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首席毒士還是無辜小人物?弒君者李儒的變態一生

2021-02-13 千古名將英雄夢

前軍後政固山河,心機妙言傳佳話:三國謀士系列講評(1)

自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東漢的朝廷就開始在明面上走下坡路,而且越走越下,越走越崩,更在劉焉的「立牧」建議之下,逐漸失去中心的威嚴,進而形成群雄割據的局面而一發不可收拾。而漢王朝真正可以說開始崩潰的就是宦官和外戚的內鬥進而導致喪失主心骨,而董卓入京則可以說是新的序幕的開始,不過這個董胖子是個粗人,拉幫結派、打架群毆還可以,讓一個粗人來真的做到事事料理得體則是萬萬不能的了,而我們本文的主角——李儒,就是董卓集團輝煌發達的一位投資者了。

李儒,字文優。這個字還真沒起錯,拋去我們對於李儒毒辣的第一印象,李儒還真的是一位文才優異之士,官居博士、兼弘農王郎中令,這個弘農王郎中令一定要注意區別於郎中令,如果是郎中令,那就是皇帝身邊的高級顧問與安全部隊的總負責人,位在九卿,秩二千石,是很高的地位,而弘農王郎中令只不過是李儒在漢少帝劉辯被廢為諸侯王后身邊一個小小的侍衛長罷了,這個職位是隨著漢朝諸侯王實權的下降而一步步下降的,西漢初年還有秩二千石,漢武帝時減為千石,後來再進一步降為六百石。李儒的另一個官職博士也是六百石。總之,這就是一個小人物。

不過再怎麼說,這也本應是在劉辯身邊相當親近並且應當保護其安全的一個人才是,但是李儒這個時候就開始在歷史舞臺上坐不住了,在看清楚了董卓入京,權傾朝野之後,總是想著要去蹦躂蹦躂,上上舞臺。他心中暗想「我怎麼可以一直這樣子做漢王朝集團旁邊的飲水機位置呢?我怎麼可以一直留在一個沒有前途的被廢棄的諸侯王身邊呢?我要向上爬!我要上史書!」

於是,李儒就這樣首先進入了《後漢書》之中,其原文記載為「關東兵起,共討董卓。董卓置弘農王劉辯於閣上,使郎中令李儒獻上毒藥,劉辯不肯飲,董卓等強逼之。於是,劉辯與妻唐姬及宮人飲宴作別後,飲藥而死。」在面對朝廷中的新興勢力董卓集團時,縱使李儒原先是看著劉辯長大也好,對劉辯有著糾結的心性也罷,他都管不了了,二話不說,直接投入了董卓集團的懷抱中,不僅不盡到自己保安隊隊長的職責,更是積極地盼著自己的老東家歸西,一舉完成自己的第一項業務,可以說是收下了三國之中分量最高的一顆人頭,進而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巔峰。享受無限的風光。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李儒在正史之中的記載其實並沒有三國演繹當中那麼的豐滿和華麗。在正史之中,董卓進京、招降呂布、勸棄貂蟬、主張毒帝、焚城千裡等等均與李儒沒有關係,尤其是毒殺少帝劉辯,明確記載為「使郎中令李儒獻上毒藥」,也就是說李儒其實並不是董卓的頭號謀士,而只不過是董卓的一把刀罷了,而「這把刀」在經歷了內心的人性糾結和權位前途的時候,毅然決然的奔向了後者。

