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火出了圈 大涼山走出來的女子棒球隊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大涼山走出來的女子棒球隊

  棒球隊26個彝族女孩京郊受訓,均來自貧困家庭;通過棒球改變命運,未來道路自己選擇

  「大家好,我叫馬虎,今年十二歲。來自十字路口,走丟了,就讓愛心棒球基地的人撿到了。謝謝大家。」這幾天,一部關於困境兒童通過打棒球改變命運的紀錄片《棒!少年》火出了圈,讓更多人關注到北京市郊這群「叫板命運」的棒球少年。

  紀錄片中的愛心棒球基地,即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由國家棒球隊前隊長孫嶺峰發起,2016年成立。

  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棒球少年,這個基地還有一群來自大涼山的彝族棒球少女。她們一手抓書本,一手抓訓練,正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努力。

  「從比賽角度來看,女子棒球隊打出國際成績、拿到世界冠軍的概率是男子的10倍以上。」孫嶺峰已經立下了一個目標——未來5至10年,讓強棒天使棒球隊女隊取得世界冠軍。

  彝族棒球少女

  「小小身板實力非凡,啃得了小蘋果,扛得動110斤的大老師。」在強棒天使棒球基地,有這樣一段關於小棒球隊員刷日阿牛的介紹。

  小阿牛來自四川大涼山,家裡有7口人,6歲的她明顯比同齡女孩「小」很多,特別瘦,所以常被稱作隊裡的「小不點」。沒來基地前,她在家鄉一所海拔超過2500米的學校讀一年級。因為是家裡的「大姐姐」,需要照顧2歲多的弟弟,所以每天天還沒亮,小阿牛就背著弟弟,打著手電筒,從家裡翻過三座山,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到學校上學。

  往返學校的路都是崎嶇不平的羊腸小路,遇上下雨下雪,地面泥濘溼滑更加難走,還沒走到學校,鞋就會全部溼透,腳被凍得沒了知覺。

  「我見過小阿牛背著弟弟上下學,她的腳步飛快,真的像在『飛』一樣。那條上下學的路,我一個成年人可能都要走五個小時以上。」孫嶺峰說。

  除了上下學的奔波,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小阿牛還要負責給弟弟妹妹做飯吃,承擔一部分家務。「看著這麼小的孩子要承受這麼多東西,我特別難受,就想著一定要把她接回基地。」

  另一個讓孫嶺峰印象深刻的女孩叫馬海爾西。她家的情況也比較艱苦,父親從房頂意外摔下後傷到了脊椎,一直臥病在床,自此,整個家基本都垮了。由於家處偏遠位置,每天上學,她都要折騰兩個小時才能到學校。

  起初,爾西的父母對於把她送到北京學棒球非常牴觸,「如果留在家,今年11歲的爾西可能過不久就嫁人了,應該會有一筆收入。」但在當地工作人員以及基地負責人的幾次協商之後,爾西的家人最終點了頭。

  去年年末,孫嶺峰把小阿牛和爾西接到了強棒天使棒球基地,一起到來的,還有其他16名大涼山彝族女孩。

  如今過了快一年,在孫嶺峰看來,這群孩子已經有了不少變化。「像小阿牛,這一年,我覺得她越來越像一個孩子了。以前在家裡,她更多的身份是照顧弟弟妹妹的大姐姐,辛苦外出上學的學生。但在基地,她可以更加快樂地成長,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兒、學習還有撒嬌。」

  爾西在學完對應年級的課程後,還會覺得「不滿足」,想要再多學一點東西,「趕進度」。「她這麼愛學習,我們看著都很感動,別說是上學了,以後她想念博士繼續深造,我們都會非常支持。」孫嶺峰說。

  未來5至10年想拿女子世界冠軍

  目前,基地已經有26個來自大涼山的彝族女孩,孫嶺峰口中的「彝族之光」女子棒球隊基本組建完畢。

  剛來基地時完全不懂打棒球的小阿牛,正努力打磨基本功:傳接球、接地滾球……現在,她已經是U10(參賽隊員需要在10歲以下)女隊「戰鬥力」之一。「明年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出去打正式比賽,贏比賽。」小阿牛說。

