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將影視劇、動漫改編成遊戲,或是將遊戲改編成影視作品的項目不斷湧現,「影漫互動」、「漫遊互動」、「影遊互動」這些看起來很新的詞越來越火。今年,改編自遊戲的電影《魔獸》即將上映,它的成功與否一定程度上將影響「影遊互動」此後的發展。
在國內,「影遊互動」比較常見的是先有影視作品,再將影視改編成遊戲,而遊戲爆紅之後再進行影視劇改編的案例比較少見,當年由胡歌、彭于晏等人演出的電視劇版《仙劍奇俠傳》只能算個案。
2015年,因電視劇熱播而被改編成遊戲的《花千骨》曾讓發行方賺了不少錢,第一個月的流水就達到了2.5億元。它因此也被當作是「影遊互動」真正流行起來的一個開端。此後藍港互動推出電視劇《蜀山戰紀》的同名手遊,反響也不錯。它們的共同點在於,遊戲受到了電視劇熱播的影響,在一段時間內人氣迅速升溫,但隨著電視劇的完結,遊戲的熱度也隨之消退。
這些改編自影視項目的遊戲看起來更像是影視項目的「附屬」價值和影響力的延伸。因而這種類型的遊戲更依賴於影視的內容設定,後者的成功與否也會很大程度地影響遊戲的市場反響。
《花千骨》之後,又陸續有《甄嬛傳》、《琅琊榜》、《大漢情緣之雲中歌》等影視劇同名手遊面市,但都沒有做出特別大的聲響。箇中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所謂的「爆款」影視劇並不一定都適合改編成遊戲。它們在人物、場景設定,故事的鋪陳、表達以及製作方式上都有很大區別,製作方在做遊戲改編時往往很難把握好這個「度」,一方面希望更好地貼合原作劇情,一方面又想顧全遊戲玩家對於遊戲劇情的體驗。
相比之下,「漫遊互動」比「影遊互動」的開發和製作難度要小一些。因為動漫本身在創作階段就保留了很多製作素材,而這些素材可以更容易被用來製作成遊戲。
藍港互動近日成立了自己的影業公司,並喊出了「影漫遊互動」的口號。他們宣布已拿下了《捉妖記》第一部和即將拍攝的第二部的手遊改編版權。其中,《捉妖記》第二部的手遊將與電影同步推向市場。
一家老牌的遊戲公司西山居於近日宣布了和愛奇藝合作,他們將同步推出以小說《靈域》為原始素材的「漫遊互動」的項目。他們認為同步開發或許能改變被動狀態,也能避免因開發的先後順序不同,而出現「從屬關係」,繼而帶來市場的連鎖反應。
小說、影視、動漫、遊戲均屬於泛娛樂內容的範疇,許多公司都試圖將它們彼此打通,使之連接得更為緊密。但不管是「影遊互動」還是「漫遊互動」,一切才剛剛開始,短時間內能不能走通還不好說。畢竟,單就「影遊互動」這一塊,國外就率先探索了十多年,目前仍成效不大。