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現代解讀的《飛翔的荷蘭人》如何推翻經典變成一部女權作品的?

2021-02-18 火蜥蜴視界觀

  The Flying Dutchman  

說到《The Flying Dutchman》(《飛翔的荷蘭人》)這部歌劇,相信大家對它的名字一定不會陌生。但是具體了解這部歌劇嗎?小編想若非學習歌劇或愛好歌劇的朋友一定還有點陌生。今天我們就通過著名導演Kasper Holten(卡斯帕·霍爾頓)執導的一部全新解讀的《飛翔的荷蘭人》來深度了解一下這部歌劇。

#暴風雨的前奏#

《飛翔的荷蘭人》是華格納的代表歌劇,而被譯作《漂泊的荷蘭人》。是如何的機緣巧合讓他創作了這部歌劇呢?事情還要從他失敗的婚姻說起...(八卦臉😍)

華格納於1836年冬天與德國女演員威廉敏·米娜結婚。然而嫉妒和佔有欲強的作曲家經常讓米娜流淚。這位女演員還努力處理她丈夫的債務和來自債主的威脅。六個月後,她離開了他,愛上了另一個男人。

為了逃離這場慘敗,華格納搬到了裡加(當時是俄羅斯帝國),26歲的華格納成為了那裡宮廷劇院的音樂總監,並和米娜的妹妹訂婚,成為一名歌手。不久後,米娜最終決定和他在裡加團聚。但他們的生活方式過於奢侈,超出了他們的財力,導致了更多無法償還的債務。這對夫婦計劃逃離他們的債權人,但當局懷疑這樣的計劃,沒收了他們的護照。

他們冒著被邊防軍射殺的危險,非法越境進入普魯士。隨後,他們將一輛馬車帶到海邊,但在途中翻車,導致米娜流產。他們終於到達了皮洛港後,乘「忒提斯」號船駛往倫敦。這艘船遇到了一場風暴,被迫停泊在挪威的一個峽灣裡。天氣和海岸線給華格納的想像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問水手們關於「荷蘭人飛人」的傳說。在經歷了本該花八天才完成的長達24天的驚險旅程後,華格納安全抵達倫敦,妻子陪伴在他身邊,一部歌劇已經在他的腦海中。

#幽靈般的飛船#

關於一艘註定要永遠航行在大洋上的幽靈船的傳說可能源自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黃金時代。第一次印刷參考出現在約翰·麥克唐納1790年的遊記中,他在30年的時間裡遊歷了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各個地方,在這30年裡水手們在暴風雨中看到了飛翔的荷蘭人。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裡,幾個受這個傳說啟發而出版的故事,包括《範德德肯的信使之家》和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的《古舟子詠》。

海因裡希·海涅的諷刺小說《馮·施納貝勒伍斯基先生的回憶錄》是第一部介紹被詛咒的船長每七年踏上陸地,有機會通過妻子的忠誠獲救的小說。海涅把這種愛的救贖力量作為諷刺幽默的一種手段,但當華格納為「飛翔的荷蘭人」寫劇本時,他把這個主題當真了。荷蘭飛人的神話在無數的改編版本中被重新講述,比如2006年迪斯尼的電影《加勒比海盜:亡靈箱》。

 

#三部浪漫的歌劇#

1843年早期,《飛翔的荷蘭人》的首演標誌著華格納作為一個成熟的歌劇作曲家的職業生涯的開始。他已經完成了三部歌劇,分別是《亡靈》、《列貝斯伯特》和《黎恩齊》,但他把這三部歌劇當做學徒作品而不予理會,並將它們從他的全部作品中剔除。

《飛翔的荷蘭人》和他接下來的兩部歌劇《唐豪瑟》和《羅恩格林》,通常被統稱為華格納的「浪漫歌劇」,它們在處理主題、編曲和人物發展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它們是最早進入所謂的「拜羅伊特卡農」的作品。

這三部「浪漫歌劇」為這位作曲家帶來了聲譽和成功,但它們並不是他的傑作;他後來創作的「音樂戲劇」即《尼伯龍根的指環》、《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紐倫堡與帕西法爾》都以這個名字命名。在這些戲劇中,華格納打破了新的和聲基調,努力將所有音樂、詩歌和戲劇元素融合為一個統一的藝術整體。

