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打得多艱難?送一顆蘋果一個二等功,8萬斤只進去1個

2020-12-22 歷史典錄

「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得不到。」

面對美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商議停戰協議時的態度,中朝雙方領導人都深深明白了這句話所代表的含義。

抗美援朝戰爭一共歷時3年,期間談判的時間就長達2年之久。這2年時間裡,一直都是邊打邊談,一直打到停戰協議正式籤訂。

戰爭背景

朝鮮在1910年的時候就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才獲得解放。1948年在蘇美的支持下,朝鮮半島就以北緯38°線為界,分為了北方的朝鮮和南方的韓國,雙方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統的一方。

朝鮮率先對韓國發動了進攻,戰爭剛開始時幾乎是完全碾壓韓國,很快就攻下了漢城。但韓國作為盟軍的一員,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做靠山,美國很快就以幫助盟友的名義參與到了這場戰爭當中。

實際上朝鮮敢突然襲擊韓國,背後肯定有著蘇聯的默許,而美國之所以選擇參戰,一是不允許東亞地區共產主義一家獨大二是從這場戰爭中看到了機會,想要獲得朝鮮半島這塊跳板,從而以「防禦」的名義進攻中國,最後籤訂停戰協議獲得實際好處。

中國有了之前日本入侵華北的經驗教訓,自然不可能對朝鮮坐視不管,而蘇聯方面嘴上說不會參與這場戰爭,暗中也出了不少力氣。

停戰協議之所以商議了2年才有結果,關鍵在於美國一直不肯在土地問題上讓步,他們始終認為自己目前在總體上仍然佔據著「優勢」,幾次商談都要求中朝的軍隊後撤,讓出大約1萬多平方公裡土地,來作為對他們「海空優勢」的補償

中朝方面對這種無理要求表示拒絕,美國也抱著能擊敗中國志願軍的幻想,繼續用飛機大炮發動著進攻。很快,幾乎同之前認為中國不敢支援朝鮮時一樣,現實與美國的想法完全相駁,隨著上甘嶺戰役的爆發和結束,被震驚的美國不得不再次回到談判桌上來。

上甘嶺戰役

1952年10月14日,中朝已經從原先的進攻轉為戰略防守,在上甘嶺地區構建防禦工事近一年。此時美國對這片土地,發動了一年以來規模最大的進攻,這就是耗時一個半月的「上甘嶺戰役」,美國那邊則稱之為「三角山戰役」

美軍平均每天都要朝這片土地發射2萬4000發炮彈,據上將洪學智後來回憶說,第一天美軍就發射了30萬發炮彈,地面的土地都被炸得完全鬆軟,如果人走在上面,鬆土會直接沒過膝蓋。地面上的防禦工事被全部摧毀,就連許多坑道都被美軍炸斷了3、4米。

上甘嶺這塊地方很小,原本美軍的計劃裡只需要兩個營,配合飛機坦克的炮火覆蓋用5天時間就能輕鬆地拿下。第一次的炮火打擊發生在凌晨4點,參與此次行動的共有16個炮兵營的300門火炮,還有40架飛機投炸彈和120輛坦克。

就是在這一天,中國方面的45師135團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憑藉著宛若「地下長城」的坑道,硬是阻攔了敵人十幾次的進攻。

坑道戰的日子非常苦,當時因為敵人炮火瘋狂地傾瀉,物資補給根本運不到前線。每個人每天只能吃半塊壓縮餅乾,不少人一天一滴水都喝不到,時間一長餅乾都咽不下去了,沒有唾液沒有水,只能喝尿來幫助自己進食,當時戰士們都稱之為「光榮茶」。

很多人可能都沒有那種體會,嘴巴幹到吃餅乾都能劃破舌頭和口腔。當時還有一個坑道,一共有10來名戰士活活餓死,被人們發現時還端著槍守在坑道口處。

一顆蘋果一個二等功

上甘嶺戰役期間,有這麼一條立功標準:「誰能送進坑道一顆蘋果,就給誰記一個二等功。」聽起來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才知道有多麼的難。

想要把物資送進去,運輸員每走一步都可能會犧牲,敵人的飛機一看到運輸部隊就會投彈射擊,後勤部隊準備了8萬斤蘋果,最終只送進去1個,而且還是一位小戰士在路上撿到的,負責運輸的後勤人員全部犧牲了。

為了成功把物資送進坑道,後勤部隊只能匍匐著一點點前進,但即使這樣,也要在上一個人犧牲後靠接力的方式才能運進去。一個多月的時間,負責運輸的戰士們就犧牲了將近2000人,佔總傷亡人數的14%。

43天的時間,共10萬多人參戰,中國志願軍們一共擊退了敵人900多次進攻,犧牲了11529位士兵,傷亡率超過20%,以美韓為主的盟軍犧牲2萬5千多人,傷亡率超過40%,雙方士兵都慘遭。

當時坑道裡的戰士們常說這麼一句話:「活到20歲就夠本了!」送進去的那一顆蘋果一人咬一口轉了一圈,最後還剩下一大半,黃繼光用身體堵敵人槍眼,他的連隊在一顆炮彈下只剩5人。

