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給我力量,寫作安頓孤獨

2021-01-18 九慕望舒

我11歲的時候跟著父母遷到鎮子上居住,學校也由原來的村小轉到鎮中心校,那時候的小學生很欺生,沒人跟我玩,也沒有夥伴一起同行。

每天放學,還有很多調皮男生,追在後面罵我。還有街上的狗也追著我,朝我狂吠,嚇得腿哆嗦的不能邁步,我害怕極了。

所以我不想上學,那時父母忙著做生意,沒時間管我們兄妹3人。那段日子,終日惶惶,惴惴不安……

有一天,大哥帶回來一兜子書,很多都是小人書。只有一本小說,沒名字,開頭和結尾都被撕掉了,我沒有嫌棄,卻開始愛書如命。

從此我沉浸在書的世界。那時我12歲四年級,從此把靈魂安頓在書的世界。因為有書陪我,從此我有夥伴;因為有書,我有了力量。有狗追我,我就高高地舉起書包。

我開始喜歡上學,因為識字才能把故事讀完整。初一的語文老師要求我們寫日記,從此開啟我的寫作之旅。

我在每本筆記的封頁,都寫著「此生唯有讀書與寫作不可放棄」。這是我少年的寫作夢,與自己約定。

初中,我開始廣泛地閱讀,瓊瑤的言情,金庸、古龍、梁羽生、柳殘陽的武俠小說。這時期主要培養讀書的興趣。漸漸地我作文寫得有模有樣,總是被老師當作範文讀。

高中,老師給我列出經典名著的書單,閱讀的層次與境界有了提升。齊老師說:寫作就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時我的作文不只是班級範文,而且是裝訂成冊,成為年級,學校的範文。

大學,投稿屢屢受挫,年少高傲的心經受不住這樣的打擊,我放棄了寫作。我與自己的約定就此中斷,讀書還一直在堅持,只寫隨筆日記,與自己在無聲的世界悄然對話,我不孤獨。

校園,我是教師,有大把的時光,讀書做筆記。即使這樣周圍人的眼神,嘲笑我閒的沒事,可以去追劇,可以去八卦,可以流短蜚長,但是我不能!

當我碌碌無為的時候我很焦急,耳邊總會想起奧斯特洛夫斯基那段生命感言:人的一生該怎樣度過……。我不能碌碌無為,不能虛度光陰,不能到晚年的時候懊悔!

疫情,讓我重拾寫作。把靈魂安放在簡書,寫作是愉悅的享受,是自我的呢喃,是親情溫暖的感受,是師生情誼的歡愉,是友情歲月的愛護,是愛人溫柔的唇語。

因為寫作,在簡書上認識了很多朋友,律老師鼓勵我們「跑步寫作一個都不能少」,當我晨跑的時候,我發現,寫作是春天綻放的第一朵花蕾,是晨風,是朝陽,是街上的車水馬龍,是垃圾箱旁拾荒老人,是建築工地的塔吊,是體育場上熱鬧的打球人!

寫作誕生的每個作品都是我的孩子,她們是聖潔的天使,是文字的精靈,是愛的蘊育,是溫暖的愛撫,心靈的滋養!所以我不敢粗製亂造,也不能隨意而為。

這些年來閱讀不曾放棄,寫作總是拿起筆來又放下,我知道那些未曾謀面的天使一直藏在心裡,呼之欲出。精靈在每個夜晚裡舞蹈,疫情宅家的日子,讓我有了相約的理由!

有人說:成功有捷徑,那就是結交優秀的人!認識齊老師,參加訓練營,讓我知道眾人抱團前行,走得更遠,從此靈魂不再孤獨。寫作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堅持寫作,由此熱愛生命,感恩生命的每一個人,有你有我才如此美麗!我已全力以赴如約而來,我們共赴一場美麗的寫作盛會!

跑步打卡,堅持日更,有人說自律的人更優秀。堅持寫作,也許你問我會堅持多久?如果非要給它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餘生!

