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智慧:「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教你如何正確積德行善

2020-12-27 烽火系古今

老祖宗智慧:「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教你如何正確積德行善

古人留下的智慧,時刻改變著我們的思維方式。

中國文學的歷史瑰寶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生活。每讀一次,我們都能明白如何做一個三觀正,懂大是非的人。如《智囊全集》這本書一樣,記錄了許多古代人的趣事,以及當代的文化習俗和風土人情。它不僅可以豐富我們對古人的認識,而且可以學到智慧。。比如書中的"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這句話,通過一個故事表達了先民對人性善的總結,讓我們感受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

比如書中的"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這句話,通過一個故事表達了先民對人性善的總結,讓我們感受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點塔七層"中的塔代表著真正意義上的佛塔,中國的佛學代表著普度眾生的大善,因此塔是很具有代表性含義的建築,它代表是為人做善事。那麼'點塔七層'顧名思義就是為有好心的人和獻身佛教的人建造一座七層高的塔來朝拜和祈禱。

諺語中後半句的"不如暗處一燈",意思就是說,不如在一個貧窮的家庭裡點上一盞燈,給他們帶來真正的溫暖。古人的普通家庭中,夜晚裡只能挑燈,燒燈油,而一貧如洗的家庭根本買不起燈油,所以他們的夜晚永遠都只有黑暗,在古人的普通家庭中,他們只能在晚上點燈、燒燈油,而貧窮的家庭買不起燈油。因此,他們的夜晚總是黑暗的。在這樣的家庭裡,他們無法學習功課,家中貧困狀況無法改變。

古代的富商大多信奉佛教。他們願意花很多錢為鎮上的人建一座寶塔。可以看出,他們建造寶塔是為了讓人們像眾生一樣感受到他們的善良。他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但真正的佛陀不能幫助人們解決溫飽問題,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他們在佛教裡培養的是心靈,而不是可以改變的東西。這是一個膚淺的舉動。只有當一個人受益於美德是善的時候,才能積累真正的善。

《智囊全集》中有寫道,"善欲人知"就不是真正的善意。這說明,真正做好事的人不會刻意表現自己的行為,而是低調行事,所以這種行為只是虛偽。事實證明,古人對虛偽早已有了深刻的洞察!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但是如果你想把事情做好,卻可以完美得做好一件能幫助他人的事情。

所以,"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很精準的告訴我們善良的品行,並不是一種不明就裡的人給予的評價,而是某一個人滿懷感激的尊敬。

其實,富人們與其用大量的人力財力建造一座虛有圖表的塔,不如真正把錢財幫助每一戶窮苦人家買一盞油燈。一座塔,換一眾人沒有實質的讚賞和憧憬,富人得到的也只是沒有實質的廢話;換一盞燈,能得到每一戶人家的忠誠守護和尊敬。這種精神果實勝過一切虛名,就像雷鋒,他的默默付出成就了眾人為其留於後世的美名。

《智囊全集》中"積善成名"就說明了,一個人只要能夠幫助他人,那麼眾口鑠金,受惠的人自然會助他成名。

古代的朝堂之上就有一位大善人,比如曾國藩他一生都在為民造福,卻從未張揚,那麼多的讚美和感恩都是來自於一件件實事,他為國家貢獻過力量的同時為普通人的生活也帶來了巨大改善。因此事到如今他的盛名依舊讓人讚嘆。

而曾國藩如何能夠懂得人們的需求呢?他對於普通人的需求和深刻見解都來自於馮夢龍的《智囊全集》,通過對這本故事集的反覆鑽研,他學到非常多的知識也看到了很多普通人生活的艱難!

古代知名人物康熙、乾隆皇帝、都非常推崇《智囊全集》這本書,他們深覺此書飽含著大徹大悟,又能讓人體味不同階級人們的思想。曾國潘甚至都把《智囊全集》抱著睡覺從不離身直到去世,而一本好書的確能夠讓人受惠一生。

《智囊全集》放在對於現代人也有著重要意義,富豪王健林把故事集《智囊》推薦給各大高層閱讀,對於古人智慧的學習永遠不會隨著時代而被淘汰!

馮夢龍的《智囊全集》流傳至今,隨著時代也出版過不同的刻本和編纂,但是大多數版本都是文言文形式的文字表達方式,對於現代人來說晦澀難懂!

因此分享給你們這本白話文版的《智囊全集》,這個版本的書將原版故事完整收錄,同時每一個故事的結尾處,都有馮夢龍的深刻評語,絕對讓你眼前一亮。

總敘、分敘之後的評語和見解,都最直觀淺顯易懂的表達出馮夢龍的思想角度、人生價值和愛憎分明

《智囊全集》作為一本故事集它的生活氣息十足,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仿佛置身於古代社會背景下欣賞著人們的生活。了解古人前輩的生活,同時還能受益匪淺。

讀此書,你可以收穫的東西從為人處世到職場策略都行得通。

這樣一本古人智慧的精華書籍,能夠讓你對於人生的困惑逐漸明朗,強烈建議大家認真閱讀白話版的《智囊全集》!