正是這些年輕英雄無懼生死的奉獻,才讓如今的我們高枕無憂。上甘嶺戰役面對著當時最強的國家,這些戰士們依舊打了勝仗,擊破了美軍的「不敗神話」,打出了強國的風採,所以之後才沒有任何國家敢於進犯中國。

--完--

相關焦點

  • 珍貴老照片:慘烈的上甘嶺戰役,致敬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平康—金化—鐵原以及五聖山、上甘嶺不過,範佛裡特也有苦惱:美國大選就給了他半個多月的時間。克拉克倒是很貼心,他答應範佛裡特,此戰將調給他五個師的兵力用於作戰。「那些出發時兵員足額的部屬,今晨回來時,只剩下幾個少得可憐的殘餘。那些最精幹最勇敢的軍官們看到這樣驚人的損失,都哭了起來。」一個韓國連隊接防一個美軍連隊時,接近兩百人的美軍加強連,「從陣地上下來的還不到三十人,只背了五支槍。有一半的人沒帽子,蓬頭散發,滿身是泥,簡直不像個人樣子。其中有四個人還抬著屍體,一發炮彈落下來,在老遠的地方炸了,可他們嚇得扔下擔架就沒命地炮。」
  • 上甘嶺戰役為何打得如此艱難?戰前一個重要情報被忽視,你肯定不信!
    上甘嶺戰役我軍斃傷美韓聯軍25000多人,但自身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上甘嶺戰役之所以打得如此艱難,除了美軍強大的火力優勢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戰前一份重要的情報被忽視了。
  • 血戰43天,上甘嶺戰役打出國威軍威!
    戰役過程中志願軍第15軍第134團3營8連在連長李保成、指導員王士根的率領下,堅守上甘嶺597.9高地1號坑道。 儘管斷水斷糧14天,8連官兵仍始終堅守陣地,以傷亡254人的代價,殲敵1760餘人。戰至最後,全連僅存6人。
  •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為了祖國,為了勝利,15軍打光了在所不惜
    上甘嶺一戰,面對美軍6.2萬餘人、118輛戰車、350門大炮、3000多架次飛機以及投下的200多萬發炮彈、萬餘枚炸彈,十五軍堅守上甘嶺40餘天,頂住了「世界戰爭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擊」,把美軍牢牢釘在上甘嶺前,打得驕橫的侵略者只好再在談判桌前低下頭!!
  •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嶺戰役
    這一招,打得美軍連拉屎拉尿也得躲在工事裡不敢出來……戰役開始後,美國又以女明星珍妮·諾賽來命名597.9高地,並聲稱:誰先攻上山頭,珍妮就屬於誰。但事實是怎樣的呢? 軍事史上有個專用名詞:「範弗裡特彈藥量」。
  • 上甘嶺戰役,真實的「絞肉機」
    儘管有彭德懷臨走時的提醒,志願軍方面在敵情判斷上仍然出現了巨大的失誤,把幾乎所有的火炮和15軍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而五聖山方向只留下了一個連秦基偉自己也承認算不上主力的45師,區區1萬多人。 毛澤東曾經說過,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比較有把握的比例是三到四比一。
  • 上甘嶺戰役有多慘烈?此戰之後,揚名國內外
    事實上從戰役規模上看,上甘嶺戰役之前的五次會戰以及其後的金城會戰,其作戰範圍和規模,都要比上甘嶺戰役大得多,但是如果從戰爭雙方付出的傷亡代價來看,上甘嶺戰役無疑最為慘烈。 在這場前所罕見的戰役中,志願軍傷亡達到11529人,傷亡率在20%以上;而聯合國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高達40%。
  • 棲霞老兵趙福臣:上甘嶺上立過二等功!
    上甘嶺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展開的一場著名的戰役,我市抗美援朝老兵趙福臣就是那場戰役的參與者和見證者。1952年5月,作為 15軍45師134團2營6連的炮兵班長的趙福臣在上甘嶺戰役前試探性進攻的五聖山戰鬥中立下二等功,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走進趙福臣老人那場戰鬥歲月。聽說我們要來採訪,趙福臣興致勃勃地拿出自己的寶貝,這些都是他從抗美援朝戰場上帶回來的,這張泛黃的材料是他作戰用的一六零炮的使用說明。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
    總之這場戰役,雙方打得十分慘烈。不過有人就問了:怎麼在美軍史上從來沒提起過這場上甘嶺戰役呢?有人說是因為美軍在這場戰役打得比較丟人;當然有人說了,上甘嶺戰役是我們中方的叫法,而美軍的叫法是「攤牌行動」。當然這兩種說法並不衝突,都可以來解釋。
  • 「聯合國軍」在上甘嶺投下炮彈190餘萬發,山峰被削低了2釐米
    ——《決戰朝鮮》 而後在這年10月14日凌晨4點,在美軍往五聖山陣地投下無數炮彈後,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開始了。 在說這場戰役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關於此戰的一些統計數據。 據《決戰朝鮮》所述,志願軍曾和「聯合國軍」在這狹小的山地中,以10萬餘人互相廝殺了43天,又有40600名軍人長眠於此。
