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不回頭,走下去!

2020-12-28 迷影咖啡

文:霄霄

編:發亂

《棒!少年》的正式海報上,一名身穿棒球服的少年正傾力滑壘,遠看恰似棒球場上的一個碩大感嘆號。這讓小編隱約覺得:這是一群棒球少年通過棒球改變命運的故事。

電影海報

電影開場,輕微晃動的攝影機開始追隨幾位稚嫩的少年,鏡頭關注點隨著敘事進程不斷遊動,一會兒是焦躁少年的意氣用事,一會兒是團隊主力的優柔寡斷,關於環境與時勢,鏡頭雖點到為止,也頗有留意。當小編逐漸適應這遊動的視角,期待著一場勝利進入高光時刻時,等來的卻是失敗與告別。小編恍然大悟,這不是傳說中的熱血體育電影,也不是逆天改命的催淚勵志片,它是一群少年的真實片段,是成長中無法抹去的一幕幕。

貧困的孩子們與棒球

「我剛出生的時候只有這麼點大,比我雙胞胎哥哥小多了。因為沒有奶養不活,哥哥就被賣到保定去了,一開始要把我送過去,但是對面嫌太小了,把我給退回來了,就換成哥哥又送了一次,退回來本來打算把我用土埋了,我大伯說算了,才留下來的。」

梁正雙

說這話的是基地棒球隊的主投球手——梁正雙,天真地笑著和旁邊的小夥伴擠著躺在床上,嘴裡說著讓人心碎的話語。

還沒出生父親就去世了,剛一出生母親就跑了,就這樣被大伯養大。如此悲傷的成長經歷,在強棒愛心棒球基地裡,卻不是個例。

隊裡的擊球手馬虎,出現在片子裡人見人煩,打架、鬧事、擅長將一切問題轉化為暴力問題。

馬虎

這樣渾身長著刺的孩子,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母親在他出生後不久和他父親大吵一架後不知所蹤,父親也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家裡只有一個奶奶,奶奶幫馬虎討來衣服,想幫他改的合身一點,卻因為看不見針線只好作罷。

馬虎父親是在馬虎去了棒球隊之後才回鄉的,他烤著肉串喝著酒,帶著醉意開直播,捏著耳機唱歌,還叫來馬虎讓他對著直播鏡頭跳社會搖。這些細小的痕跡都刺著一個半大孩子敏感的心。

棒球隊裡的孩子都有大體相似卻各不相同的痛苦回憶。因為這個棒球隊的選拔標準不是身體素質,不是技能水平,不是熱愛,而是貧窮。

這幫從出生就開始輸在起跑線的孩子們,他們的一生仿佛就只能這樣在一聲令人心痛的嘆惋中走向悲傷的句點,但只要有一個翻身的機會,他們都會拼盡全力地去抓住。他們每一次揮棒,擊打的仿佛並非是飛來的棒球,而是他們背負的不公命運。

教練說,希望這幫孩子能打到省隊,打進國家隊,打到國際上,最不濟也可以作為體育特長生的身份參加高考,上個大學。

《棒!少年》全片沒有人問過這幫孩子到底喜不喜歡棒球,包括這幫孩子自己也沒問過,他們只有一次又一次地揮棒、投球、奔跑、滑跪……

這幫孩子用盡全力地抓著這機會,在往好的方向改變。我們也在這群孩子身上看到了發著光的未來,是棒球點燃了他們本如一潭死水的生命。

雙男主漫畫標準設定

一個是天賦型選手,敢闖敢拼,一身的力氣,卻不將其用在正途,在球隊和隊友推搡,在學校翻跟鬥吃粉筆,所到之處擾得人不得安寧,他大叫大鬧著耍兇鬥狠,博取著身邊人的關注,他渴望愛,卻找不到一個正確的方式,把身邊的人越推越遠。

另一個是全能型選手,內向靦腆,過於早熟懂事,一直沉默著做自己的事,他把生活中所有的苦難都背在肩上、壓在心裡,是球隊當下最努力的孩子,卻被教練指出不夠自信,球風被動,不夠激進。

這在熱血運動漫畫裡,應該是最經典的搭檔設定了。

紀錄片導演許慧晶也感受到了這兩位少年仿若一體兩面的對位,從而選擇了馬虎和小雙成為故事敘述的焦點,讓屏幕外的觀眾不由期許他們也可以像漫畫劇情設定一般,在相愛相殺中磕磕絆絆地獲得彼此的認可,從對方身上汲取到自己成長的力量,從而走向人生輝煌。