這本《智囊全集》只要75元,點擊下方連結,跟著祖先學一學做人的真智慧,保證你不虛此行!

《智囊全集》

相關焦點

  • 智囊: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老祖宗教你如何逃離偽善的陷阱
    比如,《智囊全集》中的這句「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就是老祖宗用他們的智慧來教我們如何正確的行善積德來獲得福報。所謂的"點塔七層"中的塔代表著真正意義上的佛塔,中國的佛學代表著普度眾生的大善,因此塔是很具有代表性含義的建築,它代表是為人做善事。那麼「點塔七層」顧名思義就是建造一座七層塔,供有善意的人們和一心向佛的人們來參拜、祈福。
  • 道家智慧: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積德無需人見,冥冥自有天定;行善自有天知,天地間因果循環不爽。《周易》云: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民諺也說: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餘。行善合於大道,積德去禍得福,對此儒釋道莫不認同之。《老子》第七十九章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 多行善事、多積德,人生有七件事千萬不要做
    不要因為昨天行善而今天仍受苦就怨天尤人!也不要因昨天作惡今天未見惡報就誤認為因果不為律,世上一切都在變,只有因果律永恆不變!一切言行舉止,請先問問自己的良心,再付實施,那是對自己負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通通要報!多行善事,多積德!天佑善心人!就在今天,請放下惡念,開始,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少些貪念!必有它吉!算什麼命?問什麼卜?
  • 十種積德行善的方法
    所以認識機會,掌握機會,這是真正的智慧。五、「救人危急」,人在有急難、危險之時,不論他是好人、惡人,是恩人、冤家,不能見死不救,一定要救援。要如何教導,這都是社會大利之一。現今的社會,年老之人退休後,兒女不孝養,老人的晚年非常孤單、寂寞。我們要如何照顧、教導他們,讓他們回頭,讓他們懺悔,認真學習,使來生比這一生過得更殊勝,這是教育。當然最殊勝的,是幫助他作佛、作菩薩。此目標若達不到,也應當幫助他生天,幫助他來生得到人間富貴,這都是屬於大利。
  • 人類圖|智慧|行善積德能夠改變命運嗎?
    有的顯示著無法能通過正確的方式發起,整天活在憤怒之中。因而,非常不幸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活在各種各樣的制約中,而且有些是非常深刻的制約。因為,當你脫離了大多數人的那種制約狀態之後,活出自己、綻放自己的方式有千千萬萬,是不可限量也是無法預測的。而且這恰恰是我們這一生來到這世界重要的使命,就是「活出我們天賦,活出我們設計得更高的版本。」下面我們談更重要的問題,行善積德能夠改變命運嗎?
  • 斷舍離|子女:勤儉節約,積德行善,福澤後代
    本文轉載自[作者:雲谷禪師,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父母積德,兒女受益。中國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深以為然。古往今來,有很多富貴家族總是一代不如一代,敗亡的很快。正所謂:「積德行善,遠澤兒女近澤自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積德,福蔭子孫。父母積德行善,必定有庇蔭子孫的餘福。而若造下惡業,自然家族早敗,兒女遭殃。可見,父母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錢,也不是地位,而是福報。父母不積德,兒女就不順。
  • 積德行善,家族興旺之根本!
    比如,世間人追求財富,如果天天有大的收入,一定越作越起勁,有一點眼前的蠅頭小利,都能調動起熱情來,何況行善是百倍、千倍地回報,甚至是無法想像的倍數獲得利益,從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從暫時、長遠各方面觀察,都有大利益。這樣越做,收穫越大,誰不願意做呢?所以,如何發起猛利的行善意樂呢?
  • 善有善報:你今天的行善,就是明天的福報
    老阿姨很智慧,是一名退休職工,子孫都混得不差,只是自己閒來無事便來謀個事情做。臨走前,老阿姨還送給我一句忠告——「行善積德的人,福氣更多」。至今,這句話依然在我耳邊不斷盤旋。而且,隨著我的認知和閱歷不斷增加,我愈發認可行善積德的重要性,也堅信人生是有善有善報的!但是,善分為很多種,比如《了凡四訓》中說「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
  • 奶奶說積德行善,才有好報
    融入在我們血液裡,留在我們記憶深處的是奶奶教我們怎樣做人處世。奶奶信奉神明,遵循傳統中國人的生活理念:「拜天謝地,遵紀守法,敬黨愛國,紀念祖先」。她認為這才是做尋常百姓的本分。每到傳統節日和祭祀祖先的日子,奶奶虔誠的態度、莊重的神情感染著每個家人,奶奶是在祈求神明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 要想行善積德也是要有方法的
    其實想要行善積德,並不是說你有心做好事就行的,還有要方式方法才行。下面說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年災禍連綿,導致了大面積的缺糧,很多人活不下去了,有幾個心懷善意的人士呢,發放了賑災的糧食。然而這些糧食卻有一大半進了監督此事的官員、小吏以及鄉村惡霸的肚皮,即便是分到糧食的災民,也幾乎無法保住自己手頭的救命糧。