  「這群女隊員的球技有了很大幅度提升,她們的水平已經處於同齡男孩的中上水平了。我覺得快到時候讓她們在正式比賽來一場『首秀』,向全社會亮相了。」孫嶺峰說。

  在孫嶺峰心中,組建女子棒球隊不只是打比賽、贏比賽這麼簡單。「從比賽角度來看,在全世界範圍內,她們打棒球取得世界冠軍的機率比打壘球的機率大得多,而且女子棒球隊打出國際成績、拿到世界冠軍的概率是男子的10倍以上。」

  「我們大膽幻想,如果這群女孩子成了世界冠軍,對她們自己,對她們的家庭會有多大的影響,這種巨大影響產生的社會價值可能比對她們本人的幫助更大,所以我想組建這樣一個女子棒球隊。」

  孫嶺峰想的是,未來5至10年,讓強棒天使棒球隊女隊取得世界冠軍。

  「咱們要幹,就要一次性幹出那些創造歷史的事,就是要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事,而且是具有絕對社會價值的事。」

  「『窮孩子』身上有一種『衝勁兒』」

  作為國家棒球隊前隊長,2009年退役後,孫嶺峰從事了不少與棒球相關的工作:擔任江蘇棒球隊總教練、參與運營中國棒球聯賽……但這些似乎一直沒法「釋放他的能量」。同時,他也一直關注慈善公益事業,一直思考以自身的力量能做些什麼。摸索了幾年後,孫嶺峰的兩個關注點聚焦在了一起。

  2016年年初,孫嶺峰和自己的師父、中國棒球協會青少年委員會前主任張錦新等人聯合發起了強棒天使棒球基地。

  「跟美國和日本等國相比,棒球在中國還是相對小眾,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這項運動。退役之後,我還是想儘自己最大的力量普及和宣傳棒球。」

  之所以選擇一群特殊的孩子來打棒球,源於孫嶺峰十多年前的一次經歷。「也是機緣巧合,我參加過針對貧困地區兒童的三個月定向幫扶公益活動,就這樣,跟這群孩子結下了『緣』。我走訪過很多邊遠貧困地區,想通過專業的棒球培訓為他們贏得光明的職業前途以及全新的人生,讓他們走向世界。」

  基地成立之初,孫嶺峰找來了7個打棒球的男孩子,隨後幾年,又零零散散吸收了越來越多的男隊員,其中就包括在《棒!少年》中亮相的馬虎和小雙。

  「有人會問,為什麼讓這群『窮孩子』來打棒球?我想說的是,面對任何一項運動,所有人的機會都是平等的,而且放眼全球,80%以上的體育明星都是貧困家庭走出來的。『窮孩子』們身上有一種『衝勁兒』,他們應該有這樣一個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孫嶺峰說。

  哪些孩子能被選中打棒球?孫嶺峰列舉了幾個衡量指標:首先,是來自貧困家庭,沒法正常成長的孩子,基地目前主要有四類孩子,純孤兒、事實孤兒、服刑人員子女以及特別貧困家庭的子女;其次,年齡在7至9周歲,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夠通過培養,在棒球方面取得一定成績;最後,要身體健康,不能有殘疾或者其他問題。

  符合以上三個「硬性標準」,並且能通過體能測試,孫嶺峰就會和監護人協商,把孩子帶到北京打棒球。

  經過四年多的積累,目前,基地一共有68個孩子,包括42名男隊員和26名女隊員。「現在隊員們的分隊已經基本穩定了,符合整個棒球的培訓體系結構。男隊有4個隊伍,U15、U12、U10和U8;女隊有2個隊伍,U12和U10。」

