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李冰治水之功——都江堰

2021-02-08 每日都江堰




我常常在想,李冰是哪裡人有那麼重要嗎?重要的是他留下了灌溉成都平原兩千多年且至今仍在使用的都江堰。至於李冰生於何時?卒於何時?活了多少歲?其實不重要。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就目前來看,能活兩百歲的人,應該還沒有發現吧?但李冰卻已在人們的心中活了兩千多年,而且還將繼續鮮活下去。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浩瀚宏大,即使在今天當你面對它時,也不得不由衷的嘆服。而這一切,都源於李冰的巧思,源於他的智慧,更源於他那份無懼無畏的精神。今天就讓我們回到兩千多年前,去看一看當時的李冰是怎樣治水的,去體味一番這位蜀郡太守的艱辛和不易。



大約在秦國一統天下之前的30年到50年間(那時候已經滅了古蜀國),李冰被任命為秦國的蜀郡太守。當他走馬上任後才了解到原來這裡的百姓生活極其艱難,經常為洪澇災害所襲擾,常年顆粒無收。



經過實地考察李冰發現,流經成都平原的岷江流域正是水患的罪魁禍首。於是,他沿著岷江逆流而上,步行數百裡,對沿岸地形地貌進行詳細記錄,並實地測量、搜集水情等相關的資料和數據,這大概可以算是兩千多年前的大數據分析了吧。通過細緻的研究、對比,李冰終於找到了岷江洪水泛濫的癥結所在。原因就在於,岷江上遊多是以高山峽谷為主,水量充沛的岷江奔騰不息,對沿江堤岸造成巨大的衝擊。



一旦堤岸抵擋不住巨大的水勢,就極易發生洪澇災害。而造成這一切的一個關鍵點位,就是位於都江堰西南的玉壘山,龐大的山體阻擋住了東流的江水,使得岷江水流不再暢通無阻。這樣特殊的地理結構使得玉壘山的東部地區因缺水發生旱災,而在山的西邊又因水勢洶湧而發生水災。



因此李冰認為,要徹底治理好岷江的水患,必須打通玉壘山這個屏障。那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之後,李冰制訂了詳盡周密的方案,並召集上萬的工人,為打通玉壘山做好了充足準備。



至於李冰自己,則是以蜀郡太守和大國工匠的雙重身份,成為了這項工程的總設計師。為了保證開山工程的順利進行,李冰親自到現場督導施工,與工人們並肩奮戰。



想想看啊,四川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親自奮戰在治水工程的一線是個什麼概念呀?這就是深入群眾,紮根基層啦。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工人們士氣倍增。



然而李冰也沒有想到,現實施工中所存在的困難,比事先預想的情況複雜、棘手得多。玉壘山體太堅硬,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工程進度仍然緩慢。這一來就使人們開始質疑開山工程的現實性。但李冰並沒有放棄,他日夜堅守在施工現場,冥思苦想如何才能簡單而迅速地攻克眼前的這座大山。終於,一個以火燒石的良策,使得開山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種方法首先須在堅硬的巖石上挖出溝槽,之後用火猛燒山石直到石體通紅,緊接著再用冰冷的江水澆在巖石上,利用冷熱極致的對衝,讓石體自行炸裂。這個辦法很是奏效,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



最後,玉壘山被硬生生地開鑿出一道寬度約20米的缺口,這道口子因形似瓶口,所以被人們稱之為寶瓶口,成為了都江堰的主體工程之一。而從玉壘山體分離出來的山丘,也被形象地稱之為離堆。



阻水的屏障打通了,那接下來就該分水了。在岷江築造分水堰是李冰都江堰規劃中的一個重要步驟。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對岷江水流量進行有效的控制,既保證了岷江流域的農田水利灌溉,又可以通過分洪、降低季節性洪水災害的影響程度,從而兼顧了灌溉與防洪的需求。但是要在水流湍急的岷江江心位置築造分水堰,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一開始,李冰的造堰團隊將大量石塊投入岷江中,希望依靠累積石塊來阻斷水流。但岷江水太厲害,把石塊全部衝走。投石塊的方法失敗後,李冰總結經驗,發現單個石塊的重量相對於水流的衝擊力還是太小了,如果能加大石塊的重量,那麼被衝走的機率自然就會降低。



這時候他想起了岷江流域盛產的竹子,如果用竹子做成一個個竹籠把這些石塊聚集在一起,不就增加了石塊整體的重量。於是,李冰請當地居民用竹子編織成寬為2尺、長為3丈的巨大竹籠,在竹籠裡填滿大石塊和鵝卵石,再投入江中。如此一來,比原來增加了幾倍重量的石塊竹籠穩穩地扎入水中,完全抵抗住了水流的衝力。而一排排竹籠累積在一起,很快構築起了一道堅固的分水堤堰。



