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國古代也有旅遊業,那麼文人墨客必然是其中的主力。他們在四處為官或遊歷山河的時候,也就以詩詞的形式留下了對盛景的記錄,當然也包括對人生的思索。
唐代,樓,作為一種登樓者藉以抒懷的重要場所,真正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蒲州的鸛雀樓,鄂州的黃鶴樓,洪州的滕王閣,湖州的銷暑樓,潤州的多景樓,嶽州的嶽陽樓等氣象恢弘、皆「名與天壤齊」的名樓更是詩人們流連忘返、傾吐感懷之處,在臨樓眺望中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悟。
後世詩人,大多一寫登樓幾乎意味著自身的情思有所抑塞、鬱悶,或思鄉、或懷人、或嘆功業未成、或悲貶謫他鄉、或感懷古……
〔唐代〕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出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唐代〕崔顥《登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唐代〕李白的《秋登宣城謝脁北樓》: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謝朓樓坐落於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全詩語言清新優美,格調淡雅脫俗,意境蒼涼曠遠。從登臨到懷古,抒發了對先賢的追慕之情,以及壯志未酬之悲。
〔唐代〕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全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繫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藉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意深遠,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唐代〕顧況《登樓望水》:鳥啼花發柳含煙,擲卻風光憶少年。更上高樓望江水,故鄉何處一歸船。
風光雖好,卻無暇眷顧。遠眺故鄉,想著何時才能迎來一隻歸船,載著他回故鄉啊!詩人愁之來源,是身處異鄉而不得歸。
〔宋代〕陸遊《水調歌頭·多景樓》:江左佔形勝,最數古徐州。連山如畫,佳處縹緲著危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裡曜戈甲,萬灶宿貔貅。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不見襄陽登覽,磨滅遊人無數,遺恨黯難收。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
多景樓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上。詞人登上多景樓後飲酒賦詩,縱目遠眺,眼前展現出一幅空曠遼闊的秋日江山圖。他北望中原,感慨神州沉陸,自己有心報國,卻無路請纓。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唐代〕許渾《鹹陽城西樓晚眺》: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這首詩此詩用雲、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悽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詩人在呈現自然之景的同時,又體現出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為唐人登臨詩篇之佳作。
〔宋代〕梅堯臣《考試畢登銓樓》:春雲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這首詩是詩人在科舉考試監考結束後的登樓之作。在歌頌太平盛世的同時,也有一絲絲對時光流逝的憂世之感
〔宋代〕黃庭堅《登快閣》: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裡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快閣在吉州泰和縣(今屬江西)東澄江(贛江)之上。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難展,於是產生孤獨寂寞之感。詩人在開朗空闊的背景下寫出了忘懷得失的「快」意,然終因知音難覓而產生歸歟之思。
〔宋代〕戴復古《柳梢青·嶽陽樓》:袖劍飛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萬頃波光,嶽陽樓上,一快披襟。不須攜酒登臨。問有酒、何人共斟?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
詞人縱目遠眺,描繪出一派碧波萬頃,意氣豪邁,境界壯闊的洞庭秋色。可是連陪同詞人登樓喝酒的人都沒有,不僅慨嘆江山依舊,人事全非,抒發深感寂寞孤獨的苦悶心情。
關注有伴陪你,便是人間好時候
同到牽牛織女家,劉禹錫最浪漫的一首詩,寫出了黃河的磅礴氣勢!
人生退步是向前,六首禪意古詩,教你自在生活,參透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