  一手捧書本 一手打棒球

  為了讓孩子們通過棒球走向世界,孫嶺峰和基地的教練、工作人員付出了很多努力。

  他們每天的作息非常規律:早上6時30分起床,刷牙洗臉、整理個人內務、打掃個人衛生;7時30分,吃早餐,隨後打掃公共空間衛生;8時30分-12時,學習文化課;吃完午飯之後,進行簡短的午休,13時30分-17時,棒球訓練;吃完晚飯後,一小時的晚自習,隨後整理好個人內務,21時30分,睡覺。

  基地裡的孩子,就這樣「一手書本,一手棒球」地成長著。

  「我們對於孩子的培養,一直是書本在前、棒球在後,一定是把文化知識放在首位;再就是,第一步是做人,第二步是學習,第三步才是棒球。」孫嶺峰說,「非得劃分一下比例的話,如果滿分是10分的話,做人是4分、學習是3分、棒球是3分。」

  之所以將文化課看得如此重,也跟基地培養孩子的目標有關。「孩子們未來的選擇是多樣的,有的學習很認真,有的在打球上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無論他們未來選擇在學業上深造,還是打職業棒球,基地都會支持。」棒球教練李祥雨說。

  孫嶺峰也表示,希望孩子們通過打棒球走得更好,但棒球只是一個教育工具和表現形式,「我更希望給孩子們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讓他們變成有用、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

  在生活方面,講禮貌、懂禮節是基地老師對孩子們最基本的要求。

  走進愛心棒球基地,無論是教練、老師,還是第一次到訪的客人,基地的孩子們都會主動打招呼並鞠躬問好;教練完成訓練指導,孩子們會鞠躬感謝;用餐之前,孩子們會一起說「感謝教練」。

  「我一直覺得,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是要通過禮儀連接到一起的,我對你友善你才會對我友善,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再加上孩子們能夠擁有現在的生活,確確實實離不開社會上那麼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他們必須要學會感恩。」孫嶺峰說。

  生活老師李九令從基地創建之初就開始陪伴這群孩子。在她看來,4年多,孩子們的變化不是「一點半點」,「他們都變得非常有禮貌和懂事,雖然很多孩子都很調皮,但調皮的孩子也是聰明的孩子,每天看著孩子們學習、打球,作為生活老師,我也非常欣慰。」

  基地另一個「重頭戲」,就是打棒球。

  現在,基地共有9名棒球教練,其中一位,是被孩子們稱作「師爺」的張錦新。作為我國第二代棒球人,張錦新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量的棒球人才,「師爺」的稱呼由此而來。

  「我一輩子都在跟棒球『打交道』,退休之後,接觸過基地的這幫孩子,就離不開這裡了。」為了帶孩子們打棒球,張錦新乾脆長期駐紮在基地,兩三個月才會回一次家。

  張錦新說,來基地的孩子多都處於發育期,因此,適宜的管理方式非常重要,「想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好訓練,吃得好、睡得飽非常重要,在這個基礎上才談得上讓他們打棒球。」

  對於孩子們的未來,張錦新一直抱著樂觀的態度,「那些身體條件好又想繼續打棒球的孩子,從我們這齣來打職業比賽應該沒什麼問題。當然,長大之後到底選擇打棒球還是做其他工作,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相關焦點