這道分水堤堰的前端成梭狀,有點像魚頭,因此,這座橫臥在岷江當中的堤堰也被人們稱之為魚嘴。



岷江水在魚嘴面前一分為二,靠西邊的支流是稱為外江,順岷江而下。靠東邊的支流叫做內江,流向了寶瓶口。


魚嘴築造成功後,李冰又精心改進了一些有利於水量調控的設計,這樣就可以人為地控制分水的比例。就這樣,當春耕時節需要更多水源用於農田灌溉的時後,內、外江的分水量比例可控制為6:4,而洪水季節,內、外江的分水量比例可控制為4:6。內江流入寶瓶口的江水被有計劃地分流入大小不一的十多條河渠,從而在成都平原形成了一個交錯縱橫的農田灌溉區,極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是不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到這兒就完了呢?當然沒有。在岷江魚嘴分水堤堰發揮功效之後,李冰又繼續在堤堰的尾部大做文章。他在那裡組織人手建造了寬度達200米以上、高為2米的溢洪道,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飛沙堰。



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彎曲的河道所形成的離心力,將水中夾帶的泥沙分離甩出,同時還建造了平水槽用來分洪。通過這兩項工程,李冰進一步對流向寶瓶口的內江水進行水量控制,既穩定了灌溉用水,又有效降低了泥沙淤積程度。與魚嘴的築造一樣,李冰繼續沿用石塊竹籠的辦法來堆砌飛沙堰,並按照不同時節的取水量要求,非常合理地固定了飛沙堰堰頂的相對高度位置。



如果內江水位升高到警戒線以上,過量的江水就可以通過平水槽和飛沙堰流向外江,寶瓶口的內江水位就可以降低,成都平原灌溉區因此免受洪水侵襲。至此,岷江分水堤堰魚嘴前端與尾部工程便修建完成,同時也意味著宏偉的都江堰工程的基本部分已經完工。



這之後,為了讓這一水利設施的運行狀態時刻保持良好,每一年洪水來臨之前,李冰都會組織人員對都江堰進行一次年修,也稱作歲修。我們都熟知的六字箴言「深淘灘低作堰」,還有我們看到的鎮水的石人、石犀牛等,都與歲修有關。



李冰率領四川人民耗時18年,這才完成了都江堰這座舉世無雙的水利工程。從大禹到鱉靈,岷江這條兇猛的水龍終於在李冰的手中得以降服。


從此後開始,四川地區才真正地成為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成為了整個中國的大後方,才使成都不僅成為四川而且是西南政治、經濟、交通的中心。千百年來,都江堰的水默默浸潤濡養著一代代天府兒女,而李冰的精神也幻化成為了一種力量,在激勵著後人奮發前行。都江堰和李冰不僅屬於四川,屬於中國,更屬於世界。