#一個女權主義者的解讀#

舞臺導演Kasper Holten(卡斯珀·霍爾頓)對《飛翔的荷蘭人》的傳統解讀不感興趣,認為它是一部關於無條件的愛和女性投降的歌劇。他說,歌劇的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作品,女人為了男人的自由必須犧牲。「然而,如今我們對男性和女性角色的看法卻大不相同。我在《飛翔的荷蘭人》中想問的是,Senta到底是誰,是什麼驅使著她。她的性格不僅僅是自我犧牲。」

「尋找和平和永恆之愛的概念是華格納非常熟悉的,因為他自己一生都在旅行,卻從未真正找到一個地方安頓下來。」「他的靈魂和他的生活方式,無論他到哪裡,都與他為敵。他們也促使他總是找一個新的女人,然後和她分手。甚至名聲也沒有給他帶來安慰——他的藝術天賦也是一種詛咒。我覺得這部作品很好地表達了華格納自己的追求。」

#以暴風雨的大海為隱喻#

「人類最普遍的特性,」華格納在談到荷蘭人的飛行神話時說,「就是在生活的風暴中渴望平靜。」

在他看來,荷蘭人象徵著人們在生活的波濤和惡劣天氣中永遠尋求安慰和拯救。這就是為什麼他提醒指揮家和導演們在創作《飛翔的荷蘭人》時不要忽視大海本身的原因:「海角之間的大海要儘量讓人看到它的狂暴和泡沫;對船的描繪不能過於自然:小的觸動,例如船被異常強烈的海浪撞擊時的起伏,必須非常清楚地描繪出來。照明方面持續的細微變化需要特別的照顧。」


然而這些都沒有在霍爾頓的作品中發現,儘管這些元素有微妙的暗示。這裡的標題人物是一位週遊世界的著名荷蘭藝術家。如果你仔細觀察作品,你會發現這場風暴也可能是一種藝術靈感的隱喻。導演說:「當創造性思維開始運轉時,其他一切都被遺忘了——生活和家庭。我們都知道藝術家在受到靈感衝擊時的表現。」

(圖片來源於網絡)

 contact us 

商業合作請發送郵件至

【huoxiyi@sina.vip.com】

 join us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獲取招聘信息

上周精選

「光應該看起來像戲劇」---目前最具創意的燈光設計師之一的燈光設計作品欣賞看對於臺灣年輕設計師對於外太空的幻想---手稿欣賞大都會博物館春季展推遲 用時間軸去呈現半世紀以來時尚歷史舞臺上的「北極冰原」+心理驚悚劇情如何打造?「可持續設計」的概念 讓她利用別人的垃圾也能贏得託尼獎

回復關鍵詞【1】| 外國戲劇的舞美是這麼做的

回復關鍵詞【2】| 外國戲劇的舞美是這麼做的(第2期)

以此類推

進入「火蜥蜴視覺策劃」官方帳號,點擊【藝術資訊】中的「外國舞美」獲取全部資料

關注我吧!我們一起分享不同的視界!

