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⑰|孫克中:上甘嶺戰役時,我每天夜裡送炮彈

2020-11-17 四川在線

姓名:孫克中

年齡:87歲

籍貫:遼寧省

經歷

1950年12月,17歲的孫克中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汽車學校六期二大隊二中隊學員,於1951年3月中旬畢業。畢業後,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第二師三十團二營六連,奔赴朝鮮。在190.8高地反擊戰中獲得三等功。1952年10月,孫克中在上甘嶺戰役中繼續承擔運輸炮彈任務。

四川在線記者燕巧 文/圖 視頻

孫克中

」那時候每天下午4點,我們出車先到後勤處裝炮彈,再出發去戰場,為了躲避敵軍轟炸,夜裡閉燈行車,經過朝鮮平康平原,炮彈送到後又立馬返回營地,順利的話到營地也第二天拂曉了。」

10月22日,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舉行前夕,在廣元市利州區,今年87歲的孫克中談起當年自己參加上甘嶺戰役的情形,仍記憶猶新。

夜裡給上甘嶺送炮彈

1950年12月,17歲的孫克中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汽車學校六期二大隊二中隊學員,畢業後,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第二師三十團二營六連,主要承擔駕駛工作。

1951年夏天,在參加190.8高地反擊戰中,孫克中承擔運送榴彈炮和炮兵的任務,運送的路途被炮彈炸的崎嶇不平,並且敵軍封鎖,18歲的孫克中夜裡行軍,沉著冷靜地完成了運送榴彈炮和炮兵的任務,榮立三等功。

1952年10月,孫克中參加了抗美援朝的著名戰役——上甘嶺戰役。戰爭的前一階段,上甘嶺戰役還叫五聖山戰役,上甘嶺,是五聖山南邊的一個十幾戶人的小村莊,背後就是五聖山,五聖山前面有兩處高地,但卻是重要的軍事要地,戰爭越打越激烈,後稱上甘嶺戰役。

在上甘嶺戰役中,孫克中所在的六連是第二梯隊,四連、五連是第一梯隊。當時19歲的孫克中,仍主要承擔炮彈運輸任務。

孫克中的立功證明

戰爭中,當兵的孫克中不知道哪月哪日,只記得,每天下午4點,自己開著汽車從營地出發,先到團裡的後勤處裝炮彈,炮彈裝好後,差不多已經天黑。天黑才駕駛著汽車出發,經過當時的平康平原,大半夜的行駛後,才到達戰場小後方。「到達戰場後方後,就有人搬炮上山,指導員會讓我們趕快返回,避免犧牲,我們再抹黑回到營地,順利的情況下我們回到營地就第二天拂曉了。「

倘如不順利,天亮如果孫克中和戰友們還在路上,就得躲進山溝裡隱蔽起來。冬天時候,都是雪就給汽車蓋上白布,夏天時候,就到處找樹枝,待天黑後再繼續走。

為了避免敵軍轟炸,夜裡行車只能閉燈駕駛。沒有燈光,一直兩眼摸黑前行。後來,車上配備了炮彈押運員,兩個人一起運送炮彈,夜裡可以開燈行駛,但如果敵機出現,押送員就急敲駕駛室,孫克中就知道了,把燈一關繼續行駛。

遇到封鎖線時,孫克中首先把車停在山邊,檢查車輛有沒有問題,聽一聽有沒有敵機經過。

多次運輸,孫克中已經摸索出了安全運輸的經驗,」如果敵機就在頭上,就趕快走,它飛得快,看不到我們,如果它在我們前面或後面就不要動,因為它是繞圈飛行,看得到我們,就得隱蔽起來。」

運輸的榴彈炮收藏在軍事博物館

在孫克中運輸的炮彈中,曾運輸過155榴彈炮。155榴彈炮是當時朝鮮戰場上口徑最大的榴彈炮,射程遠、精度高。與孫克中一個營的五連使用155榴彈炮,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擊潰敵軍十餘次衝鋒和105毫米以上榴彈炮48門、迫擊炮3門、坦克7輛,彈藥庫10座,榮立一等功。現在這門榴彈炮就收藏在北京軍事博物館。

上甘嶺戰役後,孫克中又參加了金城戰役,這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次戰役。1953年10月下旬,孫克中隨大部隊秘密回國,吃住在火車悶罐裡,不知白天黑夜,從朝鮮江東上車在新榮下車,下火車後在吉林省陵江過江,過江後繼續坐火車。

孫克中清楚記得,火車路過遼寧撫順時,是10月25日。這意味著抗美援朝戰爭已經整整3年。1950年10月25日,是志願軍赴朝鮮後的首戰,也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

