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空俯視地球,美國宇航局拍攝到一些詭異雲層

2021-03-02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2020年1月29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Aqua衛星從太空俯視地球,用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MODIS)拍攝到一些詭異雲層,它們如同一朵朵神秘的玫瑰綻放在澳大利亞西海岸上空。

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由於近期深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不少網友看著這些雲層總覺得像是病毒。

實際上,這些令人驚嘆的雲層被稱為輻射狀雲(Actinoform Cloud),它們通常以葉狀結構或輪輻結構出現。「輻射狀雲的形式略有不同,但總體結構是一致的。」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雲層研究人員麥可·加雷如是說。

據介紹,輻射狀雲在地面上難以識別,因為它們總是發生在比較大的尺度上,有時竟可綿延300公裡,而且往往出現在海面上空的層積雲低層區域。關於輻射狀雲的最早報告,來自美國宇航局電視紅外觀測衛星5號(TIROS V)1962年拍攝的衛星圖像。這些雲層可持續72小時,經常伴有毛毛雨。

值得一提的是,輻射狀雲的形成機制目前尚不清楚。過去曾有研究表明,輻射狀雲的形成可能與氣溶膠有關。然而,麥可·加雷表示,很難看出氣溶膠是如何在如此遠離陸地的上空起主導作用的。

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images/146244/cloud-rosettes-in-the-sky