點擊屏幕右上方,可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一部現代解讀的《飛翔的荷蘭人》如何推翻經典變成一部女權作品的?
    今天我們就通過著名導演Kasper Holten(卡斯帕·霍爾頓)執導的一部全新解讀的《飛翔的荷蘭人》來深度了解一下這部歌劇。《飛翔的荷蘭人》是華格納的代表歌劇,而被譯作《漂泊的荷蘭人》。是如何的機緣巧合讓他創作了這部歌劇呢?事情還要從他失敗的婚姻說起...(八卦臉😍)華格納於1836年冬天與德國女演員威廉敏·米娜結婚。
  • 漂泊的荷蘭人
    可是這位一生致力於紀錄片創作的電影大師,卻因為參與到二戰的紀錄片創作被自己的祖國宣布為叛徒(因為違背了荷蘭中立國的承諾),並且被美國聯邦調查局列入黑名單,成為一位被上帝永久放逐的「飛翔的荷蘭人」,伊文思也每每以「飛翔的荷蘭人」來比喻自己的一生。
  • 一部女權主義的作品,花了很大篇幅描寫「男人造的世界」
    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作為一部女權主義的作品,卻很大一部分在描寫「男人造的世界」。女權思想是在怎樣的世界裡樣萌芽的呢?在這樣的世界,女權究竟如何定位呢?這部書針對這類問題嘗試做出解答。
  • 《美國夫人》,一部反女權美劇
    《美國夫人》從反對派以及女性政治家的視角裡,反觀了歷史上女權運動的動態發展,讓我們能更深刻地了解女權主義的理念和思想。對女權主義的嘲諷和汙名化讓很多人一提到這個詞便避之不及。女權到底應該如何解釋?我不希望她們有支配男人的權力,只是希望她們有能力支配自己。
  • 如何正確打開一部女權商業動作片?
    「偽女權」電影,只因它花裡胡哨的外表下似乎缺乏如《婚姻故事》那樣的深刻內容。《瞞天過海:美人計》劇照最為典型的是,《瞞天過海:美人計》是史蒂文·索德伯格的經典男性團隊犯罪片麥奎因始終熱切地關注著現實的黑暗面,尤其是暴力、罪惡、人生牢籠的永恆命題,在他的作品序列中反覆重現,在性題材、黑人題材之後,這一次,他選擇以類型電影為載體,也是相當正常的嘗試。
  • 最典型的女權主義電影《末路狂花》:看過的都對女主念念不忘,玫瑰雖凋零,卻揮不散芳香(網盤電影資源)
    這個測試原是對女性因性別歧視而在電影中缺乏代表性的嘲諷,但如今它已演變成一種衡量「好電影」的標準。《末路狂花》對女性的心理描寫,堪稱教科書級別《末路狂花》並沒有將女權變成武器,而是把其中的想法自然而然地糅合到劇情中。影片並沒有刻意凸顯男女之間的衝突,男性角色也不全是壞人。
  • 《逆光飛翔》一部真誠不做作的電影!
    《逆光飛翔》張榮吉導演的作品,由張榕容,黃裕翔,李烈,許芳宜領銜主演。電影在拍男主角黃裕翔時運用的大多是近景和特寫,這是為了重點突出他的面部表情,表達他對新的環境的陌生、害羞、失落、倔強、堅持和純真的笑,同時也用一些特殊的方式來表現這位盲人他是如何與世界交流的。
  • 4部男主是「傻子」的作品,每一部都特別經典,最後一部無法超越
    其中,自閉症兒子的飾演者是文章,也是他演藝生涯中比較經典的一個角色。而這也讓肥貓陸續結交了許多的好友,並且還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愛情,也算是一部十分溫馨的作品。,為後續推出肥貓系列的作品埋下了伏筆。 最後一部是《戇夫成龍》,也是郭晉安比較經典的一部作品。
  • 《大明宮詞》不愧是一部經典的電視劇
    這是一部很經典的電視劇《大明宮詞》的武則天有一句臺詞大概意思是「你們反抗我,不是因為我是個不稱職的統治者,而是因為我是個女人。」女人為什麼就不能追求權力,為什麼就必須因為「迫不得已」的原因才能得到權力?這部劇在相關問題上挖掘得很深入。傳統的觀念是女人地位低於男人,而《大明宮詞》的武則天作為傳統社會的女人,地位卻高於一切男人,比現在呼籲的的男女平等還要更加「女權」。
  • 解讀姜文經典電影,彭于晏主演的邪不壓正,這無疑是一部上乘佳作
    有刀有動作,有正有邪有味道,姜文的《邪不壓正》我們都能感到所謂濃濃的荷爾蒙,我覺得如果把它轉換成一種觸覺的話,它有一種熾烈的熱度,它會感染很多人,因為姜文聊著聊著他就會把一個事件完全聊城一個傳奇,比方說很多人一看他的上一部作品《一步之遙》一開頭就驚了,感覺看到的是《教父》的片頭,很明顯的這是在電影史上邊的一個經典的段落
  • 永不凋零的女權之花!25年了,《末路狂花》結尾依然那麼讓人動容
    羅傑·艾伯特曾這樣評價《末路狂花》:「它在各個年齡層的女性觀眾中間有強烈共鳴,足見挑戰社會權威的經典作品有很大市場的,只不過這一次,挑戰者換成了女性。」正如影片結尾那寫意的飛翔,戲中賺取了觀眾的淚水,戲外則贏來了社會的關注和覺醒。《末路狂花》已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像是一種文化潮流、女權標籤,甚至催生出跨界的影響力。它可以引發諸多女權討論,上映當年就前所未有的助力3位女性成功競選參議院。
