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廚師長的四套廚師服:見證四十年餐飲業變遷

2021-01-18 中國日報網

同和居,200年魯菜老字號。溥儀之弟題牌匾,昔日名流聚會場。

在供職同和居46年的行政總廚於曉波師傅眼裡,改革開放40年以來,「民以食為天」的餐飲變化足以寫上厚厚的一部書。

從市場匱乏到物質豐富,從吃飯難到吃特色,改革開放讓中國餐飲業在競爭和變革中自我更新迭代,完成轉型升級。說起這些,於師傅念念不忘的竟是自己的四套「廚師服」。

62歲的於曉波現在的廚師服上繡著國徽

如今的廚師服

左胸上繡著國徽

上周末,位於月壇南街的同和居飯莊大堂裡一位難求,這裡正在舉辦一場婚宴。這位孫姓新郎對北青報記者說:「我爺爺、我爸、我都是在同和居舉辦的婚禮,這麼多年了,同和居的菜餚味道沒變,老字號的手藝還是地道。」其時,大堂裡觥籌交錯,喜氣洋洋。鐵粉兒食客匯聚,「同和」老匾高懸。

再看後廚,已屆62歲的於曉波師傅正在指揮著廚師們煎炒烹炸,掂鍋掌勺,火苗衝高,嗞嗞作響,仿佛一曲「烹飪交響樂」。

於師傅穿著雪白的廚師服,將袖口挽到胳膊肘以下兩寸,邊忙碌邊說:「老食客信任咱,不能給老匾抹黑啊!」北青報記者仔細觀察於師傅的「工服」,但見與普通廚師制服確實不同:這件制服左胸上繡著國徽,扣子還是白色珍珠形狀。這使得記者一下子想起同和居大堂裡懸掛的一條紅色條幅——祝賀於曉波師傅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瞧,於師傅穿的不是廚師服,而是硬邦邦的榮譽!

能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這項殊榮在整個北京餐飲界屈指可數,6年前就獲此殊榮的於曉波師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眾多榮譽中自己最看重的就是這個,這也是作為自己46年如一日般在後廚勤勤懇懇勞動的嘉獎。談到與同和居的感情,說到「三不沾」,於曉波的思緒一下回到了40年前。

老師傅當年的廚師服只是普通的確良

第一套廚師服

普通斜紋的確良

46年前剛到同和居上班時,於曉波拿到的工作服只是一件普通斜紋的確良上衣,配一頂白布帽子,「那會褲子都是自己配,黑褲子、軍綠褲子配成一身就算是工作服了。這一件白上衣就得穿好幾年,實在破了舊了,汙漬油漬洗不掉了,才會換發新上衣。」於師傅記得,當年這種帶領子和明兜的工作服透氣性不好,尺碼也只有大中小三個號,「廚師們都是貼身穿工作服上崗,80年代後廚都是煤火炒菜時,熱氣騰騰悶熱不堪,不僅夏天工作服經常被汗水浸溼,即便是冬天上班時也會汗水橫淌。」

學徒時的於曉波給魯菜大師宋進義師傅打下手,當時宋師傅在全國餐飲界是名廚。為了從師傅那裡學到真手藝,於曉波起早貪黑,從來不敢偷懶,擇菜洗菜切肉炸丸子樣樣都幹。經過三年多的磨鍊,於曉波才正式成為了時任同和居廚師長宋進義的徒弟。在1982年,於曉波跟隨宋師傅成為北京市首批赴美國對外交流的廚師,向世界展示中國精湛廚藝。

一般人聽說同和居的名聲,大多是從一道菜來的,這就是象徵圓滿的「三不粘」。這道菜是以雞蛋黃為主料的菜品,據說是早年從慈禧太后的御膳房傳出來,一不沾盤,二不粘勺,三不粘牙,故此得名,非常清爽利口。經同和居廚師們一代代發揚光大,成了名副其實的金字招牌菜。

「從我師爺、師傅到我這輩,以及我現在二三十位徒弟,都在傳承這道『三不沾』,像我的徒弟,沒有5年的後廚功夫是不讓學這道名菜的。」於曉波說,因為「三不沾」就是同和居的看家菜,我們必須有責任和義務傳承下去。於師傅說,40年多來,為了苦練廚藝,自己在同和居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長得多,下了班很少準點走的,別人是「十年磨一劍」,而自己一磨就是四十年。

