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伍德·安德森《上帝的力量》: 我不是畸人,只是很孤獨

2021-02-18 大益文學

文益君初讀舍伍德·安德森《上帝的力量》,想到了毛姆的《雨》。兩篇小說所涉及的主題十分接近,可以說幾乎相同。只是前者篇幅較短、情節較少(單一事件)、人物較少(並無交集的一男牧師和一女教師)、敘事輕簡(柯蒂斯·哈特門陷入靈魂鬥爭,但他降低服從上帝意志的期望);後者則篇幅稍長,故事在一場無休無止的雨中進行,情節壓抑沉悶,傳教士戴維森把自己等同於「上帝」的化身,嚴厲、苛刻、試圖拯救妓女湯普森的墮落靈魂,在使盡手段得到給湯普森布道的機會時,面對湯普森卻春心蕩漾,最終在情慾的爆發中和妓女湯普森發生了關係而投水自殺。

《上帝的力量》和《雨》創作完成於同一時期,兩篇小說的主人公,柯蒂斯·哈特門和戴維森都是神職人員,都是欲望被宗教教義所壓制的畸形、變態的人。 舍伍德·安德森把柯蒂斯的欲望作為他內心解放的動力,或者說解除危機的動力,無論柯蒂斯·哈特門最後虔誠地回到上帝的懷抱是更無奈的妥協,還是獲悉上帝力量的精神升華,亦或是情慾紓解,甚至是他看到凱特·斯威夫特向上帝祈禱時,看到了圍攻她的機會而激動,作者用意都在於通過對柯蒂斯內心變化的描寫,來反映宗教教義對人性的壓抑。這一點和毛姆的《雨》主題相近。

不同之處在於,柯蒂斯·哈特門並不以情慾為羞恥,為罪惡,而是像維護職業道德一樣維護對上帝意志的服從,他大膽袒露罪噁心跡,「牧師沿著通往教堂的街道,踏著積雪,向前跋涉,心裡想,『這一回他可要完全服從於罪惡了,我要看看這女人,並且要遐想吻她的肩膀,我要讓自己愛想什麼便想什麼,』他硬著頭皮說道,淚水湧上了眼睛。他開始設想他會辭去牧師的職務,設法另外幹別的營生。』我要到城裡去做生意,他說,假使我天性如此,無法抵制罪惡,我老實不客氣地為非作歹就是了。至少我不會做一個偽君子,嘴裡空講著上帝的道理,心裡卻想著一個不屬於我的女人的肩膀和頸子。」

柯蒂斯·哈特門願意面對人性本能那些黑暗的念頭,敢於正視「欲望」和「罪惡」,正視現實,為了幸福和自由可以背叛上帝,拋棄妻子。舍伍德·安德森把情慾描寫成人物意識層的一種驅動力,它驅策人們衝出習俗世界,最後與謀求個人的自由解放以及求索人生的真理互相合流。即使這種結果是失敗的,令人絕望的。毛姆《雨》中的戴維森卻不能。戴維森是把每個人內心的欲望,視為自我毀滅的根源。「你知道,這些土人墮落到連自己的邪惡都看不到。我們從他們習以為常的動作中定出何者是罪惡來。我們不但把通姦、說謊和偷盜定為罪惡,而且把赤裸身體、跳舞、不進教堂也定為罪惡。我把女孩子露出胸部和男人不穿長褲都定為罪行。」(毛姆《雨》)

 

「上帝之道可不是世人所能了解的啊!」柯蒂斯·哈特門看到凱特·斯威夫特半裸向上帝禱告時,突然獲得的一種近乎精神錯亂的情緒紓解和頓悟一段,或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理解,柯蒂斯·哈特門由此更親近上帝了,還是更遠離上帝了?這個不甚明了的結尾,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遐思和想像空間。