回國後的孫克中在炮二師呆了5年後,1958年,孫克中轉業回家。1960年,孫克中支援三線建設進入四川成都,在成都工作了9年後,又到廣元工作,後一直留在了廣元。

「70年了,我們勝利了!」回憶70年前這場抗美援朝,孫克中感慨說,「70年過去,一想起當年一起戰鬥的戰友犧牲了就很痛心,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對自己來說,能活著,很幸運很滿足。感謝國家和黨的培養,如果還有需要的地方,我還願意參加戰鬥,即使不能上戰場,但我能在後面做警衛,守邊防,我還能盡我的一份力!」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70周年 | 「上甘嶺戰役,我打出190發炮彈」
    特別在上甘嶺戰役,我親手打出190發炮彈。那門無後坐力炮,戰後被有關部門收藏!」他說。出生在四川樂山的周繼成對侵略者格外仇恨——他7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只好跟著四舅過活;日軍轟炸樂山時,四舅被炸死;他從此流落街頭,乞討要飯、當童工學徒……新中國成立後,為保家衛國,他於1950年參軍入伍。
  • 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⑤|鄧彰德:上甘嶺的「娃娃臉」英雄
    即日起,四川日報全媒體推出抗美援朝老戰士訪談錄全媒體專題報導:他們中有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戰鬥英雄,有「奇襲白虎團」的原型勇士,有血戰鬥長空的英雄飛行員,有奮不顧身的戰地衛生員,還有滿身戰創的普通戰士……通過他們的講述,致敬「最可愛的人」!
  • 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⑦丨鄭時文:親歷上甘嶺「人肉沼澤」 炮雨中讓...
    當時,上甘嶺戰役牽動著中國人民和海外僑胞的心。1952年10月,鄭時文接到任務,把上甘嶺的戰鬥情況儘快報導出去,提供稿件給報紙發表。「在匍匐前進接近前沿陣地時,劉明生感到腹部被硌了一下,發現是一個蘋果。擦去糊在上面的厚泥,他正準備張口咬下去的時候,想到堅守坑道的戰友,又重新把蘋果送到了前線。」鄭時文介紹,劉明生將蘋果送到坑道後,八個戰友開始誰也捨不得吃,最後一人一口,輪流兩遍才吃完。為了激勵鄭時文寫好這篇稿件,29師副師長傅嚴森還特意送了他一支當時非常珍貴的「犀飛利」金筆。
  • 上甘嶺走出來的真英雄——抗美援朝老兵曾志宙的故事
    :潘華]字體:【大 中 小】 8月18日,在邵東市宋家塘街道華電星苑小區,記者見到了95歲的老兵曾志宙。跨過鴨綠江,歷經漢江戰役、西海岸戰役、小石洞戰役和上甘嶺戰役等,7次負傷,4次評殘。從抗美援朝的槍林彈雨裡走來,老人的半生飽經血與火的洗禮。
  • 老兵回憶上甘嶺戰役:範弗裡特彈藥狂轟濫炸,志願軍怎麼堅守陣地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戰役中,上甘嶺戰役非常慘烈,雙方的炮火密集度堪稱世界之最,戰後美國新聞界評說上甘嶺戰役是韓戰中的凡爾登,可見戰爭的慘烈程度,上甘嶺戰役為什麼慘烈,其主要原因是陣地反覆爭奪,在43天的交鋒裡,敵我陣地反覆易手達到59次,我志願軍共計擊退美軍900多次衝鋒。
  • 「上甘嶺上,我吹響了衝鋒號」連雲港抗美援朝老戰士惠美成:現在...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再訪老兵①開欄語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英雄保家衛國,出徵血灑萬裡疆場。在回來的路上,敵人發現了他們,隨後炮彈就像雨點一樣飛了過來,在他們身旁爆炸。惠美成指揮大家及時趴下,在彈坑裡,當時有位女同志特別緊張,不知所措,惠美成趕緊拉著她隱蔽起來。經幾個回合,趁著開炮間隙,惠美成帶領大家跑到一個小山頭,離開了敵人的炮火射程,最後無一人傷亡,安全地回到營部。之後,那位女宣傳隊員為了感謝惠美成,就送了這塊手帕給他。
  • 棲霞老兵趙福臣:上甘嶺上立過二等功!
    上甘嶺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展開的一場著名的戰役,我市抗美援朝老兵趙福臣就是那場戰役的參與者和見證者。1952年5月,作為 15軍45師134團2營6連的炮兵班長的趙福臣在上甘嶺戰役前試探性進攻的五聖山戰鬥中立下二等功,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走進趙福臣老人那場戰鬥歲月。聽說我們要來採訪,趙福臣興致勃勃地拿出自己的寶貝,這些都是他從抗美援朝戰場上帶回來的,這張泛黃的材料是他作戰用的一六零炮的使用說明。
  • 連雲港抗美援朝老戰士惠美成:上甘嶺上,我吹響了衝鋒號
    開欄語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英雄保家衛國,出徵血灑萬裡疆場。今天,為了緬懷志願軍烈士,繼承先烈精神,再現老兵風採,我們在決勝全面小康之際設立了這個欄目,致敬所有為人民幸福衝鋒在前的中華英雄兒女!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 尋找抗美援朝老兵:聆聽抗美援朝老兵講那戰火紛飛的故事
    【抗美援朝老兵李才榮:我們的槍法很準的,槍法100%中的 在200米之內,他(部隊首長)問我,祖國需要你 你有什麼看法,我說祖國需要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他(部隊首長)說,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你願意參加嗎?
  • 內江87歲老兵親歷上甘嶺戰役 上央視講述「一個蘋果」的故事