  • 老法師送你《十種積德行善的方法》!趕緊打開,開啟2021一整年的福氣!!
    四、「勸人為善」,特別勸導有能力、有機會的人,他們有能力、有機會行善,錯過非常可惜。沒有機會去創造機會,比較困難;創造機會也必須有創造機會的條件,否則也是做不到。所以認識機會,掌握機會,這是真正的智慧。
  • 最積德的五件事,你做過幾件?網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積再大的德,行再多的善,都不如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生你養你,費勁千辛萬苦把你撫養成人,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罪。俗話說:養兒防老。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最大的希望。如果一個人不能好好孝順自己的父母,做再多的好事老天也看不見的。2,救人性命。佛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看見輕生的人,遇到生命垂危的人,你有沒有伸出援手,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這樣積德行善,定有厚福庇蔭子孫!
    德就在這個時候,其中的一名師兄,忽然說道:「師父,你能不能落個款?」原來師父只是在紙上寫字,不籤名也不落款。其他師兄也都以期待的眼神看著師父。這個時候,師父不緊不慢的說:「你自己知道是我寫的不就行了,幹嘛還讓別人都知道?」眾人無語,可是這位師兄,便在其中悟到了師父的禪機。其實如果在現實的生活中,當和禪師相處的時間比較長之後,你就會發現他們是處處透著禪機。即便是隻言片語,也會蘊藏很多教化在裡面,有沒有受用,就看自己能不能悟得出來!那麼,你能悟得出來其中的禪機嗎?通過這件事,推而廣之,很多事情,也是這個道理。
  • 點智慧燈,金榜題名,心想事成
    文殊菩薩,是一切如來之智慧,至誠祈願,增一切福德、智慧,遣除違緣障礙。經常以他廣大無邊的慈悲智慧,出現在人們面前!自古無論是在印度、藏地、還是在內地,幾乎所有大成就者,當他在遇到佛法上的困難,或者不能領悟真義時,都會向文殊菩薩虔誠祈禱。
  • 行善積德的人必有好報
    當然,我們說做善事也要有智慧。如果覺得自己有過,那就積極懺悔、改過自新。善惡業並不能抵消,但善業多了,就會影響到惡業的果報形成。如果曾犯邪淫,那就反其道而行之,積極勸誡別人不要邪淫。如果曾犯妄語,那就護好口業,勸誡別人不妄語。如果殺業重,從此戒殺、放生護生。不犯戒就是對自己生命的保護,勸別人棄惡向善,更是為自己攢人品。積德行善,是最好的保險。
  • 古語說:男不過八,女不過七,看完解釋,你會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古語說:男不過八,女不過七,看完解釋,你會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俗話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儘管在現代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著名科學家,文學家,但是不得不承認在我們中國古代也有很多的名人,他們做出的許多貢獻直到現代都影響著我們,比如四大發明。
  • 老祖宗的講究: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老祖宗生活中處處講究吉利、吉祥,把追求幸福的願望寄托在身邊的一器一物上。 棺不離八 寓意:積德行善是給兒孫積福。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什麼是「生七」?老祖宗的智慧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還有句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比如說下面這句"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可能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是看不出來的什麼意思,接下來就跟我一起來了解學習一下吧!生七不娶娶妻,自古以來都是人生最大的事情之一。這句話的意思是就古人認為,妻子只有犯了這"七出"才可以休掉。至於是哪7個呢?分別是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忌妒、惡疾。比較有爭議的則是不孕和頑疾。
  • 最積德的七件事!你做過幾件?
    但是要想得到福報,無災無難,就要做行善積德之事,不做損人利己的壞事。那我們來看看做些什麼事可以積累善德,得到福報,福及子孫。  一、孝 百善孝為先,孝的意義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還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話更道出了救人性命會積下大陰德,從而得到上天眷護善人得福報的真機。以救人性命為上功,救人性命具有突出的地位。三、興建大利 協助建設公共設施,譬如開渠導水,修築堤防,修建橋梁、救濟貧困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都算興建大利。
  • 讀首詩再睡覺|積德行善,掏出口袋裡所有快樂
    吐露一些海底的心聲,散居紅塵客棧反覆思量  與多才的百靈齊唱,尋一枝香豔凝  情誼,地久天長  《行善》  沐雨經風,你把足足儲備半生的智慧給予  水墨丹青,借一場運動  奮起,懲惡揚善,幹光宗耀祖的宏偉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