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地圖推演!回顧抗美援朝五次戰役,值得收藏

2020-12-25 中國青年網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央視軍事聯合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推出獨家短視頻用3D地圖推演

重現抗美援朝五次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中旬,為運動戰階段;第二階段是1951年6月中旬—1953年7月27日戰爭結束,為陣地戰階段。

在運動戰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道,連續進行五次戰役,共殲敵23.3萬餘人,其中志願軍殲敵18.5萬餘人。

第一次戰役(1950.10.25-11.5)

志願軍與「聯合國軍」遭遇。第40軍在溫井、兩水洞重創南朝鮮軍第1師、第6師。第39軍在雲山殲滅美「開國元勳師」1800餘人。第42軍主力在黃草嶺、赴戰嶺阻敵北進。

▲ 第一次戰役資料圖

此役殲敵1.5萬餘人,迫使敵軍從鴨綠江邊撤至清川江以南。

第二次戰役(1950.11.6-12.24)

志願軍將「聯合國軍」誘至戰場,爾後突然發起反擊。第38軍113師穿插至三所裡、龍源裡,斷敵退路。西線敵軍被迫全線撤逃。東線第20軍、27軍在長津湖地區冒著嚴寒,全殲美第7師第32團和第31團一個營,重創美陸戰1師。

▲ 第二次戰役資料圖

此役殲敵3.6萬餘人,將戰線推至「三八線」。

第三次戰役(1950.12.31-1951.1.8)

「聯合國軍」34萬人在「三八線」及其以南地區組織防禦。志願軍6個軍共31萬餘人,在朝鮮人民軍3個軍團的協同下,突破敵人防線,攻佔漢城。

▲ 第三次戰役資料圖

此戰殲敵1.9萬餘人。「聯合國軍」被迫撤至北緯37度線附近。

第四次戰役(1951.1.25-4.21)

中朝一線部隊28萬餘人集結於漢城、高陽、金化地區休整。「聯合國軍」出動23萬餘人在全線發起進攻。彭德懷決定「西頂東反」,集中6個軍發起橫城反擊戰。隨後,中朝軍隊全線轉入運動防禦,主動撤出漢城。

▲ 第四次戰役資料圖

此役殲敵7.8萬餘人,將「聯合國軍」遏制在「三八線」南北附近地區。

第五次戰役(1951.4.22-6.10)

志願軍11個軍和朝鮮人民軍1個軍團向漣川、汶山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再次越過「三八線」,直逼漢城;隨後,志願軍轉移兵力於東線,給縣裡的南朝鮮軍予殲滅性打擊。6月10日,中朝軍隊將「聯合國軍」阻於汶山、高浪浦裡、鐵原、金化、楊口、明波裡一線,敵我形成對峙。

▲ 第五次戰役資料圖

此役殲敵8.2萬餘人。「聯合國軍」被迫接受停戰談判。

抗美援朝第一階段五次戰役,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並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迫使美國接受停戰談判,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正是他們無懼犧牲、浴血奮戰

