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蕩效應》改編自真實事件,是由彼得·蘭德斯曼執導,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
電影主要講了一位腦神經學專家勇於追求真相,努力證明腦部運動損傷事件的故事。@百度百科
橄欖球(football),就是一群身強體壯腦子裡擠滿了肌肉的男人在有限的場地裡抱著球撞來撞去的猛男運動,可以說是美國人的最愛。
這樣的極限(暴力)運動,操作不當是對身體和腦子極其不好的,而且對體格有嚴格要求,對於我們纖細知性的中國人來說,確實承受不來。
前匹茲堡鋼人隊的傳奇中鋒邁克·韋伯斯特50歲時死亡,死前很長一段時間陷入瘋狂,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在研究過程中,奧馬盧瘋狂砸錢砸時間,為的就是查明真相。
而真相就是:邁剋死於「不堪忍受腦部遭受激烈碰撞導致的後遺症」,奧馬盧將這種病症命名為「腦部運動損傷」(CTE),CTE患者會產生自殺念頭。職業橄欖球選手在訓練和比賽中都會進行劇烈的身體撞擊,長此以往,究極傷腦致死。
美國NFL職業橄欖球大聯盟是世界最大的職業橄欖球聯盟,也是世界最具商業價值的體育聯盟。@百度百科
奧馬盧希望NFL能夠意識到問題並且解決問題,但現實中總有一顆叫利益的絆腳石。由於橄欖球這項運動牽涉了許多利益集團,就算是天王老子(上帝)來了也沒法叫停。
說出真相的結果是:NFL否定奧馬盧的理論,奧盧爾慘遭打壓。官方不認可,球迷更不會聽信他那一套,奧馬盧對真相的堅持無疑會將他推向千夫所指的境地。
一個理論要被世人所接受是非常困難的,而世人一般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不久後有幾名橄欖球選手相繼死亡,生前表示願意將自己的大腦捐出來做研究。
橄欖球這項運動所具有的危害顯而易見。然而,沒有什麼能夠阻擋美國人前進的腳步,物是人是,到今天美國人乃至世界都對橄欖球熱血不減。
電影只是樸實地敘事,沒有太多的急轉直下,但對奧馬盧的人物刻畫是非常成功的,他身上的科研精神是常人無法企及的。很慶幸由威爾·史密斯出演。
當然,由橄欖球運動導致的CTE也不是必然的,而且網上對其的好處也有一定說明,我對橄欖球的相關概念也很局限,若有言辭不當,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