在成功進入董卓集團之後,李儒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金錢、地位等等,事實證明,李儒這一步確實不能說是走錯了,當然,也並不能說是走對了,漢王朝確實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了什麼盼頭,漢室股票更可以說是一支隨時會跌停的冷門股,李儒迅速進行轉型,不可謂不是一個狠辣的決定,這個決定我們現在史書之中輕輕一筆就帶過了,但是我們可以進一步地去思考他,真的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麼?李儒並不是一個笨蛋,對於董卓做的事情,李儒肯定是看在眼中的,他難道不知道這些行為都是很可能引起後來的殺身之禍的逆舉麼?肯定不會的,在這種情況下,李儒還做到了加入董卓集團,可以說確實是非常的狠辣了,拋開董卓的正邪性不談,李儒的選擇不失為是亂世之中的正確之舉,亂世之中,選上個有潛力的老闆才是王道,局勢來看,董卓確實比小皇帝有前途多了。

總之,李儒雖然是個小人物,但決策狠辣,敢於站隊,與同列的書呆子相比,其做事更加的有魄力,有想法,不過可惜的是思想道德上確確實實是有些許的問題,也必將因此而被人們詬病,成為自己留下的病根。

同樣,我們說李儒沒有《三國演義》中寫得那麼的神,也沒有做特別多的傷天害理的大事情(筆者猜測,李儒或許也知道事情不能做的特別的絕,其實還是為自己留好了後路的),所以李儒的結局也沒有《三國演義》之中所寫得那麼悽涼,在董卓死後,李傕等人重新佔領長安之際,李傕不僅推崇賈詡做官,還極力推舉李儒為侍中,可見李儒確實通過自己的變節與努力,而在涼州派中獲得了一定地位,不光是個跑腿的小角色,《後漢紀》中記載:「李傕舉博士李儒為侍中,獻帝詔曰:『儒前為弘農王郎中令,迫殺我兄,誠宜加罪。』辭曰:『董卓所為,非儒本意,不可罰無辜也。』」就這樣,李儒就被李傕給保護了下來,至於李傕的話語,我們也無從得知到底是實話還是偏袒,不過李儒除了進獻毒酒之外,也確實沒有過多的做奸惡之事,其結局竟也得以善終。

最後總結一下。作為一名博士,李儒應該確確實實只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儒臣,但是為了一時的跳槽,而失去了長遠的發展,在做出毒殺皇帝的事情後,人品的敗壞和政治的低能應該再也無法從人們心中抹去,而其在史書中活躍的夢想也只能隨著「不可罰無辜」而消散如雲煙罷了。