仔細品味,以及和毛姆《雨》的對比閱讀,用心的讀者不難發現,與其說《上帝的力量》寫了牧師柯蒂斯和罪惡的鬥爭,不如說這是他和孤獨的鬥爭。而這一段的描寫「他坐在椅子裡,抓著放置《聖經》的書桌邊緣,凝視著黑暗,想著平生最黑暗的念頭。他想起他的妻子,此時此刻,他幾乎有點恨她了。『她總是以情慾為羞恥,而且欺騙了我。』他想, 『男子有權利希望女人具有活潑的情慾和美麗。男子沒有權利忘記自己是一個動物,我本人就有點兒希臘人的氣味。我寧可拋棄我的妻子,追求別的女人。我要圍攻這小學教員。我要做得肆無忌憚;假使我是個肉慾的動物,那麼,我就要為我的肉慾而生活』和突如其來的上帝的「顯示」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在柯蒂斯·哈特門心意已決要過肉慾生活時,「上帝的力量」拯救了他,儘管他對「上帝的力量」的獲得更像是一種精神錯亂的結果,但他得以從窺視肉慾的罪惡中逃離。「牧師歡喜得幾乎淚水直下,便跑到家裡頌讚上帝。」柯蒂斯最終從上帝那裡得到了安慰,緩解了孤獨。

 

《小城畸人》關注的主題不盡相同,但無一例外地都在關注人物內心無處不在的孤獨,遠離故土的孤獨,生離死別的孤獨。《出走》中,年輕的喬治·威拉德告別親友,坐上火車準備永遠離開溫斯堡,他閉上眼睛,背靠在車座上,陷入了對各種瑣事的回憶。等他醒過神來再次向車窗外望去時,溫斯堡小城已經看不見了,他在那裡的生活已成為描繪自己成年夢想的背景。《哲學家》描寫醫生帕斯瓦爾不喜歡出診,常找喬治·威爾德聊天,講敘他的人生故事:我父親是瘋子、我母親替人洗衣服、我哥哥被火車軋死……突然一天,一個女孩被撞死,有人來找帕斯瓦爾醫生出診,他立刻驚呆了,喃喃道出真相:"我們每個人都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這些故事和筆下人物都是作家生活閱歷中習以為常的素材,也和他的生活有著特殊的聯繫。14歲輟學,當過兵,幹過數十種底層職業,1904年,安德森與知名富商的女兒科妮莉亞•萊恩結婚。此後甚至擔任了克利夫蘭聯合工廠公司的總裁。但好景不長,1912年,安德森突患怪病,神志不清,放下生意離家出走,後來被人發現在克利夫蘭的大街上徘徊,很快被送往醫院,康復後他再次前往芝加哥,隨身帶著自己多年來利用業餘時間創作的短篇小說,而《小城畸人》的主要作品都在其中:在無聊乏味的小城中,在日復一日平凡無奇的生活中,單純的牧師、芳華虛度的女店員、抑鬱的旅館老闆娘、神秘的醫生、醜陋的電報員、未婚女教師、遭人誤解以致被驅逐出境的男教師、開荒創業而又虔信上帝的地主……小城溫士堡形形色色的畸人,各自述說著不同的奇異人生,既像一首詩,又像一場夢。

 

舍伍德·安德森被譽為「美國現代文體風格開創者之一」「美國文學大師的伯樂」,是美國文學史中第一個提出,建立不同於歐洲文學傳統的美國短篇小說形式的小說家。他的倡導不僅使得中短篇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得到廣泛關注,還影響了如海明威、福克納和菲茲傑拉德等一代文學大師。海明威曾評價安德森:「現代美國文學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舍伍德·安德森的創新,沒有他我們也許現在還在亦步亦趨地模仿歐洲文人彆扭的貴族語言風格。」而另一位大師福克納說,「他是我們這一代作家的父親。」除了語言風格的影響,他對海明威、福克納、菲茨傑拉德亦師亦友的寫作指導,也成為美國文壇的佳話。