第二套廚師服

軍便服式廚師服 穿上接棒廚師長

1987年,於曉波穿著軍便服式的廚師服,正式接棒擔任同和居廚師長。最盛的時候,同和居後廚達到了50人,9個火眼同時操作。

對於其中原因,於曉波將其歸為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大門開啟,使得同和居受到商務宴請以及外國賓客歡迎。每天晚上在西四老店門口兩側路邊停的都是小轎車,其中不乏各大使館的車輛。除了前蘇聯、英國、日本等國客人是同和居的常客,許多從事出口貿易、經貿合作洽談等業務的內資單位,也將同和居作為商務洽談場所,不少偏好魯菜風味菜餚的日本商社甚至拉著整車的客人專門跑到同和居品嘗美食。

「蔥燒海參、石鍋魚翅、粉皮辣魚、燴烏魚蛋……」憑藉同和居品種豐富的特供食材,改革開放促使這裡成為外商投資貿易洽談、經貿合作的老字號餐飲對外展示窗口。

第三套廚師服

廚師長配發特製「高帽」

2010年同和居因市場火爆而搬到月壇南路,把原來的三層客房改造成餐廳包間,擴大了餐飲面積。對于于曉波師傅來說,身上穿的廚師服也在2010年出現了變化,「首先是工作服材料的變化,面料更加柔軟透氣了,而且每個廚師都能量體裁衣,一年分春夏季短袖、秋冬季長袖兩套衣服和褲子,廚師長還會配發高帽,通過帽型不同與普通廚師進行區別。」

此外從當時菜品、接待客人時的服務方式、稱呼也能看出同和居的定位。於師傅說:「那時技藝傳承的菜品更加做精,選料食材以高大上為主,比如佛跳牆都是按位上,很多熟客宴請飯局時,同和居的服務員還會組團上前去唱祝酒歌、敬酒。」

隨著2012年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很快遏制了餐飲領域的奢華消費。在大環境下,老字號餐飲和高端餐飲感到了明顯的壓力,都在嘗試轉型。同和居也在「促轉型」「調結構」的大背景下,從商務宴請的角色重新定位為大眾餐飲消費,門檻降低後,同和居也接地氣了,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也可以品嘗到老字號的手藝。「遼參、佛跳牆這些高端菜基本沒人點,我們就開始琢磨開發外賣,以更加適應市場節奏。」於師傅說,「比如特色烤饅頭,3元錢一個,一天可以賣出500多個。」

此外同和居重新進行了菜品調整,恢復盤菜供應,去除高價菜,將菜品價位進行了下調,更側重大眾化餐飲,「兩個人點份糟溜魚片、炸丸子、烤饅頭,花上100多元就能吃好。」

身為行政總廚,於師傅認為,自己不僅要研究菜品,還必須研究市場。都說老字號企業經營模式僵化、觀念老、改革難,但時代變革發展,餐飲市場必須因應變化。以北京華天飲食集團為首的國企老字號企業從「等待市場」到「融入市場」就是很好的例證。比如引入自助點餐,比如點菜流程從服務員手寫到一鍵下單等,這些時尚因素都能很好地帶動銷售。十年前同和居銷售額只有16萬元,但今年農曆除夕,同和居創下當日銷售額66萬元的成績。

