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上影節放映《清宮秘史》

2021-02-07 電影山海經

2007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做過一次紀念周璇逝世50周年回顧展,媒體新聞稿裡的這次回顧展說是放了四部影片:《馬路天使》、《夜店》、《夜深沉》、《清宮秘史》,但可能實際最後放映的是《馬路天使》、《夜店》、《清宮秘史》,因為這三部影片的放映都查得到觀眾評論,但《夜深沉》查不到。無論如何,《清宮秘史》在那時的放映,可算是出人意料、非比尋常。



《清宮秘史》是永華影業公司出品的名作,2007年那次放映安排在6月22日永華電影城上午10:45,上座率兩成。永華影業出品的電影在永華電影城放,這又一次體現了四眼老王的無心插柳的神排片。


《清宮秘史》根據姚克創作的話劇改編。


姚克是著名的留洋大才子,1940年夏在上海創辦「上海職業劇團」,演員訓練班培養出了石揮、張伐、黃宗英、韓非、上官雲珠等日後的大明星。其中,上官雲珠還與姚克有過一段婚姻,並於1944年生下女兒姚姚。


1941年,姚克創作了四幕話劇《清宮怨》,由費穆執導,舒適、慕容婉兒主演(姚克也是舒適和慕容婉兒的結婚介紹人)。1946年,姚克與上官雲珠離婚。1948年,姚克南下香港,加盟永華影業公司,把《清宮怨》改為電影《清宮秘史》,由朱石麟執導,舒適、周璇主演。上映後轟動全國。


1950年3月,《清宮秘史》在北京、上海等地復映,但因為某女士的一句話,5月3日起一律停映。


1967年1月1日,《紅旗》雜誌刊登姚文元的文章《評反革命兩面派周揚》,其中引用了毛澤東1954年10月寫給中央政治局同志的一封信裡的一句話「被人稱為愛國主義影片而實際是賣國主義影片的《清宮秘史》,在全國放映之後,至今沒有被批判」。


1月5日,香港《文匯報》全文轉載了姚文元的文章,導演朱石麟在讀到了這篇文章之後,情緒激動。據朱的女兒回憶說:他看完報之後,想從帆布椅上站起來,站了幾次沒有成功。當晚,朱石麟因腦溢血去世。


3月30日,戚本禹撰寫的《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評歷史影片<清宮秘史>》在《紅旗》雜誌發表,4月1日被《人民日報》轉載後,拉開了利用《清宮秘史》借題發揮對劉少奇進行批判的序幕。5月,姚克在《明報月刊》發表兩萬字長文《<清宮秘史>劇作者的自白》。


1980年2月,隨著對劉少奇的平反,《清宮秘史》的愛國與賣國之爭自然也不復存在(1979年12月《光明日報》載文稱戚本禹對《清宮秘史》的指控是含血噴人),回歸到它應有的中國電影史的序列之中,供後人評述。1981年,姚克的《清宮怨》劇本,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印發行。


姚克和上官雲珠的女兒姚姚,於1975年9月,在南京路江寧路附近因車禍去世,年僅31歲。彼時姚克身在美國,從親友書信中得到消息後肝腸寸斷、茶飯無心。據姚克在大陸的親戚刊文所述,1991年,姚克原本打算從美國回大陸,結果卻在12月病逝,享年87歲。


《清宮秘史》在2007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之前,已經在大陸出版過VCD和跟VCD畫質差不多的DVD,但大銀幕畢竟不一樣。當天放映的35毫米膠片拷貝來自中國電影資料館,這個拷貝的片頭只有編劇和導演的名字,其他演職員一律消失(不知道香港電影資料館藏的版本是否也如此)。拷貝質量非常糟糕,可能直至今日,這部名作也沒有機會得到妥善修復。雖然現在確已有了膠轉數版,但那遠遠不夠。


2021上海藝術電影聯盟:

