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智慧:「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教你如何正確積德行善
古人留下的智慧,時刻改變著我們的思維方式。
中國文學的歷史瑰寶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生活。每讀一次,我們都能明白如何做一個三觀正,懂大是非的人。如《智囊全集》這本書一樣,記錄了許多古代人的趣事,以及當代的文化習俗和風土人情。它不僅可以豐富我們對古人的認識,而且可以學到智慧。。比如書中的"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這句話,通過一個故事表達了先民對人性善的總結,讓我們感受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
比如書中的"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這句話,通過一個故事表達了先民對人性善的總結,讓我們感受到了漢字的博大精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點塔七層"中的塔代表著真正意義上的佛塔,中國的佛學代表著普度眾生的大善,因此塔是很具有代表性含義的建築,它代表是為人做善事。那麼'點塔七層'顧名思義就是為有好心的人和獻身佛教的人建造一座七層高的塔來朝拜和祈禱。
諺語中後半句的"不如暗處一燈",意思就是說,不如在一個貧窮的家庭裡點上一盞燈,給他們帶來真正的溫暖。古人的普通家庭中,夜晚裡只能挑燈,燒燈油,而一貧如洗的家庭根本買不起燈油,所以他們的夜晚永遠都只有黑暗,在古人的普通家庭中,他們只能在晚上點燈、燒燈油,而貧窮的家庭買不起燈油。因此,他們的夜晚總是黑暗的。在這樣的家庭裡,他們無法學習功課,家中貧困狀況無法改變。
古代的富商大多信奉佛教。他們願意花很多錢為鎮上的人建一座寶塔。可以看出,他們建造寶塔是為了讓人們像眾生一樣感受到他們的善良。他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但真正的佛陀不能幫助人們解決溫飽問題,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他們在佛教裡培養的是心靈,而不是可以改變的東西。這是一個膚淺的舉動。只有當一個人受益於美德是善的時候,才能積累真正的善。
《智囊全集》中有寫道,"善欲人知"就不是真正的善意。這說明,真正做好事的人不會刻意表現自己的行為,而是低調行事,所以這種行為只是虛偽。事實證明,古人對虛偽早已有了深刻的洞察!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但是如果你想把事情做好,卻可以完美得做好一件能幫助他人的事情。
所以,"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很精準的告訴我們善良的品行,並不是一種不明就裡的人給予的評價,而是某一個人滿懷感激的尊敬。
其實,富人們與其用大量的人力財力建造一座虛有圖表的塔,不如真正把錢財幫助每一戶窮苦人家買一盞油燈。一座塔,換一眾人沒有實質的讚賞和憧憬,富人得到的也只是沒有實質的廢話;換一盞燈,能得到每一戶人家的忠誠守護和尊敬。這種精神果實勝過一切虛名,就像雷鋒,他的默默付出成就了眾人為其留於後世的美名。
《智囊全集》中"積善成名"就說明了,一個人只要能夠幫助他人,那麼眾口鑠金,受惠的人自然會助他成名。
古代的朝堂之上就有一位大善人,比如曾國藩他一生都在為民造福,卻從未張揚,那麼多的讚美和感恩都是來自於一件件實事,他為國家貢獻過力量的同時為普通人的生活也帶來了巨大改善。因此事到如今他的盛名依舊讓人讚嘆。
而曾國藩如何能夠懂得人們的需求呢?他對於普通人的需求和深刻見解都來自於馮夢龍的《智囊全集》,通過對這本故事集的反覆鑽研,他學到非常多的知識也看到了很多普通人生活的艱難!
古代知名人物康熙、乾隆皇帝、都非常推崇《智囊全集》這本書,他們深覺此書飽含著大徹大悟,又能讓人體味不同階級人們的思想。曾國潘甚至都把《智囊全集》抱著睡覺從不離身直到去世,而一本好書的確能夠讓人受惠一生。
《智囊全集》放在對於現代人也有著重要意義,富豪王健林把故事集《智囊》推薦給各大高層閱讀,對於古人智慧的學習永遠不會隨著時代而被淘汰!
馮夢龍的《智囊全集》流傳至今,隨著時代也出版過不同的刻本和編纂,但是大多數版本都是文言文形式的文字表達方式,對於現代人來說晦澀難懂!
因此分享給你們這本白話文版的《智囊全集》,這個版本的書將原版故事完整收錄,同時每一個故事的結尾處,都有馮夢龍的深刻評語,絕對讓你眼前一亮。
總敘、分敘之後的評語和見解,都最直觀切淺顯易懂的表達出馮夢龍的思想角度、人生價值和愛憎分明。
《智囊全集》作為一本故事集它的生活氣息十足,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仿佛置身於古代社會背景下欣賞著人們的生活。了解古人前輩的生活,同時還能受益匪淺。
讀此書,你可以收穫的東西從為人處世到職場策略都行得通。
這樣一本古人智慧的精華書籍,能夠讓你對於人生的困惑逐漸明朗,強烈建議大家認真閱讀白話版的《智囊全集》!
這本《智囊全集》只要75元,點擊下方連結,跟著祖先學一學做人的真智慧,保證你不虛此行!
《智囊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