相關焦點

  • 烹飪大師林進掌勺一哥鮑魚 曾任釣魚臺廚師長
    、清露堂廚師長,釣魚臺大酒店行政副總廚。對廚師的技藝有很高的要求,追求「貨真價實與營養美味」兼備。父親林月生1946年師承祖父林耀龍,在功德林素菜館學習烹飪,1956年黨的八大會議前調入北京飯店,支援北京飯店做好會議接待工作,後根據要求留在北京飯店工作一直到退休。林進不僅傳承了上兩輩人的高超烹調技藝還有優良的職業品德。
  • 廚師長和女廚師好上了,大堂經理憤而殺人,副廚師長幫忙拋屍
    發現旁邊衣物筐裡的衣服上沾有血跡,廚師不小心劃傷手,衣服上沾有血跡可以理解。為什麼服務生的衣服上也會沾上血跡呢?副廚師長搶先解釋,說廚房規定不許碰別人的刀,自己不小心拿了主廚的刀,被他劃傷。為了體現男子氣概,自己把血撒的到處都是,沾到了服務生的衣服上。這五星級酒店的衛生狀況真差!
  • 好的廚師長都是瞎子、聾子、傻子
    這告訴我們,作為廚師長,在完善好廚師管理規則後,任務已經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了,不能隨便幹涉下屬的權限,否則就會出現廚師長幹活小弟看的現象。這樣的話,整個後廚效率就會降低。所以說,廚房裡很多事情,廚師長知道就好了,就算看見了也要假裝沒看見,讓責任落實到每一個當事人身上。這樣正可以考驗下屬處理事情的能力,讓下屬在實戰中學習和提升。
  • 中華老字號 | 青島春和樓:透過魯菜味道 感悟青島變遷
    歷經7代名廚的傳承發展、擁有120年烹飪歷史的「香酥雞」,2016年成功入選「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麼,誕生了香酥雞的春和樓就是一個見證者,好似記錄島城中山路興衰的一部「歷史書」,記載著青島中山路以及西部的發展與滄桑,見證著青島這座海濱城市的美麗變遷。
  • 蔣建林|國家名廚 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
    蔣建林,1972年6月出生,浙江諸暨人。中共黨員,成人大專學歷,國家中式烹調高級技師,國家名廚,中國烹飪大師,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中華金廚,現任中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本部餐廳)餐飲部廚師長,上海弘博餐飲聯盟區域會長。
  • 老外的電商創業故事①:美國廚師服電商Tilit Chef Goods,讓顧客...
    這次介紹的創業者Alex McCrery是主廚出身,並開設了專賣廚師服的電商網站「Tilit Chef Goods」。 該網站於2011年7月在美國紐約設立。傳統的廚師服從古至今都沒什麼變化,這樣的舊態讓人多少有些不滿意。但他不是僅僅因為自己不滿意就設計新款廚師服,而是希望新產品儘可能反映顧客的想法。
  • 各種廚師服大對比,穿過前兩種的,已經是大師了
    △74年某烹飪技術培訓班第一期結業留念合照,全員純棉廚師服。還有一些用耐熱滌綸做成的廚師服,還具有阻燃性,不過這類廚師服較為少見。△1980年揚州某烹飪學校師生3、其它一些街邊小飯館,更談不上要穿廚師服,他們多是在自己的衣服前套一件白色圍裙而已。
  • 中國烹飪大師、一哥鮑魚總廚林進的四十年匠心
    他是中國製造頂級美味的專家,他為一百多位世界各國元首和中外貴賓的味蕾保駕護航,他用匠心拿捏味道,也以匠心見證了歷史。身為行政總廚,他一生只做一件事。中央國家機關職業技能考核委員會評委、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曾擔任釣魚臺國賓館「御苑養源齋」、「清露堂」、15號樓、18號樓(總統樓)廚師長,主理國家領導的膳食工作,恪盡職守,臻於至善,多次受到領導褒獎和國外元首稱讚。  ——資料來自《國家名廚網》  元首菜世家,為美食而生  元首菜世家出身的林進,祖父林耀龍、父親林月生都是有名望的國家名廚。
  • 俞斌:穿廚師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我想花更多時間回到廚房,讓更多人在骨子裡覺得穿廚師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西子湖畔,熙熙攘攘,匆匆遊人交織成浮光掠影,但對俞斌來說,這裡是尤為重要的人生坐標,深深刻寫著兩段起承轉合的工作履歷。近十餘年,湖畔以西的羅萊夏朵·杭州紫萱度假村,探索篇章逐漸展開:從廚師長晉升總經理,除了掌舵解香樓中餐廳、三嚥閣法餐廳和曼殊懷石料理這三間風格迥異的餐廳,更是開拓出客房、SPA 等諸多業務。羅萊夏朵·杭州紫萱度假村在這兩段十年茫茫中,既有意氣風發的光芒,也有跌至谷底的失落,光輝常與挑戰並存。正是無數過往點滴,共同磨礪出他身上的點點亮光。
  • 北京老字號廚師集體進行技能傳承比拼
    本報訊 近日,來自老字號豐澤園、仿膳和四川飯店的38名廚師聚在一起,進行了一場廚藝大比拼。冷菜、熱菜、麵點3個類別的廚師們,完成了十餘道傳統招牌熱菜、涼菜和面點的製作。 據面點評委之一、北京烹飪大師張景宇介紹,荷花酥最考驗面點廚師開酥的基本功。