 法國電影大師展

2015-2020回顧

2019年放映回顧

 2018年放映回顧  |  2017年放映回顧

 2016年放映回顧 丨 2015年放映回顧


上海·電影·放映·影迷·交流

長按二維碼關注電影山海經


業務聯絡請添加:ledoulos

相關焦點

  • 王宇平:冷戰格局中的《清宮秘史》
    戚本禹是文革初期的風雲人物,此時擔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成員、《紅旗》》雜誌歷史組組長。該文章對《清宮秘史》的批判翻的是十幾年前的「舊帳」,針對的是「一九五零年還在北京、上海和全國其他城市大量放映的反動影片《清宮秘史》」。
  • 毛主席對《清宮秘史》的批判
    【影片《清宮秘史》劇照】當今,在美國惡意挑釁、不斷霸凌我國之際,筆者寫了一篇「批霸」文章,嘲笑川普一心搞「美國優先」,
  • 《清宮秘史》與三個人在1967年的遭遇
    該文對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國文聯主席周揚開火,文章安給周揚的罪名之一就是曾經在1950年阻撓了對《清宮秘史》的批判——顯然,文章是借批判《清宮秘史》而批判周揚。文章引用了毛澤東1954年一篇未對外發表的、寫給中央政治局及其它相關人士的一封信中的原文:「被人稱為愛國主義影片而實際是賣國主義影片的《清宮秘史》,在全國放映之後,至今沒有被批判」。
  • 評反動影片《清宮秘史》
    被人稱為愛國主義影片而實際是賣國主義影片的《清宮秘史》,在全國放映之後,至今沒有被批判。——毛主席:《關於〈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一封信》   一九四九年的十月,朝霞照亮了東方的大地,災難深重的祖國像巨人一樣地站起來了。
  • 清宮秘史:孝莊皇后真的和皇叔多爾袞有染?
    關於清史的影視劇也越來越多,讓我們對於清朝有了更多的熟悉感,但並非所有的清宮劇都是真實的歷史。而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教授說過:真實的清宮歷史其實更有趣。在清宮劇中最常見到的題材之一——孝莊皇后與多爾袞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大家所好奇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寧靜版的《孝莊秘史》了。想必觀眾們回憶起就感慨,孝莊和多爾袞之間的無奈和遺憾,還有他們那永不能結果的情誼。
  • 02.清宮秘史:《我的前半生》
    清宮秘史首推孝莊,她與多爾袞之間是否有感情關係,成了一個歷史的迷。孝莊13歲就成為皇太極側福晉。
  • 清宮秘史《刺殺》曝動畫水墨片段,唯美風格演繹血色宮廷
    點擊上方"網劇幫"↑ 與網際網路影視人在一起【每一條微信直擊網絡影視產業】由中廣影視文化、樂乎文化傳媒出品,華夏映畫、紅箭航拍、軒景投資、曾曉禹導演工作室、峰雲天下聯合出品,映美傳媒獨家宣發,佟瑞敏、李瑞超、吳晴主演的清宮秘史網絡大電影
  • 14天150場放映 曾美慧孜助力上影節露天影展開幕
    14天150場放映 曾美慧孜助力上影節露天影展開幕 時間:2020.07.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米亞
  • 【上影節送票】這部超燒腦臺灣電影能在SIFF放映,講真我是有點小震驚的!
    +放映會門票(以下簡稱《目擊者》)其實在去年的時候,《目擊者》整個班底就走過上影節的紅毯只過了一年,程偉豪就憑藉《紅衣小女孩》入圍金馬53的最佳新導演,不過這個獎競爭異常激烈,連拿到最佳影片的張大磊都沒拿到,最後香港新導演黃進憑藉《一念無明》獲獎
  • 清宮劇到底是怎麼突然火起來的?
    清宮劇從大火走向泛濫幾乎就那麼一瞬間,人們從看著宮廷秘史的津津有味變成了調侃的「辮子戲」。到底是誰帶動了清宮劇的這波潮流,以至於到今天,仍然不減其在古裝劇中的火爆地位?除了武俠片這一類型,民國清宮戲中更為典型的代表作為1928年的《清宮秘史》,1931年《乾隆遊江南》系列,1940年的《香妃》及1948年的《清宮秘史》。此外,在話劇界則有《賽金花》和《清宮怨》頗受關注。
