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師招聘網 :提供2020福建教師考試備考資料,包括福建教招教育綜合基礎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及重點、教師招聘面試技巧、 備考指導等。
人類使用心理防禦機制時,有時是有意的,有時是無意的。這些心理防禦機制有些符合社會道德標準,有些則不;對生活的影響各不相同,有正有負。下面對常見的心理防禦機製做簡要介紹:
(1)壓抑
壓抑是各種防禦機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本我的欲望衝動常常與超我的道德原則相對立並發生衝突,又常常不被現實情境所接受,於是個體(自我)把意識中對立的或不被接受的衝動、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經歷,不知不覺地壓制、潛抑到潛意識中去,以至於個體對壓抑的內容不能察覺或回憶,以避免痛苦、焦慮,這是一種不自覺的選擇性遺忘和主動抑制。
示例:
•中國成語中「觸景生情」有時是因為壓抑物被喚醒;
•「口誤、筆誤」也是壓制內容不小心衝破了自我的控制;
•「生命無常」、「每個人都會死」這樣顯見的事實也常常被人遺忘或抑制起來,這樣可以避免焦慮;
(2)否定/否認/拒絕
無意識地拒絕承認或接受某些不愉快的現實/事實,或者說對某種痛苦的現實無意識地加以否定。否定那些不愉快的事件,當作根本沒發生,不承認不接受似乎就不會痛苦,從而緩解打擊,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以達到保護自我的目的。否認是一種原始又簡單的自我防禦機制,意志薄弱、知識結構單純的人,常會不自覺地使用否認機制。
示例:
•沙漠中的駝鳥,敵人追趕逼迫在眼前,無法面對,把頭埋於沙堆中,當做沒這回事一樣,否認正是如此。
•小孩打破東西闖了禍,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來;
•中國成語有「眼不見為淨」、「掩耳盜鈴」,是否定作用的表現;
•母親發生車禍,不想接受時,本能地說「這不是真的」,拒絕接受;
•一個癌症病人可否認自己患了嚴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儘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曉該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醫生。
(3)退行/退回/倒退
當個體遭遇到挫折無法應付時,表現出與其年齡不相稱的幼稚行為反應,這是一種反成熟的倒退現象,放棄成熟態度和成人行為模式,讓自己退回到兒童狀態,這種狀態意味著可以放棄努力,不用去應付困難,恢復對別人的依賴,徹底逃避成人的責任,從而滿足自己的某種欲望。這種機制即可以發生在小孩身上,也常常發生在成人身上。
示例:
•平常如有重大事情發生時,有時我們會大叫一聲「媽呀!」其實是一種退行行為;
•自從知道丈夫有了外遇之後,每當丈夫要外出時,她就在地上大哭大叫,一直到丈夫答應不外出為止。
•已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兒童,因母親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變故,而表現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極端依賴等嬰幼兒時期的行為;
•一個成年人,當遇到困難無法對付時,便覺得自己身上的「病」加重了,需要休息,以此來退回到兒童時期被人照顧的生活中去,這就是無意識地使用精神防禦的退行機制;
(4)反向形成/反向作用
也稱矯枉過正,個體對內心難以接受的、不愉快的觀念、情感、欲望衝動誇張性地以相反的外在態度或行為表現出來。在性質上,反向行為也是一種壓抑過程。
•示例:
•「恨」自己真正喜歡的某人或某事物,或者「愛」自己所恨的競爭對手或所不喜愛的職務;
•某人極需要某種東西或名譽地位,卻表現為極力反對、推卻或無所謂;
•過分熱情或自我吹噓的行為是對被壓抑在無意識中的那種不好與人交往或自卑的強烈衝動的一種反應;
•當某人希望別人照顧自己卻表現出明顯地照顧別人;
•在班上暗戀某女生卻故意對她冷嘲熱諷或惡作劇,以減少內心的焦慮;
•某些人發現自己有同性戀傾向,無法接受,結果成為強烈的反同性戀者;
•有些人非常關心自己的病情,卻表現出對生死無所謂的姿態;
(5)合理化/文飾
個體無意識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釋來為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以求得心理平衡。個體用一種似乎合理的解釋或理由來掩飾自己,將面臨的窘境加以文飾,以隱滿自己的真實動機,從而為自己進行解脫,其目的是減少因挫折而產生的焦慮,保持個人的自尊。
示例: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使用合理化防禦機制的經典例子;
•生活中常說的:不打不成才,棍棒下出人才;
•病人把因疾病導致的明顯體重下降解釋為「減肥」;
合理化有三種表現:
•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東西說成是不好的,用來醜化失敗的動機;
•甜檸檬心理,即當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檸檬時,就說檸檬是甜的,用來美化被滿足的動機;
•推諉,此種自衛機制是指將個人的缺點或失敗,推諉於其他理由,找人擔待其過錯。三者均是掩蓋其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心的平衡。
(6)轉移/移置
將對某個對象的情感、欲望或態度轉移到另一較為安全的對象上,而後者完全成為前者的替代物。通常是把對強者的情緒、欲望轉移到弱者/或者案全者身上。這些情感、欲望或態度,因某種原因(如不合社會規範、具有危險性或不為自我意識所允許等)無法向其對象直接表現,而把它轉移到一個較安全、較為大家所接受的對象身上,以減輕自己心理上的焦慮。轉移是一種初始過程,是升華、象徵化的基礎。
示例:
•中年喪子的婦人,將其心力轉移於照顧孤兒院的孤兒;
•一位結婚多年,膝下尤虛的老師,將其全部心力用於關懷他的學生,就是正面轉移的例子。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7)投射
也稱為外向投射。將自己的某種衝動、欲望、自我內在客體的某些特徵(如性格、情感、過錯、挫折等)想像成在某人身上的客觀事實(賦予他人或他物身上)。
示例:
•成語「五十步笑百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及莊子與惠施《臨淵羨魚》的故事;
•強姦犯認為受害者穿著暴露,才引發他犯罪;
•一個學生平時學習不努力,考試作弊,則認為別的同學學習也不努力也一樣作弊,而且與自己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些不良少年,別人無意中看他一眼,他就動手打人,認為別人瞧不起他。
中公講師解析
相關閱讀
2020福建教師招聘備考: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認知領域目標區分
2020福建教師招聘備考:教育心理學之班杜拉—觀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