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孫克中
年齡:87歲
籍貫:遼寧省
經歷:
1950年12月,17歲的孫克中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汽車學校六期二大隊二中隊學員,於1951年3月中旬畢業。畢業後,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第二師三十團二營六連,奔赴朝鮮。在190.8高地反擊戰中獲得三等功。1952年10月,孫克中在上甘嶺戰役中繼續承擔運輸炮彈任務。
四川在線記者燕巧 文/圖 視頻
孫克中
」那時候每天下午4點,我們出車先到後勤處裝炮彈,再出發去戰場,為了躲避敵軍轟炸,夜裡閉燈行車,經過朝鮮平康平原,炮彈送到後又立馬返回營地,順利的話到營地也第二天拂曉了。」
10月22日,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舉行前夕,在廣元市利州區,今年87歲的孫克中談起當年自己參加上甘嶺戰役的情形,仍記憶猶新。
夜裡給上甘嶺送炮彈
1950年12月,17歲的孫克中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汽車學校六期二大隊二中隊學員,畢業後,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第二師三十團二營六連,主要承擔駕駛工作。
1951年夏天,在參加190.8高地反擊戰中,孫克中承擔運送榴彈炮和炮兵的任務,運送的路途被炮彈炸的崎嶇不平,並且敵軍封鎖,18歲的孫克中夜裡行軍,沉著冷靜地完成了運送榴彈炮和炮兵的任務,榮立三等功。
1952年10月,孫克中參加了抗美援朝的著名戰役——上甘嶺戰役。戰爭的前一階段,上甘嶺戰役還叫五聖山戰役,上甘嶺,是五聖山南邊的一個十幾戶人的小村莊,背後就是五聖山,五聖山前面有兩處高地,但卻是重要的軍事要地,戰爭越打越激烈,後稱上甘嶺戰役。
在上甘嶺戰役中,孫克中所在的六連是第二梯隊,四連、五連是第一梯隊。當時19歲的孫克中,仍主要承擔炮彈運輸任務。
孫克中的立功證明
戰爭中,當兵的孫克中不知道哪月哪日,只記得,每天下午4點,自己開著汽車從營地出發,先到團裡的後勤處裝炮彈,炮彈裝好後,差不多已經天黑。天黑才駕駛著汽車出發,經過當時的平康平原,大半夜的行駛後,才到達戰場小後方。「到達戰場後方後,就有人搬炮上山,指導員會讓我們趕快返回,避免犧牲,我們再抹黑回到營地,順利的情況下我們回到營地就第二天拂曉了。「
倘如不順利,天亮如果孫克中和戰友們還在路上,就得躲進山溝裡隱蔽起來。冬天時候,都是雪就給汽車蓋上白布,夏天時候,就到處找樹枝,待天黑後再繼續走。
為了避免敵軍轟炸,夜裡行車只能閉燈駕駛。沒有燈光,一直兩眼摸黑前行。後來,車上配備了炮彈押運員,兩個人一起運送炮彈,夜裡可以開燈行駛,但如果敵機出現,押送員就急敲駕駛室,孫克中就知道了,把燈一關繼續行駛。
遇到封鎖線時,孫克中首先把車停在山邊,檢查車輛有沒有問題,聽一聽有沒有敵機經過。
多次運輸,孫克中已經摸索出了安全運輸的經驗,」如果敵機就在頭上,就趕快走,它飛得快,看不到我們,如果它在我們前面或後面就不要動,因為它是繞圈飛行,看得到我們,就得隱蔽起來。」
運輸的榴彈炮收藏在軍事博物館
在孫克中運輸的炮彈中,曾運輸過155榴彈炮。155榴彈炮是當時朝鮮戰場上口徑最大的榴彈炮,射程遠、精度高。與孫克中一個營的五連使用155榴彈炮,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擊潰敵軍十餘次衝鋒和105毫米以上榴彈炮48門、迫擊炮3門、坦克7輛,彈藥庫10座,榮立一等功。現在這門榴彈炮就收藏在北京軍事博物館。
上甘嶺戰役後,孫克中又參加了金城戰役,這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次戰役。1953年10月下旬,孫克中隨大部隊秘密回國,吃住在火車悶罐裡,不知白天黑夜,從朝鮮江東上車在新榮下車,下火車後在吉林省陵江過江,過江後繼續坐火車。
孫克中清楚記得,火車路過遼寧撫順時,是10月25日。這意味著抗美援朝戰爭已經整整3年。1950年10月25日,是志願軍赴朝鮮後的首戰,也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
回國後的孫克中在炮二師呆了5年後,1958年,孫克中轉業回家。1960年,孫克中支援三線建設進入四川成都,在成都工作了9年後,又到廣元工作,後一直留在了廣元。
「70年了,我們勝利了!」回憶70年前這場抗美援朝,孫克中感慨說,「70年過去,一想起當年一起戰鬥的戰友犧牲了就很痛心,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對自己來說,能活著,很幸運很滿足。感謝國家和黨的培養,如果還有需要的地方,我還願意參加戰鬥,即使不能上戰場,但我能在後面做警衛,守邊防,我還能盡我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