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欄目『 潮粵劇 』上線啦!
跟著小志來學習,
每周發掘新潮盞鬼的粵劇文化吧!
現在的年輕小哥哥小姐姐都流行玩角色扮演(潮稱Cosplay),就是大家會組個Group買一堆奇裝異服定期扮演各種角色來爭奇鬥豔,順便擺上朋友圈互相點讚,日韓歐美的角色可能很常見,不過這種角色扮演的新玩法可能只有廣東人才能輕鬆Get啦~
首先請在WIFI下觀看
小志的老友記J同學的表情包視頻
土豪請隨意
相信大家都被視頻中J同學快速的表情包帶偏了,但是J同學的確超快地膚淺地開心地體驗了一把粵劇演員的角色扮演,小志現在就用文字版的方式,簡單和各位廣府老友記介紹一下視頻裡面出現哪些粵劇行當(角色)吧。
娃娃生
專門扮演兒童一類的角色,頭上戴著孩兒發,身上穿著茶衣(小孩穿的服裝)。
青衣
扮演的一般是中青年女子,多是賢妻良母,貞節烈女的形象。
小生
經常扮演溫文爾雅、風流倜儻的青年書生、學士一類角色。
文武生
文武生一般指粵劇特有的一種行當,是由於在老館演出時觀眾偏愛某些生角演員,便將文武場加於一位演員身上,這便形成了粵劇獨有的能文能武的文武生行當。
花旦&文武生
花旦:青年婦女的角色由花旦扮演,有貴有賤,可文可武,或正或邪。
刀馬旦
專門飾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較著重於唱做和身段舞蹈的表演。
刀馬旦&武生
武生:在舞臺上專門扮演會武藝或是當武官的中老年男子。
代表人物:
刀馬旦:粵劇《劉金定斬四門》中的劉金定
武生:粵劇《斬經堂》中的吳漢
現今是一個商業社會高速運轉的時代,我們接收的信息不斷增多,我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在年輕一代的廣府青年眼裡,可能粵劇只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比較喜歡的娛樂方式,長篇累贅的故事情節,咿咿呀呀的曲調唱腔,無法分辨顏值身材的裝束打扮,一點也不符合潮流青年的審美。
不過在走訪粵劇院的過程中,小志了解到原來現在很多在臺上表演的粵劇演員都是90後甚至00後的小哥哥小姐姐,他們不單單是專業的科班出生的粵劇演員,在臺上演繹好每一個角色,他們還會結合網際網路和新式社交平臺,將一些粵劇知識以有趣的方式傳播給身邊的朋友,喚醒大家對傳統粵文化的記憶。
的確,粵劇作為粵文化的一個重要代表,雖然它已經「年紀有點大了」,但是如果融入一些新興潮流的元素,融入一班熱血活力的青年,它依舊可以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
最近微信公眾號大改版,
快點將小志設為星標吧!
這樣就不會和我們走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