  • 上甘嶺戰役一等功臣張家邦:200人堅守陣地 最終僅4人走下來
    「200多人頂上去,剩4個人走下來。」說起抗美援朝,張家邦的記憶繞不開他親歷的上甘嶺戰役:敵人的炮彈不分晝夜地「傾瀉」在陣地上,戰火硝煙瀰漫,「我們最長9天不敢睡覺,誰都不知道眼睛閉上後,還能不能睜開……」  10月12日,在成都市金堂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金堂十裡大道一小區內,找到今年已87歲的張家邦。
  • 上甘嶺戰役43天,15軍犧牲5319人,主力師班長傷亡率100%!
    其中,特等功、特級英雄1名,特等功、一級英雄2名,特等功、二級英雄26名,特等功、二級模範2名,一等功、二級英雄3名,特等功15名,一等功137名,二等功671名,三等功11490名。 ▲英雄8連——上甘嶺戰役中湧現出3個英雄八連 前幾天,有網友留言,問文章中為什麼出現最多的是8連。
  • 上甘嶺戰役炮兵火力超過二戰?那為何美軍沒有使用噴火器?
    戰爭過程先來給大家說說當年炮兵火力超過二戰的上甘嶺戰役,打得到底有多激烈?又為何打得如此激烈?其實這場戰役是屬於抗美援朝戰役的,並且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戰鬥最為激烈的戰爭之一。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共歷時四十三天,你可能還不知道,打了這麼久,雙方是在面積僅3.7平方公裡的兩個高地上打得不可開交,這本來是一場規模不大的戰鬥,可是隨著期間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最終由戰鬥發展成了戰役。
  • 老兵回憶上甘嶺戰役:範弗裡特彈藥狂轟濫炸,志願軍怎麼堅守陣地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戰役中,上甘嶺戰役非常慘烈,雙方的炮火密集度堪稱世界之最,戰後美國新聞界評說上甘嶺戰役是韓戰中的凡爾登,可見戰爭的慘烈程度,上甘嶺戰役為什麼慘烈,其主要原因是陣地反覆爭奪,在43天的交鋒裡,敵我陣地反覆易手達到59次,我志願軍共計擊退美軍900多次衝鋒。
  • 《上甘嶺》:用影像為全民族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資料圖片1 毛澤東主席了解到上甘嶺戰役的情況後,親自指示有關方面將其拍成電影電影《上甘嶺》取材自「上甘嶺戰役」這一抗美援朝時期最關鍵也最為慘烈的真實戰事。‍‍1952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上甘嶺地區發動了‍‍代號為「攤牌行動」的進攻。‍‍
  • 《上甘嶺》:用影像為全民族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1 毛澤東主席了解到上甘嶺戰役的情況後,親自指示有關方面將其拍成電影電影《上甘嶺》取材自「上甘嶺戰役」這一抗美援朝時期最關鍵也最為慘烈的真實戰事。‍‍1952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上甘嶺地區發動了‍‍代號為「攤牌行動」的進攻。‍‍
  • 尋訪抗美援朝老兵|周榮根:停戰前夕,仍血戰上甘嶺
    (周榮根近照)中國江蘇網10月22日鹽城訊(記者 程光 通訊員 何燕 周稀銀)周榮根,又名周永根,1931年2月生,1951年1月入伍,參加過著名的上甘嶺戰役,被授予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是電影《上甘嶺》部隊原型之一,並參加了在朝鮮平壤舉行的志願軍全軍英模大會,受到朝鮮最高領導人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首長的接見
  • RCEP另外一場上甘嶺戰役
    68年期,在朝鮮一個只有十幾人的小村莊,發生了一場中美的世紀大戰,雙方各自投入五萬左右的兵力,在不足4平方公裡的山坡上,消耗了二戰以來最多的彈藥,各自上了一萬多人,歷時6周,從戰鬥打成了戰役,從輕描淡寫打成了生死爭奪,從他的事打成了自己的事,愣是用炮火把整座山都降低了兩米。這樣的一次你攻我防的史詩級的拉鋸戰,因為這個小村莊的名字叫做上甘嶺,所以史稱上甘嶺戰役。
  • 上甘嶺決戰時刻:秦基偉的「添油戰術」VS「範佛裡特彈藥量」
    上甘嶺之戰看誰打得精? 目前五聖山前沿537.7高地的戰鬥進到一個極其複雜艱難的情況:這樣傷亡大,戰鬥不能迅速的結束,而敵人的力量並不大,我們的後續力量即將發生新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採取什麼樣的戰術手段和方針必須明確。越在困難的時候,越要求各級指揮員想辦法、出主意,吸收下面的意見,但問題恰恰不是這樣,而是提出了許多的問號和懷疑,在戰術思想上有分岐……..
  •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上甘嶺戰役的?美軍上將:他們把我們當傻子在打
    上甘嶺戰役又被稱為三角山戰役,是1952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附近展開的一場著名戰役。所謂聯合國軍其實就是美軍和韓軍。上甘嶺戰役是二戰後美國首次大敗的一場戰役,上甘嶺戰役的激烈程度也是前所未見的。炮火的密集程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