相關焦點

  • 妙玉給寶玉喝茶的綠玉鬥:是出家人思凡,還是畸人在藐視世俗?
    按說賈母不好帶人進入打擾。尤其賈母嘴裡說著才吃了酒肉恐衝撞了菩薩。薛寶釵又說「這一年何曾饒過這園子」。證明賈母帶人來攏翠庵不是一天兩天。原本佛門淨地被賈母搞成迎來送往的旅遊勝地,估計妙玉心中一定不喜歡,jiren她是來修行的,不是賠笑諂媚伺候人的。只是寄人籬下說不得而已。
  • 《孤獨的力量》:帶你細品孤獨的醇香
    但是《孤獨的力量》中的文學家和哲人們卻從孤獨中找到了人類最靜謐真實的存在狀態,他們或在孤獨中與無言的自然融為一體,或發現了常人難以感受到的美麗與澄明。孤獨對他們而言絕不是消極的狀態,而是一壺醇香的酒,需要用一生來細細品味。《孤獨的力量》這部著作,是由一群精神上極富足的哲學和文學大家給我們的精神食糧。
  • 《莫扎特傳》人,輸給的並不是上帝,而是自己!
    整整三小時的電影,從頭到尾,我沒有一刻因絕望而難過。大概因為,無論莫扎特的外部生存環境或肉體被怎樣損害摧毀,他的創作熱情和才華卻沒有停滯過哪怕一瞬。這是一個天才的戛然而止,不是一個天才的慢慢消失。再來說說天才。木心曾經對偉人和英雄有過一個獨到的見解「偉人是庸人的最高體現。而英雄是必有一面特別超凡,始終不太平的。」我在想,後一種說法大概也適用於天才。
  • 人害怕的不是「孤獨」,而是孤獨時遇到的「真實的自己」
    而雖然它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每個人的回答都在字裡行間透露著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及對自己和自己未來的期許。這就好像是我們在用「期待」應對這個誰都會經歷、誰都必然面對、誰都必須學會與之相處的東西,只是在這個時候,我們選擇的方式依舊不是「學會與之相處」。「期待」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東西。
  •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善良的人
    《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豆瓣評分9.0,韓寒力薦,上映第一天票房就突破3個億,它是眾多觀眾心目中的年度最佳影片。故事的開始,他並不是一個善良的人。妻子因為忍受不了家暴而和他離婚,父親身患重病急需一筆錢救命,當他知道走私仿製藥品有利可圖的時候,就真的走上了「非法代購」的道路。
  • 《路西法 第五季》你不是上帝的禮物,你的力量才是【大量劇透慎入】
    深愛神鬼魔幻題材的我,迎來了《路西法》的最終季,這部劇集一路走來磕磕絆絆,好像總是在被砍的邊緣遊弋。但在最終季裡,卻讓人覺得這部劇從你儂我儂的小情小愛,忽然擴大到了更多的感情關係的思考,親子、朋友、尋找、救贖和寬恕。
  • 【高清福音電影】《《上帝之子》》全集》+《寬恕的力量》
    祂是黑暗中照耀世界的光,祂是上帝之子——耶穌基督。重新演繹耶穌基督的事跡,對於任何人來講,想要在前人的創作中脫穎而出,都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大家對耶穌的經歷實在太熟悉了,甚至他的每一個動作都常常被信徒們津津樂道。然而,《上帝之子》開場的這一個個鏡頭,立刻就將人帶入對上帝同在的強烈渴望之中。因此,不論接下來的情節會如何安排,都會讓人急不可耐地看下去。
  • 《我不是藥神》:上帝保佑你!
    這次高價神藥事件也實際上在倒逼中國醫藥制度的改革,自2018年對於抗癌藥更是實行了零關稅進口,實實在在體現了政府對於民眾健康的關心,而且政府能批准這部《我不是藥神》這樣的電影公演,也說明我們自己不怕別人揭短,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 查經資料:改變的力量:上帝的恩典