  • 《棒!少年》火出了圈 大涼山走出來的女子棒球隊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來自十字路口,走丟了,就讓愛心棒球基地的人撿到了。謝謝大家。」這幾天,一部關於困境兒童通過打棒球改變命運的紀錄片《棒!少年》火出了圈,讓更多人關注到北京市郊這群「叫板命運」的棒球少年。紀錄片中的愛心棒球基地,即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由國家棒球隊前隊長孫嶺峰發起,2016年成立。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棒球少年,這個基地還有一群來自大涼山的彝族棒球少女。
  • 大涼山走出來的女子棒球隊
    來自十字路口,走丟了,就讓愛心棒球基地的人撿到了。謝謝大家。」這幾天,一部關於困境兒童通過打棒球改變命運的紀錄片《棒!少年》火出了圈,讓更多人關注到北京市郊這群「叫板命運」的棒球少年。紀錄片中的愛心棒球基地,即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由前國家棒球隊隊長孫嶺峰發起,2016年成立。
  • 棒!少女!「叫板命運」的大涼山女子棒球隊
    12月10日,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女子U10的小隊員正在訓練。U即英語under簡寫,後接的數字代表參賽隊員年齡,U10即指參賽隊員需要在10歲以下。「叫板命運」的棒球少年紀錄片《棒!少年》出了圈,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北京市郊有這樣一群希望通過打棒球「叫板命運」的棒球少年。「大家好,我叫馬虎,今年十二歲。來自十字路口,走丟了,就讓愛心棒球基地的人撿到了。謝謝大家。」在紀錄片中,自稱自己「什麼都不是,就是個流浪狗」的少年馬虎,便是在這個基地實現了從「地痞小流氓」到「靠譜球隊主力」的轉變。
  • 大涼山走出來的女子棒球隊(2)
    「『窮孩子』身上有一種『衝勁兒』」作為前國家棒球隊隊長,2009年退役後,孫嶺峰從事了不少與棒球相關的工作:擔任江蘇棒球隊總教練、參與運營中國棒球聯賽……但這些似乎一直沒法「釋放他的能量」。同時,他也一直關注慈善公益事業,一直思考以自身的力量能做些什麼。
  • 大涼山女孩的棒球之路
    從去年起,這裡的一個棒球基地陸續從四川大涼山招收了20多名彝族女孩來到北京,準備組建一支對標國際標準的少年女子棒球隊。走出大山的女孩在這裡接觸到了陌生的棒球,也期待尋找人生更多的可能。楊一凡/攝12月16日,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女孩們正在進行棒球訓練。郎超凡/攝9月24日,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棒球基地走訪當地學校時帶來一些生活物資,一對彝族父女在旁觀。
  • 浙江這個學校有一支全國少見的女子棒球隊!「校園杯」青少年棒壘球...
    崇文小學的12個女生 組成全國都少見的女子棒球隊賽事分新手組、精英組、俱樂部組三個組別,目的是讓處於不同訓練階段和水平的小選手們,都能感受到棒壘球運動的競技魅力,都能「上場」。
  • 輝縣:二中棒壘球協會組織棒球少年觀看,《棒少年》!
    12月18日下午13時,在學校和輝縣市棒壘球協會的組織下,輝縣市二中棒壘球隊全體隊員及體育組教師在華納影院觀看了勵志電影《棒!少年》。《棒!不同家庭背景和心性習慣的少年在一起訓練、生活,一支棒球棍,把他們帶進無盡的衝突和歡樂,帶給他們久違的熱血與夢想,讓他們逐漸成長、凝聚。面對生活的磨礪和現實的困境,他們逆風揮棒,叫板自己的命運,經過努力,他們最終飛往美國,代表中國登上了世界少年棒球的頂級賽場。成長和蛻變,個性與命運、機會與選擇、原生家庭與出路,都是棒球少年改變命運的旅途中的關鍵命題。
  • 《棒!少年》:被看見與被選擇的命運 | 名家
    元旦檔到來之前,國產電影的市場表現依然不溫不火。在這樣的沉寂中,12月11日上檔的紀錄電影《棒!少年》,因其過硬的口碑而引發媒體和觀眾關注。在今年8月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棒!少年》斬獲最佳紀錄長片和觀眾選擇榮譽,並因其豆瓣評分高達8.7,被認為是截至目前2020年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院線電影。
