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白蓮教女首領,刀槍不入的唐賽兒,被朱棣抓到後是什麼下場

2021-02-13 歷史寫實

古代女性社會地位低下,一直在被壓迫中生存,歷史上出現的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更是難能可貴。提起女性英雄豪傑,人們大多是會想起穆桂英、花木蘭等在銀幕上經常被演繹的人物。其實在明朝初期,有位為拯救被壓迫的平民百姓而率領農民起義的女英雄,大名唐賽兒,她的舉動使全國上下震驚不已。

明朝初立處於戰火紛飛年代,徭役不休,徵斂不息

唐賽兒生於山東,家境貧窮,在十幾歲時就嫁給了林三為妻。當時山東是靖難之役的主要戰場,戰爭橫掃這個省份,導致平民百姓流離失所,可謂是「路有凍死骨」。朱棣成功登基之後,又大興土木在北京修建皇宮,同時又修建大運河方便將糧食從南方運送至京城,這麼大的工程修建自然需要大量勞動力。

唐賽兒的父親就被徵用,那段歷史時間裡「徭役不休,徵斂不息」,逼死她的父親,家中主心骨,身體健壯的林三為討要義倉的糧食,被官府無情殺害。心慟之餘,母親病情加重,不久後也隨著父親去了。

這樣的情節在我們看來過於殘忍,在當時卻並不稀奇,到處都是支離破碎的家庭,民眾僅是勉強維持生計,在封建制度下苟延殘喘的活下去。

被逼的走投無路的唐賽兒選擇揭竿而起

暴政逼得她一家人走投無路,唐賽兒義憤填膺於是率眾起義決定徵討明王朝。

為了取得民眾的信任,唐賽兒編造了一個故事:「林三死後,我偶然間得一石頭做的匣子,匣子中裝著許多兵法和寶劍,我領悟透徹後通曉了役鬼神的法術和兵法。」信徒逐漸增多之後,唐賽兒成立了「白蓮教」。

這是白蓮教第一次在歷史舞臺上登場,但遠遠不是最後一次。永樂十八年,沉寂的白蓮教在唐賽兒的帶領下發動了起義。

她足智多謀,善於兵法,起義軍革命的號角吹響後又宣稱自己是「佛母」同時宣傳自己可以洞察過去的歷史、預測未來的變化。無數人民群眾成為她的追隨者,革命的局面越來越不好控制,其它的起義軍也站起來了投身於到戰鬥中。人數不斷增加,官府無法控制局面,皇帝也迫切想解決起義的問題。

為了平息混亂的局面,皇帝派大使前去談和,沒想到唐賽兒直接斬殺來使。皇帝發現招安不成直接派出都指揮使、安遠侯、提都總兵官帶五千精兵前去鎮壓起義軍。但這些人被唐賽兒抓住了軍隊驕縱的弱點而逐步崩潰,她率領大部隊轉移陣地,其它起義軍則受到了重創。

朝廷可以調來源源不斷的精兵能將,但是唐賽兒的起義部隊勢單力孤,沒有後援,最終持續了兩個月,此次起義以失敗告終。

起義失敗告終唐賽兒人間蒸發,不知去處

起義失敗之後,唐賽兒突然失蹤了。

相傳她有兩種結局:第一種是死於非命,官兵抓到唐賽兒之後,將她赤裸裸的捆綁,遊街綁縛送去刑場凌遲,但刀竟然不能傷害她,於是她又遭受了騎木驢的酷刑,最終被折磨致死。

第二種是她僥倖存活,民間傳言她喬裝打扮成尼姑躲到某處。官府秉持著「寧肯錯殺不可放過」的想法先後將近萬尼姑押解至京城。折騰許多年但最後也沒有找到唐賽兒,不知她的去向。

唐賽兒最終也不知死活,好像直接在人間蒸發了一樣。她是女中豪傑,值得為人們稱讚,歷史上也流傳著她的故事。她起義的時間並不算長久,也沒有成功但對明朝影響頗深。為求政治穩定,明朝朝廷被迫做出退讓之舉,減輕勞役,賑災放糧。

唐賽兒之前起義不斷,她之後起義也不斷。比如說,正德年間劉六劉七起義直逼京城;萬曆二十九年葛賢率機工包圍稅署;天啟七年陝西王二叛亂推翻了明王朝等等

到清王朝建立起義也是不斷:嘉慶十八年,天理教進攻紫禁城;道光十五年,曹順起義;一八五一年始,太平天國運動等等。

千百年來,只要是封建制度,幾乎每個末世都會有底層人民揭竿而起,間接或直接打翻一個王朝,尋求一個出路。因為封建王朝是在壓迫人民利益的基礎上建立的,繁重的賦稅,嚴苛的勞役逼得民眾不得不起來反抗,唐賽兒這樣的人物不會是偶然。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只有獲得民眾的信任才能維持一個政權的持久。