  • 36%廚師已改行!疫情逼迫下,廚師轉做什麼行業比較好?
    還有一位廚友談到改行,長嘆一聲說:「像我這種從十幾歲就入行做廚師,做了十幾年,現在轉行出來,發現自己啥都不會,只能去工廠或者工地做些體力活了。」 確實,正如上文為大家詳細介紹的諸多行業裡,沒有哪一行是不用做的,也沒有哪一行是輕輕鬆鬆就能拿到高收入的。
  • 那些年藏在臺東的「老字號」,你還記得嗎
    對於青島人來說,臺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在正式踏上臺東的街道之前,今我們先穿越臺東120年的歷史,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見證了臺東一代代繁榮的「老字號」。沿歲月變遷,那是臺東120年的見證翻開青島的歷史,商業見證了青島百年的滄桑與變遷。作為青島商業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臺東從1899年成立以來,歷經了從小商小販小集鎮到繁華熱鬧臺東商圈的整體變遷。
  • 2018年餐飲業TOP20大事件
    1月,老字號五芳齋聯手口碑,在杭州打造了旗下首家「無人智慧餐廳」;5月,周黑鴨和微信共同打造的「智慧門店」亮相深圳,刷臉進門、點讚支付;同月,阿里口碑和味多美共同打造的「無人智慧麵包店」在北京亮相,顧客可24小時下單取貨;10月,京東旗下首家「未來餐廳」在亮相天津,顧客可以享受到機器人服務及菜品製作。
  • 米其林、老字號加身,萃華樓如何變身「網紅餐廳」?
    萃華樓成立於1940年,是名副其實的京城「老字號」。但因為體制裹挾,這家老飯館一度在歷史的坐標軸上走走停停。直到2018年,經歷數次停業的萃華樓才迎來了王培欣,並在他的帶領下成為了連獲兩屆「米其林一星」榮譽的網紅餐廳。「老字號+米其林」,這是京城裡的獨一份兒。
  • 加拿大喬治·布朗學院廚師餐廳George Brown College The Chefs' House
    George Brown CollegeThe Chefs』 House喬治·布朗學院(George Brown College)成立於 1967 年,是加拿大最有名的廚師學院,很多明星廚師都畢業於這裡。
  • 在廣州開了超30年的老字號風味館,因疫情影響要結業了?
    由於疫情的影響廣州不少餐飲業都紛紛結業關門而在近日,有住越秀南的街坊發現開了三十多年的老字號風味館鐵閘緊閉門上還貼出了「旺鋪招租」的廣告萌萌噠上大眾點評看了下上面也顯示「暫停營業」畢竟廣州老字號店越來越少而風味館對很多街坊來說不僅是童年回憶更是心目中吃「牛三星」的TOP榜如果結業真的太可惜了!超30年老店,廣州人的童年回憶「風味館」是越秀南路的一間老字號食店,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歷史了。
  • 廚師服的秘密
    Cooking is a new sexy!工作室題記還記得去年謝霆鋒在《十二道鋒味》中穿著廚師服迷倒千萬少女心嗎?是的!現代男人性感的定義似乎還應該加上一條:入得廚房!但是,廚師服不是白穿的!在現代,廚師穿著白色的廚師服工作,已經成為理所當然的景象。可是,為什麼廚師服是白色的?廚師又為什麼要帶高高的帽子呢?尾魚君以法國料理的廚師服為例,為你圖解一下廚師服的秘密。首先,為了滿足各位少女們的小心思,在講解之前,為大家送上一張吳彥祖廚師服照,是不是帥得鏡頭都爆了!
  • 外媒:倫敦華埠餐飲業缺中國廚師 因英移民門檻苛刻?
    這一切都是因為政府於2014年收緊第二級「tier 2」籤證的決定。內政部曾表示,要以收緊移民籤證,引導業界「培養更多本土人才」。倫敦華埠商會(London Chinatown Chinese Association)發言人李漢基博士(Lawrence Lee)表示,內政部完全搞不明白一點:中國餐館要的是「真正的中國人勞動力」。「現在的問題是找人實在太難了。」
  • 餐飲發展分析報告:疫情之下的餐飲業 誰會是活下來的那一個?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03年中國餐飲業佔GDP的比重近6%,至2019年,餐飲業約佔到了GDP的7.5%,高於2003年的6%。這意味著,相比於17年前,餐飲業承擔了更重要的經濟角色,本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會大於2003年的非典。
  • 廚師身價有多高?!
    他是英國海鮮烹飪業的老大,在BBC電視烹飪節目中教人們如何享用海鮮。他共有115家高級海鮮餐廳,33家旅館,一所烹飪培訓學校,還有一些海鮮調料店鋪。迪莉亞·史密斯65歲,身價2500萬英鎊。1973年,她在BBC的做菜節目《家庭美食》開播,目前依然紅火。英文詞典中有一個專門詞目—Do a Delia,專指用迪莉亞的菜譜來做菜。她的《如何烹飪》系列書籍,銷量達1800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