  • 棒!這群叫板命運的少年
    故事講述了一群來自山區的困境少年,通過打棒球「叫板命運」。這部紀錄片電影《棒!少年》被網友評價為「2020最值得帶孩子去看的電影」。12月16日,《棒!少年》的兩位小主人公馬虎和小雙來到央視新聞《相對論》錄製現場,暢談少年逆風揮棒的故事。
  • 《棒!少年》:不回頭,走下去!
    文:霄霄編:發亂《棒!少年》的正式海報上,一名身穿棒球服的少年正傾力滑壘,遠看恰似棒球場上的一個碩大感嘆號。這讓小編隱約覺得:這是一群棒球少年通過棒球改變命運的故事。如此悲傷的成長經歷,在強棒愛心棒球基地裡,卻不是個例。隊裡的擊球手馬虎,出現在片子裡人見人煩,打架、鬧事、擅長將一切問題轉化為暴力問題。
  • 《棒!少年》:困境少年,用棒球叫板命運
    甚至,站在棒球場上高高揮舞起球棒。 今年的First影展最佳紀錄長片《棒!少年》,講述的正是這群孩子的成長故事。孩子們來到的新家,叫「強棒天使基地」。而這個試圖叫板命運的人,是前中國棒球隊奧運國手孫嶺峰。
  • 少年,棒!
    紀錄片《棒!少年》所記錄的就是這樣一支棒球隊的故事。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棒!少年》的主要拍攝地點聚焦在北京市郊的一家愛心棒球基地,創辦者孫齡峰曾擔任中國國家棒球隊隊長、江蘇棒球隊總教練。,而《棒!
  • 少年棒,但命運不棒.
    這是紀錄片《棒!少年》中的一幕,這個紀錄片記錄了一支少年棒球隊的成長曆程。說出這段話的孩子叫梁正雙,是棒球隊的主力投手,他出生前父親就已經去世,出生後母親不知所蹤,被他大伯養大,家裡有一個姐姐,是在垃圾堆裡撿來的。他的悲慘並不是孤例。
  • 「叫板命運」的《棒!少年》逆襲之後,他們的未來從何說起
    在他離開的這兩年,強棒基地三易其址,多了四十多名新隊員。2019年底和2020年9月,孫嶺峰兩赴大涼山,接來了一群彝族姑娘,組建了強棒第一支女子棒球隊。  隨著紀錄片的播出,強棒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卻仍在艱難維繫。種種現實問題匯聚到一起,凝結成了「棒少年」們未來出路的巨大不確定性。
  • 少年棒,但命運不棒
    這是紀錄片《棒!少年》中的一幕,這個紀錄片記錄了一支少年棒球隊的成長曆程。說出這段話的孩子叫梁正雙,是棒球隊的主力投手,他出生前父親就已經去世,出生後母親不知所蹤,被他大伯養大,家裡有一個姐姐,是在垃圾堆裡撿來的。他的悲慘並不是孤例。
  • 42個貧苦孩子走出大山,她們是國內首支彝族女子棒球隊
    「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前,北京某民間棒球俱樂部的幾個孩子在家長陪同下來到基地與強棒天使棒球隊進行一場友誼賽。男孩們在場上飛奔,10個黑黑瘦瘦的女孩在場下教大人們投球、揮棒。她們是國內首支彝族女子棒球隊隊員,最小的6歲,最大的11歲。
  • 青年女壘奪冠 陝西棒壘強勢歸來
    在隨後的第四屆全運會上,陝西女子壘球獲第五名、省男子棒球隊取得第六名的成績。1982年至1984年,陝西女子壘球隊共參加全國比賽達13次,挺進全國強隊行列。伴隨著陝西承辦第十四屆全運會的強勁東風,處在低潮期的棒壘球運動獲得了重生。為了彌補我省棒壘球項目發展的短板,省手曲棒壘球運動管理中心於2017年正式成立。該中心多方挖掘資源,積極引進人才,為實現十四運會全面參賽目標而努力。不久,我省組建了女子壘球隊和男子棒球隊。目前,兩支隊伍正在加強訓練,積極備戰,迎接即將到來的全運會。
  • 紀錄電影《棒!少年》正式上線,小眾紀錄電影成功破圈
    據中影數字《棒!少年》全國密鑰延期通知,自1月12日起,紀錄電影《棒!少年》院線發行放映時間將延長到1月31日,意味著這部自2020年12月11日上映的紀錄電影,將繼續在大銀幕上和喜歡它的觀眾見面;與此同時,電影也於1月12日正式上線愛奇藝,觀眾現在可以通過愛奇藝看到這部歲末年初給無數人帶來溫暖和感動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