相關焦點

  • 李儒轉世成了「毒士」賈詡?——第七章:妖星歸西
    但見那道長笑道:「李儒已死,謹言慎行,在世苦修,可成大道。」李儒猜不透其中玄機,忙問道:」道長,李儒已死,那我當投往何處?「道長此時已回身大步而走,看著步行緩慢,轉眼間已經飄出數米,李儒已經看不到那道長身影,耳邊卻聞那道長哈哈大笑道:」武威有來人,靈玲心一顆,佔身修大道,西行可成仙。
  • 董卓手下第一謀士李儒,真的有那麼牛嗎?
    在三國演義裡,李儒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他識人看人都是一流的。 儘管董卓死後被人殺害,可是也不失為一個很有作為的謀士。董卓被何進矯旨進京,李儒發現董卓的大腿很粗,於是政治上趕緊右轉,搖身一變,成為董卓的座上客。正史上李儒以前和董卓並不熟悉,更不是董卓的女婿。李儒是個很有學問的,自然得到董卓的青睞。為了更好地看看李儒是不是效忠自己,董卓就派李儒前去鴆殺漢少帝劉辯。當時董卓手下握有重兵,已經廢掉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
  • 三國前期,董卓的首席謀士,有才,無德,卻忠心
    三國前期,李儒不但是最早出場的謀士,而且是最出釆的謀士。歷史上李儒能力顯然強過賈詡,在董卓陣營中位列首席謀士,可惜李儒的命運卻是異常悲慘,因為攤上了董卓這個嶽父,最終無法善終。相信李儒的心中正如三國殺的臺詞一樣憋屈無奈,「如遇明主,大事皆成!」
  • 身為董卓的智囊,李儒的水準有多高?
    西涼軍都是粗獷大漢,像李儒這樣的文人顯得鶴立雞群,那麼,作為《三國演義》中第一個出場的謀士,李儒的水平究竟如何呢?李儒李儒在《三國演義》第三回登場,當時何進為了誅殺宦官,密詔外鎮諸侯進京,早就心懷不軌的董卓立即帶兵進發。
  • 身為董卓智囊,他的第一謀士李儒的水準有多高?
    這是李儒首秀智謀,後來董卓掌權後,李儒還勸董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並向董卓推薦了蔡邕,以上種種,都展示了李儒的政治才華。那麼,李儒的軍事能力又如何呢?畢竟,三國是戰亂年代,大多數人還是習慣用軍事謀略來衡量謀士的水準。
  • 人言三國「毒士」賈詡,智絕千古,其實有一人更有甚之,遺臭萬年
    東漢末年閹黨禍亂,外戚爭權,在洛陽城各方勢力掙得頭破血流之際,有一方勢力悄然抵達洛陽,那就是雄踞關中的西涼軍——董卓。董卓出身平凡,卻作戰勇猛,百戰羌軍,歷經黃巾之亂,涼州之亂兩大戰役,董卓入京救駕有功,掌握權勢,威震天下。在董卓統治朝廷的日子裡,有這麼一位謀士,一直活躍在董卓陣營,而他是洛陽城中董卓唯一的心腹謀臣——李儒。
  • 這位西北毒士恐怕更勝一籌
    東漢末年的涼州,雖遠不像長安、洛陽那樣繁華,但這裡彪悍的民風卻培養出了諸如董卓、龐德、韓遂等一大批好勇鬥狠的武將。不過,有一人雖像他們一樣出身涼州,卻不好武事,專門研究兵法韜略,用計不留後手,一招致命。他,就是被後世譽為「毒士」的賈詡。
  • 三國殺:完美克制諸葛亮的武將,李儒最喜歡焚燒「空城」
    一件是賈詡的文和亂武,另一件就是李儒的焚城了,這也是為什麼這兩個謀士明明能力都十分強,但是在歷史中沒有好名聲的原因,賈詡有歸宿,但是李儒作為拉開了亂世序幕的人,最後的歸宿居然無人知曉。在遊戲中李儒的強度也是十分的優秀,今天小編給大家說說李儒強在哪裡。
  • 李儒的辦事效率之高,不亞於三國時期任何一人
    當時的丁原在參加會議的時候,直接就提出了反對董卓的意見,這個時候本來董卓都準備直接叫人幹掉他了,但是李儒這個時候出現制止了董卓,並且緩和了當時的氣氛,至於為什麼,就是因為當時丁原背後還跟著一個人,那就是呂布,這個時候的呂布就是丁原的義子,他站在丁原身後就像是一個超級保鏢一樣,所以李儒及時的出現制止了董卓的行為。
  • 李儒:三國裡最被忽略的頂級謀士