才換來我們今日的山河無恙

(來源:央視軍事)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中國投入240萬志願軍,五次戰役分別投入多少?
    1949年9月中國解放戰爭順利落下帷幕,10月新中國成立,本以為戰爭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消失,但是美蘇冷戰進入白熱化,第二年韓戰爆發,中國為了保家衛國進行抗美援朝,中國此次投入240萬志願軍,其中五次戰役分別投入多少,你知道嗎?
  • 抗美援朝打了5次戰役,第6次戰役箭在弦上,為何不打?被他攔住
    抗美援朝打了5次戰役,第6次戰役箭在弦上,為何不打?被他攔住1950年,也是新中國成立第二個年頭。這一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志願軍奔赴朝鮮,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激烈較量。當時,志願軍同聯合國軍共進行了五次戰役,基本成功鎖定抗美援朝的戰局。
  • 10張地圖,帶你回顧抗美援朝
    20天後,聯合國軍進入志願軍預定戰場, 第二次戰役打響。戰鬥伊始,在美軍對志願軍位於北部大榆洞的司令部的轟炸中,擔任俄語翻譯的毛岸英光榮犧牲。 ▽ 第二次戰役示意| 製圖@陳思琦&黃敏銳/可視化星球 在朝鮮東北部的長津湖,平均海拔達1300多米。
  • 韓雪參演抗美援朝70周年晚會,首度坦承家世:爺爺參加五次戰役
    今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文藝晚會》將在央視舉行,韓雪則憑藉軍人子女的身份,為大家表演歌曲《我的祖國》,韓雪發文稱:70年前爺爺奶奶首批入朝,參加了全部的五次戰役,70年後再唱起《我的祖國》是紀念,更是傳承,言語間可以看出韓雪對自己的軍人後代的身份。
  • 《金剛川》——真實歷史的冰山一角 從抗美援朝到金城戰役 電影...
    幾十萬同胞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值得講述的太多太多。不管是《金剛川》、《上甘嶺》、《奇襲白虎團》,還是《英雄兒女》……電影只呈現了冰山一角,背後歷史更值得我們回味。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採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遊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這一階段戰役規模的夜間作戰和很少有戰役間隙的連續作戰,攻防轉換頻繁,戰局變化急劇。
  • 比起金城戰役,抗美援朝中這場戰役更加慘烈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抗美援朝著名戰役之一---金城戰役,講述中國志願軍戰士在敵我力量懸殊情況下,用血肉之身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上甘嶺戰役更悲壯若要問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哪個戰最著名?大多數人會說:上甘嶺戰役。實際上,對比上甘嶺戰役之前的五場戰役,以及之後的金城戰役,這些戰役的規模都要比上甘嶺戰役更大,為何偏偏上甘嶺之戰如此著名?
  • 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⑰|孫克中:上甘嶺戰役時,我每天夜裡送炮彈
    10月22日,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舉行前夕,在廣元市利州區,今年87歲的孫克中談起當年自己參加上甘嶺戰役的情形,仍記憶猶新。1952年10月,孫克中參加了抗美援朝的著名戰役——上甘嶺戰役。戰爭的前一階段,上甘嶺戰役還叫五聖山戰役,上甘嶺,是五聖山南邊的一個十幾戶人的小村莊,背後就是五聖山,五聖山前面有兩處高地,但卻是重要的軍事要地,戰爭越打越激烈,後稱上甘嶺戰役。在上甘嶺戰役中,孫克中所在的六連是第二梯隊,四連、五連是第一梯隊。當時19歲的孫克中,仍主要承擔炮彈運輸任務。
  • 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已經箭在弦上為何停止了?只因被一人攔住了
    眾所周知,新中國的成立是經歷了諸多的磨難,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除了國共內戰,我軍也參加了一些戰役,其實廣為人知的就是我軍橫渡鴨綠江的抗美援朝。1950年,韓戰爆發,這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一次大規模戰爭。
  • 抗美援朝70周年 | 「上甘嶺戰役,我打出190發炮彈」
    「我先後參加戰鬥78次,殲敵150多人,摧毀坦克4輛、裝甲車和汽車25輛,消滅地堡25個。特別在上甘嶺戰役,我親手打出190發炮彈。那門無後坐力炮,戰後被有關部門收藏!」他說。第五次戰役後,為加強步兵的戰鬥力,每個營新裝備三門57毫米無後坐力炮,周繼成擔任副班長、瞄準手。
  • 他是42軍偵察處長、曾繪製抗美援朝第一幅地圖,率隊打響第一槍!
    他繪製了抗美援朝戰爭我軍第一幅作戰地圖……他率軍部偵查部隊最早深入抗美援朝第一線實施偵查……他及他的部下最早參加抗美援朝抗擊敵軍的戰鬥,打響抗美援朝第一槍……1951年第四次戰役中,他帶隊偵查,突遇美軍臨危不懼,毀掉密碼砸掉電臺,帶傷與敵人搏鬥掩護偵查分隊成功轉移
  • 《金剛川》上映,韓國男團:不忘恥辱,韓粉:抗美援朝值得紀念?
    為了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10月23日,《金剛川》如期上映。該片選取了朝鮮境內一條名叫「金剛川」的河流為片名,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期間,金剛川上的一座連通著作戰前線大動脈的橋梁頻遭美軍轟炸,我軍為了保障大部隊的順利通行和戰略物資的輸送,在無數次在橋梁被炸毀的情況下,英雄兒女是如何一次次護橋、修橋的感人故事。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再有3天,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就要上映了。眾所周知,由於各種原因,國內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非常少。而適逢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以及近期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等特殊的時間節點,《金剛川》的上映,確實是讓我等影迷翹首以盼。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全面回顧戰爭歷程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於12日播出。  該片還原並全面回顧了抗美援朝戰爭歷程,詳細講述了黨中央艱難決策、志願軍秘密赴朝、歷次重大戰役、朝鮮停戰談判、志願軍凱旋歸國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全過程,以及部分志願軍英模、戰鬥集體和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 ...回顧抗美援朝戰爭18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開國上將名單一覽表
    1.鄧華上將: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協助彭司令員指揮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戰役,組織指揮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上甘嶺戰役及1953年夏季反擊戰。 2.洪學智上將: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
  • 抗美援朝金城戰役,《金剛川》有座炸不毀的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0月25日誌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
  • 把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傳下去
    1951年4月,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右1)、政委李志民(左1)、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鄭維山(左3)、主任陳先瑞(左2)、副參謀長康博纓(右2)研究第五次戰役作戰問題1951年12月,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左3)、政委李志民(右2)接見第五次戰役道峰山戰鬥英雄一等功臣副班長張寶富卡賓槍是美軍在戰爭中使用的輕武器,重量輕,射程遠,精度高,射速快,
  • 【鑑賞】抗美援朝戰爭紀錄片,燃!
    在這裡,有1951年新中國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紀錄片。 它詳細講述了歷時43天的上甘嶺戰役,此戰是韓戰後期僵持階段的一次主要戰役。
  • 管虎《金剛川》定檔,趕工之作卻意義非凡,抗美援朝值得大書特書
    「金城戰役」工兵修橋的電影作品,男主角也是有歷史原型人物的——抗美援朝二級英雄張振智。抗美援朝戰爭張振智是志願軍工兵第3團3營9連連長,曾榮立1次特等功、3次一等功而張振智帶領戰士們面對美軍的空中轟炸,連續7次修復37米長的大橋,保證了金剛川上的交通。據記載,在這次戰役中,敵人在載重橋周圍投下了近千枚炸彈,還有2500多發炮彈,然而這種規模的火力封鎖依舊擋不住志願軍工兵的鬥志。
  • 回顧抗美援朝第一戰
    經過連續作戰,至11月5日第一次戰役結束時,志願軍殲敵1.5萬餘人,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麥克阿瑟吹噓的在11月23日感恩節前結束韓戰的計劃。 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使志願軍在朝鮮站住腳跟,為爾後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 為高校管理者提供「作戰地圖」和「推演沙盤」
    原標題:為高校管理者提供「作戰地圖」和「推演沙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