事實上事情發展也的確是這樣,在不斷地磨合訓練中,小雙也敢投一些攻勢很猛的球了,他漸漸成為球隊的核心,臉上也開始洋溢天真的笑容,眼裡有了自信的光;馬虎也帶起了「兵」,明白了團隊的重要性,他和當時一起撕打的隊長大寶握手言和,在球場旁邊奮力帶動場外隊員們為場上隊員吶喊助威。

只差一場證明他們的勝利了!

比賽輸了

強棒愛心棒球隊最重要的機會來了,美國「小馬聯盟」得知在中國有這樣一支完全由孤兒和貧困孩子組成的棒球隊非常驚訝,並在研究後決定邀請他們代表亞太區參加比賽。

只要能在這個國際性的比賽中打出成績,這支球隊就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矚目,擺脫這種清貧的狀態,獲得大量的贊助,球隊中的球員也將會成為國家隊的後備軍,從此前途無憂。

但他們輸了。

連輸兩場。

沒有一場勝利。

鏡頭掃過小雙臉上的迷茫,肩負著所有人的希望帶傷上陣的他,一次一次投出失分的球。

按照漫畫的套路,這樣一支隊伍應該先敗後勝,磕磕絆絆地走到決賽,最後在誰都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絕地翻盤,捧走最後的冠軍。最不濟,也要打出風採,讓世界震驚。漫畫都是這樣的。電影都是這樣的。

當時看的時候很懵,但後來才反應過來,這不是電影,這是生活。

不是所有事情努力之後一定就會有好結果,畢竟他們去的是從小在學校裡受棒球文化浸染的美國,坐在美國的車上,馬虎望著窗外的繁華感慨,「這裡到處都是棒球場。」

這是兩個世界的差距,要讓孩子們用自身努力追平,甚至超越,太難太難了。

叫板命運

觀影后,小編查閱資料,發現他們並非沒有做出成績。2017年,就有四人入選國家隊。為什麼導演將鏡頭對準了他們最狼狽的一場比賽呢?

截止至2019年強棒天使隊的戰績

看著片子裡小雙最後的笑容,看著在發布會上站得筆直的馬虎,小編突然覺著之前所有的苦都是有意義的,一場比賽的勝利並不是證明他們的真正方式,這些孩子身上切實的改變才是。紀錄片沒有囿於苦難和挫折的悲痛中,而是從挫折中站起來繼續前行,代表亞太區參加美國「小馬聯盟」比賽,是片子的高潮,而並非結尾。比賽過後,孫教練仍在聯繫能收納這些孩子的學校,看著孩子們排著隊從拆遷的廢墟中走過,明白生活仍在繼續。

雖然生活依舊又苦又難,但這些少年仍有希望,仍有前行的動力。

影片的最後,馬虎坐在車裡哼唱「我會牢牢記住你的臉,我會珍惜你給的思念」,小雙站在樹下對著大伯喊「你不能拋下我不管!」,屏幕內外,牽念不斷,怎捨得說《再見》!

END

更多精彩,盡在迷影!