    李儒堪稱是董卓集團的第一謀臣,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智囊,他在董卓集團的地位,不亞於諸葛亮在劉備集團,周瑜在東吳集團的地位,是個至關重要的角色,董卓在三國前期橫行一時,可以說關鍵就是出於李儒的謀劃。但是這個時候,李儒就站出來出了他的第一個重要決策,他說:「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這很了不起,因為,「奉詔」,指的是奉皇帝的書面命令。還是被動性的,皇帝讓你發兵,你才發兵,而且呢,你即使帶兵進京,還是多少讓人嫌疑,但是「上表」就不一樣,上表指的古代的臣子向君主遞交的一種奏本的格式,但是和後來的題本不一樣,內容要求更加規範。
  • 破曹操、敗孫堅的超級猛將,真實身份竟是李儒?
    鞠義的八百「先登營」,覆滅了公孫瓚的核心戰力「白馬義從」;高順的七百「陷陣營」,大敗了曹操麾下首席大將夏侯惇的兩千精銳青州軍;而本文的主角——徐榮,更是了不得,差一點改變了三國的走向。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徐榮到底屬於董卓的班底大將而被封為的中郎將,還是董卓進京前朝廷封的中郎將?因為,沒有任何史料可以稽考。董卓進入洛陽後共收服兩支軍事力量,即:何進、何苗的常規部隊和執金吾丁原的北軍。其中,執金吾的北軍既是朝廷的直屬精銳,更是一支可以左右朝政軍事基礎的力量。同時,中郎將是漢朝的武官級別,介於將軍和校尉之間。不過,漢朝時將軍不常置,只有在統兵打仗時,才會被冠以將軍之稱。
  • 賈詡李儒陰險殘暴,伏完卻為國之大義
    這句臺詞也表現出賈詡的一生都與陰謀作伴,是一個讓人畏懼的人。「盡情哀嚎吧,這是你們最後的聲音~」同樣的毒士還有李儒,李儒的每一句臺詞都是相當陰暗的。這句臺詞取自於他的史詩皮膚技能焚城的臺詞,不僅表現出李儒焚燒城池的殘忍,同時還能夠讓人聽出他的癲狂,不由得讓人膽寒。「你我玉石俱焚,休得再囉嗦!」這句臺詞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來自於武將伏完的史詩皮膚。
  • 「毒士」賈詡,「神人無功,達人無跡」
    我們都知道三國很多謀士都有一個雅號,諸葛亮號臥龍、龐統號鳳雛、司馬懿號冢虎、姜維號幼麟,結果偏偏到了賈詡這裡,卻被稱為「毒士」。「毒士」這個稱謂,顧名思義,表示一個人計謀歹毒,禍亂天下。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賈詡一生幹過最著名的三件事,看完之後大家或許就對於所謂「毒士」有了自己都判斷。
  • 三國中他一計成名,被封最強'毒士'
    不過其中一位例外,他是許多人心中的"三國第一謀士",也因'反擊長安'一計成名,被後人稱作'毒士',他就是活到77歲,自然逝世的謀略天才——賈詡。賈詡(147—223年)字文和,甘肅武威人。年少的賈詡並不活躍於滾滾歷史,所以出人頭地時連寫史書的人都找不到他年少時有哪些事跡可以記載,賈詡的年少只能用一水平淡來形容。
  • 董卓:也曾經是個王者
    最關鍵的是,如果沒有皇叔等一行人的幫助,這大反派早就死於黃巾雜魚之手,怎麼看都更像是烘託主角偉光正形象的小人物而已。然而,董老爺子確實是需要天下合力不講江湖道義一起上才能懟過的大反派沒錯。這是為什麼呢?萬事自有其因,也自結其果。
  • 在三國中以「毒士」身份揚名,多次換主的賈詡,結局出人意料
    你看其他那些謀士的名號,龐統是「鳳雛」、諸葛亮是「臥龍」、」郭嘉是「鬼才」,荀彧有「王佐之才」,孫策周瑜並稱「江東雙璧」,可到了賈詡這裡,卻成了「毒士」。這可不算什麼特別褒義的形容詞。可結果呢?「鳳雛」抱負未成而戰死,「臥龍」因少主不堪其用操勞致死,「鬼才」身體有恙無奈故去,「王佐之才」服毒抑鬱而終,「江東雙璧」英年早逝。講白了就是全都早死,沒什麼好下場。
  • 三國殺一將成名系列——李儒
    大家好,歡迎來到遊戲蔥解說蔥哥今天要為大家講一個三國殺群雄勢力——李儒在遊戲中有著魔仕之稱李儒,東漢末期的博士。190年初,李儒為漢少帝的郎中令,董卓叛亂時,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劉辯。李儒並沒有在董卓敗亡時被殺,董卓死後幾個月,西涼軍首領李傕(jué)殺死王允,控制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