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可以說每個父母都很盡責,在大棒的威嚴很胡蘿蔔的利誘下,可以說每個孩子身上都像壓了一座大山。
不管是嚴管,還是放養,都需要一個尺度。而這個尺度就是最難把控的。
關於家長、老師懲戒的力度。
去年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研究制定了一些實施細則。由於以前的規定不規範、不明確,導致老師沒辦法正確行使教育的懲戒權。
有的對學生過度懲戒,甚至體罰學生,有的不敢管,也不願管。嚴重的可能還會造成家校矛盾。
正常情況下老師為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環境,必須對破壞秩序的行為及時制止,也可以對學生給予必要的懲戒。
如果是比較不聽話的孩子,可以由老師和家長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而這個辦法不是由老師決定的,而是在學校規定框架下和家長一起討論出來的結果。
好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實行高壓政策。當家長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成績上的時候,也扼殺了孩子其他有天賦的才能。
關於家長的思維誤區。
我國一直有句老話: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基於這個思想理念,相信很多80後90後出生的一代人,都沒少遭受過來自於父母的皮肉之苦。
現在已經有很多研究表明,在嚴厲的懲戒教育方式下,有的孩子長大了會感謝當初父母的良苦用心,但是也有很多卻留下了性格缺陷,甚至還影響到下一代。
這樣的教育方式一定適應我們嗎?適應孩子嗎?關鍵是在於其中的力度該如何掌握。
我們一直在尋求教育的好方法,殊不知教育的真諦不過是「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千萬不要自以為是的迷霧遮眼。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菜根譚》裡的這句話,簡直就是對尺度的最精確描述。
不多不少的擁有,不早不晚的相遇,不繁不簡的生活,不藏不顯的心境,少罰微誇的態度,都是剛剛好。這就是花看半開,酒飲微醉的佳趣,剛剛好才是最好的。
浙江一所小學對學生頒發「遲到大王」獎狀,這一方法一出來,就引起社會上的熱議和人們對教育方式和尺度的思考。
這種做法我是持反對態度。懲罰如果超過了合理的尺度,對於自尊心強的孩子來說,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管是肯定的,但是要嚴的適度,嚴的有針對性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應該對應的是有差別的人,而不是一概而論。
越階幼教寄語。
現代教育提倡的是以人為本,老師和學生是平等關係,而不是從屬關係。
不管是教育人還是懲罰人,必須要把人當人看。——歌德
人的一生路很長,學習成績不是唯一的歸宿,有人給山河添彩,有的人使日月無光,每個孩子都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如此才能讓人生變得絢麗多姿,豐富多彩。
最後希望每位父母都能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區別教育孩子,而不是單純的為了成績,不分方法的嚴。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用,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分享,再不濟點個讚也是支持。
在教育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共勉。
本文由越階幼教原創,歡迎關注、分享,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