相關焦點

  • 少年棒,但命運不棒.
    對於「強棒天使隊」的這些孩子來說也一樣,他們並不知道什麼甲子園,不知道什麼是MLB,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青春和夢想,對他們來說,棒球是他們唯一能走的路。球隊的教練、創始人是前中國棒球國家隊隊長孫嶺峰,他曾經帶隊在奧運會上擊敗了世界排名第四的中國臺北隊。他賣掉了自己的房子,賣掉了車,建立起了這樣一支公益性的隊伍,並立下目標,要用十年的時間把這支球隊帶到世界。
  • 棒!少年
    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許慧晶導演執導的《棒!少年》作為最強黑馬脫穎而出斬獲最佳紀錄長片。電影聚焦一群草根少年,他們出身貧窮,身處困境用棒球和命運叫板,逆襲成為「強棒少年」,真實、熱血、感人,絲毫不矯揉造作。影片聚焦少年馬虎和小雙,他們擁有截然不同的性格,一個外向一個內斂,卻都暗藏著一股極具感染力的強大能量。
  • 當《棒!少年》遇到,棒!導演
    在《棒!少年》世界首映之後,凹凸鏡DOC專訪了許慧晶導演,希望通過訪談,讓我們一起發現《棒!少年》身後的,棒!導演。許慧晶導演接受凹凸鏡DOC專訪凹凸鏡DOC:《棒!少年》目前拿到了全場最高的觀眾評分9.42,請問這樣的分數在您意料之中,還是意料之外?許慧晶:不在之中,也不在之外。
  • 少年,棒!
    紀錄片《棒!少年》所記錄的就是這樣一支棒球隊的故事。少年》獨家授權 攝影/郭一《棒!,而《棒!少年》所聚焦的主角,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原生家庭帶來的沉痛感。一邊是上課偷吃粉筆、趁小夥伴洗澡的時候關掉熱水,打架、頂嘴、不講理
  • 《棒!少年》8.7分!今年最高分國產片如何誕生?
    1棒球少年,何以為家「大家好,我叫馬虎,今年十二歲,來自十字路口。走丟了,然後就被棒球愛心基地撿到了。」這是「強棒天使隊」裡的馬虎在片中的自我介紹。因為拆遷需要,棒球基地和宿舍、給球員上課的小學和南方的訓練場都要被拆除,而藏著心事的小雙也不想打球了…「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我們可以看到這群棒球少年在片中高聲背誦《少年中國說》;他們前往美國準備比賽時,馬虎練習唱國歌,因為讀音不標準,老是把「奴隸」讀成了「努力」。
  • 觀眾不愛《棒!少年》
    少年》是被踢出了影院。這個始作俑者是誰並不重要,但能夠肯定的是,縱使《棒!少年》完成度再高,它仍然不屬於主流市場。豆瓣年度國產口碑冠軍票房失利《棒!少年》的優秀是公認的。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勢,《棒!少年》仍是走向了那個早已預定的結局。
  • 《棒!少年》不只有棒球和少年
    《棒!少年》,只看名字,很容易被「誤解」為一部關於熱血體育題材電影,但實際上,它向觀眾展示的並不只是運動本身。導演許慧晶將鏡頭對準了北京郊區的一座愛心棒球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相聚於此,跟著70歲傳奇教練「師爺」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棒!少年》有兩條明晰的人物線索:一方面,新隊員馬虎的加入攪亂了基地原本的寧靜。這個來自寧夏西海固的男孩野性難馴,雖然只有十來歲,但罵人、抄棍子打架樣樣在行,和隊友們之間矛盾不斷,練球也漫不經心;另一方面,來自河北淶源的「元老隊員」梁正雙性格乖巧細膩,作為投手,他被教練們寄予厚望。
  • 直播結束直接離場,不理粉絲不回頭,肖戰這樣卻被粉絲稱讚走得好
    「永遠不要回頭,大膽往前走。」但是自從火了之後,就算每次肖戰總是被一群人簇擁他還是有機會就會和粉絲打招呼,這已經是他形成的習慣了,但是肖戰的黑粉也越來越多,私生也越來越瘋狂,更多的時候他都是把帽子拉低,口罩拉高低著頭,走不過去的時候就任他們推擠
  • 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一直走下去,或者停下思考一下
    有些事情沉澱消散了,就象櫻花雨般靜止在空中,沒有人不來關注,哪怕他根本從頭到腳都是在看一個花開花落的奇蹟,感嘆一下,然後,轉身。就好似一個笑話,找到了擁有者。如果,我大膽的說自己是一個花痴,在我的世界裡而已。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感懷。很多年以前,我對自己說,要把愛堅持永恆,要麼就愛得水木落魚,要麼就愛得慘絕人寰。只要自己真實的,用勁自己的心去對一個人,就夠了,只是一個人。