相關焦點

  • 白蓮教女首領得一奇書,問斬時刀槍不入,因她朱棣抓萬名特殊女子
    比如清朝末年最大的一場起義運動太平天國起義,便是洪秀組織拜上帝教,招攬群眾之後,發動金田起義。  歷史上還有一個教派,簡直是起義標誌招牌,那便是白蓮教。以白蓮教組織信眾,隨後發動起義的事件很多。本文為大家介紹的是白蓮教的一位女首領——唐賽兒。  唐賽兒是山東人氏,家庭貧寒,自幼習武。雖然日子過得不怎麼樣,但是一家人卻努力活著。
  • 白蓮教女首領唐賽兒,生如夏花般絢麗,死如鳳凰涅槃般瀟灑
    明朝初年,山東濱州蒲臺縣,有一唐姓人家。夫妻倆眼看都快到不惑之年了,家裡還沒個一兒半女。夫妻倆為此吃齋念佛,盼望老天爺能夠賜給他們一個孩子。也許是心誠則靈,三年後妻子懷孕了。臨盆那天,出了一件怪事,這小女孩一出生,就身帶一股奇異的香氣。一時間,整個縣城都傳遍了。夫妻倆喜歡得不得了,決心不再要孩子了,就把這小女孩當兒子來養。為此,給孩子取名「唐賽兒」。
  • 明朝義軍女首領唐賽兒,起義失敗結局眾說紛紜,總之不會是好下場
    自古以來,大大小小的起義數不勝數,成功的起義直接使天下改朝換代,而起義失敗的悲慘下場也就不用再說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明朝時期一個起義的女首領唐賽兒,起義失敗之後她到底落了個什麼下場呢?
  • 揭竿而起的明朝女首領唐賽兒,起義失敗後的下場有多悲慘
    古代女性社會地位低下,一直在被壓迫中生存,歷史上出現的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更是難能可貴。提起女性英雄豪傑,人們大多是會想起穆桂英、花木蘭等在銀幕上經常被演繹的人物。其實在明朝初期,有位為拯救被壓迫的平民百姓而率領農民起義的女英雄,大名唐賽兒,她的舉動使全國上下震驚不已。
  • 明成祖朱棣為搜捕一女子,竟下令抓捕全國的尼姑,為何?
    朱棣抓捕尼姑的事情在《明史》中有過簡單記載,永樂18年(1420),山東蒲臺地區有「妖女」唐賽兒起義,然而唐賽兒起義失敗後,卻沒有被官軍抓獲,為此朱棣派人在全國範圍內抓捕尼姑近萬人。原來明成祖朱棣之所以下令抓捕全國的尼姑是為了搜捕起義軍女首領唐賽兒。
  • 中國歷史上唯一由女人領導的農民起義 絕世美人唐賽兒
    明朝唐賽兒起義提到唐賽兒,在明朝初期可是一位風雲人物,她在朱棣當皇帝的時候發動了一次局面壯觀的起義,就是唐賽兒起義。和以往大多數農民起義不一樣的是,唐賽兒起義的領導者唐賽兒是一個女人。唐賽兒起義雖然發生在明朝興盛階段,但這一切是有緣由的。當時沉重的賦役和連年的災荒,讓宗教在山東發展很快,而尋找生路的農民就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到了對宗教的信仰上面。
  • 中國古代故事:唐賽兒
    唐賽兒,知名於明成祖永樂年間。濟南府蒲臺縣(今山東濱縣)人。明初著名農民起義女領袖。她借白蓮教發動群眾,聚眾數千人揭竿而起,並發展到2萬多人,打擊了明王朝的封建統治,使全國為之展動。明朝初年,社會動蕩,建文元年(1399年)的「靖難之變」、朱棣稱帝後的屢次北徵,以及移都、營建北京城垣宮殿等等,加重了人民的斌稅差役負擔。進入永樂年間(1403年一1424年),山東連續發生水、早災害,疽疫流行,百姓流離失所,「賣妻鬻子,以求苟活」。唐賽兒的丈夫林三,就是這時染疫病亡的。百姓的苦難,喚起了唐賽兒的反杭之心,她開始以宗教活動的形式,發動起義。
  • 濱州地標黃河岸邊唐賽兒:那些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不過從這個傳說也能看出濱州人對唐賽兒的欽佩和喜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唐賽兒的傳奇事跡和民間傳說,一起領略這位俠女的英雄氣概,從中也許我們會明白,她為何受到濱州後來人的喜愛和敬仰。唐賽兒生於1399,高壽幾何未有史書記載,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山東濱州蒲臺縣人。這裡多說一句,蒲臺縣原是歷史上存在長達1800多年的古縣。
  • 白蓮教 1796
    西夏國(今寧夏一帶)的白蓮公主是其第一任教主,其後的一千多年來,教主全是女性。最高領導集團是12個男人,地位在教主之下。白蓮教信仰「性格自由平等博愛」,這一原則貫穿整個宗教思想體系,成為核心精神。白蓮教沒有十分嚴格的教規,但入教儀式比較繁瑣,主要在於考察信仰的虔誠度。
  • 女中豪傑--唐賽兒
