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平時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剛吃完飯或者是躺下時,就感覺胸口有一種炙熱感,好像有團火在燒,這種症狀被俗稱為燒心,它是消化科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發生率可達10%,在我國有近1億人都曾經受過此困擾。
燒心只是大眾對於胸口前燒灼感的一種通俗表述,實際上並不是心臟有燒灼感,而是緊挨著心臟的食管有燒灼感,主要是因為胃酸反流到了食管中,食管受到胃酸的刺激而出現了這種難受的感覺。
人體的試管具有收縮和擴展功能,尤其在食管的下端連接著胃部區域,下括約肌舒張或者收縮,起到了調節食物進去、以及防止胃酸往上反流的重要作用。
正常情況下食物會順著食道下去,下擴約肌舒展,讓食物通過,然後立刻收縮封住口子,防止胃酸液體反流,而那些經常有燒心症狀的人,就是食管下括約肌出現了異常,導致食物進入胃部之後,口子不能立刻封住,胃酸就會趁機反流,特別是在人們彎腰或者躺下的時候,症狀會加劇。
飯後「燒心」折磨人,到底是哪個器官生病了?該怎麼緩解?
如果在生活當中頻繁出現燒心的情況,到底是食管出現了問題還是胃出現了問題?
如果每次吃完飯之後症狀加重,躺下之後症狀更厲害的話,可能就和胃食管反流有很大關係,胃食管反流長期不進行幹預治療可能會引起食管黏膜糜爛出血,在炎症反應下反覆糜爛,就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食道癌。
若出現以下這幾個症狀,建議儘快就醫:
燒心的感覺越來越多,而且症狀明顯在加劇;服用藥物控制和緩解症狀後,燒心的感覺依舊重新出現;因為對食管的長期刺激,出現了吞咽困難的感覺;進食困難以及食欲不振的共同作用,導致體重下降;出現持續性的噁心和嘔吐;
該如何緩解和治療?
如果確診了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燒心,藥物治療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目前常用的藥物有兩種,一種是抑制胃酸的分泌,另一種是加快胃部的排空。
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主要有質子泵抑制劑,比如拉唑類藥物,和H2受體拮抗劑,比如替丁類藥物,可以有效降低胃酸分泌,減輕對食管的損傷。
促進胃排空的藥物可以通過加快胃的排空速度,降低胃的壓力,從而減少反流發生。
當然對於這類人群來說,在通過藥物治療的同時,也需要在生活中加以注意,才能緩解和減輕反流的症狀,做好這三點很關鍵。
1、以七分飽為主
吃太多食物會把食管下括約肌撐開而變得過於鬆弛,在吃飯時儘量以七分飽為主,同時也要注意,在睡前兩小時不要吃任何東西,飯後也不要立即平躺,在平時的飲食中也儘量少吃容易產生反流的食物。
2、飯後避免劇烈運動
在吃完飯之後不要坐著躺著,可以適當站一站走一走,這時候也要避免彎腰和劇烈運動,這些行為都會加劇反流的發生,另外在生活中應該穿寬鬆一點的衣服,腰帶不要扎太緊,否則也容易導致腹腔內壓力過大,增加反流症狀。
3、多注意健脾養胃
有些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多半是與經常消化不良有關,這時候也要多注意養胃護胃,除了少吃刺激胃酸分泌的甜食以外,在平時儘量也要多喝一些養胃的養生茶,既能健脾養胃,還能促進胃黏膜修復,促進胃動力,緩解反流症狀。
古代醫書《千金要方》中就記載,猴頭菇、大麥、丁香、沙棘、佛手、茯苓等食材,都具有健脾養胃的作用,經常用它們泡水喝,可以幫助消化、提高胃動力,促進胃黏膜修復,有效緩解反酸燒心等反流症狀。
藥食同源原理如下:
猴頭菇:猴頭菇中含有的多糖和胺基酸,它們能夠幫助修復受損的胃黏膜,還能調理我們的消化系統;經常用猴頭菇泡水喝可以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
沙棘:沙棘想必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沙棘它具有消食化滯、健脾養胃、疏肝理氣的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的人還具有止咳化痰、利肺化痰的作用。
佛手:它對腸胃不好的人,可以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還能幫助消化;對於肝臟不好的人,常用佛手泡水喝還能起到疏肝理氣的作用。
如果你在平時總是出現胃脹胃痛,消化不良,反酸噁心燒心等症狀,除了進行特定的藥物治療以外,在平時也可以喝這些養胃護胃的養生茶,以上這些食材對於養胃護胃都有一定的幫助,如果你覺得收集食材比較麻煩的話,也可以直接選擇現成的茶包,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養胃茶包,裡面主要包含了猴頭菇、大麥、丁香、沙棘、佛手、茯苓等多味天然養胃食物,經過科學配比,精心炮製而成,只需用熱水衝泡即可飲用。
下方↓↓↓卡片就是我們為您搭配好的養胃茶,如果您剛好需要,可以直接點擊卡片獲取,輕鬆養胃!
溫馨提示:養生貴在堅持,為了達到更好地效果,最好堅持每天喝,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任何養生良方都不會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