  • 清宮秘史《刺客》上線,史上最美女刺客刀向雍正
    由中廣影視文化、樂乎文化傳媒出品,軒景投資、華夏映畫、虹箭航拍、曾曉禹導演工作室、峰雲天下聯合出品,映美傳媒獨家宣發,萬榮、周知、沈凌薇、徐藝軒、徐銘洋擔任出品人,曾曉禹執導,佟瑞敏、李瑞超、吳晴、徐銘洋主演的清宮秘史網絡大電影
  • 從《孝莊秘史》到《康熙秘史》,你還記得當年的「秘史系列」嗎?
    最近有一個很火的綜藝節目,叫《上新了故宮》,就是鄧倫和周一圍在故宮裡走走逛逛探索一些未發現的清宮傳奇,順便再製作一些文創新品。那一刻她仿佛還是16年前尤小剛導演的《孝莊秘史》裡的那個大玉兒,小編不禁想跟大家念叨念叨那些年我們看過的「秘史系列」。第一部:《孝莊秘史》《孝莊秘史》講述的是孝莊太后大玉兒的一生,包括與多爾袞青梅竹馬相愛而無法相守,被迫成為皇太極的妃子,輔佐兒子福臨登基卻最終決裂白髮人送黑髮人,在順治帝去世後輔佐孫子玄燁登基這樣波瀾壯闊的一生。
  • 清宮劇為何能「如懿」二十年?
    2002年播出的《孝莊秘史》與2004年的《金枝欲孽》,是由男主戲向女主戲的轉折。《孝莊秘史》在湖南經視綜合頻道首播,收視率就高達23%,隨後在8個地方臺播出,並登陸臺灣三立都會臺。2003年《孝莊秘史》創造三立都會臺開臺以來的收視高峰,比同時段節目收視率翻了10倍。網友戲稱這是「馬景濤的四大巔峰作之一」。
  • 沒有停擺的上影節,或許更強大
    隨著那幅極具未來感的上影節主視覺海報的出爐,我們也終於被迫無奈地得以體驗到「後疫情時代」全新的觀影模式。每場放映只放出三成座位;每位觀眾進入影院都要測體溫,並出示隨申碼;放映期間必須全程戴口罩,更不準帶飲料進場;為避免有人不遵守隔座觀影,甚至所有未出售的座位都被貼上了封條。倘若不是因為疫情,恐怕沒有人能夠想像得到,我們有一天竟會以如此魔幻的方式在電影院看電影。
  • 爸爸之夜《爸爸去哪兒》老爸萌娃上演「橫漂時代」 寧靜王祖藍等好友助陣演繹爆笑清宮秘史
    一場大氣磅礴又爆笑不斷的清穿大戲即將來襲,今晚老爸萌娃豁出去,讓你一次看完《還珠格格》、《甄嬛傳》、《宮》、《孝莊秘史》等經典劇集!體驗「橫漂」酸甜苦辣 老爸團明星好友驚喜突襲上周江西站伏筆重重的抽籤環節讓觀眾們腦補了一出又一出大戲,本周來到橫店,抽籤結果終於隨著六家現身揭曉。
  • 上影節落幕,好多超出我的想像
    每年上影節影迷徹夜排隊,也已經成為例行的新聞熱點。自去年以來,淘票票已經和上海電影節達成戰略合作,藉助網際網路優勢,儘管不用排隊,但也照例引發一場比拼手速的大戰。今年更是如此。最終觀影人次超過了34萬。其中最受歡迎的是 《昭和64年》。該影片在影展期間共放映7場,售出5356張影票。
  •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孝莊秘史》在湖南經視綜合頻道首播,收視率就高達23%,隨後在8個地方臺播出,並登陸臺灣三立都會臺。2003年《孝莊秘史》創造三立都會臺開臺以來的收視高峰,比同時段節目收視率翻了10倍。網友戲稱這是「馬景濤的四大巔峰作之一」。
  • 上影節,在松江看露天電影
    點擊和觀映像關注我們 追逐經典,發掘小眾,聚焦女性,尋求多元 國內首家雲影院,每周陪你「雲觀影」 本片為Hugo上影節特別報導,本次上影節保留「露天放映」環節,其中,和觀映像的兩部優秀影片即將於本周四
  • 《如懿傳》開播 請收下這份最全「清宮關係圖」
    為了搞清清宮劇當中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河北IPTV專門搜羅一組最全「清宮關係圖」。       編劇們再也不用擔心我看劇跳戲!樹狀圖(圖片來自網絡,點擊查看大圖)從《雍正王朝》、《孝莊秘史》
  • 【上海電影節】「敲字幕」的年輕人:每一次放映都像面對心上人
    他們就是上影節的字幕組志願者。今年從6月16日開幕到25日閉幕,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會在十天時間裡在上海45家影院進行超過500部電影的1500多場放映。這其中大部分外語片都需要配備字幕,而字幕是否同步幾乎成為電影放映質量優劣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