相關焦點

  • 傳承李冰文化丨《李冰父子與都江堰》畫作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並永久陳列
    ▲《李冰父子與都江堰》據介紹,國畫作品《李冰父子與都江堰》高約2.7米,長約5.3米,生動地記錄並展現了李冰父子修造都江堰的場景。之所以選擇「李冰父子和都江堰」這一題材,原因是三人從小生長在巴蜀,對都江堰的水利功能、文化內涵、歷史功績如數家珍,對天府文化藝術領悟極深。
  • 金華「大禹」,婺城「李冰」 ——記治水英雄盧文臺
    說起治水英雄,大禹、李冰,可謂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
  • 亙古不衰的曠世奇作——都江堰
    歷經了2200多年的風霜洗禮依然挺拔昂然地為人民造福它,就是都江堰都江堰,這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曠世奇作,由春秋時李冰父子建造而成。公元前272年,秦昭王任命李冰為蜀郡郡守,秉承著軍事戰略為第一的思想,再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於是決定修建都江堰。在修建都江堰的過程中,李冰父子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戰國時期,並沒有發明火藥,開鑿全憑人力。
  • 拜水都江堰,避開人群,感受自然與人力的結合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前幾天給各位小夥伴分享了青城山前山和後山的三條遊覽路線,那麼今天就繼續來跟大家講講都江堰要怎麼玩才能輕鬆又開心吧!來到成都,除了市區裡的幾個景點,成都周邊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而都江堰又是其中不可錯過的一處。
  • 最美「絲帶」伏龍天橋現身錦江綠道都江堰段
    成都錦江綠道都江堰段配套項目——伏龍天橋於12月29日向市民遊客開放。伏龍天橋橋面採用彩色混合料鋪裝,橋梁外側以變化的裝飾條形成半透明、半隔離的屏障,豐富了天橋造型的視覺觀感,宛如一條披在錦江綠道上的「絲帶」。
  • 三山夾大土貝和都江堰(下)
    遠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蟈王杜宇以開明為相,在岷江出山處開鑿出一條人工河流,分岷江河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秦昭襄王時期,李冰為蜀郡守,奉命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礎上,依靠當地人民群眾,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縣城郊,建成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工程。
  • 你不知道的都江堰冷知識!國產版「比薩斜塔」、古今最長對聯、天府...
    「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遇灣截角,逢正抽心」「深淘灘,低作堰」……這些流傳下來的治水秘訣,無一不告訴著我們,都江堰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並沒有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效應。而是巧妙又自然地利用了地形地勢,實為順應自然,乘勢利導的典範。真正做到了科學、自然與人類生產生活的完美統一。
  • 去成都,為什麼要去都江堰?
    一邊是洪水肆虐一邊又赤地千裡面對岷江這樣的「搗蛋分子」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治水運動就此展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都江堰水利工程但是如果僅止於此都江堰水利工程也許算不上偉大它的特別之處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選址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守李冰
  • 人類治水史上的奇蹟工程,2000年仍在使用,風景秀麗成旅遊景點!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 這首與都江堰有關的原創歌曲火了!一起來聽聽……
    一聽到這首歌曲,一幅大美都江堰的生動畫卷就立刻浮現在了我們眼前……這首歌和都江堰有怎麼樣淵源?為什麼會創作這首歌?帶著這些疑問,小編採訪了這首歌曲的三位創作人,讓我們一起去聽聽他們與《堰山情》的故事……據介紹,這首歌的歌詞中包含「李冰治水」「道法自然」「熊貓家園」等具有濃厚都江堰特色的元素。
  • 《青春環遊記》最新一期來到都江堰,跟著節目一起領略都江堰風彩
    在節目中介紹到都江堰是由李冰主持建造,並不是李冰父子。其實李冰並沒有兒子,老百姓認為像李冰這麼偉大的人不能沒有兒子,就給李冰加了個兒子。言歸正傳,都江堰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邊緣岷江出山口處,是國家5A級風景區,是世界文化遺產。現在的都江堰不僅僅是水利工程,也是景區優美的旅遊區,主要景點有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等,下面跟著小編一起遊覽都江堰吧。
  • 都江堰的工作原理是啥?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驚嘆不已
    李冰受到秦昭襄王的派遣來到了蜀地當太守,他決心要治理岷江的水患,讓成都平原的自然環境改善,百姓才能夠安居樂業。於是在李冰的治理下,都江堰被修築起來了。那麼這個距今已有2300年的水利工程是怎麼讓成都變成天府之國的呢?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李冰首先想到的是要挖開玉壘山,這樣就能把江水引向東邊,同時解決西邊的洪水問題。
  • 市政廳|象偉寧:要向李冰和麥克哈格尋求生態智慧啟示
    李冰:都江堰水利工程戰國末年,時任秦國蜀郡太守的李冰,主持修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生態工程之一——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今天四川中西部地區)。歷經時代檢驗,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認為是幾千年來真正造福後代的生態項目。
  • ​藍光水果俠璀璨燈會迎新春,來都江堰過地道中國年
    農曆新年臨近,1月18日,由都江堰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都江堰市玉堂街道辦事處指導,藍光文商旅集團都江堰水果俠星球、成都鑫深晏景旅遊資源開發公司主辦的的首屆趙公山文化主題新春燈會點亮儀式在都江堰水果俠星球隆重舉行。
  • 2017都江堰最全賽事活動強勢來襲
    在沒有參加成都雙遺馬拉松前,小編還從來不覺得跑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2017年都江堰文化創意嘉年華(4月29日—5月1日)不做「採花大盜」,只做「採藥大盜」,採採更健康!2017年中國·都江堰第三屆田園詩歌節(6月10日—6月11日)
  • 歌詞:永遠的都江堰(外二首)
    文/ 王印祥永遠的都江堰飛進古老的天府之國,來到遼闊的成都平原,遙望著神奇的都江堰,感受著兩千年文明的燦爛。你往江裡站,一站就是兩千年;你讓泥沙衝,腿不顫來腰不彎。啊,都江堰,你是岷江上的雕塑,還是激流中的畫卷?你是李冰父子不朽的豐碑,還是秦國百姓永久的經典?走進富饒的四川盆地,漫步美麗的成都平原,親近著雄偉的都江堰,領略著兩千年石壩的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