    傳說朝廷調兵遣將,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山東抓到一個反抗朝廷的頭目。別人都以為一定是個彪形大漢,沒想到卻是個漂亮的婦女,讓人驚嘆不已。她的本事可不小,官府好不容易才抓到了她,但綁去刑場殺她的時候,刀刃卻不能入體,怎麼也殺不了她。沒辦法,又把她關進了監獄。可是沒多久,刑具自行脫落,這位婦女連個影子也不見了。這下朝廷慌了神,叫山東地方官必須嚴查這個「妖婦」。他們既然把她污衊為「妖」,當然認為和宗教有關。
  • 中國歷史上的九大女英雄,不但人美,還是文武全才
    婦好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婦好墓於1976年在河南安陽被發現。花木蘭花木蘭出生於南北朝時期,當時社會動蕩,戰亂不止。當地政府為了擴充軍隊,便強制徵兵,花木蘭的父親年紀稍大,身體多病。木蘭不忍父親上戰場受苦,便在前往軍營當天,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從軍。
  • 義和團首領說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不信邪,果斷拿出手槍就開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義和團的名號,義和團在當年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他們號稱自己是刀槍不入,有的人信以為真,紛紛加入義和團的行動,當然也有人不信他們有這種本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袁世凱,袁世凱曾經由於不信這個邪便直接拿出手槍對著義和團的一個首領開了槍。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會事呢?
  • 明朝的明來自明教麼,朱元璋為何在靠其奪得天下後對教眾趕盡殺絕
    由於明教宣揚「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的教義,其教主(被譽為「明尊」)自然成為了光明的化身,通俗講就是「救世主」,以致於在那個混亂的年代篤信和入教者無數,再加上教眾多數為底層受壓迫的百姓,則導致大多數都是膽大且不怕死之徒,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不僅如此,當時的明教還奉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首領張角為創派祖師,更添其反動的色彩。
  • 《大明風華》朱棣朝鮮樸貴妃的下場是怎樣的,電視劇已經給出答案
    《大明風華》中,樸妃和安貴妃由當紅流量小花孫驍驍、趙韓櫻子出演,但是會發現朱棣死後,她倆基本就消失了。雖然這兩位妃子的出現時間比較短,但是演技卻一點不差,至少比女主孫皇后出彩,兩位女演員即演出了樸妃的純真善良,又演出了安貴妃的深宮無助感。
  • 從馮紹峰、陳寶國主演《山河月明》片花,看以朱棣視角明初那些事
    一個個歷史人物,一件件明朝初年的大事,伴隨豐富細膩的君臣、父子、戀人、家庭情感線給人目不暇接的視聽效果,有歷史厚重感的同時,也融入不少逸聞趣事。有人將貪官汙吏告到朱棣這裡,請殿下還鳳陽百姓一個公道。非要搞得無事生非,一定要搞到大明朝官員人人自危,他才滿意不成?朱棣義正辭嚴爭辯、一家哭,總好過一路哭;百官哭,總好過百姓哭。
  • ♞義和團「刀槍不入」背後的真相
    實際上,義和團的人在練功上法的時候,是進入了某種氣功態——西方畫報所繪義和團形象義和團能夠鬧起來,除了一些政治和社會因素外,恐怕最主要的就是他們號稱「刀槍不入」的神術。如果不是信了神術,中央(西太后老佛爺)不會支持,老百姓也不會跟著起鬨,按現在的話來說,「刀槍不入」的神術,就是義和團的主打廣告。
  • 刀槍不入的神術再現江湖
    100多年前,起於山東的義和團,之所以能得到老佛爺西太后的青睞,譽之為「義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因為聽說義和團有刀槍不入的神術
  • 靖難之役後,在朱棣一脈統治下,建文帝兄弟姐妹及子女下場如何?
    在這種嚴密的監視下,朱允熥兄弟倆根本沒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按理說已經無法妨礙到朱棣了。可人倒黴起來喝口涼水都塞牙,永樂十五年,谷王朱橞誣陷崇陽王朱悅燇謀反,結果卻連累到朱允熥這倒黴孩子。史書記載,在谷王朱橞攀誣事件發生後,朱允熥「遂於是年暴卒」,此時他剛剛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