相關焦點

  • 讀書筆記:《孤獨的力量:內心才是一切的答案》
    我們也可以從他們的筆下感受到,獨孤不再是可怕的一件事,而是我們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在孤獨中尋找內心的寧靜平和,重新獲得對抗現實的力量。孤獨是永恆的話題,人孤獨地來,孤獨地去,孤獨貫穿一世。孤獨並不可怕,它是萬物的開始,亦是萬物的終結。
  • 讀書是私密的事,寫作則是功夫活兒
    讀書是私密的事,寫作則是功夫活兒。在美國,圖書館的借書記錄,屬於個人隱私範疇,受到法律保護。既是私密事,就大可不必跟風。因而,我向來很少讀各媒體榜單上的暢銷書。不過,我是《紐約客》《紐約書評》和《紐約時報》「星期日書評專刊」的忠實讀者,40年如一日,堅持不懈。通過這些報刊,我發現了許多自己喜歡的小眾書,而且大多用心閱讀過。
  • 讀書筆記:《我讀:讀書,讓我們不再孤單》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作者、寫作背景、內容分析等角度,多側面呈現一本書的精妙!主講人梁文道品味獨到,是廣為人知的「說書人」,他興趣廣泛、涉獵頗廣,每一本書都經過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後形成了真實而中肯的評論,沉穩客觀地把各種思潮、社會文化熱點與你私享,讓你領略讀書的美好,在獨處時亦不會孤寂,獲得心靈的慰藉。
  • 45天讀書寫作訓練營復盤:60萬億個細胞同時發力,我創造了奇蹟
    但我不會悲傷,讀書營疊加了我的成長,包括成長。歐文·費雪《利息理論》裡寫到:「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45天的閱讀寫作時間我花了,別人沒有花,積累下來,我形成了自己的閱讀寫作優勢,獲得了自己的成長優勢,我沒有白過。
  • 閱讀的力量|林少華談村上春樹:走出孤獨,邁向剛性與冷色
    「眼下正值疫情,少了遊花逛景、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感到孤獨亦是人之常情。」3月17日,在「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活動中,林少華來到直播間,從「孤獨」出發,講述村上春樹寫作背後的故事。讀書與孤獨「我離開圖書館,憑依舊橋的欄杆,傾聽河水的流聲,眼望獸們消失後的鎮容。
  • 舍伍德·安德森《上帝的力量》: 我不是畸人,只是很孤獨
    文益君初讀舍伍德·安德森《上帝的力量》,想到了毛姆的《雨》。兩篇小說所涉及的主題十分接近,可以說幾乎相同。仔細品味,以及和毛姆《雨》的對比閱讀,用心的讀者不難發現,與其說《上帝的力量》寫了牧師柯蒂斯和罪惡的鬥爭,不如說這是他和孤獨的鬥爭。而這一段的描寫「他坐在椅子裡,抓著放置《聖經》的書桌邊緣,凝視著黑暗,想著平生最黑暗的念頭。他想起他的妻子,此時此刻,他幾乎有點恨她了。『她總是以情慾為羞恥,而且欺騙了我。』他想, 『男子有權利希望女人具有活潑的情慾和美麗。
  • 卡夫卡:寫作就是我的幸福
    ,還不如說我是通過寫作才得到安寧。如果我不寫,我就等於躺倒在地,支配被人掃地出門。 我的生活方式只是為寫作安排的,如有變更,那只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寫作的需要,因為時間苦短,力量渺小,辦公室是禍害,住處嘈雜不堪,如果過不上一種美滿的、道路坦蕩的生活,那就只得使出絕招在曲折的夾縫中穿行求生。
  • 讀書很美好,寫作更益人,堅持動筆人聰慧
    從古到今都說讀書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讀書可以明知;讀書可以增長學問。人除了讀書,還有一件事情也是很好美的,這就是寫作。讀書與寫作密切相連,只有讀書才能寫作,只有寫作才能讀好書。如果 一個人喜歡上讀書,也喜歡上了寫作,這個人就是快樂的人生,自少不會為追求物質生活的奢侈去煩惱。
  • 讀書使人完整,討論使人完備,寫作使人完善
    3、讀書使人完整,討論使人完備,寫作使人完善。4、不思考的人是沒有問題可問的,會思考的人有問題往往並不用去問他人。5、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6、只有學會正確思考才意味著真正進化成人。沒有人願意做猴子。10、每個人所擁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異會給每個人的一生帶來無法估量的價值差異。11、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如果不做事的話,是不會暴露自己的缺點的,因為人只有在做事的時候才會暴露出缺點。猴子要爬到樹上,我們才看得見他們的紅屁股。
  • 說《讀書》 | 強世功:我的《讀書》時代
    讀書不再是逃避現實生活的療治或放鬆,相反似乎讓自己變得異常強大,具有了戰勝別人的力量,甚至具有改變世界和創造歷史的力量。由此,讀書反而讓人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進入現實世界。童年閱讀中我與書中世界之間那種親密無界的幸福感分離了,讀書讓你的大腦有每天不斷擴充知識的成就感,但不見得有原來那種心靈充盈的幸福感。讀書漸漸成為獲得理論工具的渠道,書籍就是工具,概念、理論不僅是解釋世界的武器,而且是改造世界的武器。
