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 surrogates | 多媒體藝術展
「替身:症狀成像」多媒體藝術展,是當代藝術家林文才在廈門的首次個展,個展將於廈門駿豪會Lanlanli 的L³ LAB藝術空間內進行,集中展示了藝術家2017至2020年間,基於醫學影像為創作媒介的藝術創作——從醫學影像的跨學科研究到以各種媒介進行實驗和創作的過程。
本次展覽第一次呈現了實時互動裝置作品《替身》,互動裝置圍繞著醫學成像技術在對實物的消亡和虛擬物象生成的過程中,交織展現了與替身相關的藝術創作。
同時,展覽亦展出與替身相關的4件裝置作品、10餘件水墨作品和手稿,以及1件影像作品,1個沉浸式的空間。這些作品將在一個空間中將替身,記憶,症狀成像,文本,醫學,藝術,科技,機械,神話進行多層空間的連結和多層關係的敘述。讓觀者在沉浸參與和交互成像中閱讀關於替身的症狀 。
《九宮鳥》
裝置,2020
材料:3D列印光敏樹脂 / 不鏽鋼 / 真實羽毛
尺寸:200 x 80 x 60 cm
《韋陀花》
機械裝置 / 交互影像,2020
材料:不鏽鋼 / 3D列印光敏樹脂 / 紅外捕捉傳感器 / LED柔性屏 / 伺服器
尺寸:160 x 35 cm
《展覽概念片》
藝術家基於醫學影像的梳理研究醫學影像產生的身體觀念,並籍此成像研究創作實驗藝術作品,以期批判的思考在現代醫療社會中,人類身體作為一個對象是如何被成像、拆分、處理、解讀和重構的。身體成為透明化的身體;身體是一種以自我為觀察對象的景觀身體;身體成為一連串的數據;序列數據又能重構出虛擬的身體,身體成為一種仿真的身體。這樣的身體表現給身體的認識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它改變了傳統醫學中從外部觀察身體並進行類比和推想的認知關係,甚至也以解剖觀察身體的感知過程有很大的不同。
在醫學影像中,身體成為一個自我觀看的對象,觀看者觀看的是他自己。人在第一次鏡像階段通過身體完整鏡像的觀察獲得了自我的觀念。而當主體觀看這些由醫學影像所構造的內部身體的時候,觀察的主體成了自我觀察的對象,從而進入了人的第二次鏡像階段。新的身體觀也在人的第二次鏡像階段的醫學影像中生成。
藝術家意志的插入也靈活地重構和使用醫學影像,使醫學影像成為傳統身體觀、現代身體觀以及當代資訊時代的身體觀互相對話和交戰的一個平臺。身體的定義和邊界獲得了延展和想像的空間。身體不再是一個整體,因此它提供出多種闡釋空間和重構的可能。
此次《替身》展覽將區別於藝術展廳裡對於作品的呈現和展示,這將會是一場令人興奮的對話事件。參與,相容,對抗,批判,和解,不確定。
藝術家
林文才
1989年出生於福建漳州,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總體藝術工作室。
現生活工作於福建,他的藝術創作類型多元,包含多媒體互動、裝置、繪畫、影像等多重領域。他主要基於知識綜合和跨學科的研究進行實驗藝術的創作,以藝術項目和計劃的工作方式進行,創作主要涉及醫學影像領域,以文字寫作,繪畫,影像,裝置等形式呈現。
時間地點
展覽信息
展覽時間:2020.10.17-2020.12.17
開放時間:10:00-17:30(17:00後停止入場)
展覽地址:廈門市仙嶽路駿豪會一樓D區Lanlanli space
【免費觀展,現場登記預約即可】
策展人
王禹傑
藝術家
林文才
策展執行
不願去多媒體
出品
李蘭蘭 / 吳阿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