  • 黃色代表榮華富貴,讓我有勇氣陪伴你一直走下去,蔡徐坤
    我們會一直陪你走下去,可能永遠這個詞就是我們陪伴你的時間了吧。蔡徐坤最棒!超級無敵可愛帥氣的小哥哥,紅的有底氣,支持你!你把稚氣糅合著成熟變成了一種帶著少年意氣的溫柔和堅韌。簡直相當不錯了好嘛!!! 啊啊啊啊你怎麼這樣... 越這樣越喜歡你腫麼辦。乾淨貼心會不經意偷偷看女生的鄰家哥哥和實力超群有點拽酷的高冷校草都是你。
  • 《棒!少年》火出了圈 大涼山走出來的女子棒球隊
    大涼山走出來的女子棒球隊  棒球隊26個彝族女孩京郊受訓,均來自貧困家庭;通過棒球改變命運,未來道路自己選擇  「大家好,我叫馬虎,今年十二歲。來自十字路口,走丟了,就讓愛心棒球基地的人撿到了。謝謝大家。」這幾天,一部關於困境兒童通過打棒球改變命運的紀錄片《棒!
  • 棒!這群叫板命運的少年
    故事講述了一群來自山區的困境少年,通過打棒球「叫板命運」。這部紀錄片電影《棒!少年》被網友評價為「2020最值得帶孩子去看的電影」。12月16日,《棒!少年》的兩位小主人公馬虎和小雙來到央視新聞《相對論》錄製現場,暢談少年逆風揮棒的故事。
  • 滿手老繭滿身傷,不服輸!本端記者走近《棒!少年》裡的少年
    用5年時間,打造6支青少年棒球隊,在國內獲獎十餘次……紀錄片《棒!少年》的上映,讓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走進了觀眾的視野。雙手長滿老繭,身上十幾處傷痕,這些平均年齡只有13歲的棒球少年,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在棒球之路上不斷前行,他們要用手中的球棒改變自己的命運。
  • 再見少年:《棒!少年》的出路和選擇
    《棒!少年》在北京的首場放映後,少年馬虎和主持人的一段對話,引發了全場善意的笑聲。《棒!少年》是12月11日公映的一部紀錄片電影,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前棒球國家隊隊長孫嶺峰建立了愛心棒球基地(強棒天使隊),收留了一群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致力於將這群背景各異的孩子培養成專業人才,改變他們的命運。
  • 「棒」的不只是少年,還有棒球
    只關注體育城市 · 賽事 · 品牌 · 傳播WEINING摘要成長與無畏,不論是少年,還是棒球運動。公眾號 | 網際網路+體育作者 | 加賀前段時間,一部講述棒球少年的成長經歷的紀錄片上映,迅速引起了廣泛關注,更是獲得了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獎。
  • 《棒!少年》裡的燃與苦,這應該是今年最棒的國產片!
    在這些大片裡有一部最不顯眼但是評分最高的紀錄片電影《棒!少年》悄然上映,排片最少,也沒有大明星助陣,但這一點也掩蓋不住它的光芒。 電影講述了,退役棒球運動員孫嶺峰打造了一個愛心棒球基地,並從全國貧困留守家庭選拔少年進行棒球培訓,以期給他們不一樣的未來。 先給大家介紹下影片主要人物。
  • 《棒!少年》:困境少年,用棒球叫板命運
    甚至,站在棒球場上高高揮舞起球棒。 今年的First影展最佳紀錄長片《棒!少年》,講述的正是這群孩子的成長故事。孩子們來到的新家,叫「強棒天使基地」。而這個試圖叫板命運的人,是前中國棒球隊奧運國手孫嶺峰。
  • 少年棒,但命運不棒
    這是紀錄片《棒!少年》中的一幕,這個紀錄片記錄了一支少年棒球隊的成長曆程。說出這段話的孩子叫梁正雙,是棒球隊的主力投手,他出生前父親就已經去世,出生後母親不知所蹤,被他大伯養大,家裡有一個姐姐,是在垃圾堆裡撿來的。他的悲慘並不是孤例。
  • 揮棒叫板命運
    孩子們獲得了另一種不一樣的人生的可能,也在其中收穫友誼與成長。《棒!少年》目前在豆瓣得分8.7分,是2020年度最高評分的華語電影,電影也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群「強棒天使」。前國家棒球隊隊長、曾多次獲得中國棒球聯賽MVP的孫嶺峰是這68個孩子的「棒球爸爸」。
  • 會回頭看、但不會往回走的星座:往事不回頭,遇事不將就
    會回頭看、但不會往回走的星座:往事不回頭,遇事不將就 時間推著我們每個人向前走,無一人例外。那些歲月賦予我們的痕跡,希望不止是身體上的變化,還有經過時間淬鍊出的坦然和大方。 下面這三個星座,經過時間的淬鍊,變得淡然且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