  • 讀書是最好的投資,寫作是回報最高的副業,請為副業留出一份時間
    隨著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自媒體也越來越普及,許多職場人利用下班時間讀書寫作,收入已經超過主業了。想我這些話,你都經常聽到,但你只是聽聽而已,並不當回事。甚至認為,這些人只不過在販賣焦慮,然而我想要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並非這些人販賣焦慮。
  • 老顯| 一篇關於健身、讀書、寫作的隨筆日記
    我依舊是每天好好工作,下班後積極運動,或是遊泳跑步,或是上私教課。完事後,忙著緊盯世界盃,卻沒有抽出太多時間看書寫作。第二節私教課上,教練教會我幾個最最基礎的訓練動作,卷腹、深蹲、跨步走、開合跳、平板支撐。他非常認真的糾正我錯誤的姿勢與呼吸,我非常吃力的完成這些虐人的訓練,特別辛苦。
  • 悅讀會丨2017"媽媽的力量"——招募100位好媽媽一起讀書
    丹丹老師是我非常喜歡且尊敬的小友,外表樸素安靜、內心卻充盈而強大。於她,生活是入得廚房,燒得好菜,做得好點,把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生活也是詩和遠方,筆耕不輟、行走不停,在寫作與行走中勤奮地豐富著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寬度。 對麥田媽媽來說,這個世界上最勵志的事情就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更努力,比你勤奮的人,也比你更幸福。
  • 李東華:寫作是一場沒有盡頭的孤獨跋涉
    書中寫道,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想打鬼 子,弟弟想當木匠,但當日本人錯把長相一模一樣的弟弟當成哥哥抓走後,弟弟甘願替哥哥去受死,因為他覺得哥哥已經有了妻子和孩子,而自己還沒有成親。「這 種兄弟情誼和一個十幾歲的小夥子慷慨赴死的氣度震住了我。事實上,最初讓我對抗戰歷史產生興趣的就是因為這些普通但感人的故事。」
  • 學生的滿分作文《孤獨》,整篇沒有「孤獨」二字,老師卻感動流淚
    學生滿分作文《孤獨》,整篇沒有「孤獨」二字,卻獲很大好評都說好文章講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經典的文章多是從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表達,這樣方式比起直抒胸臆的形式更為感人至深,也一直頗受大家的認可。
  • 頓悟:我和寫作前世今生的緣分
    我和寫作的緣分正是來源於這種對使命感的追尋 。讀書唱歌,埋下文字的種子之前我一直都不知道我為什麼會喜歡寫作 ,想了許久許久 ,經過認真的梳理以後,我才恍然大悟 ,我一直是比較喜歡讀書和唱歌的 ,小時候喜歡讀《故事會 》,後來的《讀者 》,再後來的言情小說,經常看得廢寢忘食 ,也跟著故事中的人物一起笑一起哭 ;聽歌的時候會被寫的好的歌詞打動
  • 不管是讀書還是寫作,這都是最好的時代
    在問過了我的年紀和我的著作數量之後,他非常驚嘆。年過花甲的Y先生說,你們年輕人真的趕上好時代。他的感慨,是對的。一、對於讀書人來說,這是最好的年代。Y先生從前的工作,就是主管報刊出版社的工作。他是個特別熱愛讀書的人,他自己是上個世紀的大學生,畢業於一所老牌名校。在他的少年時期,如饑似渴的閱讀,把所有能夠找到的文學雜誌和老書都讀了。就連高等數學精彩都津津有味看了。以至於他後來的數學成績特別好。後來,他那一代人經歷了讀書無用的時期。不敢明目張胆讀書,只能偷偷摸摸的看各種小說閒書。他翻箱倒櫃在家裡找到一本清代詩人、文學家袁枚的《小倉山房詩文集》。
  • 《孤獨的力量》:帶你細品孤獨的醇香
    但是《孤獨的力量》中的文學家和哲人們卻從孤獨中找到了人類最靜謐真實的存在狀態,他們或在孤獨中與無言的自然融為一體,或發現了常人難以感受到的美麗與澄明。孤獨對他們而言絕不是消極的狀態,而是一壺醇香的酒,需要用一生來細細品味。《孤獨的力量》這部著作,是由一群精神上極富足的哲學和文學大家給我們的精神食糧。
  • 「賞能教育法」創立人王立宏讀書、寫作愛至骨髓
    中國江蘇網4月22日南京訊(記者華誠)「4.23」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走進王立宏寬大辦公室,和他聊起讀書、寫作與教書育人的話題。他是南京作家協會會員、教育專家、賞能教育法創立者。曾在兩所大學任團委書記及學工處長、後勤處長、保衛處長等職,在大學教過語文和哲學等課程,還曾在房地產開發公司做過副總裁,但他最終辭掉公職,放棄高薪,選擇了平和的讀書寫作及青少年教育研究工作。
  • 讀書養顏:林青霞息影后讀書寫作,年過花甲依舊氣質出眾
    (《葉朗:我是如何閱讀經典的》,《書香似故人》,譯林出版社,2015年3月)2林青霞自從息影后,就開始了享受閱讀和寫作的生活那種大氣的美,非歲月不能賦予,非讀書難以成就。讀不讀書,讀過幾本,可能一時看不出來,但是長期讀書和長期不讀書的人,精神面貌、言談舉止一定是差別很大的。外表的美如曇花一現,只有氣質的美才能相伴一生。內心深處擁有寶貴的精神財富,即使到老,也依然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