    內江觀察 羅尹 四川在線記者 鄭志浩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上甘嶺,在很多中國人心中,幾乎是對抗美援朝戰爭圖騰般的記憶。1952年初冬,中國人民志願軍和美軍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在這裡展開了長達四十三天的殊死惡戰。志願軍將士們以鋼釘般的意志,守住了陣地,奪得了三八線周邊的戰略優勢。
  • 上甘嶺戰役慘烈至極:平均每1平方米被反覆轟炸70次,那麼電影是真實...
    在真實的上甘嶺戰役中,戰鬥從第一分鐘開始就進入到了白熱化。從1952年10月14日直到11月25日,戰役結束面積只有3.7平方公裡的兩個高地遭受了190萬發炮彈和5000多枚航空炸彈的狂轟亂炸,平均每平方米被反覆轟炸過70次,每分鐘發射炮彈30餘枚。
  • 上甘嶺戰役一等功臣張家邦:200人堅守陣地 最終僅4人走下來
    老兵檔案  姓名:張家邦  年齡:87歲  籍貫:四川金堂縣  經歷:1951年入伍,成為志願軍12軍31師91團5連戰士,參與抗美援朝戰爭,在上甘嶺戰役中英勇作戰榮獲一等功,還獲得時任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授予的一等功勳章。後歷經抗美援越戰爭。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至今身上還存留著十一塊炮彈片的 抗美援朝老兵—梁守付
    為更好的傳承抗戰老兵們頑強拼搏、為國奉獻的革命精神,向老兵們致敬,大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開展一系列走訪關愛抗戰老兵活動。首站我們來到了抗美援朝老戰士梁守付的家中。
  • 尋訪抗美援朝老兵|周榮根:停戰前夕,仍血戰上甘嶺
    為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中國江蘇網·新江蘇與江蘇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開展「尋訪抗美援朝老兵 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在全省範圍內尋訪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向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最可愛的人」致敬!
  • 首部抗美援朝系列電影《上甘嶺》,時隔64年,還是讓人印象深刻
    2020年10月25號是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最近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電影也層出不窮,尤其是近日上映的電影《金剛川》更是引起熱議。>也許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時間有點久遠,並不知道它,可電影裡面的主題曲大家一定耳讀能詳,那就是《我的祖國》尤其是裡面的「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更是流傳至今。
  • 上甘嶺戰役有多慘烈?此戰之後,揚名國內外
    縱談天下事,洞徹古今情,穿越歷史長河的重重迷霧,探尋塵封已久的時光典藏 如果有人問你,在抗美援朝那麼多戰役中,你能記起哪一場,可能多數人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上甘嶺。因為除了小學課本中堵槍眼的黃繼光,還有那首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我的祖國》,傳唱了幾代人。
  • 比起金城戰役,抗美援朝中這場戰役更加慘烈
    上甘嶺戰役更悲壯若要問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哪個戰最著名?大多數人會說:上甘嶺戰役。實際上,對比上甘嶺戰役之前的五場戰役,以及之後的金城戰役,這些戰役的規模都要比上甘嶺戰役更大,為何偏偏上甘嶺之戰如此著名?9個美國營),動員了6萬多名士兵,300多門火炮,170多輛坦克和3000多架飛機出動,190萬枚炮彈和5,000多枚炸彈,其中炮兵火力密度,足以超過了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高水平。
  • 廣西這四名抗美援朝志願軍老兵,了不起!
    作為志願軍裡的一名後勤輜重兵,茹三每次出發輸送物資,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著回來,但他知道任務必須完成「我看著黃繼光誓師出戰」 10月17日,97歲的茹三坐在藤縣的家中看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這位上甘嶺戰役三等功勳老兵、朝鮮軍功勳章以及和平萬歲紀念章的獲得者
  • 上甘嶺戰役打得多艱難?送一顆蘋果一個二等功,8萬斤只進去1個
    面對美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商議停戰協議時的態度,中朝雙方領導人都深深明白了這句話所代表的含義。抗美援朝戰爭一共歷時3年,期間談判的時間就長達2年之久。這2年時間裡,一直都是邊打邊談,一直打到停戰協議正式籤訂。
  • 抗美援朝老戰士惠美成:為奪回陣地,上甘嶺上,我吹響了衝鋒號
    「這是渡江戰役紀念章,這是赴朝作戰紀念章,……還有一些獎章都遺失了。」說著,老人拿起那塊破舊的白手帕細細地看著,只見上面清晰地印有紅色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字樣,落款為「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敬贈」。經幾個回合,趁著開炮間隙,我帶領大家跑到一個小山頭後,離開了敵人的炮火射程,最後無一人傷亡,安全地把他們帶回營部,之後,那位女宣傳隊員為感謝我,就送了這塊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