍人口的老齡人口佔比高,少了外來年輕人的稀釋,問題會暴露地更明顯,再加上北京醫療和社會福利全國領先,因此預期壽命也長(北京2018年預期壽命82.2歲,遠超全國平均水平,也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不過,長期經過幾代人的更迭+限流的人才流入+二胎之類的組合拳,未來幾十年北京人口的組成可能會更趨向年輕化。
另外,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四大一線,發展方向都是不一樣的。深圳還是在堆人,但是可能產業比較新以及單純打工的很多,所以暫時還沒有老年人口增加的煩惱,廣州也一樣,得益於吸人的效果。
上海是老齡化比較突出的城市,這一點在東部沿海比較普遍,這和它們對人才的嚴把關以及自己內部人員流轉的效率有關,雖然也在吸人,但是門檻普遍很高。
北京相比其他三個是最有個性的了,直接選擇了減負的道路。
所以,各個大城市正在朝不同的世界超級城市學習,走各自不同的方向,北京已經邁出了治療臃腫城市病的優化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