    上帝要我們如何作出改變呢?我們改變的力量來自哪裡呢?【路19:1】耶穌進了耶利哥,正經過的時候,【路19:2】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路19:3】他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路19:4】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裡經過。
  • 見證|神是我的力量
    小時候,媽媽經常教導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要我爭氣,不能做壞事。教導我要常常禱告,把事情交託給上帝,學會依靠上帝,所以從小就養成了睡覺前禱告的習慣。單純的禱告也讓兒時的我切實地經歷了上帝的信實。小時候,對信仰的認識是:做好事上帝會喜悅,做壞事(例如偷盜,罵人等)上帝會懲罰,信主的人會上天堂,不信的人會下地獄。所以我一直要求自己要表現的好一些,這樣上帝才會喜歡,免受懲罰。
  • 讀書給我力量,寫作安頓孤獨
    我11歲的時候跟著父母遷到鎮子上居住,學校也由原來的村小轉到鎮中心校,那時候的小學生很欺生,沒人跟我玩,也沒有夥伴一起同行。每天放學,還有很多調皮男生,追在後面罵我。還有街上的狗也追著我,朝我狂吠,嚇得腿哆嗦的不能邁步,我害怕極了。所以我不想上學,那時父母忙著做生意,沒時間管我們兄妹3人。
  • 川普:美國人相信祈禱的力量,相信上帝,祈禱上帝治癒病人
    美國廣播公司4月10日報導,川普稱:當我們的國家與看不見的敵人作戰時,我們重申,美國人相信祈禱的力量。 川普繼續說道,「這個星期天,數百萬基督徒將慶祝復活節。
  • 我雖孤單,但不孤獨 | Alone Yet Not Alone
    而是他孤單但不孤獨的內心        擊中了我                曾幾何時也常感嘆        茫茫人海        人,雖未必是孤單隻影        但,心深處卻總有一處最孤獨的角落        無人可及
  •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上帝手中的童話
    , 這是我活著的唯一理由。」 在這盛譽背後,他經歷了不為人知的孤獨和憂鬱,而面向上帝的傾訴,使他的人生煥發出不一樣的色彩。
  • 影評《小丑》,他當然不是英雄,他只是孤獨,和你我一樣
    影評《小丑》,他當然不是英雄,他只是孤獨,和你我一樣電影《小丑》熱映之後,全球票房超10億美元,並獲得多項大獎。故事的背景是在八十年代的美國,從小沒有父親的亞瑟和精神狀態很不好的年邁母親一起生活,艱難而邊緣。亞瑟的工作是扮演給人帶去快樂的小丑,但他自己生活的顯然很不開心,長期服用精神藥物。
  • 天籟之音《I Thank God 我感謝上帝》
    天籟之音《I Thank God 我感謝上帝》這首《I Thank God我感謝上帝》由美國的天使小歌手瑞馬·馬爾梵娜(Rhema歌詞(僅供參考)感謝上帝賜予愛感謝上帝賜予和平感謝上帝賜予恩典以及所有的喜樂 感謝上帝賜予雨水感謝上帝賜予道路感謝上帝賜予真理他的慈悲伴我始終 感謝上帝賜我生命感謝上帝賜我家園感謝上帝賜我朋友使我不孤獨。
  • 那個叫巴赫的人,他不是上帝
    伯恩斯坦說:「巴赫是一個人,而不是上帝,但他是上帝的人,他的音樂自始自終都受到了上帝的恩澤
  • 穿越孤獨-感恩2020
    這一年,我每天基本會把這些曲子彈奏一遍。我贊同路德所說的:「音樂是上帝賜給人最美的禮物,使人遠離憂愁的重擔,又可排除惡念的迷惑」。在孤獨中,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一直是最愛,能使我煩躁的心安靜下來。下面這段視頻,是我彈奏的《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如果你和我一樣,也是一名業餘不挑剔者,不妨收藏這首曲子,它的確很治癒。獨處的時刻,靜靜聆聽,心裡會有平安和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