  • 《聖誕玫瑰》一部真正討論女權的電影
    算是一部難得的佳作,可惜大多數人都沒深度的去挖掘影片想要表達的思想,而是把它也當作懸疑片來討論,摳細節的認為片子毫無懸念可言,對於女主誣陷醫生走上法庭的行為更是給予了無理取鬧的評價。事實也確實是這樣,法庭博弈輸者和贏家本就在原告和被告兩者之間。從一開始李靜這位半身殘疾的鋼琴教師就在法庭上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對周文暄的攻勢猶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絲毫不給周文暄喘息的機會。
  • 不容錯過的宮崎駿高分動漫作品,每一部都是經典
    宮崎駿作品集史萊姆菌在此挑選出幾部最優秀的給大家分享一下。當然,史萊姆菌更加建議小夥伴們其他作品也都找來看一下,宮崎駿的作品信息量非常大,並且飽含著他對世界的認識,對人生的感悟。千與千尋千尋與父母搬家途中,誤入了神隱小鎮,這個鎮子白天空無一人,晚上則會成為精靈和幽靈的樂園。
  • 經典小說《綠山牆的安妮》告訴你:男女平等,還有多遠?
    卡爾維諾曾言:"經典就是人們正在重讀的作品"。對於《綠山牆的安妮》來說,正是如此。這部由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瑪利創作的《綠山牆的安妮》是一部兒童小說,但這本小說自出版以來就在歐美文學界引起廣泛的關注。
  • 扯女權大旗吸金?這次趙薇可不是「瘋瘋癲癲」的小燕子
    《聽見她說》算是她的一部復出作品了,也要佩服趙薇敢於給有所謂「黑料」的女演員展示自己演技的機會。而這本身就是對女性的一種態度。 為女性發聲,卻被質疑 這部作品的話題性和匯集的女主演們很難不被議論。演員信息公布不久,就有異樣的聲音指責她:這部作品是在吃女權紅利、立獨立女性的人設。而理由也是很清晰,看她在《演員請就位》裡的表現就知道了,口口聲聲勸別人給女演員機會,自己卻清一色選的都是男演員。
  • 《愛的成人式》另類解讀,編劇如何把一部色情小說變成神作!
    《愛的成人式》電影是由著名推理小說家幹胡桃(乾くるみ)的同名作品改編。這本小說本來就是一部精彩的懸疑推理小說,在沒讀到最後之前誰也不會猜得到結局,而且這部書是讀者公認的最難改編成電影的小說,但是卻有個編劇做到了,他就是井上テテ,也是電影《愛的成人式》的編劇。
  • 《世人》-必讀的一部中世紀道德劇經典
    2014首屆天津曹禺國際戲劇節有一部德國漢堡塔利亞劇院帶來的《耶德曼》。戲劇節宣傳語上說此劇是「關於金錢和人的異化現象的現代寓言」。
  • 電影《太極張三丰》才是一部具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的影視作品。
    具體如何呢,後面的內容,咱們就來聊聊這部電影,聊聊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從而為廣大讀者欣賞影視作品的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鑑,進而讓大家去評定一下,這部電影到底是不是就如筆者所言的那樣優秀,那樣經典,其到底是名不副實呢,還是名副其實。筆者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小學的時候。
  • 飛翔的荷蘭人就要來了~應該就是你!!
    我們之前也曾說過,這艘船很可能就是「飛翔的荷蘭人」,在此前lego已經推出過電影中的黑珍珠號(4148)和安妮女王復仇號(4195)。所以,這一次也應該是「飛翔的荷蘭人」只是不知道會如何設計。也許你錯過了黑珍珠,也許你想擁有安妮復仇號,但是,這次的「飛翔的荷蘭人」也是電影中非常棒的一搜你一定不要錯過,你要問我,加勒比海盜中還有什麼船?
  • 中華小子:不會被遺忘的經典,這是一部匠心之作的國漫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一部動畫的記憶,不僅僅是因為這部動畫本身就是一部優秀的作品。還因為我們對於這部動畫的記憶,是和我們自身成長有關聯的存在。《中華小子》就是這樣一部動畫,即使已經過去了14年,仍然是我們心中不能夠忘記的國漫經典之作。《中華小子》是由法國投資和中國製作的26集系列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