相關焦點

  • 太空鳥瞰地球:月平線上升起新月形地球
    北京時間2月23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地球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藍色小圓點。人類已經向太空發射了無數的衛星和探測飛船,當這些探測器從太空中回眸地球時,它們看到的地球形象要麼是一顆小小的藍色彈珠,要麼是一彎新月,當然還有其他不同的地球形象,這都讓地球人真正認識自己所居住的家園。
  • 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成為地球的另一隻「眼睛」!
    2021年,美國宇航局的下一代天文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將進入太空。一旦開始運作,這一史詩級的任務將繼承其他太空望遠鏡——如哈勃、克卜勒和斯皮策的任務成為地球的另一隻「眼睛」。這意味著,除了研究一些最偉大的宇宙奧秘外,它還將尋找可能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並試圖確定它們的大氣層特徵。
  • 美國宇航局如何讓品牌年輕化
    原標題:[亦觀察] No.496 美國宇航局如何讓品牌年輕化自1958年NASA成立以來,對美國航天事業的貢獻是巨大的,同時也對美國的國際競爭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NASA不僅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個行政機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航天機構,負責制定和實施太空計劃與開展太空科學的研究。
  • 美國宇航局公開太陽系探索50周年紀念標誌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四英尺模型。天文臺設計目的是研究來自時空最遙遠的物體的微弱光線。演示全地形技術在火星漫遊者上的應用。幫助科學家了解機器人如何評估月球或火星上的潛在問題的漫遊者地面實驗。由同溫層天文臺提供的紅外線攝影機及監視器,它們為紅外線天文任務服務。這些設備可以顯示志願者面部紅外光譜中顯著的溫度變化。
  • 美國宇航局聯手阿湯哥赴太空拍攝新電影,居然是真的要上天啊!
    如果說在」好萊塢「拍電影是全世界所以演員的夢想,那麼赴太空拍一部作品,無疑是現階段的電影史上的奇蹟。日前,美國宇航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在推特上發布一則震撼人心的消息,那就是他們與阿湯哥(湯姆·克魯斯)合作,籌備去太空拍攝一部新電影,並且表示該影片將會在太空空間站進行取景拍攝。
  • 珠穆朗瑪峰大小的小行星下月將靠近地球,美國宇航局正在追蹤
    2020年4月29日,一顆珠穆朗瑪峰大小的小行星將會飛過地球。這顆名為52768或者1998 OR2的天體直徑1.6公裡至4公裡,它將以每小時31319公裡的速度,在距離地球629萬公裡的範圍內出現。這顆小行星是由美國宇航局於1998年首次發現的,據說如果撞擊地球,它的大小將足以引起全球性的影響。
  • 美國宇航局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試航任務
    中新社休斯敦8月2日電 美東時間8月2日,美國宇航局(NASA)成功完成首次商業載人試航任務。美聯社消息,美國太空人道格拉斯·赫爾利(道格)和羅伯特·本肯(鮑勃)於8月1日乘坐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
  • 太空看地球是什麼體驗?2020最美地球照震撼來襲
    在剛過去的2020年裡,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與往年一樣拍攝了大量地球照,美國宇航局NASA詹森航天中心從中精選出20張,非常驚豔!1.古巴與巴哈馬國際空間站沖天爐窗口外,進步號貨運飛船和太陽能板強行入鏡,古巴與巴哈馬群島鑲嵌在美豔的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上。巴哈馬群島附近海域的青綠色與公海的深海色形成鮮明對比,尤為引人注目。
  • 美國宇航局將發射衛星跟蹤海平面上升情況
    ▼ 美國航天局計劃在當地時間周六發射一顆衛星,跟蹤氣候變化對世界海洋的影響,並收集數據以改進天氣預報。這顆衛星將繼續美國宇航局長達三十年的工作,記錄海平面上升的情況,並將為科學家提供比以往從太空中更精確的海岸線視圖。
  • 【圖刊】世界地球日 從太空俯瞰別樣家園 (6/10)
    【圖刊】世界地球日從太空俯瞰別樣家園 (6/10) "← →"翻頁
  • 阿波羅7號拍攝到「綠色UFO」飛過地球,引發爭議
    一位UFO專家就透露,美國宇航局太空人在阿波羅7號航天飛行期間拍攝了一幅不明飛行物的照片。事情發生在1968年,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7號任務見證了三名太空人進入地球軌道,進行了歷史性的登月計劃中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當太空人以每小時2.7萬公裡的速度環繞地球時,他們拍下了地球的照片。
  • 太空中的「三明治」?神似!來看土星霧層上的神秘六邊形
    (圖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SSI/漢普頓大學)一個新的研究發現,土星詭異的六邊形有一個廣泛的霧層系統。「土星六邊形」是土星北極的一個漩渦,顧名思義,它是詭異的六邊形,這個六邊形是一個永恆的雲狀,它像一個巨大的旋轉塔一樣矗立在土星上。
  • 飛機上拍到的詭異圖片,雲層中好像有人類形態的生命體?
    一名乘坐歐洲航空公司的乘客近日聲稱,他在飛行的過程中,驚奇的拍攝到雲層上有一群人形物體。發現者當日乘坐波蘭華沙至倫敦希斯洛機場的航班。當飛機位于波蘭羅茲市的上空時,他透過飛機舷窗發現幾個人形物體,位於雲層上方所見物體的形象非常像是一家人,有大人和小孩。
  • 美國宇航局拍到了在宇宙中涅槃重生的「鳳凰」?定睛一看原來是它
    近日,一張絕美的星系圖在美國宇航局公布,圖上的星系仿佛在優雅地展翅,馳騁在宇宙之中,如同一隻鳳凰在涅槃重生,讓人看了就想洗滌了心靈一般,心曠神怡,宏大的氣派就好似一場神聖的祭典。這到底是什麼神奇的星系,被造物主這般照顧呢?
  • 首例太空犯罪已經出現,誰來當太空警察?
    依據IGA協議,每個國家都將對本國人員行使太空刑事管轄權,例如:美國將調查美國宇航局太空人的犯罪行為。如果涉及犯罪行為雙方主體都是「美國國籍的美國人」,那麼IGA協議就沒有什麼作用,因為該犯罪行為與國際空間站其他任何合作國家無關,這將完全變成美國國內的法律事務,當一位美國宇航局太空人使用美國宇航局的計算機進行犯罪行為,該機構應該負責對犯罪行為進行調查。
  • 太空通訊仍處於「撥號時代」 雷射才是解決之道
    無線電波適用於任何類型的通訊,例如:拍攝冥王星、火星、以及木星北極「地獄之花」。所有這些數據流都是通過無線電波傳輸至地球,廣義上講,無線電也是一種光,是一種非常微弱的光,無線電波具有光的波粒二象性。但這意味著空間通信會受到最棘手、最不便的規則限制——光速是有限的。
  • 「納米比亞星球」 | 地球上最接近太空漫遊的生命之旅!
    Peschak,一起走入地球上最古老、最殘酷,卻孕育無數生命的奇異沙漠,一起踏入位於地球之上的——「納米比亞星球」。撰文:Austa Somvichian-Clausen攝影:Thomas P.Peschak,國家地理攝影師Thomas Peschak擅長拍攝獨特的動植物和未開發的自然景觀,於他而言,冒險幾乎就是日常工作的代名詞。即便如此,納米比亞在他眼裡也是無可比擬的神秘之地。Peschak將其稱為「納米比亞星球」,稱這是他最接近太空旅行的探險旅程。
  • 太空船和地面望遠鏡帶回照片!
    很難想像木星上的風暴強度,這個氣態巨星最明顯的大氣特徵——大紅斑,可能正在變小,但是在一百年以前,它的直徑約為40,000公裡(25, 000英裡),是地球直徑的三倍。木星大氣的另一個特徵就是它巨大的雷暴雲砧:從最底部至最頂部高64千米,是地球上的雷暴雲砧的五倍。儘管美國航天局的朱諾號太空飛行器正不斷推進研究,但我們對土星大氣仍未透徹了解。
  • 湯姆·克魯斯:世界第1部在太空上拍攝的動作電影?
    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合作,拍攝太空中的第一部敘事動作片。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希望通過拍攝他的下一部大片(距地球約250英裡),將動作電影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他的希望:由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公司創立的火箭SpaceX,將帶他到那裡。
  • 最像地球的行星被發現——距地球100光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運輸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在其恆星的宜居區域中發現了它的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該距離的範圍可能是恰好允許在地面上存在液態水的條件。科學家使用NASA的Spitzer太空望遠鏡確認了這個名為TOI 700 d的發現,並且對行星的潛在環境進行了建模,以幫助為將來的觀測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